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5年1月31日 星期五

送龍迎蛇

中國文化對龍和蛇有不同的看法:

中國文化中,龍和蛇雖然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處,但在象徵意義、文化地位和人們的看法上有顯著差異。以下是對兩者的詳細比較:

1. 龍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神聖與權威:龍被視為神聖的生物,象徵著權力、尊貴和吉祥。在古代,龍是皇權的象徵,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

祥瑞與保護:龍被認為能帶來好運、風調雨順,並具有保護的力量。許多傳統節日(如端午節的龍舟賽)和建築(如宮殿的龍紋裝飾)都與龍相關。

形象特徵:龍的形象通常是威嚴的,擁有鹿角、蛇身、魚鱗、鷹爪等多種動物的特徵,象徵著多元融合與超凡脫俗。

2. 蛇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複雜的象徵意義:蛇的象徵意義較為複雜,既有正面的寓意,也有負面的聯想。

正面:蛇被視為智慧、靈性和生命力的象徵。在神話中,女媧和伏羲被描繪為人首蛇身,象徵創造與繁衍。

負面:蛇也常與危險、陰險和詭計聯繫在一起,例如「蛇蠍心腸」用來形容惡毒的人。

形象特徵:蛇的形象通常較為低調,與龍相比缺乏威嚴感,但在某些文化場景中(如太極圖中的陰陽蛇)具有深刻的哲學意義。

3. 龍與蛇的關係

神話與傳說:在中國神話中,龍和蛇有時被聯繫在一起。例如,蛇被認為是龍的「幼年形態」,經過修煉可以化龍。

十二生肖:龍和蛇都是十二生肖之一,分別排在第五和第六位。龍象徵陽剛與活力,而蛇則象徵陰柔與智慧。

4. 民間信仰與習俗

龍的崇拜:龍在民間信仰中佔據重要地位,許多地方有龍王廟,祈求風調雨順。

蛇的禁忌:蛇在民間常被視為不吉利的動物,尤其是在農村地區,人們可能會避開蛇或將其驅趕。

5. 現代文化中的表現

龍:現代文化中,龍仍然是中國的象徵之一,廣泛出現在電影、文學和藝術中,代表力量與榮耀。

蛇:蛇的形象在現代文化中較為多樣,既有正面的智慧象徵(如《哈利波特》中的蛇院),也有負面的危險聯想。

龍飛慶瑞千秋歲
蛇舞禎祥世紀春

今年雖然歲次乙巳是蛇年,但人類對於蛇類總是沒有幾句好說話,要麼厭惡,要麼恐懼,所以拜年祝福句極難找到與蛇相關的吉利成語。

人怕蛇到了一個程度,醫學上產生專有名詞:恐蛇症(Ophidiophobia)。專家估計,全球大約有三分一人罹患恐蛇症,數以十億計,嚴重者見蛇即暈。荷里活電影系列《奪寶奇兵》裏面的鍾斯博士(Indiana Jones),天不怕,地不怕,偏偏怕蛇。

如果鍾斯博士想移民過退休生活,應該選擇愛爾蘭(包括屬於英國的北愛爾蘭),因為這個島國完全沒有這種冷血爬蟲類動物,堪稱避蛇天堂。若問,愛爾蘭為什麼沒有蛇?宗教傳說是公元五世紀之時,聖派翠克(St. Patrick)為了保護島上百姓,施展神蹟將所有的蛇都驅趕到海裏去。

科學家則告訴你另一個故事,大約一萬年前的冰河時期冷得令蛇無法生存,名副其實「蛇都死」,後來儘管冰川融化,但愛爾蘭島與大不列顛島之間的陸橋被海水淹沒了,英格蘭和威爾斯的蛇無法游泳到達彼岸。

聖派翠克時代的愛爾蘭根本沒有蛇,所謂趕蛇的傳說,也許是一個戲劇化隱喻。信徒把異端比喻為邪惡的蛇(引誘夏娃和亞當吃禁果的魔鬼啊),聖派翠克消滅的其實是異端。

英國人對於蛇當然沒有好感,所以殖民印度之時頒布法令,每打死一條眼鏡蛇,都可以領取賞金。印度人為了賞金,大量養殖眼鏡蛇。當英國人意識到被搵笨之後,取消懸賞計劃,印度人把蛇放生,結果蛇患比之前更加嚴重。如此弄巧反拙的笨策,史稱「眼鏡蛇效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