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松果體與睡眠

昨晚睡得不好,早上打開手機一則文章:《五十萬人的實驗樣本證明:熬夜大幅提高死亡風險》的消息,被多次轉發在各個朋友圈。 熬夜能致死? ,貌似有些聳人聽聞,熬夜的人都覺得:大不了第二天晚點兒起,睡到自然醒,覺也就補足了。

事實上,和健康直接相關的睡眠, 不僅需要定量,還需要定時,因為影響人體健康的內分泌,影響體重,誘發癌症的生長激素和褪黑激素,它們的分泌是過時不候的,就算你補足了睡眠時間,在熬夜過程中錯過的激素分泌,卻會影響健康,甚至導致早死。

《國際時間生物學》發佈了《英國生物樣本庫中,作息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關係》,這項有 50 萬英國人樣本的研究表明:晚上不睡,早晨起不來的人,比早睡早起的人死亡風險高出 10%。在這些人中,有 5萬人在這為期 6.5年的採樣過程中,已經因為熬夜,面臨高死亡風險,他們的致死原因 一個是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個就是癌症。 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發生中,一個重要的罪魁就是肥胖,肥胖是這些疾病的起因,而熬夜是最容易讓你在不知不覺中發胖的,特別是在夜裡11點鐘還沒 睡的人,長此以往會越熬越肥。 因為晚上 10點到凌晨 2點,是生長激素分泌的時間,生長激素除了能保證孩子的身高增長, 還能促進成人的脂肪分解,如果你總是熬夜,剝奪了生長激素的分泌機會,脂肪不能及時分解,越積越多,你就變胖了。 只有嬰兒期是個例外,因為生長的需要,嬰兒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腦垂體都在不斷地分泌生長激素,所以 1歲以前的嬰兒, 長得特別快,一年之內應該長 25 厘米。幼兒時期之後,生長激素在白天的分泌量就非常少了,分泌量主要集中在晚上入睡時,有兩個時間段:一個是晚 9點至第二天凌晨 1點,特別是晚上 10點前後,生長激素的分泌量達到最高, 可以達到白天的5-7倍。另外,早上 6點前後的一兩個小時,生長激素也有一個分泌小高峰。 除了時間,生長激素的分泌必須有個前提:只有在深度睡眠時才會發生,如果你雖然在這個時間段躺在床上了,但還沒睡著,又或者已經睡著但還沒進入深睡眠狀態,它的分泌量也會大大降低。

所以,如果你長期熬夜,或者是非要熬過夜裡 12點才睡,生長激素能分泌的時間就短了,這個損失不是第二天你晚起幾個小時能彌補的,你能彌補的僅僅是困倦的感覺,影響脂肪分解的生長激素你卻補不上了,有的人長期上夜班,覺得很疲勞,但反而越來越胖,道理就在這裡。

除了心腦血管病,熬夜和癌症也有關係,研究者首先發現了與胰腺癌的關係:經常熬夜的人, 胰腺癌的發病率比一般人高出 3 倍多。因為癌細胞是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產生的,而細胞分裂多在睡眠中進行,熬夜會影響細胞的正常分裂,從而導致細胞突變,產生癌細胞。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長期夜班工作會增加女性罹患癌症(尤其是乳腺癌)的整體風險。在北美和歐洲,夜班工作與乳腺癌整體風險增加 32%有關,研究人員表示:女性夜班工作,每 5年乳腺癌風險就會增加 3.3%。這個發現, 在一個特定的群體中也被驗證 了,這就是夜班工作護士和長途飛行,時差顛倒的空姐,她們也是乳腺癌的高發人群。除了乳腺癌, 護士的長期夜班工作和六種癌症的風險增加都有關係,其中胃腸癌風險增加 35%,肺癌風險增加28%

無論是熬夜還是夜間工作,都會導致晝夜節律紊亂,和夜間褪黑激素分泌的抑制。短期來看,這會導致通常所說的時差反應。症狀包括睡眠障礙、消化困難、疲勞、情緒波動、體力活動減少。 從長遠來看,晝夜節律紊亂和夜間褪黑激素抑制,可以使致癌物增加腫瘤發病率。特別是激素依賴性癌症的發生中,影響更大,乳腺癌中的很大比例,就是這類激素依賴性癌症。

盲人為什麼少得癌症?

生物學家在已經絕滅了的古代動物頭骨上發現了一 個洞,後來證實,這是第三只眼的眼眶。不論是飛禽走獸, 還是蛙魚龜蛇,甚至人類的祖先,都曾有過第三只眼,只不過隨著生物的進化,這第三只眼逐漸從顱骨外移到了腦內了,這就是位於大腦中的一 個紅色的小的豆狀結構—— 松果體。

盡管松果體深處顱腔內, 幾乎與世隔絕,不能直接觀察外邊五光十色的自然,但它仍舊保留著第三只眼的功能,就是仍舊能感受到光的信號,並作出反應。比如,我們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會感到心情舒暢、精力充沛、睡眠減少, 在細雨連綿的陰霾天氣里,則會情緒低沉、郁郁寡歡、想睡覺,這都是松果體分泌的激素在調節我們的情緒。 松果體還可以通過分泌讓人入睡和覺醒的激素來調 節我們的睡眠,這種激素叫褪黑素,又叫松果體素。褪黑素的一個重要作用是保護細胞不受氧化,而細胞的癌變,則是氧化的結果,一旦褪黑素缺少,細胞被氧化致癌, 以及癌細胞的生長速度都會加快。

褪黑素一般是晚八點左右開始分泌,晚 11點迅速升高,凌晨 23點逐漸下降,早8點下降到最低點,這個分泌周期正好與太陽的升起和落下同步。

按照人體正常規律,一年四季的起床時間,都應以太陽出來的時間為準,夏天,太陽升起得早,就適合早起,六點多就合適,不能睡到太陽照到屁股;冬天,太陽要到七八點鐘才升起,那就最好晚起,能以太陽升起為標準的作息,才是最符合人體生理的。所謂睡到自然醒,不是說頭一天晚上不睡, 熬夜,等到第二天睡足了再起, 而是說,在正常的作息前提下睡到自然醒,因為這樣的自然醒是由身體本身調節的,是對身體機能的順應和成全。 非此,會有什麼後果呢?研究者給出了令人警醒的結果: 第一,全盲的人的癌症罹患率, 比視力正常的人低,原因之一 是前者晚上不用開燈,他們的褪黑素的分泌不受影響。第二, 國際癌症研究組織提示了熬夜與乳腺癌的關係,它來自于多項研究結果的分析:夜班人員, 包括護士、空乘人員等,她們罹患乳腺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的1.4-1.5倍,而導致乳腺癌發病率升高的罪魁,就是褪黑素分泌的減少。

