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日用內地+86電話號碼做登記, 果然可以進入DeepSeek。我用DeepSeek作為哲學和物理之用,非常有效。試過一些哲學和物理難題,答案很有水準。
中國DeepSeek對國際科技及相關的金融市場,帶來最大的衝擊是代碼全公開的開源協議,讓所有人都可以在開放的源碼基礎上進一步開發,發動全球的群眾智慧與力量,攻破科技的難關,將普及分享,發揮最大的效能與作用。
開源運動本是西方電腦軟件發展時產生,主因最初的軟件是公用的,不設知識產權保護。開源的目的是保障這樣的知識公用,不作私有謀利,免後者阻礙科技發展與普及。最初針對的目標是微軟,指摘微軟把集體開發的成果劫掠來謀利,參與者包括不少歐美各國的軟件開發者。由於利之所在,包括國家政治與安全的介入,開源運動一直被打壓,但始終堅持下去。
可是資本形成Wintelism(微軟加英特爾在個人電腦領域的壟斷),給美國有關企業巨大的壟斷利益,也阻礙發展中國家的迎頭趕上、參與開發。此所以發展下來,結合半導體的發展,形成更集中的產業和科技壟斷,由政治和發達國家法律保護的知識產權,變成發達國家中少數企業壟斷技術、賺取市場暴利的手段與制度。國家政府亦介入,或是要打破壟斷,要求發展;或是維護壟斷,抗拒競爭。自Wintelism以來便是半導體之戰,從軟件至硬件的激烈科技和市場競爭。
中國作為後進者,開源體制是趕上先進國家的重要手段。可惜中國的科技界一如金融界,服膺美國式的專利壟斷帶來的巨大財富,不少成功的企業都跟從美國式的知識產權暴利模式,目的在股市獲利,而不是推動科技發展,且以它們在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和龐大的資金,打擊科技的擴散和後進企業的創新競爭,在某程度上阻撓科技的發展。
對於後進企業,開源模式是最佳打破壟斷的體制,同時可採取與壟斷企業不相同的技術,尋求另外高效率低成本的替代技術,繞過壟斷。美國企業只是壟斷科技生產的某一環節,如過往的英特爾和現在的Nvidia,它們不可能壟斷整個生產鏈,這便騰出空間讓後進企業在非壟斷環節努力開創,用不同環節的技術效率與創新,抵銷壟斷環節的高效率,形成新的競爭能力,華為的創新與DeepSeek同屬一類。
因DeepSeek屬AI重要環節的突破,便可衝擊整個AI生產鏈,一如台積電的半導體代工衝擊Wintelism的壟斷,堅持開放源碼打擊更大。中國企業應追求科技進步與普及,不是股市上的暴利,意義會更大。
中國人工智能(AI)模型DeepSeek面世,驚艷全球,當大家還未完全明白過來,另一家中國AI開發商阿里巴巴又出招,發布新一款智能模型,據說效能更勝DeepSeek。
回覆刪除近年美西方國家的優勢產業正逐一失守,未被攻破的堡壘所剩無幾,AI曾被視為最堅牢的一個,但DeepSeek推出之後,白宮科技領域的專家表示,美中兩國的AI發展差距,可能縮短到只剩下3至6個月。如今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模型橫空出世,中國的步伐追得更近,跟美國的距離還剩下多少?是兩個月抑或一個月呢?
