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2月28日 星期二

煩惱根源

六祖壇經:「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我們煩惱的根源是什麼呢?一句話,就是我們這個身體。老子兩千年前就說過:「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我們的身體就像我們的房子一樣,它是給我們借住的一個軀殼,這個軀殼是會變化的,有生、老、病、死,就像房子會慢慢老舊,會漏水,會龜裂,水管會堵塞,會有需要換門框、換窗框、加強梁柱等等的問題,而且,總有一天這個房子就會崩壞到不能住人。這就是我們身體的本來樣貌。
房子是給我們住的,主要功能是遮風避雨,重點是住在裡面的人。身體是借我們使用的,是來幫我們表達我們的想法與情感,完成我們人生的理想,重點在背後那個會思考的人。但我們弄錯了,一直以為這個幫我的身體就是我自己的主人,而不知道背後還有一個真正的自己。每天都隨這個變動的身體起心動念。它有很多需求,我就不停地追逐,它會生老病死,我就跟著情緒起伏,看到這個無常的變化,掌握不住,我就寢食難安,擔驚受怕,煩惱不已。

莊子〈齊物論〉有一個叫南郭子綦的人,有一天,他的學生發現老師跟以前很不一樣,請教老師什麼原因,南郭子綦對學生說,今天的我是「吾喪我」,所以不一樣。「喪我」不是沒有自己,而是不被無常的身體所迷惑,不再隨軀殼起心動念,而能自我作主,所以整個人才會有脫胎換骨的感覺。找到了煩惱的根源,找回了自己,才能真的逍遙快樂。
當你找回當家作主的主人之後,有趣的是你並不會嫌棄你這個無常的身體,就像你明明知道房子會壞,你也不會就嫌棄它,而是會好好保養它一樣,因為它是你的好幫手,沒有它你也就沒有家了。禪宗有一個公案,一個小和尚老是纏著老禪師問,如何可以消除煩惱?有一天,老和尚故意用力把他推出門外,然後再用力把門關上,小和尚來不及脫身,腳被夾住,痛得哇哇大叫,但這一痛卻讓他悟道了。怎麼悟道呢?原來小和尚第一個念頭就是如果我沒有這隻腳,我就不會被門夾住,我不就不會痛了嗎?但是想個回來,如果沒有這隻腳,我又怎麼知道會痛呢?所以腳是痛苦的源頭,但是腳也是讓他體會到我為什麼會痛的媒介,這個公案說明身體就是我們煩惱的根源,但是沒有這個身體,我們也沒有機會體悟人生的道理。

所以怎麼去除煩惱,就是怎麼奪回生命主導權,只有認清無常的身體不是我,讓會思考的自己作主,煩惱才會徹底地解除。

煩惱擾亂身心,產生各種迷惑、痛苦、意識混亂等狀態。

人執迷不悟,愚昧顛倒,以苦為樂,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一切世俗、情緒索求都是煩惱,原始驅使來自貪、嗔、癡。無明,是人煩惱痛苦的根源。

六祖慧能對煩惱有深刻的分析。心的運作,往左走往右走,一邊是煩惱,一邊是菩提,一念之隔。煩惱與菩提共存,在煩惱的映照下,才突顯菩提的清淨純正。回看,才察覺煩惱的虛妄。這便是最終「煩惱即菩提」的超越和解脫。

六祖形容心的狀態有「本心」、「自心」、「真心」、「清淨心」等。本體是清淨的,但人大部分活動,都在虛妄中度過。由虛妄產生種種煩惱,煩惱之火,將心性進一步扭曲,纏住不放。為什麼?這裏有三個概念。

一、修行目的,是獲得無上究竟之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菩提,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的智慧。發菩提心的目的是:為救渡一切眾生出離生死苦海,為得無上菩提。

二、貪、嗔、慢、無明、惡見、疑,六種情緒在心識中不斷交織,很自然地出沒在分分秒秒的思緒活動中。「起心即是妄」,這也就是六祖的「隨眠」概念。

三、人人皆有佛性,即是自己的本心,就是這個原始狀態。「菩提本自性」。由始至終,不曾被污染過,只是被妄念遮蓋了而已。密宗提到的光明心,也是同樣的概念,要努力體會。

每個人,都要無時無刻警覺自己的「思考陷阱」。每個煩惱,都是從一個非常小的念頭繁衍出來。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萬法無不從自性而生,人的狀態也是如此。心懷惡,即下地獄;心喜慈悲,便為菩薩。

