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論及觀卦宏觀與微觀的意義,試從易經角度觀之。觀卦乃《易經》六十四卦中之第二十卦,來自第十九卦之臨卦,臨觀兩卦因果相連,若作簡單解釋,即臨卦由上而下,而觀卦由下而上,說明天下交感,往來相應,而人在其中,俯仰由人。
連環相扣
《周易.雜卦》:「臨觀之義,或與或求」,與即給與也,求即求取也,求與報,簡單直接地點出兩卦的相因關係,彼此的舉動是相反的,但卻是連環相扣。
《周易.臨卦》:「元、亨、利、貞,至八月有凶。」
臨卦乃向下施與,除了顯示神權之外,還寓意王權的施政,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明君須有教化萬民的宏願,並抱有大愛包容之心對待國民。
觀卦乃向上求取,暗示了民生的要求,應當給予關注。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說明風起地上,無處不及,故有德行的君主應當四處觀察,體恤民情。
由於臨觀兩卦一升一降,上下來往,有相沖意味,同時觀卦屬於乾坤闢卦之十二消息卦,代表八月,故臨卦雖然可恩澤大地,唯獨遇到八月即有凶險。
從高處俯瞰地面容易,若從地面觀看高處難,故神界對人間瞭如指掌,人間看神界仍是個謎。
不論是佛家或是道家,對觀卦都非常重視,認為觀卦的觀字是修行之基礎法門。
佛家認為眾生之所以愚昧,因受色相世界蒙蔽,正是一葉蔽目,不見泰山之故,色相起自六根受六塵所蒙騙,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
世人所認識的世界,多是肉眼世界,多不認識甚至拒絕認識非肉眼世界的存在,外觀所見的是肉眼世界,而內觀所顯現的是非肉眼世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經文第一個字便是「觀」,接着是「自」字,第三個字才是「在」,這裏所指的應是此處,即內在,不是外在,說明一切修行法門,總結在一個「觀」字,其法在於先由內心自我觀看,遠離外在世界的騷擾。
佛家之「觀」分兩種:顯宗之觀和密宗之觀。
顯宗注重止觀,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於境也;密宗卻注重觀想,配合經咒和手印。
道家之「觀」有內觀和外觀之分。依照《黃庭經》之說:內觀法門也有內景和外景之別,道家不甚注重外觀,認為外觀所見之色相,乃五行陰陽之幻化,日月星辰之轉移而已,其質卻不滅,仍然存在陰陽界上,隨着時空變化,隨緣顯示,故道家只重修煉如何超然物外,解脫五行之苦。
六度空間
觀卦爻變,乃由下而上,由內而外,卦象為風從地起,周遊六虛,六虛所指的範疇,何止三度空間,其實可達六度空間,說明觀物先觀心,欲外求必先內求,所謂自求多福。
經過反覆思考,才發現觀卦內藏玄機,其實隱藏着山內有門及門向天門之象,故歷來修佛煉道者,多喜歡修建道場於山中,或尋找仙岩古洞作修身之所,道家稱修習靜觀的道場為道觀。
若要洞悉陰陽變化之機,須從靜觀開始,此乃不二法門。
各卦的六度空間,就好像在平行空間中,不同時空的變化。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