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道家養生

古代道教經典《內經圖》,傳承了《易經》的「天人相應」、「天人相符」、「天人合一」等等的觀念,被譽為「中華養生第一圖」;本人早年於《道教內經圖養生學》中,對「精、氣、神」的心得,讓博友初步認識道教的養生觀。幾年之後,科學有了新的發展,對道家養生有了更深入的睇法。
道家養生有所謂三寶:精、氣、神。道家修煉要旨在於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但什麼是精?什麼是氣?什麼是神?
用現代術語來說,精是泛指有形狀態的精微物質,比如粒子狀態的基本粒子;在人,則指構成人體生命活動各層次的有形元素,常呈固體或液體狀態。至於氣,是泛指無形狀態的精微物質,比如波動狀態的基本粒子;在人,則指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無形元素,常呈氣體狀態。
較難理解的是「神」。這個「神」可不是神仙,也不是基督教的耶和華。道家的「神」是元神,所謂「有元神則生,無元神則亡」。人死前的跡象,是元神渙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說:「腦為元神之府。」所以元神亡,有如今日西醫說的「腦死亡」。
「精」與「神」結合,謂之「精神」,有精有神,人才能振作。「神」與「氣」結合,謂之「神氣」,有神有氣,才能神氣活現、神采飛揚。所以道家修煉,最重要是煉神,主要是靠打坐。但「神」在哪裏?說它藏於腦中,只是籠統說法,應有個更精確的位置。
  
《紫清指玄集》寫道:「頭有九宮,上應九天,中間一宮,謂之泥丸,亦曰黃庭、又曰昆崙、又名天穀,其名頗多。」
泥丸宮有上元真君居之。上元真君古代醫籍中多稱為泥丸君,亦有稱之太乙帝君、太乙元真者。今多稱元神和腦神。
如張景嶽《類經》注道:「人之腦為髓海,是謂上丹田,太乙帝君所居。」所謂「太乙」,即一身之祖宮,位居至尊無尚,是諸陽之會,萬神總會之都。


道家形容人腦有九宮:兩眉間上卻入一寸為明堂宮,卻入二寸為洞房宮,卻入三寸為丹田宮,卻入四寸為流珠宮,卻入五寸為玉帝宮;明堂宮上一寸為天庭宮,洞房宮上一寸為極真宮,丹田宮上一寸為玄丹宮,流珠宮上一寸為太皇宮。而在這九宮中間,另有一宮,謂之泥丸,又有黃庭、崑崙、天谷等名稱。居於泥丸宮的是太乙帝君,即前面所述的「元神」。這裏談及一大堆宮名,對一般沒有鑽研道家的人或會頭昏腦脹。若是轉化為現代醫學述語,泥丸宮也不是那麼神秘。西醫稱泥丸宮是松果體(pineal gland),在人腦百會穴之下,雙眉之間,印堂之後的深處。


綜觀人類歷史紀錄,世界各國的修煉文化,都有文獻探討松果體。古希臘人認為,松果體影響認知活動,哲學家柏拉圖在《共和國》強調松果體的重要:「它勝過一萬個肉眼,只要透過這裏,就能看見真理。」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兒,稱松果體是「靈魂的寶座」,並且相信這是思維能力與肉體之間的連接點。


古埃及人把松果體稱作「太陽神之眼」、「太陽神的權杖」,描述兩條相互交織的蛇自權杖底部盤旋而上,最上方是一個松果,是能量的聚集點。印度教的畫中文字和符號,也陳述了蛇和松果。印度教的濕婆神,其頭部正是被描繪成有鬈曲的頭髮,形狀明顯類似松果,並且和蛇交織在一起。

西方醫學現今只能確認,松果體對於人體正常機能的維持,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松果體分泌的褪黑色素,對生物節律、睡眠、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生理功能,均有良性影響。但松果體是否尚有其他神秘功效有待研究,若如道家所言,煉神還虛,盡量發揮泥丸宮的作用,自能耳聽仙樂之音,鐘鼓之韻,心田開朗,智慧自生,預知未來休咎,目視萬里,大地山河,如在掌中了。

褪黑色素

我們知道每一個人都有生理時鐘,而這是跟身體內的褪黑色素(melatonin)有關。當科學家在逾50年前發現這種物質時,將它命名為褪黑色素,因它有褪黑的功能。青蛙吃了豬隻松果體的提取液後,皮膚的色素會退掉而變得透明。後來,皮膚學家發現這種物質,能夠影響皮膚上黑色素顆粒的特性,從而令皮膚變白。可是,褪黑色素只能影響部分動物的皮膚顏色。
在人類,褪黑色素卻有調整生理時鐘的功能。我們都知道坐長途飛機的旅客受時差影響,而令體內的生理時鐘失去原有規律。02年的一份薈萃分析,綜合了10份相關研究後提出以下結果:若旅客在目的地的睡眠時間(即晚上10時至12時)服用褪黑色素,能有效減輕時差。服用0.5mg或5mg的褪黑色素效果相若,只是服用較高分量者會夠快入睡。此外,服用逾5mg以上並不會有更佳效果。每兩位接受治療的人士便有一人會有效果。跨越更多時區的旅客,後果似乎更明顯。服用褪黑色素的時間很重要。若在不當時間服用,如早上會令人產生睡意,並延遲對時差的適應;當然,褪黑色素也有其他功能。故此,博友服用前宜先徵詢醫生意見。
《易經》提出「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天是周遭環境,人利用五官探測環境,甚至吸收它的養分;二者合而為一,一個整體,似是一種思想,但也有人透著練習,實現「天人合一」。
記憶作為一種資訊本質上是波動的,右腦還具有把因同調而獲得資訊轉化為心像的機能。右腦是末端裝置,中央運算裝置當然是間腦的松果體,松果體是一種能將肉眼看不見的能量轉化成看得見得分泌腺。我們將沉睡著的松果體喚醒,於是我們就和宇宙聯繫在了一起,和超常世界連結在一起。而為何很多人沒有這種體驗不到這種超然感知的資訊?這得從松果體的鈣化生理現象。
在啟動松果體找回超然感知和幸福,健康等方面上,古代哲學宗教中一些晦澀難解的地方竟然如此一致,跟各文明起源強調啟動松果體再次聯繫了一起,而哲學家老子更把它昇華為治國理念上。
其中「專注」是修行的共同關鍵要領,這將在下面的具體實踐中得以體現....... 
丹田呼吸法
丹田呼吸法由三個階段構成:吸氣、止氣、呼氣。(每個步驟時間為5---20秒,看練習程度而定。)吸氣時全身用力,儘量使下腹部向外膨脹,並使下腹部達到弧形狀態,之後(止氣)屏住氣息注意力集中在丹田,此時身體會感到緊張甚至出汗,持續幾秒後再緩緩地將氣平穩呼出,同時儘量使下腹部往裡收縮。如此重複專注訓練,擯棄雜念。
本人在香海正覺蓮社禪坐,是意守上丹田的位置,而我以前也有斷斷續續練過靜坐,是意守下丹田,在意守下丹田的狀況,確實是練氣比較好,其實靜坐到底是守上丹田或是下丹田?
學佛名「學覺」,亦名智慧。但若想要求得「智慧」,事先就得令心不亂!所謂「禪定」,這是坐禪的意義,因有了「定」才能照見諸法實相,然而「意守丹田」是得「定」的方法之一。
至於說:「意守上丹田或下丹田」者?這個亦得先知其意義之所在!是說......
1.
守上丹田者:為令「血液」向上令腦清醒,容易觀察「心意識」的活動現象,依之而該往修來。
2.
守下丹田者:為令「血液」往腹而令四大調和,因之使令身體健康。
雖然如是,但初學「坐禪」者,往往因有所得、有所求的「意念」較強!然於「求好心切」之下,往往皆會產生過度用心……
因此於「守下丹田」時,往往就易造成「昏沉」;又於「守上丹田」時,往往又是「妄想紛飛」……
這也就是說:修學坐禪者,當於「守下丹田」而察覺「昏沉」時,宜及時將「守緣境」轉守上丹田(眉間或鼻頭);又但當察覺「妄想紛飛」時,則須再將「守緣境」轉守下丹田(腹部或臍輪);如是「調守」,則能令心「不緩、不急」,因之而漸漸令入禪定佳境也。
換句話說:「守上、守下」者,即「對症」下藥也。但願對博友有所幫助!