俄烏戰爭的可能戰果

烏若戰敗

當烏克蘭政權努力宣稱勝利在望,當拜登到華沙召開北約東歐六國會議,乘火車長途跋涉親到基輔鼓舞烏克蘭士氣,當歐盟領袖趕到中國拜訪,當白羅斯總統訪華,普京與王毅親密會談,普京多會在近月訪華。當中國提出政治解決,停戰和談,要重建戰後烏克蘭。烏克蘭戰爭正處於怎樣的情況呢?
是美國和北約軍事援助大力支持下,烏克蘭的春季攻勢可開展,帶來戰場上的勝利,抑或是俄羅斯的春季攻勢會打垮烏克蘭軍隊?
對美國、北約和烏克蘭政權來說,形勢似有不妙。若烏軍在烏東、烏南戰線潰敗,基輔地區亦難免受襲,烏克蘭政權會怎樣反應呢?是焦土之戰,殊死頑抗?是北約出兵,引發歐洲大戰?抑或是德法出面,要求中國介入,推動停火和談?普京一直說願意談判,只是談判之門在去年4月後被澤連斯基關上。戰場失利,澤連斯基未必可控制烏克蘭政權。為免潰敗,烏克蘭政權應有不少人不願戰至最後一個烏克蘭人,而願意停火和談。拜登能否阻止他們與德法合流,要求停戰呢?
戰場上勝負是最關鍵,不能作假,怎樣的政治宣傳也難以挽救,一如美國敗退於阿富汗,沒法掩飾。美國與烏克蘭政權或許要趁全面潰敗之前尋求停戰,以保存實力,談判時也可有多點籌碼?
烏克蘭若因敗而談判,便難以採韓戰模式,俄羅斯當然是樂於停戰,可亦不會借此爭取更多的政治保障。俄羅斯若攻陷烏東,保住公投的4州,便大可用4州的自治和烏克蘭的政治中立作為停戰條件,使歐盟沒法反對,這便是回到2014年《明斯克協議》的立場。更可以此要求停止制裁,或至少可用歐盟減少或免除制裁來換取石油及天然氣供歐,恢復烏克蘭的過境管道運輸。在公開了美國炸毀北溪1號及2號天然氣管道之後,歐盟未必可跟隨美國堅持禁止與俄作能源貿易。
美國及歐盟的軍火生產商,當然反對停戰,但他們沒法可用供烏的武器來扭轉現時戰場上的劣勢,亦不足以壓倒美歐內部的金融和工業資本停戰復常的政治要求。至於歐盟官員與歐盟各國政客更易轉變立場,來爭取回日益反戰的輿論,挽回流失中的選票。美國也要排除特朗普當選的機會,在勝選之後才再重新部署對俄、對歐、對中的戰略。

