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技藝是講究童子功的。比如藝術,唱戲跳舞練琴習畫,得從小打基礎,底子才厚,出息才大。再如練武,從小拜過師的,根基扎實,易得大道,半路出家或者從小開練中途改換門庭就不太行,武俠小說裏「帶藝投師」的人,結局大都不好。
不少人羨慕練傳武的人關節、骨骼好,韌帶、筋膜好,耐力、精力好,老了還能走很遠的路去爬山旅遊。
其實,骨骼、關節、筋膜、韌帶等的老化是人類機能衰退的自然生理表現。
但在傳武界卻有不同的正向共知:對於真心熱愛太極、傳武的人(特別是青少年),應趁年輕,主動找老師去學練。
而經常運動的人,到了老年,其身體肯定要比一般不練的人好很多,相反,若到了四、五六十歲後才想用功那是明顯晚了的。
有些功法比如武當的童子功,其很考驗人的柔韌性和屈伸能力,那真是不好練的,若一定要
練,在方法正確的情況下,那付出的時間、精力依然要遠高於青少年,即使有人堅持,也一般以半途不到就放棄的居多。
童子功也屬於柔功的一種,主要鍛鍊肢體關節活動幅度和肌肉舒縮能力,是提升柔軟度的練習方法。
柔功的內容主要包括肩部柔功、腕部柔功、胸背部柔功、腰部柔功、腿部柔功及足踝部柔功。
而練習傳統武術的理想年齡一般在8~25歲,練習童功應在此範圍的下限。 值得指出的是,有些孩子一般8歲前就已經練了。 在傳武界,許多門派都有童功,而在武當派諸多童子功法中,以三天門悟性氣功為代表,其中有幾個動作都是高難度的,年紀一大就極為難練了 。
過日子同樣需要童子功。最典型的就是寫字。這些年電腦手機普及,提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但總還有用到紙筆的時候。春節快到了,寫副春聯,寫個福字,送給別人或自己貼掛,都得用到書法。而書法最講童子功,臨時現練,斷然不成。不說節慶場合,即便寫個便條或簽名畫押,也少不了暴露字上的功夫。字這個東西,和養狗有些相仿,自小養熟的狗子,便聽你指揮,坐卧叫咬,如臂驅指,否則,控制起來就不那麼自如。
老輩人講,字是人的另一張臉。臉醜可以整,字醜卻難辦。家父書法了得,兒時見他閒來寫字,羨慕不已;但說要模仿,沒有動力,寫了幾天,終因毅力不夠而無所成,慢慢寫一兩個字,或還不致露餡,寫多了寫快了,只好任「蟹爬體」原形畢現。老家鄰居中有舊社會過來的老婦人,一雙纏過又放大的腳,平日走路尚如常人,遇事急行,就顯出畸態之困了。我的字,因童子功不到家,大體如是。
過春節用得上的童子功還有與親戚周旋的本事。百事網上辦的今天,對面坐談的機會比以前少了,春節更成人情世故演兵場,當面拆招,白刃相見,貼身肉搏,對社交功力之考驗,絕非網上聊天或群內鬥嘴可比。親戚多的大家庭長起來的孩子,對七大姑八大姨的親疏遠近有一種天然的感知,好比林中的鳥兒熟悉每一棵樹的狀況。見到誰該如何問好,面對提問如何應答,哪些能說哪些不能說哪些說了倒不如不說,能說的該說到什麼份上,不能說的又如何巧妙迴避,既不冷場亦不尷尬,分寸、語氣、表情之拿捏,非童子功扎實,實難妥貼應付。童子功之貴,可見一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