2018年5月24日 星期四

旺角騷亂案


旺角騷亂案梁天琦被裁定煽惑暴動罪脫,但暴動罪成,加上梁早前已承認襲警罪,法官聽取梁天琦及另外兩名暴動罪成被告求情。案件押後至611日判刑,預計要囚幾個月。初見梁天琦還算好眉好貌,似斯文大學生,怎料內裡暗藏襲警念頭。報章雷教授訴說梁天琦辯護律師的歪理,很有共鳴:

上周梁天琦暴動罪成,本周一其辯護律師替他求情時,語出驚人,指他那一代香港人「只顧努力工作,為事業家庭打拼,如今已成為達官貴人、大醫生,貪圖逸樂,『唔想後生仔搞亂香港』」,更表示「今時今日呢度發生嘅事,都係我呢個generation製造出嚟」。

這位律師為他的客戶爭取最大利益,實屬無可厚非,但求情所用的策略卻是替梁盡量推卸責任,無端攻擊不相關的人,其混淆視聽,已踩近道德的紅綫了。上述說法,起碼犯了3個錯。

隨口指一代人貪圖逸樂

第一個錯是說他那一代的香港人只顧為自己的事業與家庭努力工作,但卻貪圖逸樂。這位律師按年齡論應是位70後,這個世代的人我認識很多,我不少學生便屬這世代,他們當中大多勤奮,香港的成績有他們的功勞,但一樣米養百樣人,我倒是不知道誰人可集努力工作又貪圖逸樂於一身的。法庭與學術界一樣,都是講證據的地方,指控一代人貪圖逸樂,總也要拿出證據吧?想不到隨口噏當秘笈的風氣也會蔓延到法庭中。

第二個錯是把一個人的錯歸咎為社會的「錯」。梁天琦罪成,是因為他參加暴動,並用暴力襲警,這顯然是違法的,也是他個人的錯誤,但該律師所指他那一代人的「錯」,卻是涉及極具爭議及政治性的,法庭不是講政治的地方,究竟是他想利用法庭作他宣揚個人政治觀點的平台,還是希望以政治干擾判案,爭取政治同路人的同情?該律師的政治觀是甚麼?他說梁在「香港民主大倒退的路上,沒有推卸其作為香港市民的責任」。港英年代長時間沒有民主,現在有了選舉,民主是大倒退?民主有優質也有劣質的,梁搞的是按「港獨」的軌迹走,這與優質民主毫無相通之處,況且他使用暴力,若成功,會使香港嚴重受損,他的理想是港人的噩夢,理應被港人反對,遏止此種思潮又怎會成為社會或他那一代人的「錯」?

第三個錯誤是忘記或故意淡化梁已是一個成年人,有其自由意志,他搞暴動破壞社會安寧斷不可把責任推向社會。世上哪一個罪犯沒有受過他成長環境中社會給予的影響?若人人犯罪都說這是社會的錯,這還了得?難怪法官也要質疑他是否要將暴力合理化。

這位律師有一點倒不是完全錯誤。律師那一代或是我這一代,有沒有人要為害慘了一些年輕人而應該負上責任呢?有的,但只是少數的人。他們是誰?就是那些鼓動所謂「違法達義」思潮、把年輕人本應擁有而又珍貴的理想主義引入死胡同、做出些不可能成功更會使港人陷入險境、浪費了年輕人寶貴青春的「成年人」,他們見到一些思想幼稚的年輕人若非入獄便是喪失了事業人生,活得像邊緣人,難道不會內疚嗎?

年輕人應專注發展科技

香港及整個世界都在面對着重大的挑戰與機遇。西方民主制度已被證明有重大缺失,極須改進,但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電子交易等等科技正在以我們尚不知的速度衝擊着社會,年輕人若不懂得如何回應這些科技的發展,將來可以完全陷於困境,無論社會採用民主制度或獨裁制度都是如此。要學懂面對並且利用新的科技,需要我們,特別是年輕人,特別專注的投入,分散了精神只會使他們變成未來的失敗者。

有一點我倒是要讚一讚香港的反對派,他們雖然在「治港」、「治國」解決問題時是侏儒,但在鬥爭上卻往往快狠盡,為建制派所不及。

反對派的行事方式頗得到已故群眾活動家阿連斯基(Saul Alinsky)的真傳,我去年初曾介紹過他鬥爭策略的13種招式,其最後一式便是在攻擊對手時,哪怕是一個組織,或是一種抽象觀念,都要將其人物化,即集中妖魔化一個人,這才會有效。反過來說,對自己一方則可集中英雄化一個人,哪怕他罪大惡極也要如此。香港的建制派在此應向反對派學習。