烏克蘭軍戰敗也許是世界的希望。

俄羅斯若敗

俄羅斯若在烏克蘭戰爭中擊潰烏克蘭軍隊,從現時國際形勢來看,不會侵佔基輔,而是逼烏、美談判。俄羅斯應有更全域的觀念,不着眼佔據烏克蘭的土地,就算公投4州亦可重回烏克蘭新的聯邦體制,只是堅守克里米亞,是為了守衞黑海海域。如此歐洲可免大戰,歐俄可重開談判並存以至合作之途。
但若俄羅斯戰敗,即使守着克里米亞,應不可能阻止烏克蘭與北約進一步攻擊。俄軍敗,不可能撤軍,一是俄怕骨牌效應,北約會迅即拉攏前蘇聯國家加入,繼續東擴。但更戰略擔心是烏克蘭與北約會一直戰至攻陷克里米亞,並將之轉變為北約的軍事重鎮。若如此,俄羅斯整個黑海海域和周邊地區便全受北約威脅,俄國農業重心的南俄便不易保存。失去烏克蘭,再動搖南俄,俄國的農業基地便大致淪陷,出口不成,國內供應也會受打擊,民生和糧食安全便會失去,國運危殆。
19
世紀英國為首的西歐與俄羅斯的克里米亞之戰,不僅是爭奪出黑海之路,封鎖俄羅斯勢力南下,亦是要爭奪俄羅斯全國糧食主產地的烏克蘭與南俄。蘇聯革命時,英、法等「八國聯軍」式的入侵,首先便是要佔領烏克蘭與南俄,以進攻莫斯科與聖彼得堡。二次大戰德國進侵,主力也在爭奪烏克蘭與南俄,不僅為糧食,更企圖搶奪阿塞拜疆的油田,致有史太林格勒的苦戰。俄羅斯失去克里米亞,便失南俄屏障,再也沒法西抗美國與北約。
俄羅斯揚言戰敗便會動用核武,怕的是美國與北約的進一步壓迫,引發美國策動毗鄰前蘇聯國家和內部叛變。俄攻烏克蘭是先發制人,以攻為守,失敗的話是俄羅斯的全盤失敗。但中國堅持不容忍烏克蘭危機中動用核武與生化武器,表面上是針對俄美雙方,實質主要限制俄羅斯,不讓其在敗中拚命。
然而,若俄羅斯在烏克蘭戰敗,美國與北約會單只把俄軍全部逐出烏境便停止嗎?最容易的方法是武裝在烏軍中的俄羅斯叛徒,侵襲俄羅斯境內,也同時策動顏色革命,求一竟推翻普京政權之功,把蘇聯解體之後尚存的俄羅斯聯邦也要解體,從根本上解決蘇聯共產主義與俄羅斯政治勢力對美國霸權主義的挑戰。
烏克蘭戰爭根本上是美國霸權之戰,俄羅斯衞國之戰,烏克蘭只是藉口,只是借來的戰場,俄羅斯敗便不只是在烏克蘭戰場上的敗仗。

2023年2月27日 星期一

落紅不是無情物

 

  一月上旬,著名音樂家顧嘉煇辭世,香港人無不深感惋惜。

  鬼才黃霑(霑叔)曾將煇哥比喻為中國的貝多芬,故稱他做「貝多煇」。「貝多煇」與「霑叔」兩位好拍檔合作創作的粵語流行曲深入民心,堪稱經典。這對「煇黃」組合自一九七○年代起為世人帶來了:《狂潮》《家變》《奮鬥》《倚天屠龍記》《抉擇》《楚留香》《獅子山下》《親情》《上海灘》《輪流轉》《用愛將心偷》《愛在心內暖》《倆忘煙水裏》《萬水千山縱橫》《忘盡心中情》《勇敢的中國人》《世間始終你好》等金曲,令人聽出耳油。兩位大師的音樂才華,讓人欽羨不已。

  當大家到上海遊玩,發現身邊不論男女老幼皆懂得哼唱「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時,毋須感到驚訝,因為「煇黃」打造的《上海灘》早已成為城市的名片之一。被《上海灘》這首曲吸引而決定到滬上旅行的中外遊客多不勝數。如果一首歌可以打破種族和言語界限,成為眾人的集體回憶,那毫無疑問是一個音樂奇跡,蕩氣回腸的《上海灘》就做到了。(《上海灘》有粵語版、英語版、法語版、泰語版、高棉語版、越南語版)

  七十年代以前,香港樂壇被國語歌和歐西流行曲壟斷,直到黎小田、顧嘉煇、黃霑、盧國沾、鄭國江、鄧偉雄、于粦、許冠傑、關正傑、羅文、甄妮、徐小鳳這批傑出音樂人相繼帶來一批餘音繞樑的金曲,粵語歌才得以吐氣揚眉、發光發亮。