別的東西可以騙人,統計數據往往是最老實的。由2012年至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的科學論文,日本約有4萬篇,美國約15萬篇,中國卻有約24萬篇。以此觀之,早在十多年前,AI領域的中國研究人員已是默默耕耘。所謂「悶聲發大財」,別人看到他們突然發財而心生羨慕,甚至是心生妒忌,卻不知道這群人一直埋頭苦幹,能夠取得今日的成就,誠非倖致。
上述數字是到2021年為止,科學研究由理論到實踐往往需耗費幾年時間,現在是2025年,大量中國AI的科研成果正好由紙上談兵逐漸變成真正的兵甲與雄師。西方世界若感到震驚,只能怪自己太後知後覺。中國的人工智能研究並非純粹以量取勝,也有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最優秀的AI人才,有47%是在中國出生,按比例計算,在全球各國之中位列第一。
所謂舉國體制的優勢正在於此,早在2012年、2013年,中國政府已經大力推動AI研究,在這個領域一直苦心經營,昔日厚積,如今薄發。相信在未來的日子,比DeepSeek更具震撼力的智能模型,必將接踵而來。
乙巳蛇年春節, DeepSeek 成為太平洋兩岸的熱門話題。於中國這邊而言,一名剛與總理座談的私募基金創始人,領導本土科技團隊打敗美國矽谷「高富帥」精英,在中美戰略博弈尤其是科技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委實是一份既政治正確又滿足國人民族自豪感的新年大禮包。而在大洋彼岸,從起初的驚詫讚賞到質疑抄襲,再到調查、禁用,美國的反應似乎更為這齣新春大戲增添了氣急敗壞的反派演繹。
回覆刪除筆者不是專業技術出身,難以判斷DeepSeek的算法創新究竟如何,只能以常識角度來分析。若確如DeepSeek所披露的信息,能夠以不到600萬美元的訓練成本,實現不遜於OpenAI 斥資近1 億美元訓練的ChatGPT 的性能,着實是一個令人驚艷的科技創新,其背後至少蘊含3個底層邏輯:一是開發先進的AI(人工智能)大模型,並不一定需要巨額資本和大量基礎設施(例如晶片和算力);二是美國迄今對華AI和半導體出口限制政策並不成功;三是又一次證明「中國製造」的低成本、高性能,已經從製造業延伸到高科技產業。
不宜過於自信 不必妄自菲薄
當前,圍繞DeepSeek最關鍵的議題是:中國的AI技術乃至在高科技領域,是否已趕上甚至超越美國。有的觀點認為,中美在科技領域已經是無可爭議的「G2」;也有觀點認為,美國長於創新(實現「從0到1」的突破),中國擅於應用(實現「從2到N」的普及)。筆者仍從常識角度來看:無論是經濟、金融、軍事還是科技,中國目前整體上仍處於「比下有餘、比上不足」的階段,既不宜過於自信,也不必妄自菲薄。若要判斷中國的AI技術是否已經趕超美國,還需要更多類似DeepSeek的公司。
至於農曆除夕前夜,以Nvidia為代表的美國科技股市值大蒸發,與其歸責於DeepSeek這個誘因,不如說是全球投資者對AI 金融泡沫的失望。最近幾年,生成式AI是資本市場上獨領風騷的造富神話,自ChatGPT引爆AI狂潮以來,生產高端GPU(圖像處理器)的Nvidia在兩年內市值狂飈超過3萬億美元。然而,儘管ChatGPT、 Sora等AI產品令人驚艷,但如果成本始終居高不下,難以實現商業化普及,投資者難免會質疑加州這些科創公司在AI 數據中心投資的數千億美元,究竟能有多大回報。Nvidia最近半年的股價起伏,就已經說明了投資者的擔心——金子沒淘到,只有賣鏟子的賺了錢。
倘以國安為名行不正當競爭 未來或有「AI難民」
頂級的科技競爭,容不得弄虛作假。在美國資本市場上,虛高的泡沫終會被戳破,在中國也不會例外。 DeepSeek 引人矚目,並不僅僅因為它是一家中國AI 公司。與美國一樣,中國也有不少靠資本投入、算力堆砌的AI大公司,同樣是成本居高不下,然技術不算領先,用戶感知也差。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 DeepSeek是一個類似OpenAI早期階段的AI實驗室,它以完全依靠中國本土人才為傲,也採用了常見於美國科技中心的文化。無論是在美國還是中國,都需要這樣的公司;而這種公司,既不是被補貼出來的,也不是被保護出來的,更不是管制出來的。
其實, DeepSeek 給AI行業帶來的最大震撼,在於極致的性價比和開源。前者從較低端晶片中擠出更高性能,使AI 大模型開發不再只是有錢人的遊戲,將加速 AI 的商業開發和普及,也有利於全球科技平權、縮小 AI鴻溝。後者則更有可能做到真正open的AI。畢竟AI治理是全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就算有一些政治人物和科技公司以國家安全為名,行不正當競爭之實,也未嘗不可能出現像「TikTok refugee」(TikTok難民)那樣的「AI refugee」。
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將中國科技的無窮潛力如核爆般驚艷於世人眼前。其最新語言大模型R1用不到十分之一的成本,就能訓練出比肩美國聊天機械人巨頭OpenAI的性能,震驚全球科技界,被形容為「國運級」科技成果。
回覆刪除DeepSeek的成功故事也非偶然,而是中國多年來鍥而不捨重視科技、大力培育創新人才的成果。根據資料,現時中國每年STEM畢業生超過500萬,領先全球。事實上,DeepSeek上下就是一支典型本土團隊,員工清一色由中國院校培訓出來。數據和現象的背後,反映「人才紅利」對創科發展的重要性,亦再次證明STEM教育是創新的核心。這點很值得正在創科路上急起直追的香港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