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5年1月18日 星期六

票房失利 CEO下馬 蜘蛛俠宇宙玩完

2016年,20歲的湯賀蘭(Tom Holland)在《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客串演出,飾演最新一代超級英雄蜘蛛俠,「蜘蛛俠宇宙」相關電影隨即開拍,希望成就下一個「漫威電影宇宙」(MCU)。

結果不如預期,9年後的今日,超級英雄電影風光不再,「蜘蛛俠宇宙」亦終於玩完收場,最後一套正是口碑票房皆徹底失敗的《狂獸獵人格力文》。

上月中上映,理應是聖誕檔期大片之一的《狂獸獵人格力文》(Kraven the Hunter),打着旗號繼《毒魔:終極一舞》(Venom: The Last Dance)後最新一套「Sony蜘蛛俠宇宙」(Sony's Spiderman Universe, SSU)作品,講述原著中曾讓蜘蛛俠吃盡苦頭,擁有狂獸般力量的反派格力文;可惜觀眾完全不賣賬,電影被批評故事牽強,劇情交代冗長沉悶,美國開畫周末僅收1100萬元(美元.下同),累積至今全球票房約5420萬元,相比其1.3億元製作費肯定蝕大本。電影的香港票房亦毫不理想,去年本港電影票房收入再創新低,戲院爭相結業,不是沒有原因。

劣評如潮

2002年,杜比麥奎爾(Tobey Maguire)主演的《蜘蛛俠》掀起熱潮,拍足3集後一度落幕;10年後,安德魯嘉菲(Andrew Garfield)接演蜘蛛俠,惟第二集《決戰電魔》劣評如潮,計劃中斷。直至MCU轟動全球,《蜘蛛俠》乘機重啟,湯賀蘭年輕有活力收穫大批粉絲,2017年他擔綱《蜘蛛俠:強勢回歸》全球勁收8.8億元,擁有《蜘蛛俠》版權的Sony食髓知味,決定開創SSU,選定幾個正反派漫畫角色,2018年《毒魔》大收8.5億元是好兆頭,其餘幾套亦立即拍板。

其實,Sony早應該於《魔比煞》(Morbius)之後臨崖勒馬。2022年,謝拉力圖(Jared Leto)在《魔比煞》飾演另一《蜘蛛俠》反派、擁有吸血蝙蝠能力的科學家,但劇情同樣嚴重犯駁,編、導、演均水準以下,影評只彈不讚,謝拉力圖慘成「金草莓獎」最差男演員,網上更出現大量meme圖冷嘲熱諷《魔比煞》爛劇情。Sony懶理批評,因為《蜘蛛俠》和《毒魔》續集仍取得高票房;去年,SSU新角色「蜘蛛夫人」(Madame Web)登場,找來《格雷的五十道色戒》性感女星Dakota Johnson飾演能夠預視未來的蜘蛛夫人,可惜仍遭惡評,最離譜是「預告片欺詐」,觀眾滿以為戲中會出現「蜘蛛女」(Spider-woman)、「蜘蛛少女」(Spider-girl)等重要角色,戲中卻只是曇花一現,讓觀眾有「鎅凳」的最好理由,有影評人甚至狠評《蜘蛛夫人》「最差漫畫改編電影」、「爛得很尷尬」。

怪罪傳媒

主理SSUSony Pictures行政總裁Tony Vinciquerra2017年上任以來一直全力推動計劃,可惜連續幾套蝕錢兼淪為笑柄;去年9月,Sony突然公布Tony將於年底辭任CEO,並剛於今年12日由營運總監Ravi Ahuja接任;就在正式卸任前,Tony高調接受《洛衫磯時報》訪問,大談過去7年工作,提到《狂獸獵人格力文》,他說:「相信它是我們7年以來開畫成績最差的一套戲;但我完全不明白為什麼,因為它不是很差啫。」他認為幾套SSU電影拍得不錯,怪罪傳媒和影評人對它們有偏見,「《蜘蛛夫人》戲院上映成績不佳,因為傳媒已判了它死刑;《毒魔》時他們都這樣做,但觀眾喜歡《毒魔》,它才有好的票房。這些電影都並非爛片,只是影評人因為某些原因毀了它們。」