  南下香江求學或工作的港漂們,就算不知道戴望舒曾被送進域多利監獄,不知道張愛玲曾就讀香港大學,不知道蕭紅在南區創作《呼蘭河傳》,不知道蔡元培葬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不知道許地山曾住在羅便臣道,不知道金庸在《新晚報》連載《書劍恩仇錄》,不知道錢穆在深水埗桂林街創辦新亞書院,也不影響他們在港的日常生活,但若想真正融入香港,則不能不認識「煇黃」的歌曲。「煇黃」早已滲入香港人的血液裏,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達官貴人,都對「煇黃」的音樂耳熟能詳。如果港漂跟本地人交流時偶爾用粵語夾雜一兩句「煇黃」的流行曲歌詞,必定能瞬間拉近彼此的距離,原因是四個字:同聲同氣。既然你也會「煇黃」的金曲,那即是自己人啦。

  「貝多煇」這朵色彩斑斕的鮮花已經凋落,但願煇哥跟已作古的羅文、黃霑、于粦、黎小田一道化作沃腴的泥土守護華人樂壇,保佑粵語歌聲生不息、更上一層樓,好滋潤我們的精神文明,進而洗滌我們的心靈。

2023年2月26日 星期日

ChatGPT的應用

早前寫過《人工智能新產品》,敏感的議題已進入了教育界。本港院校陸續發通知,禁止學生做習作時使用ChatGPT及同類工具,否則視為作弊。這是原則性的禁令,執行起來卻不容易。

禁師生用ChatGPT

有研究者用ChatGPT 應試,把答卷混入其他考生的試卷中,閱卷結果得出很高的評級。有部分學校禁止學生在校內使用ChatGPT。它的影響有多大,仍難預料。

一位語文老師曾經要求它「用下列詞語作一個意義完整的句子:耳濡目染半信半疑劣勢破綻破解」,十多秒後它答:「我對這個新理論半信半疑,但因為耳濡目染已久,也許能破解我對它的疑慮和劣勢。不過如果發現了任何破綻,我會重新考慮我的立場。」再問:「我的意思是用這五個詞語各造一個意義完整的句子。」它依指示寫了五個合要求的句子。將去年文憑試中文作文卷三題,要它依指示寫作,它只用數十秒便給出答案,內容切題,文句通順,成績不錯。把某年文憑試中史卷部分題目測試,完全難不倒它。給一篇文章,要它撮寫成400 字、300字、200 字,都可以,要它寫出文章的主旨,它都很快做到,成績都在及格以上。要它把一篇文言篇章翻譯成白話,有部分譯錯,但整體表現不俗。 ChatGPT 對學生的學習衝擊很大,難怪有部分學校禁學生用了。

它可以代教師出卷嗎?可以。「用下面這篇文章評考中三學生的中文科閱讀理解能力,請出五條問題。」它的回答出乎意料,不單給出五條問題,還附有標準答案。題目的質素可以調整,但基本合乎要求。不知道校長會不會禁止教師用ChatGPT 出卷?又或者用作書寫「教案 」,即一節課的書面教學計劃?

聰明反被聰明誤

香港多間大學已宣布,將會禁止師生於課堂、課程作業和評估使用 ChatGPT 等人工智能工具。

在廣泛應用人工智能的時代,大學反其道而行,遏止使用,促使大眾討論。不過,人工智能剛面世時,大眾都意識到世界的改革,在人類主宰的社會中,竟然有一項比人類更聰明的工具,就算不討論未來的改變,起碼也會引來今天的憂慮。

利用ChatGPT 的創造力,就算未互相了解的一對「情人」,都可以「寫」出一段又一段的回憶,情節好比電影中的橋段。或者彼此都會投入了對方的「劇本」,誰知走到現實,實際的生活和相處,竟然如此平白,既沒有了浪漫,就連今天看似簡單溝通,都不知從何開始,倒是令人失望的結局。

學術層面,ChatGPT 可能對學生是個救星。即使在未知的範疇,只是接到題目,靠一兩個關鍵字,像樣的論文便會出現。關於思考和討論的訓練,在AI 的世界都變得沒甚意思!

