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歷來第三大「超購王」、熱門新股布魯可(00325)1月10日掛牌上市,孖展認購達6000倍以上,涉資8786億元,首日上市飆80%,成為一年以來首日掛牌賺錢最多的新股。
布魯可是內地拼搭角色類玩具商,擁有許多著名動漫的版權,其中日本特攝片《奧特曼》佔公司收入超過半成;《奧特曼》正是大家熟悉的鹹蛋超人,這位「天際最強人物」,卻於全球掀起30年的版權糾紛。
提起超人,大家或會想起紅色底褲穿在外面,心口有個S字的DC漫畫超級英雄Superman,可能佢都想旺旺自己;但不少日本特攝片迷心目中的超人,應該是兩隻眼睛像鹹蛋、來自M78星雲的Ultraman;每逢地球(主要是日本)被怪獸襲擊,守護地球的科學特搜隊成員就會拿出變身器,變成高40米、體重35000噸的超人,懂得飛天遁地雙手發射死光,卻只得3分鐘活動時間,要及時打低怪獸拯救人類。
特攝熱潮
1954年,真人特攝電影《哥斯拉》大獲成功,負責特技創作、被譽為「特攝片之父」的圓谷英二,在1963年成立特技公司圓谷製作,與TBS電視台合作怪獸劇集Ultra Q(香港播出時叫《地球保衛戰》);1966年推出續篇、超人首度登場的Ultraman,直至現在ViuTV播出的《超人雅古》,超人系列一直保持健力士「最多衍生系列作的電視節目」紀錄。順帶一提,亞洲各地對Ultraman有不同稱呼,主要避免與Superman撞名,1968年無綫播出時叫《超人》,後來麗的電視改稱《超力神勇俠》,台灣曾稱為《飛天超空人》、《大超人》,到現在正名《超人力霸王》,內地則使用音譯《奧特曼》。至於鹹蛋超人為坊間戲稱,並由周星馳主演的《破壞之王》發揚光大。
日本超人轟動亞洲,與另一特攝英雄《幪面超人》一同掀起超人特攝片熱潮,成為每一代小朋友的童年回憶,不同造型的超人、戰機、怪獸、機械人層出不窮,重點是明顯好假,見到有拉鏈的「超人衫」,配合像真的城市模型(近年已逐漸引入電腦特技),爭相保護多災多難的地球;1998年,無綫播出《超人迪加》,成為八九十後集體回憶,特別是陳奕迅主唱《超人的主題曲》:「奴隸獸、奴隸獸,東一隻西一隻、東一腳西一腳給批鬥……」
圓谷英二成功創造刀槍不入的超人,自己卻不敵病魔,1970年因病去世,終年68歲;當時,圓谷製作的財務狀況並不理想,繼承公司的二兒子圓谷皋,被指於1976年與華裔泰國人辛波特桑登猜簽下一紙合約,把《超人》、《超人歷險記》、《七星俠》、《超人太郎》等最初9套Ultraman系列的日本以外地區版權,以2億日圓無限期賣給對方,合約卻於1995年圓谷皐死後才被辛波特公開,時任圓谷製作社長圓谷一夫表示對此毫不知情,從而展開連串圍繞版權的法律爭議。
訴訟不斷
爭議關鍵在於這份「1976合約」的真確性,圓谷與辛波特雙方就合約真假於世界各地展開訴訟;泰國法院裁定合約上圓谷皋的簽名屬偽造,辛波特更被判偽造文件罪成,美國聯邦上訴法院亦裁定圓谷勝訴。弔詭的是,日本最高法院於2004年一度裁定圓谷敗訴,認為合約上圓谷皋的印鑑屬真確;直至2011年,辛波特被發現曾收取玩具商Bandai 1億日圓,放棄泰國以外的海外版權,以Bandai作為大股東的圓谷製作,終重奪所有超人版權。
可惜事情並未結束。辛波特據知於2008年向一間叫UM的日本公司出售「1976合約」所有權利,UM輾轉把初代Ultraman版權授予中國多家公司,包括動漫公司藍弧文化和聲稱「Ultraman中國區代理」的珠海奇奧天尊文化發展,兩間公司推出大量《奧特曼》產品,由日用品、玩具figure到CG動畫電影;同時間,圓谷公司進軍中國市場,2022年於內地所得利潤超過30億日圓,佔總收入逾半成,《奧特曼》系列商品在內地玩具領域首次超過迪士尼佔據市場第一,成為商家必爭地。
最重要的是,2013年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裁定「1976合約」有效,意味奇奧天尊擁有UM公司授權的初代《奧特曼》;現時擁有圓谷正式授權的上海新創華文化發展,唯有訴諸法律;10年來經常與奇奧天尊對簿公堂,互稱對方的是「翻版超人」。
市場人士認為,擁有較多《奧特曼》版權的新創華雖然在市場佔優勢,獲其授權的布魯可及另一計劃在港上市的卡遊公司等,卻要持續面對版權爭議。這場「鹹蛋超人之戰」,恐怕天際最強人物亦難以化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