2018年5月23日 星期三

佛系港青

近年來,揭發「尼姑與和尚結婚」等醜聞最落力是翁靜晶小姐,她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當年17歲的小妹子,亮相於電視青春劇《荳芽夢》。近年,她對香港佛門貢獻很大,不但為大埔定慧寺籌款,而且當發現信眾捐款被挪用,遂以一己之力、不顧個人安全「清理門戶」,成功將定慧寺有限公司清盤;甚至在街頭捉假和尚。不過,獲得翁女俠稱號的翁靜晶,早前在其創辦的佛門警訊社交專頁上宣布暫時退下火綫,交捧予賢人,因其身體出現頸椎移位等多處問題,希望稍作休養。她說:「是時候去找一些光明。再去挖黑暗的東西,都不會變回白色。」也就是說,她相信即使挖掘和清理出香港佛門醜聞,也不可能改善佛教的名譽。
翁靜晶對兩位香港特首的評價值得港人反思。她說,自己在梁振英擔任特首前已認識對方,當時對他評價不俗,但經過前面幾年,已對他不抱任何希望,因為他讓香港社會撕裂。至於林鄭月娥,翁靜晶形容她上台是「盲婚啞嫁」。港人面對這情況,只有兩個選擇,一為嘗試與其相處,二為日日同你對抗。她認為即使港人不太喜歡林鄭,也應該善待她,看她能力範圍內可做到多少。
2014年香港爆發佔中運動後,港青也分成兩派,一派就像翁所說的「日日同你對抗」,結果搞得自己焦頭爛額,既被取消議員資格,又被告上法庭及坐牢,但仍從多渠道搞對抗。
另一派並非善待林鄭,而是成為「佛系港青」,對現實的政治生活顯出無力感,選擇自我沈醉、安於平凡,認為機緣到了就會有普選,這其實是一種避世的心態。
一位得道高僧認為,現代人對佛教文化認識淺薄,以為出家就是不思進取。其實,真正的佛系,不是消極避世,而是開悟後,對一切事物不執着、淡然處之。
首富李嘉誠旗下的港燈董事總經理尹志田,早前出席一項結業典禮時也談「佛系」,寄語港青「不退縮、不怕難,不放棄,緣份到了,機會自會留給有准備的人!」因此,「佛系」其實有積極,也有消極。值得注意的是,林鄭上任10個多月後,北京對港政策已出現很大變化。港澳辦主任張曉明日前在四川,代主管港澳事務的中共政治局常委韓正說出韓四點,強調尊重香港。
之後,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讓香港使用國家科研經費,即將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相信也會包括不少利港措施。
可惜,就算最高領導示意要如何善待香港,當港人在電視新聞上看到有記者在大陸采訪時被毆打,連本來「佛系」的港人,也變得「佛都有火」了。


2018年5月19日 星期六

佛口蛇心


下星期佛誕,前後幾天多有團體舉辦宗教活動,台灣更多。去年年底,有一套台灣電影以大佛(The Great Buddha+)為名的電影,榮獲第54屆金馬獎5項大獎,包括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新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中文戲名《大佛普拉斯》,是金馬獎最佳新導演黃信堯首部劇情長片。
這部電影不以佛陀生平為題材,只是借一個佛像工廠製作出一尊佛像作為引子,以佛口蛇心為主軸,抒發導演對貧富嚴重不均,高端人士的荒誕,對比基層人士的生活,向社會發出控訴。

故事內容:
佛像工廠老保安員菜埔(莊益增飾演)和中年拾荒者肚財(陳竹昇飾演),同是台灣社會的低端人口,衣衫襤褸,落魄猥瑣,每天做牛做馬,也討不到一碗像樣的飯,屬於病倒在路邊,也不會惹人留意的那種。偶然一天,他們發覺工廠老闆黃啟文(戴立忍飾演)的汽車安裝了「高端科技」,原來是一個car cam,他們打開了行駛錄像儀,看到老闆和不同女人的「車震」過程,對於這兩個窮途潦倒的人來說,觀看老闆的私生活,成了他們晚上吃完飯盒的最佳娛樂。可是,有一天,他們發覺car cam攝錄了一宗謀殺暴行,受害者是老闆的舊相好,由於這兩個窮措大的好奇,真相一步步被揭發,但隨著工廠內大佛金像的完工,他倆殺身之期也就愈近……

導演黃信堯故意用黑白和彩色交替來拍攝這部電影,因為「有錢人的世界是彩色,窮人的世界是黑白的」,窮人穿的T恤,也是免費的宣傳紀念品。而窮人葬禮奏出的《Auld Lang Syne 》,也是走音「甩漏」的。窮人安分守己,得快樂時且快樂;富人「敢賭人所不敢賭,幹人所不敢幹」,財富於是滾滾來。窮人拜佛,只敢求平安;富人拜佛,謀求更多的財富。
有些電影,你一次都不想看;有些電影,你看兩三次,才發現它的細緻用心。《大佛普拉斯》的微妙手法是「偷窺」:兩位主角偷窺老闆,導演的抵死旁白顯示他也在偷窺這兩個小人物,而觀眾坐在椅上,卻同時偷窺三者的行為。在《大佛普拉斯》,導演拿著妙筆,生動地描繪出低下層生活的蒼涼無奈,卻又處處充滿黑色幽默,例如菜埔買不起水果,只能把一幅水果掛畫放在牆上;又例如肚財把爛房子佈置像太空船,還放了一個拾回來的洋娃娃,讓他幻想著有美相伴的太空夢。
看完電影,我們港人誰還敢說不怕窮:沒有基本物資、沒有精神生活,飯菜凍了,只能用打火機回溫,生病也沒有錢看醫生,朋友跑光光,走投無路,只好哄騙窮朋友的錢,可惜,明天依舊茫茫然……
但是,台灣卻有一批人,如電影中佛像工廠的黃老闆,和他身邊的一班「善信」,他們有錢、有勢,表面善心、信佛,捐獻鑄像,其實是官商勾結。佛法大會,本來是普渡眾生,卻變成惡罪的溫床。嘴巴唸著「我佛慈悲」,郤是歹毒心腸。大佛金像,也只是複製出來的工藝品,沒有無邊法力,讓社會變得更美好,因為佛教主張自助,不能倚賴俯拜佛像。至於那群高端壞人的特點,便是「佛口蛇心」。

原先我以為《大佛普拉斯》會走一個非主流的結局,我以為到最後啟文不會被揭發,而菜埔則是繼續提心吊膽的生活,甚至更糟。我會感受到劇中內心獨白所言:「對於他們而言,正義是這麼遙遠的東西,飯碗都捧不好了,哪有心情關那些有的沒有的?」但結果卻出乎我意料,大概也是出乎我意料外的意料。可是,我卻一點也沒有感受到當這部電影選擇了另一結局,也就是啟文被揭發的走向,觀眾用自然反應與對主角崇高精神的幻想與寄望:「菜埔會突然鼓起勇氣,為了幫肚財報復,為了使正義得到伸張,於是拋棄一切,揭發啟文的惡行。」不是的,菜埔終究只是菜埔,小人物終究只是小人物。導演沒有打自己的臉,讓他前面所言的內心獨白在這刻變得像為了揭示結局而說的反話,並讓一種由廉價結局裡流露而出心中隐约期待的小事,又平白無故的安慰了想告訴自己:「其實這一切(不管是劇中還是劇外的世界)並沒有這麼糟。」的那種觀影者。倘若結局會是如此,那我覺得這反而拉低了能從這部電影裡能夠觀賞到的格局。
但也正是因為結局是選擇了大眾期望,卻以一個不俗,甚至可以直言是令人震撼的水準呈現,讓這部電影在我心中瞬間傲視了近幾年來絕大部分需建立在信仰值上的影片,無論是悲劇與喜劇、無論是著重角色塑造還是著重劇本呈現。