有人研發另一項打擊AI 的程式,「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掃描字眼以斷定是「他」,還是「它」的作品。然而,未來又會有另一項技術,去逃避被發現「它」的存在,惡性循環就這樣煉成。

矛盾的出現,源於我們聰明了,更懂得選擇有利自己的東西。「針無兩頭利」,過了頭之後,還害得我們要取捨。

辨識「槍手」

事實上,人們知道人工智能早已在多方面採用,例如氣象、金融、交通等大數據都靠智能算法分析;電腦下棋又已贏了世界棋王。移動電話收到針對不同興趣的廣告資訊,也知道是經過智能揀選。月前ChatGPT面世即風靡全球,則不僅因為容易操作,應用上突破了特定的狹窄領域,迅速普及,而且智能提升更進入了新里程。

人工智能先前可寫簡單的稿件和聲述語句。現在經過加強電腦算力,接通海量數據,開展「預先訓練」和「深度學習」,於是由過往的綜合分析操作,演進到生成內容,順着上文下理與人交流,並且據題撰寫論文,以至故事、劇本、詩歌、樂曲等,作品水平不低於常人;曾有嘗試用來答寫大學考卷,得分及格。

電腦儲備資料數據,加上運算展現的旁徵博引能力,都遠優於每個學生,做學業功課自是綽綽有餘。教師們認為,學生如果不經過自己思考和動手完成作業,就算不上學習,無助於提高自身學識水平。何況新的「預訓生成聊天工具」,面世時已有聲明在先,難保不出錯,皆因網上資料未分真偽。

新智能機器代表科技顯著進步,有助推動生產力發展,對經濟和社會多方面帶來變革。年輕一代適應時代潮流,總需要學會應對和掌握新科技。互聯網確實助長了人際溝通,卻讓假消息擴散;而隨着人工智能持續提升,網上謊言包裝愈加精緻,構成更大考驗。學校有責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使用網絡的素養。對於智能寫作工具,本地院校採取審慎態度,計劃安排為教師辦工作坊,研討新科技對教學的影響,待廣泛諮詢和參考相關經驗,再制定應對方案。

內地一直重視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國家教育部制訂《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已是2018年的事,當時基本是正面肯定,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以促進變革創新。先前人工智能未及今天水平,主要是應用互聯網和虛擬技術協助教學,及綜合分析學習數據。現在人工智能已明顯發展到另一階段。

外國有教授認為,學生自己所做作業,與人工智能作品,仍有辦法加以分辨。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與人的「創造」尚有距離,授課與評卷就是着重當中區別。懂得辨識「槍手」,是科技新時代的必要素養。

據報,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日前發表了部分由ChatGPT撰寫的演講,成為第一位公開使用人工智能程式的政要。政治人物委託寫手起草演詞,司空見慣,也為公眾接受;只要發表時確切表達署名者的立意,可不管「槍手」是人或機器。

本地一個怪現象,是個別「槍手」有時任意發表,內容甚至不為署名者知悉。香港言論自由,「槍手」的一家之言也本無不可,但掛上了政要名字,讓人真假不分,容易引起猜測疑慮。像不久前有謂香港要展示開放風貌,推遲23條立法。此說明顯不通,開放決非漠視安全。文章卻署了具影響力人物的姓名,難免造成了思想混亂,結果要一番澄清。

以上事例,說明真偽問題取決於人,非源自智能科技。

宇宙的神力與你同在

暗夜星空,蘊藏着許多星象宇宙的奧秘。

  一月中旬收到B博士去年聖誕前寄給我的節日賀卡。近兩年沒有他的消息了。此次,莫非他夜觀星宿時看到了什麼圖景?

  B博士退休前是我的朋友,初相識,他已喜歡占星、吃快餐、飆車。某年,姨甥女在學校組織義賣活動,萬事俱備,天文台卻預報當天有瓢潑大雨。B博士見她氣餒如淋了雨的貓,便神秘兮兮走過去說:「我看過星象,那天一滴雨也不會有。」

  結果真的一滴雨也沒下,義賣大獲成功。

  B博士全名Leon Bodevin,智利移民,安靜內斂,像個隱士,是密西根州立大學教授。通常球鞋牛仔褲,穿着隨便,彼此直呼其名。B博士每天必然西裝革履,領帶常換常新,且以「博士」、「先生」、「女士」等頭銜稱呼同事,相熟的朋友戲稱他B博士(Dr. B)。B博士獨居,不開伙。初次邀姨甥女吃飯,說要帶她去他最愛的本地餐館。下車一看:麥當勞。饕餮漢堡包的間隙他笑道:「我研究了行星和十二宮的方位,你事業星正旺,無往不利。加油吧!」姨甥女於是發奮寫論文,偶爾會收到他的郵件:「注意,電腦是有情感的生物。給它放一天假,它會很開心的。」

