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1月18日 星期四

記憶若有限期

《記憶若有限期:香港城景美學印象》

  在王家衛電影《重慶森林》中,金城武有一段特別經典的獨白:「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什麼東西上面都有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作為個體對於過往經歷、經驗、感受、感知等印象累積的記憶,又會不會過期?雖然記憶力可以達至驚人程度,但不容否認的是,記憶遠非完美,畢竟遺忘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部分。隨着時過境遷,無論是一位故人、一件舊物、一段往事,還是一個社區、一座城市,記憶都有可能日漸褪色,甚至消失得無影無蹤。

  意大利學者羅西說:「城市是人們集體記憶的場所及載體。」對於一座城的記憶,無論是外化的物質文化,還是內化的非物質文化,都關乎社會變遷和時代律動,關乎人生百態與人情冷暖。記憶是城市的靈魂,是人與城之間的情感紐帶與心靈秘境,是區分此地與他鄉的文化密碼和鄉愁印記。如若任由記憶隨風而逝,又如何擁有奔赴詩和遠方的底氣與勇氣?

  面對一座瞬息萬變的都會,置身不斷被拆毀和重建的城市空間,人們對周遭的印象,總是或多或少變得恍惚、迷離、交錯、重疊,記憶仿若真有限期,一觸即碎、轉瞬即逝。有感於此,為了保存不被忘卻的記憶,香港「城市畫家」趙綺婷嘗試透過寫生和繪畫,用畫筆為香港的城景美學留下恆久印記。她從畫家角度出發,以街頭繪畫和社區考察為主軸,與街坊、遊客互動,探討城景、美學與情感、記憶的互動;她以香港人的視角,從複雜多變的城市地景中,尋找、抓取並且再現城市身份的美學印記,為即將逝去的城市影像留下美好記憶。一筆一畫,既寫實,也寫意,在重現香港物華多元風貌的同時,抒發香港情懷的赤子詠嘆,千方百計留住國際大都市的文化血脈與生命基因,為有可能會過期的城市集體記憶保鮮。

上環街道上的招牌

  翻閱《記憶若有限期:香港城景美學印象》,恍若與綺婷同遊香港,走遍港九新界,開啟一場又一場懷舊回憶之旅:從上環、灣仔,到西環與西區、北角與東區、香港仔與南區,尋覓港島的歷史拾遺;從深水埗、油尖旺,到觀塘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重拾九龍的唐樓雜憶;從荃灣與葵青區、元朗區、北區、離島區,到沙田、大埔與西貢區,啟程新界的村落尋幽……無論是馬路的喧囂、石階的幽美、街市的煙火、戲院的斑駁,還是鄉野的靜謐、繁花的繽紛、霞彩的斑斕、日落的絢麗,無不飽蘸畫家生於斯,長於斯的情感,藉親切動人的筆觸,定格獨一無二的城景美學印象,追憶吾心安處的家園似水流年。

  回看畫家本人,作為新生代藝術家,綺婷是一位出類拔萃、明媚可愛的女子。她入選二零二三年福布斯藝術類三十位三十歲以下亞洲精英榜單,部分作品獲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法國興業銀行等永久收藏,早於而立之年,便已在畫壇取得一席之地。她既善畫,又能寫,總能以如花妙筆生動記錄一座城的發展與變遷。可以說,《記憶若有限期:香港城景美學印象》是一本圖文並茂的記憶之書,亦是綺婷寫給香港的一封封綿綿情書。無怪得范迪安教授也專門作序推薦,直言讀此書好似有微風拂面,開卷欣喜。

1 則留言:

  1. 回看《記憶若有限期》畫家本人,作為新生代藝術家,趙綺婷是一位出類拔萃、明媚可愛的女子。她既善畫,又能寫,總能以如花妙筆生動記錄一座城的發展與變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