2018年5月16日 星期三

偉大的霍金

今年三月,76 歲的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在家中逝世,全球痛失天才,友人問:為什麼說霍金「偉大」?科學層面,這或許是一個易解的問題,但對於一般市民,霍金難道只是一個「符號ICON」?
他曾很驕傲自己是在伽利略逝世300 周年出生,如今,他也會感到榮耀,在愛因斯坦誕辰的紀念日逝世。這一巧合的美好,剛好配得上霍金留給這個世界的貢獻。
將量子論與廣義相對論結合,霍金嘗試提出自己的萬有理論,更新和顛覆創世論:「自發創造是為何宇宙存在、為何我們存在,以及為何萬事萬物存在而非空無一物的原因,完全不需要祈求上帝指引,啟動一切讓宇宙運轉。」
科學由大膽假說開始,以小心實證終結。但這一條科學決定論的路徑在20 世紀初發生了嚴重危機,原子世界的新大陸催生的量子論,卻是以概率作為基礎,波粒二相性、測不準定理,人們無法以某種定理解釋實驗過程,卻依然得到準確的實驗結果。究竟發生了什麼?科學界一分為二。
經典物理學出身的霍金年輕時得到了證實黑洞存在的數學計算,卻無法止於服膺牛頓萬有引力的廣義相對論,因為由廣義相對論預測到的宇宙大爆炸,本身會連同所有經典算法在大爆炸那一刻失效。
夢想家霍金希望可以找到將廣義相對論和量子論合二為一、從而統一自然四種作用力的萬有定理。此後他轉入對量子論的理論探索,除了接受其基本實驗結論和理論假設,採取費曼的歷史總和論以及後來的超弦論。在漫長的探索和論證之後,他將有關思考寫成1988 年出版的《時間簡史》,最後在《大設計》中公布了霍金萬有定理。
在《大設計》中,霍金追根溯源,從古希臘對組成世界基本元素的認知一路到量子論的粒子特性,卻始終堅信科學決定論仍然是科學的基本特性,他採取的立場是「依賴模型的實在論」(Model-dependent realism ,就生動比喻,如同一幅二維的平面世界地圖要呈現四維的地球實貌,只能以拼接方式完成。萬有理論只能依賴不同模式中的情景做出分別解釋,而承認其各自有效性。看起來是妥協,實質上是承認了自然多維的本來面目。
進而他接受量子論的超弦說,提出10 500次方(10^500)個不同內空間都可能存在,每個都會導致不同的自然法則與不同的物理常數值,這也就意味着10 500 次方平行宇宙的存在可能性。
而創世自發性的假說是霍金萬有理論的基礎所在,潛心探索宇宙大爆炸悖論之後,最終他得出結論: 「像恒星或黑洞這樣的物體無法無中生有,不過,一整個宇宙可以無中生有。因為引力會扭曲時間和空間,讓時空局部穩定但整體不穩定。在整個宇宙的尺度上,物質的正能量與引力的負能量平衡,因此整個宇宙的創生並沒有限制。」
我並非霍金研究者,只是大學主修物理,教過物理學卅多年,但他卻並不放棄我這樣的科普讀者,使我能夠把科學普及知識推介給同學閱讀。我比較仰慕愛因斯坦,很遲才閱讀霍金作品,卻帶來孩童般天真的快樂與好奇。對於奇妙物理和宇宙的認知需求,用平實、簡潔而有趣的文字,介紹科學史、一次又一次的科學革命,以及最前沿最困難的科學命題。最新一輯BBC 的節目中,霍金還帶着觀眾一起探索人類殖民外太空的諸種可能。
本體論和知識論的哲學思考,從古希臘年代開始一直與科學探索緊密相扣,科學家往往兼任着哲學家的角色。在進入現代之後,卻逐步脫節、甚至分道揚鑣。作為理論物理學家的霍金深知,知識的演進如何改變人類的觀念和生活世界,反過來人類的觀念對科學的突破又何等重要。
由幾百年前地球中心說,到現在的宇宙大爆炸,人類知識和觀念發生了巨大的演化,同時深刻影響人的自識、社會和文明的演化,從宗教、政體、社會結構、教育,到醫學、健康、身分和日常生活。
而在廣播電視網絡的年代,知識的傳播不能再躲在象牙塔,依賴少數精英、少數天才,這不僅是因為傳播的效率,更重要是因為知識的性質已徹底改變了,科學史的發展正處於另一個軸心時代之中。
我們如今身處的科學大爆炸的年代,牛頓力學的經典科學在20 世紀頭30 年被徹底顛覆,從極微觀世界的量子論、粒子科學,到極大尺度的廣義相對論、黑洞、宇宙背景輻射、大爆炸理論等等一系列宇宙學突破,再到進化論在得到基因測序工具之後的迅猛發展,更不用說基於量子論的半導體發展的通信科技發展,電腦、互聯網、量子通信、區塊鏈、量子計算機、人工智能等等。一方面,科學家們應接不暇,忙於應對技術的突破,卻荒於做出思想整理的工作,這大大削弱知識普及、觀念革新。
另一方面,不確定性原理、概率論已改寫了真理觀,重估了理性。人文、思想、藝術等領域發展遠遠不像科學領域蓬勃、充滿了活力和希望。相反,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其間立體主義、印象主義、自然主義、經驗主義、實證主義等等,這些人文領域的思想範式轉移,長期以來都以一種西方理性主義沒落的末世心態和失敗主義,去迎接一波又一波的新浪潮。這其實不利於文明的革新和演進,卻給退化帶來更多機會。
思想範式的轉換,基於人類命運的一些基本母題:我們從何處來、到何處去?為什麼我們存在、為什麼宇宙是這樣的?這些大哉問不可能從實驗室中取得,卻依賴於科學假說和實證的背書,否則只能流於空想,以致神秘論和迷信。
因此,相對於霍金在理論物理上做出的傑出貢獻,他把深奧枯澀的物理知識,寫成通俗易懂又傳遞前沿科學難題的《時間簡史》大賣1000 萬冊,我認為是更大的貢獻。他告訴我們:人類的未來,不止一種可能,而每個人猶如每顆粒子或每個平行宇宙一般,都是有份其中的,命運是自發自足、相互關聯、難以預測的,但最終也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中,這樣觀點的看法與我前文所寫的,乃至佛法,不謀而合,可能是長期閱讀佛經和他的科普書籍,潛移默化所至。
隨着霍金的逝去,一方面,我們期待霍金的萬有理論最終能被科學證實,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更多科學家願意擔起新科學啟蒙的責任,讓新科學能轉化成思想、擴充為常識,以避免出現又一個中世紀。