  B博士很關心來自亞、非、拉美的學生和同事,也在學校多次主辦講座,介紹並討論穆斯林文化、宗教與政治、LGBT權益等。他於學無所不窺,若不是在吃快餐、冰淇淋,就是窩在辦公室煮咖啡、讀書。到美國探姨甥女時,我曾問他:「人生的意義何在?」他笑而不答,次日送我一本《存在主義文選:從陀思妥耶夫斯基到薩特》。他勉勵我要如一束激光,專注於學習和思考,還送我一堆他讀過的書:康德,蘇珊.桑塔格,羅蘭.巴特,法國現代哲學……學校曾因大雪停課,B博士發來郵件:「願你善用時間,把囤積在術數倉庫中的精神食糧吞吃一空。」

  B博士心目中的「冰淇淋聖殿」在幾十公里外。他的「水星」老爺車像台被壓扁的坦克,坐進去,我總會緊握扶手,小聲念佛,因為一開上限速每小時五十五英里的高速路,他就猛轟油門,飆到時速八十英里,引擎怒吼,搖擺穿梭,風馳電掣,把一輛又一輛車遠遠甩成模糊的風景。進店,他點了草莓和薄荷冰淇淋,左一口、右一口,開心得像春天的松鼠。付錢時,B博士掏出一大把硬幣,一不小心,叮叮噹噹,掉落滿地閃閃銀光。「嘩,原來你這麼有錢啊!」我故作驚訝。他笑得脖子都紅了。

  B博士常光顧麥當勞、漢堡王、賣熱狗和奶昔的Cook Out、美式墨西哥快餐店Taco John's。某年冬天他手術切除膽囊,出院後我致電:「想吃什麼?」「Taco John's的墨西哥捲餅,要雞肉餡和豆餡的。」一年半後他心臟病發,去探望前我問:「需要什麼?」「橘子汁、冰淇淋。」我同家人商量:「他現在可以吃這些嗎?」「老人家開心就好。」我們帶去一加侖果汁和一大盒冰淇淋,放在病床邊小桌上。B博士忙不迭拿起來藏到床下,又輕輕用腳尖往裏面推了推,抬頭羞澀一笑:「護士不讓吃。」他也知垃圾食品無益,常在教學樓中爬樓梯以健身,並勸我仿效,少乘電梯,因為「省電」,還督促我勤走路:「健行自有其魔法,能操縱超自然之力為你所用。」

  二零一六年B博士榮休,去德州養老前最後一次回智利。姨甥女送他去機場,他研究半天她開車的動作和車速,小聲嘆道:「冷靜理智,一如你日常言行。」他帶回一隻直徑盈尺的精美銅盤送給她,盤心鏤有智利國花風鈴草,說是「我和我的兩個大行李箱感謝你。」姨甥女搬到德州不久,他寄出明信片說,已在本地社區大學註冊,主攻人類學,輔修化學,「足以讓我這個老傢伙終日忙碌了。」對她的郵件中的碎碎念,他都會詳細回覆:「生命就是不斷的適應,適應過程本身則帶來各種驚喜和可能。在這個給你無限機遇的國家,你有極大潛力貢獻學界和生活。」「相信你一直專注於求知。我夜觀星象,總看到宇宙的神力與你同在。」

  今年初,收到B博士的聖誕卡一周後,竟傳來他溘然長逝的噩耗。去世前整整一個月,也許他若有所感,寄出了這封賀卡。信封上、卡片中,他恪守舊禮,依然稱我Henry。在最後的日子,他在他的占星盤上看到了什麼?是長路盡頭的虹橋?是我終於不負他的期望?來自他故鄉的銅盤一直掛在我書桌旁。有時夕陽斜照,霞光離合,我悵然凝望風鈴草,彷彿又看到B博士眼中的靈光一閃:「宇宙的神力與你同在。」