對於SSU的未來,Tony認為已「無得救」,他說:「下一次無論拍什麼,是好是壞,都只會被人摧毀。」消息指,SonySSU的發展十分失望,一度傳出高層「無眼睇」,不如高價讓《蜘蛛俠》版權回歸Marvel懷抱,從此懶理;亦有指新CEO上場後首要任務是重新規劃SSU,前兩集甚受歡迎的「蜘蛛宇宙動畫」第3Beyond the Spider-Verse,原定去年暑假上映,忽然延期至2027年;而作為王牌,湯賀蘭答允演出的《蜘蛛俠》第4集,劇本亦一改再改,上映日期推至2026年暑假,據知Sony希望把焦點放回主角蜘蛛俠身上,這正正反映SSU失敗主因:是否爛片可能很主觀,但他們嚴重高估了「魔比煞」、「狂獸獵人」等角色的知名度,其實觀眾只想看蜘蛛俠而已;又或者,超級英雄電影沒落比想像中快,Sony只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蜘蛛俠 無家日》

話說回來2021年的《蜘蛛俠 無家日》,它是一部沒有讓人失望的電影,但是也沒讓人驚喜的好片。 諷刺的是官方自己一直宣傳不要爆雷,但是自己的宣傳就其實早已把爆點都雷出去了,像是三代同堂又或者是Matthew的出場,導致進場就只是去印證這些『未證實』的情報是否是真的而已,少了一份驚喜。

一開始蜘蛛人因為被神秘法師臨死前爆料自己身份的關係受到FBI調查,這邊就顯得尼克佛瑞太沒義氣了,他明明只要派Skrull人來幫彼得證實清白就好,不過大概之後哪部作品會解釋他這時為啥沒出手就是。雖然在Matthew的幫助下沒被起訴,但是也從此成為媒體焦點,遭到正反兩方輿論圍剿,不僅日常生活一去不返,就連他與女角MJ、阿尼的MIT就學申請都因此被打回票。

彼得自責之下萌生了找史傳奇幫忙的念頭。雖然後來被史傳奇點醒明明有更簡單的處理方式但卻偏偏找了一個更麻煩的解決方法,不過因為我自己也有過類似的情境,蠻能體會那種人在鑽牛角尖的時候會看不清事情的感覺,何況他就只是個高中生而已。最後史傳奇(Strange)施咒失敗,雖然是因為彼得途中一直打岔的關係,不過史傳奇自己一開始沒把咒語的詳情說清楚也有問題吧,我覺得這邊是兩方都有責任。

在八爪等人穿越過來之後,彼得又迎來一個重大的轉折點——是否要放這些人回去自己的世界送死。這邊跟我自己原本的預測不同,八爪等人的確是從各自電影系列的世界穿越過來的,而且偏偏都是在各自要迎來死亡結局的前夕。當然,看過舊作電影的觀眾都知道這些人死有餘辜,但是以彼得的角度不可能僅僅因為他們是蜘蛛人的敵人就認定他們該死。應該會有很多人認為彼得的決定過於天真又不顧後果,然而這不也是一種初心嗎。

只是如同綠惡魔講的,好心不一定有好報。彼得雖然成功治好了八爪,但卻沒料到其他人並不想被治癒,欠缺一份戒心所付出的代價就是梅嬸因此喪命。這大概是不管哪個世界線蜘蛛人都必須背負的詛咒,都要經歷過至親喪生才能真正成長。梅嬸臨終前也道出了名言:『力量越大,責任也越大。』

最後,加菲與陶比也粉墨登場,正式迎來三代同堂。上映前宣傳一直說史傳奇將是彼得下一任的導師,但真正開導彼得(荷蘭版)的卻是前兩代蜘蛛人,他們同樣都經歷過喪親之痛,那種悔恨的感同身受比起其他人來說些節哀順變的話更有說服力。當三代會合之後各種蜘蛛人梗營造了本片高潮,像是只有陶比能自產蜘蛛絲、加菲終於成功救下了MJ或是電人說出總有一個宇宙有黑人蜘蛛人等,最後更是彌補了前兩代蜘蛛人的遺憾,成功治癒了這些反派。

然而已經遭到撕裂的時空無法復原,只有令全世界遺忘蜘蛛人就是彼得帕克才能修復。所以蜘蛛人世界也算是被半重開機了,只是這次並非與惡魔交易,已逝的梅嬸也不會再復活,MJ、阿尼與快樂都遺忘了彼得,新蜘蛛人經歷了三部電影的成長至此才真正獨立起來。雖然不少人討厭這樣一個年少、天真又帶點屁孩樣的荷蘭版蜘蛛人,但我覺得到無家日之後荷蘭版的蜘蛛人反而成為我最喜歡的版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