2018年5月15日 星期二

信念航行

一部真人真事的電影《信念航行The mercy》,很平凡的結果,兩個字:真實。一個沒有長途航海經驗的人,為求一圓多年來的夢想,不惜踏上征途,向著成為史上首個沒有靠岸的環球航海員進發,憑著對親人的思念與堅持,以信念完成目標,看來《信念航行》是部勵志的傳奇人物題材吧!怎料,這竟然是一個完全有違劇名的故事,甚至在全片均看不出主角有任何「信念」可言,到完結一刻,更不期會反思:到底這個故事的存在價值、拍出來的用意何在?作為一個長途航海的故事,理論上怎也有些驚險刺激的元素,也能讓演員有大量獨腳戲的發揮,惟全片竟浪費了兩位金像級演員,非但毫無發揮可言,更把充滿冒險色彩的故事拍得平平凡凡,取名《信念航行》,使我反思原來家人的支持,也算是信念,憑著這「信念」,主角有藉口做未有完成安全準備,沒有先決條件,就進行危險的航行。
原本環遊世界航行,大家都會有無限想像。但如果你的環遊世界旅程只有一艘船、一本航海日誌和你自己,在沒有任何人陪伴的情況下,這趟旅程還是否如你預期呢?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你又會如何面對自己呢?Donald(哥連費夫飾演)是個航海儀器的發明家,一直支持著別人的航海夢,某天得知有一比賽,成為首個環繞地球一周不靠岸的人,就能獲取巨額獎金。Donald希望憑這次機會完成自己心願,不惜押下一切完成目標,可沒想到自己對航海毫無經驗亦準備不足,不單令這場比賽的難度倍增,更得自己面對難言的孤獨
先不談劇本受真人真事所限,作為航海員的故事,拍來也真的沒趣。無論是災難電影、航海員的傳奇、一個人在海上漂流的故事,甚至是大海茫茫衍生的奇幻恐怖傳說,歷年來有數之不盡的電影均對之有所涉獵,效果亦不如本片般真實。當主角出發航海後,其實他遭逢了多次意外,惟電影對意外的部份竟全數略過,只保留了意外前後的戲份,讓緊湊情節沒頭沒尾,甚至不太連戲,看得滿腦子問號。作為意圖挑戰成為首個不靠岸航海員的故事,對他的起居飲食、船上的生活、在設備與準備俱不足下怎樣面對生活難關,亦是觀眾好奇所在。有關情節也同是完全抹去,只浮光掠影地展示了主角遇到了甚麼問題,到底有何解決方法、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均沒有任何交代。雖然,入場前也知道這絕非海難電影或冒險題材,對之竟能把個趣味盎然的故事拍得比真實更平淡,轉折更是輕輕帶過,縱不至令人悶得昏昏欲睡,亦真考驗觀眾的耐性。
Donald為了事業、家人以及自己,沒有太多航海經驗押上一切,參加由英國泰晤士報舉辦的一場環行世界的獨航大賽。隨着比賽發展,多名參加者先後退出,當奴更要面對惡劣天氣及設備問題,但都未敢言棄,卻發現最大的挑戰原來是在孤獨時面對最真實的自己。
同一時間,妻子嘉兒克羅斯(麗素慧絲飾演)與家人一路守候丈夫歸來,在家鄉面對媒體不停的採訪及追問。當她以為可以準備迎接丈夫凱旋歸來時,卻收到突如其來的惡耗
原本以為以西方宗教出發,在本片可能出現奇蹟,主角最終回來與家人同聚,得像《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但神沒有施予憐憫(mercy),這就是東方宗教佛教自力的真諦,自作自受。


2018年5月11日 星期五

我是誰?

意識研究及腦科學對靈魂-自我問題是一個不陌生的題目,到目前為止,意識之謎仍未取得突破。按照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米爾斯哲學教授約翰·賽爾的解釋,這是因為意識具有突現性——當你把一束神經元放在一起時,意識會自動產生。類比來說,正如水分子的性質解釋了流動性,而單個水分子卻不具有流動性。倫敦大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1970年代與霍金一起證明瞭奇性定理)提出,意識產生於量子物理在大腦神經細胞內部被稱為小管的微小結構裡的運作,但這也只是一種設想。
彭羅斯微管假說遇到的難題是量子退相干(quantum decoherence)。在構建量子電腦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將不同的量子位元(量子資訊的基本計量單位,可以用“0”、“1”或“又01”的狀態存在),通過量子糾纏(entanglement)的方式連接起來,不幸的是,量子糾纏處於一種非常脆弱的狀態,周圍環境中任何一絲輕微的擾動都可能使其消失無蹤:哪怕只有一個光子無意中撞上了一個量子比特,整個量子糾纏就會因為發生退相干而分崩離析(quantum collapse),徹底摧毀整個系統的量子特性。所以,就算是在每寸空間都受到精密控制的實驗室環境中,完成某些量子反應都是一件極富挑戰性的課題——更不用說在我們顱骨下那團溫暖、潮濕、結構複雜的粘稠物——大腦內裡。想讓大腦在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內維持量子相干,根本是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然而在過去的十年內,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特定的生物系統居然真的有可能應用著量子力學。以光合作用為例,研究發現,量子效應能夠幫助植物將太陽能轉化為供生物生長存活的化學與生物能源;候鳥的體內也有一種“量子羅盤”(quantum compass),能讓候鳥利用地球的磁場確認方向;還有研究將人類的嗅覺也歸結於某些量子力學的機制。
正是在這波量子生物學的新興浪潮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物理學家馬修·費舍爾(Matthew Fisher),前年年末,他在《物理年鑒》(Annals of Physics)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指出大腦的工作原理很有可能與量子電腦一致,而磷原子的核自旋就充當了大腦的“量子位元”。他提出了大腦中存在量子信號處理的觀點,把這門與自己理論相關的學科定名為量子神經科學(quantum neuroscience)。費舍爾提出了一個極為複雜的設想,結合了核子物理、量子物理、有機化學、神經科學及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儘管這些想法遭遇了大量有理有據的質疑,他的理論卻並沒有被這道狂流淹沒---一些研究者開始注意起了這個「看似荒謬」的設想。
以上提出的機理可以解釋前文所述腦細胞的特殊性:『分子細胞變得有意識,就像人一樣具有思考的能力,量子細胞是一種記憶體,它會記錄細胞內所有的運作,主體所作的行為,身、語和意所生的資訊將記錄在細胞內!』
科學能夠解釋大自然現象,但一些哲學或宗教問題,例如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如何深入認識自己?科學顯得無所適從,人類的思想來自那裡?腦細胞、量子細胞抑或心臟?圍繞這些核心問題的探索,形成了思想的歷史。思想史的形狀不是直線向前的,而是螺旋向心的。不同文明、不同心靈對於這些問題的思考,彙聚成了巨大的星系。英國思想史家彼得·沃森的巨著《思想史:從火到佛洛德》以獨特的模式重構了人類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艱難歷程,全景式地描繪了人類思想的壯麗星系。
在西元前750年至前350年間(也就是雅斯貝爾斯所說的“軸心時代”)出現了精神突破,幾大主要信仰開始形成。中國人、印度人、伊朗人、猶太人和希臘人不約而同地開始關注自己的心理、道德意識、良心、直覺和個體性,哲學出現了。這是思想史上第一次“內心轉向”。靈魂的觀念比神的觀念更持久和普遍,因為無論有沒有宗教信仰,每個人都會關注內心世界。
在沃森看來,思想史由兩大主流構成,一條是亞里斯多德式的對外部世界的科學認知(自然科學)。另一條是柏拉圖式的對人類及其內心世界(靈魂)的探索(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由於前者的發展是累積式的,後者是替代式的,所以思想史上的輝煌成就主要來自亞里斯多德一系。靈魂-自我屬於柏拉圖式問題。從軸心時代開始,經歷聖奧古斯丁、文藝復興、新教改革、笛卡兒、浪漫主義,直到佛洛德,思想史上發生了持續不斷的“內心轉向”,卻始終沒有解開個中秘密。佛洛德的無意識是以科學方法解釋自我的重要嘗試,如果行得通,無疑能實現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思想綜合——對柏拉圖問題的亞里斯多德式的認識。遺憾的是,因其不科學和誤導性,精神分析成了“20世紀思想史上最令人感到遺憾和奇怪的里程碑之一”。
精神分析之後,面對靈魂-自我這一迄今無解的問題,沃森提出了大膽的觀點:柏拉圖式的“內在自我”也許根本不存在。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答案或許不應從內部尋找。“我們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以動物界的一員的角色和位置去觀察外部世界令我們更易於發現自己的‘內在’本質以及認識我們自己。”就此立場而言,沃森屬於科學主義的亞里斯多德一派。然而,對於自我意識的哲學思考還是必要的。
唐代詩人韋應物詩云:「水性自雲靜,石中本無聲。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世界如石心如水,水石相激,山鳴谷應。東方物我合一的關係實在論或許能為靈魂-自我問題提供新的視角。
佛教不相信靈魂的存在,但相信有輪迴的機制,我們主體是由五藴和合而成,即色、受、想、行和識;唯識宗包含‘八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和第八識阿賴耶識,第七識生起自我,帶有我執作用;而第八識含藏著淨染萬法種子,世世代代因作業而生,能夠牽引主體克應相關業報。由此看到笛卡兒所提出的“考慮自我”,可被認為基於第七識,第八識之不滅,與量子細胞包含之記錄,能夠理解成心理學所說的潛意識,牽引主體,作出往後各式各樣的行為。

