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徐無鬼》節錄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 使匠人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 容。
故事、寓言以及神話,表面上說一件事情,卻可作多種詮釋。上段引述《莊子.徐無鬼》篇中原文節錄,莊子往祭惠施時所說的一個故事。郢人鼻尖沾染了蒼蠅翅膀般小的白土,叫石匠用斧頭砍掉,石匠二話不說,揮斧砍掉白土;郢人毫不驚慌,一動不動,絕對信任石匠不會傷及自己。我以此比喻知己互相深切了解和信任。
同一故事,清代詞人及詞論家周濟(1781-1839),引用以解釋詩詞創作。他提出,寫詩填詞「非寄託不入,專寄託不出」。他的意思是,作品若不能引起讀者聯想,打動讀者感受,繼而產生共鳴,那就是沒有寄託,「不入」讀者的心,並非好作品;可是,若太直白、死板、露骨,乃至太刻意打動讀者,便是「專寄託」,反而令讀者無感。許多電影和電視劇,便是太刻意煽情催淚而「專寄託不出」。
周濟認為,好作品應始於「一物一事,引而申之」,「驅心若游絲之罥飛英」。罥指捕捉昆蟲或小動物的網;詞人的心像蜘蛛所織的網,雖如游絲般薄弱,但能捕捉飛在空中的昆蟲。中國的詩詞很有電影感,都是先寫觸動詞人心扉的大自然景物;如元代馬致遠的:
《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給博主上一堂!好!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