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的風,帶着徹骨的寒冷,不知疲倦地侵蝕着大地,卻怎麼也吹不散鄉村那濃稠的年味。對於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臘月是一年之中最忙碌也是最歡樂的月份。
那時,進入臘月,鄉間各人開始為過年打點着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像涓涓細流一樣湧來,人們也樂於將時間用在這些零碎的事情中。一大早,家家戶戶的煙囱就慢悠悠地升起了炊煙,蒸饅頭、炸丸子、爆炒臘肉等熟悉的氣息混合在空氣裏,順着炊煙飄到了我們的鼻尖……一道道美食傳達的是人們對新年的期待。
男人們則會在天氣晴朗的時候,扛起鋤頭,走進自家的菜園,挖出一個個飽滿的蘿蔔,再摘下一把把新鮮的蔬菜,用來醃鹹菜。午後,他們又會找來木板和工具,開始打造新的桌椅板櫈,叮叮噹噹的聲音在村子裏迴盪,忙裏忙外,為家裏添加一些東西。
孩子們也沒閒着,一群群在村子裏嬉笑打鬧,時不時被大人們喊去幫忙。幫忙搬柴火,雖然小臉被凍得通紅,但那歡快的笑聲卻能穿透寂靜的寒冬。
到了臘月中旬,鄉村的集市便成了最熱鬧的地方。人們背着背簍,從四面八方趕來。狹窄的街道被擠得水洩不通,嘈雜的聲音也堵在我們的耳朵裏,回聲般傳來傳去。大人們精心挑選着過年的物品,孩子們則盯着攤位上的糖果和玩具,眼睛放光。
如今,過年的方式發生了許多變化。臘月的鄉村,不再像過去那般熱鬧。年輕人大多外出工作,留在村裏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曾經那熱火朝天的準備場景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在超市裏購買現成的年貨。年糕可以在市場上輕易買到,不再需要自己費力地磨粉製作。新衣也不再是親手縫製,而多是在網上挑選購買。
城市裏,過年的氛圍也有所不同。雖然街頭巷尾依舊張燈結綵,但人們更多的是通過手機發送祝福,少了面對面的親切交流。年夜飯也不再局限於在家中自己烹飪,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去就近的飯店或者餐廳享用。鞭炮聲因為環保的要求而變得稀稀落落,曾經那震耳欲聾的熱鬧場景只能留在記憶深處。
然而,儘管過年的方式在改變,但過年的意義始終不變。它依然是家人團聚的時刻,是對過去一年的總結,是對新的一年的期許。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過年的燈火可親和與家人圍坐的團圓卻始終不曾改變,因為過年是鐫刻在我們華夏子孫的腦海中的集體記憶,人們對過年也從未輕視。
其實,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或許會懷念過去那種充滿煙火氣的過年方式,但也要以更加寬容和開明的心態,欣然接受時代帶來的變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