2018年5月8日 星期二

洩露天機?


愛因斯坦:科學沒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沒有科學就像瞎子。
常言道:天機不可洩露。中學同學問:『為何「天機」不可洩露? 「天機」指的又是什麼?天底下真的有秘密神秘到如此不可洩漏的地步?或曰:假如術數玄學咁準,有無所謂嘅報應呢?如果算得咁準,這位算命師父一定道行很高,才有這特異功能。假若某天有位仁兄請教師父前路如何;師父算到這仁兄將遇大劫,而告知他應如何如何,就可避了這一大劫。但如果這仁兄前生(佛家轉世輪迴)是殺人放火的大賊,這劫是上天給予贖罪的報應,現因有師父仙人指路,不用受劫;這師父是否洩漏天機?這劫會否轉稼到這師父身上或其後代呢?』
要解釋天機不可洩露,首先要從揭露「秘密」開始,天下到底有什麼樣的秘密,是如此不可以洩露的呢?這裡的秘密指的是「宇宙的機密,大自然的奧秘」?還是「個人的秘密」呢?前者大部份江湖術士泄漏的天機,肯定遠少於殿堂級嘅科學家。如牛頓、愛因斯坦和霍金。至於後者,我相信只要對命主保證,不透露給第三者,應該顧及私隱就算是無妨。
至於上部涉及師父和那位仁兄會否承受後果或懲罰,即所謂遭天譴?我嘗試參考《了凡四訓》中的主角尋找答案。袁了凡是明朝人,他考科舉之前找人算過命,當中很多項的結果都應驗了,便認定命運是一條硬鞭子,半點不饒人。算命師又說他只有53 歲,無兒後繼香燈。袁了凡後來遇見了雲谷禪師, 雲谷禪師說命運是有商量的(可以改的) ,只要樂於助人,行善積德,命運便會改觀了。了凡聽其言而實其行,不僅延壽,且得子嗣, 69 歲時,他寫成《了凡四訓》來訓示兒子多行善積福,令自身命運優化。
故事說明可以改變命運,了凡是得益者,算命師和雲谷禪師又如何?根據佛法,他們都同樣作業,同樣受到自身業力牽引,各自結果或許有異。最明顯是了凡的結果算是不錯,可能是因為他行善積德。
近年多讀量子力學,有不少機理解釋業力。原來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連絡與溝通,是靠細胞表面上樹枝狀的醣蛋白來進行的,這種方式的連絡與溝通有點像網際網路,其速度是非常快的,然而比起量子細胞之間的連絡與溝通則慢很多,因為量子細胞之間的訊息傳遞是差不多同時,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原子與醣蛋白的功能一樣,具有接收訊息的能力,它會將所接收到的訊息傳給分子的醣蛋白,那麼原子所接收的訊息又來自於何處呢?
首先要知道我們的細胞是由可用肉眼見到的分子細胞及不可見的量子細胞所「疊加superposition」而成的!疊加是量子力學的術語,也就是說,一個分子細胞與另一個量子細胞疊加在一起。如果你是站在分子的層次來看細胞的話,你會看見細胞是一個一個很整齊地排列在一起;如果你是站在量子的層次來看細胞的話,你會看見細胞是融合在一起,並且是以電磁波的形態呈現著。這裡有一個很有名的科學故事:
諾貝爾得主薛丁格先生在1935年作了一個思想實驗,他假設把一隻貓放置在一個不透明的箱子中,裡面有一堆原子,當它們衰變時會打破箱子中的毒氣瓶,如此貓就會被毒死,然而,如果原子不衰變的話,貓就會活著。
他問量子力學家說:「你們說,在箱子沒有打開時,貓是死的還是活的?」量子力學家回答他說:「貓是活的,也是死的,那是一種疊加狀態!是不確定的狀態!」當箱子被打開,疊加狀態被破壞,狀態亦被確定!
2012年,科學家阿羅什(Serge Haroche)及英蘭德(David Wineland)作了真實實驗證實了疊加的狀態而獲得了諾貝爾獎。回到主題,那麼原子接收什麼訊息呢?它接收來自電磁波的量子(波),也就是光子(photon)帶有的訊息,量子是一種能量,因為能量在發射與接收時,是以一種粒子,一份一份的傳送,這種能量以等量傳送的最小單位就是量子。現在我們必須脫離分子細胞的思維看待細胞在人體的運作,而以量子細胞的層次上作更深入的瞭解。量子細胞主導著分子細胞的行為,這使得分子細胞變得有意識,就像人一樣具有思考的能力,量子細胞是一種記憶體,它會記錄細胞內所有的運作,主體所作的行為,身、語和意所生的資訊將記錄在細胞內!
人體量子細胞的主控系統在大腦的中心位置,這個位置有松果體、腦下垂體、中腦及間腦,我們稱它為「中球量子腦」,中球量子腦同時控制人體各大系統的控制中心是由量子細胞所控制的,以共振的方式來傳遞,帶有較高能量的血清素分子,會觸動擅中穴引發共振,使得心臟產生強而有力的收縮,而將血液輸送到全身,並分泌出荷爾蒙至不同器官,改變主體的情緒,繼而影響他的行為而作業,因此行為是由業力牽引,大量的量子細胞,根據它們的記錄,互相作用而產生不同结果。
以上關於佛教所說的業與量子細胞大部份有科學實驗的證明,但部份仍屬科學所用的假設模型(model),畢竟一些人生見聞可由模型的設計來解釋;早前拙作《業力與潛意識》提出:
『面對人類行為與情緒的失控,根據佛教的說法,這和個人業力有密切的關係。業力這個觀念是指我們在過去無量世(也可以說是「無始」)以來,在生生世世之中,所有的種種行為(包括身體的、語言的和心理的行為),所造成的一種力量,一直累積下來而集中到我們現在這一生之中。
不過,並不是我們過去世所有的業力,全部都會在這一生中顯現出來,而是要看哪一種業力最強,以及哪一種業力和我們這一生的環境、因緣最相近也最相應,才會在這一生出現。當然,如果業力的力量小,或是雖然強大,但是沒有機會或環境讓它發展,那麼它也就不會起作用了。』
上段正好利用量子細胞的記憶來解釋,當無量世的量子,不同內容,分別有力量強弱,在轉世時重新疊加,但宿主繼續有新的遭遇,新的記憶,或稱之為今身所作的業,但業報由過去世與今世聚積的量子細胞內部記憶作出的疊加,所以業報跟今世所作的業有所不同,俗稱「種瓜得豆」。
隨著科學不斷的發展,佛家的思想得到證實,難怪愛因斯坦認為科學是人類對佛學的驗證,他說:「我不能設想真正的科學家會沒有這樣深摯的信仰。這情況可以用這樣一個形象來比喻:科學沒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沒有科學就像瞎子。」

