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8月16日 星期三

樂土長安

  今年內地暑期檔「黑馬」,非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莫屬。唐詩的瑰奇,唐人的俠義,加上動畫特效的絢爛,宛若帶領觀者回溯時空,重歷大唐盛景。

        長安三萬里劇情講述安史之亂爆發後數年,吐蕃大軍攻打西南。大唐節度使高適交戰不利,長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適向監軍太監回憶起自己與李白的一生往事。

上李邕        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不論央視大型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抑或近些年備受關注的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等,加上漸為年輕一代喜愛的漢服和書法,其間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宣介及推廣,都在某種程度上為《長安三萬里》的走紅打下基礎。不少觀眾在觀影期間為傳統詩文的美與浪漫數度淚目,更不乏小學生跟隨片中主角齊聲背誦唐詩,可見經典藝文的感召與力量,無遠弗屆。

  長安的故事很多,從建築從市井從風土人情和文化共融與開放,皆有可講。導演及編劇揀選詩人這一群體,從璀璨光華的唐詩之中摘取經典篇目,頗有一番思量。一來如李白、杜甫和高適等人留下的詩作已成恆久佳作,「一日看盡長安花」之類的名句幾近人人皆知,以此入題,更能引觀者共情,二來論及大唐繁盛,市井商賈,燈紅酒綠,一半都在唐詩之中。

  影片採用倒敘手法,從吐蕃逼近長安、高適奉命守關開始,藉高適與朝廷使者的對話回溯這位知名邊塞詩人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傳奇文豪的相逢和交往,亦以安史之亂後國力衰敗與盛唐繁華兩相對照。看似談的是高適與李杜綿延半生的友情,實則不乏家國情深,以及對於世事、人生跌宕起落的深沉思考。

  儘管片中時有與正史出入之處,儘管敘述略顯拖沓,但整部影片鋪排醞釀得當,愈至後段愈入佳境,尤其在李白醉酒吟誦《將進酒》段落,他與岑夫子和丹丘生酩酊醉時發一奇幻夢,於夢中飛騰駕雲,極致浪漫與絢麗,幾乎滿足我們對於「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全部想像。氣勢與想像皆闊大,引人稱奇。

  影片在李白蕩舟歸隱、高適收復失地的盛唐尾端戛然收筆,然若我們回想歷史,想及當年與李白和高適同遊梁園、意氣風發的杜甫,晚年在江邊獨吟「無邊落木蕭蕭下」時,該是怎樣的寂寥與落寞。年輕人看《長安三萬里》,看見的是青年李白和高適縱馬山林間的豪情,看見的是常建贈給酒肆歌女的一束山花,而若人過中年、閱歷漸深,你我所見的,便是高適晚年得志後的如履薄冰,以及李白經歷被貶、被斥責與被流放之後,仍能寫出「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坦蕩與釋然。

  片名中的「長安」,不只是繁華都城,不只是垂柳飛花井水人家,更是你我精神的原鄉和理想之豐饒樂土。《長安三萬里》(Chang An)將於2023825日在香港上映,我們有福了。

1 則留言:

  1. 作為一部內地出品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主創十分有魄力,他們敢於以歷史上極難塑造的「詩仙」李白為敘事主體,再通過李白這個人物勾勒出「夢回大唐,可看見遺留詩篇」的盛唐時代。整個敘事過程流暢而緊湊,貫穿始終的是一個個知名詩人及他們留下的不朽詩篇,既詮釋中國文人骨子裏的浪漫與情懷,亦展示在紛亂現世,詩人何為?又如何能做一個詩意棲居者?
      《長安三萬里》在內地已累計收逾17億元人民幣票房,成為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第二名。8月25日,該片將在香港公映。
      出世與入世的掙扎
      影片開頭,以老年高適作為第一講述者,娓娓道來李白的一生以及二人的相交故事。過程猶如緩緩打開的盛唐詩畫,「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隱」孟浩然等,一一現身,他們追逐人生理想的熱血故事,與今人並無二致。
      影片時長近三個小時,敘事節奏卻並不顯拖沓,反而高潮迭起。上半部分是少年李白和高適的意氣風發,定要去長安,做那「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誰知卻屢屢碰壁;後半部分高適與李白裹挾在時代巨變中的浮沉,予愁腸滿腹的詩人更多悲涼。好在故事的結尾,詩人歷經的種種,都收在了那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之中。
      高適和李白同為詩人,前者是唐代詩人取得最高官銜的邊塞詩人,後者則是不受人間約束的「詩仙」,二人在片中形成了美妙的鏡像關係,高適曾告知李白:「你是謫仙人,注定要回到天上;而我是世間人,只能在世間盤桓。」影片雖然虛構了李白與高適的交往,但二人的互為映照,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在選擇入世與出世之間的矛盾與掙扎。
      李白等人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但這恰恰是眾人悲劇的根源。唐代等級森嚴的階級制度,縱使如李白一樣的天縱狂才,卻也不得其門而入,終於還是流下了「世間道,走不下去」的辛酸淚;反觀高適,名將之後,高家槍舞得可上陣殺敵,卻連一位公主的歡心也討不來,最終還要憑藉亂世才能官拜三鎮節度使,真正印證了「文窮而後工」。
      48首唐詩緊扣故事
      《長安三萬里》匯聚48首唐詩,詩歌出現都能緊扣故事線索,呈現詩人是在何種情形下創作了此詩。縱然是今人想像,但編進故事中,並不突兀。其中最精彩絕倫一處當屬李白創作《將進酒》時的場景,隨着李白面向醉卧江邊的眾人作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之詩句,畫面就進入了想像空間,眾人駕鶴直上九萬里,跟隨李白遊「鍾鼓饌玉」的殿堂,與仙人同飲,徜徉於銀河星辰之中,浪漫且不失磅礴氣勢。
      電影的場景設計、人物描繪、逼真畫功,都彰顯了製作團隊追光動畫在CG建模和3D渲染上的實力,不僅呈現「煙花三月下揚州」之時江南亭台樓閣、水榭烏篷船之唯美動人,亦展示塞外風沙、戰士拚殺之際「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的大場面。
      電影結束時的那句:「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會在。」詩人所留下的是可以與歲月同老的精神財富,也是中華文化之根。儘管有人質疑,《長安三萬里》講述的內容與真實歷史有出入,但它能將教科書中的詩句,拍出中國人骨子裏的浪漫,以動畫形式傳承中華詩詞文化,自當受到肯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