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1月23日 星期二

留意放負訊號

意外是意料之外,不過,未必盡然。若細心探究,可能早有原因;能防患未然,意外未必發生,悲劇也許不會上演。

自殺,對別人來說,或許亦很意外;對自殺者來說,卻早有原因,別人不知道,或他沒透露過。讓人更難過的是,可能他早已表達過,只是你收不到、幫不到、不肯幫、或者根本沒理會。

電影《年少日記》中,自殺的十歲男孩鄭有傑,一早有向家人「放負」表達負面情緒。他並不懶惰,讀書成績卻很差,虎爸只會責罵毒打,毫不體諒;有傑說下次會考到「十名之內」、「十五名之內」,並非「開空頭支票」但求過關,他努力兌現,不過沒能力做到,反而「迫自己埋牆」,不斷「彈票」讓他更感內疚、無力;媽媽在丈夫淫威下,沒餘力幫他。有傑留級後,成績仍差,自願拿藤條受罰,爸爸不單不理,反而徹底放棄他,打都嫌費力。有傑向媽媽說想看精神科,媽媽不理,反問他知否精神科是什麼,是給精神失常的人看的;他放負的訊號,父母沒理會。

他盡力彈鋼琴,同樣很差,虎爸解僱了鋼琴老師。有傑哭求媽媽僱回不果,失去老師這位會鼓勵和接受他的人,成為壓垮他的其中一根稻草;哀哭放負都沒用。

夜裏,他爬上上格床摟着弟弟,想得到半點兄弟間的溫暖,但弟弟沒多理會。其實弟弟一直有點瞧不起他;他被爸爸毒打,弟弟袖手旁觀。有傑多次放負,但沒人真正幫到他。長大後的弟弟說:「屋企人從來無當佢係屋企人。」絕望的有傑終於走上天台,跳了下去。

疫情打擊、復常不似預期,經濟、學業、社會問題……有時親友聚會不盡是風花雪月。也許他們都曾經「放負」,你知道嗎?在《遇人不淑的Bonnie》,提到醫生對於抑鬱症患者的問題所在,值得我們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