2018年5月3日 星期四

柴九哥至今...


柴九哥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近日重睇《巾幗梟雄》,飾演「柴九」嘅祥仔演出唔錯,當年許多他的粉絲紛紛用“帥”、“爽”、“好”等字眼形容他。明天剛好是他的生日,用上文《利用飛星四化作流年推斷()》來推斷他的流年運勢,是用「5. 紫微在辰宮的人。」
內容大意是今年命宮主星破軍,而貪狼化祿在寅為事業宮,七殺在午為財帛宮合成「殺破狼」,此為主變動之象。所以今年常會有想投機冒險的念頭,喜歡研究新事物,不滿現狀,尋求改革變化,但此星特質為居何處就破何處,流年行運到此宮,則必有所破,從其八字得知,其為本命兄弟宮,會空曜,則主孤單,兄弟之間必有刑克而生困擾,幸好太陽化科與太陰化權入流年田宅宮,形成「日月照璧」格,有利於購置不動產,所以今年若有橫財入門,速投資房地產,大小不拘,量力而為,方能將財留住。
今年巨門天機化忌在交友宮,將會在跟員工、下屬、同事之間的相處產生口舌矛盾,彼此有心存機變,難以坦誠相對,更要注意小人,與朋友間相處,他們大都不守信用,尤其要注意財務問題,交給他們或借給他們大都不還,小心不要將自己的老本都借出去,就後悔莫及了。
近期不少觀眾追看及談論祥仔主演的劇集《逆緣》,他飾演玄學家賀永年,財迷心竅;現實中,他認為人生的過程,比成敗得失更重要。祥仔在劇中篤信玄學,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對風水命理也有傾向,曾向區仲德師傅問津。觀其命盤,可以得到多些推算。
祥仔生於196454日,天同居亥守命宮,主性格豁達,有表演氣質。見昌曲、魁鉞;有偏於物質享受之性,但能夠主動積極去爭取名利,可惜表現得頗爲軟弱,同時帶點浪費。見煞星羊陀火鈴,反而主歷艱危而後獲吉。
天機巨門守事業宮,主一生事業多變,而且不穩定,不喜借會太陽化忌,主是非尤怨,故必須從事〔口舌生財〕的行業。同命宮一樣,見昌曲、魁鉞;宜當計劃設計之務。見煞星羊陀火鈴,事業上多遇紛擾之事,且勞心費神。
命宮天同與天梁相對,有惰性,故宜慎重交友,如交損友,則影響一生。兄弟宮破軍化權,會祿馬交馳,藉同輩之力創業而獲利。
祥仔在《巾幗梟雄》中有句口頭禪:「人生有幾多個十年」。最光輝的十數年要算40歲後多年的好運;由丙寅至丁卯兩個大運,中間經過十餘個春秋。
丙寅大運有祿馬交馳,會流昌化科。田宅宮兄弟宮會流祿,流魁流鉞和同祿,與兄弟合作,收入來自服務公司。04甲申年,命宮事業宮會廉貞雙化祿、武曲雙化科,福德宮破軍雙化權,遷移宮祿馬雙交馳,在電視台及電影中擔演配角,演出屢獲觀眾讚賞,甚至被認為比主角出色;多年醉心於演戲漸見成效,奠定成為出色演員的基礎。
踏入丁卯大運,福德宮事業宮祿權科會,更會佐輔諸曜,再加上交友宮田宅宮事業宮頭幾年皆吉星高照,於2009己丑年,事業宮朋友宮,以至兄弟父母宮皆會化曜及佐輔諸曜吉化,獲首名「三料視帝」榮譽。其後2010年命宮會祿馬雙交馳,事業宮會疊科疊權,再奪《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男主角」榮譽。及後2012年命宮疊科疊權,事業宮會疊科及佐輔諸曜,三奪「最佳男主角」殊榮。 2015-2017年,每年都在外地獲獎,名氣肯定比不上早年獎項的勢頭。
2012之後,事業雖然沒有之前暢順,但生活比較安逸;看來如果不能擺脫「柴九模式」,沒有神來般的突破,在無線電視第一男主角的地位會有不穩的可能,今年《逆緣》當男主角的戲份,尚算不過不失,但與朋友兄弟合作關係,已大不如前!雖然如此,但亦曾渡過一段光輝歲月,還復何求?此乃「月無常圓,花無常開」之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