 

2023年2月25日 星期六

十億心跳

生命有多長?佛陀說,生命,在呼吸之間。

生命是分分秒秒賺回來的。我們每成功吸入一口氣,生命得以延續兩分鐘。

猶太人說:「生命的長度是上帝所給予的,但生命的寬度卻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網絡上有個「10億心跳理論」(Billion Heartbeat Theory)。該理論鬆散地指出,所有動物一生中,總心跳數都在10億左右。那麼,跳完代表生命結束?當然不是。每個物種平均都有大約十億次心跳嗎?以下是這個網絡漫畫:

我不知道作者從哪裡得到關於十億次心跳的事實。但這聽起來很有趣。我能想到的例子(兔子、人類、大象、蜂鳥說)似乎支持這樣一個理論,即更大的生物心跳更慢,壽命更長。真的有這樣的趨勢,還是我漏掉了反例?如果是,它離十億」這個數字有多近?

艾薩克·阿西莫夫為 Fantasy & Science Fiction 雜誌定期撰寫文章,大部分被收錄成書。在其中一項研究中,他計算了許多動物的心跳壽命,並得出結論,除了人類之外,每個人的最大壽命大約為 10 億次心跳,但人類達到了 40 億次。

每次心跳,把血液推動,腦袋能保持清明,各個器官,維持運作;這個身體,才有生命氣息。

在時間的軸線上,生命流逝於點滴,是瞬間的事;伸手,抓不住,也無法停留。

化學分析告訴我們,人的所謂身體,只不過是一堆化學分子組成。當中有各種物理法則,令生命運轉下去。生命的本質,只有在完整組合,互相協調下才能顯現出來的一個實體。我們空無一物來到世上,對自己生命尚且沒有什麼留戀,何況自己在世上擁有的財富物質?最終,都是塵歸塵,土歸土。

佛教說,諸法皆空,生命由地水火風組成,分別代表生命所呈現的各個特性。最終,也會四散。心臟,由出世開始,停不了跳動,生命氣息,就是來自源源不絕的心跳,每下跳躍收縮,便是生命延續,人死的證明是心跳停頓了。

心臟一旦停頓,整個身體在以秒計的速度衰退崩解。因此,急救,必須爭分奪秒,過了頭數分鐘,已對身體造成無可挽回的永久傷害,造成殘缺。即使是未停頓之前,身體也因為心臟衰竭而呈現各種症狀。

生老病死,絕大部份的老百姓沒辦法re-install更新心臟和所有器官的功能,只能保護或延緩;除此,我們毫無辦法,只能默然接受。生命的長度,在乎每分每秒真實活着,感恩、滿足。

2023年2月24日 星期五

以戰止戰

俄國發動入侵烏克蘭戰爭,224日正式屆滿一周年,中國外交部於24日上午,於官網刊出《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一文,詳列中國因應此次危機的12個重點,當中敦促停火止戰、啟動和談和「核武用不得」。外交部發表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基本上代表了國際與大多數國家的聲音,包括尊重各國主權,摒棄冷戰思維,停火和談,解決人道危機,保護平民戰俘,保護核電站,禁用核武和生化武器,保障糧食外運,停止單邊制裁等。中國的呼籲是公平公正公義,既兼顧烏克蘭戰場上的問題,也堅持國際原則。可是,美國西方會聽嗎?

中國是不停地提這樣的建議,但戰爭爆發的一年裏,除初期和談有些機會,餘下的時間都是西方不斷地加大對烏克蘭輸送武器、人員。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國,戰場上卻是北約與俄羅斯在作戰。要交戰的軍隊停戰,只能雙方一起停。俄羅斯在上月東正教聖誕時曾經提短暫停火,卻不為烏克蘭接受。中國發表立場,能叫動雙方停戰談判嗎?

中國的呼籲,也是國際的呼籲,俄羅斯表示可接受,但烏克蘭堅持拒絕。平民受損,是雙方戰火牽連,但虐待戰俘、攻擊核電站的卻是烏克蘭軍所為,他們會改變嗎?不要用核武或威脅用核武,是針對俄羅斯;禁研發、使用生化武器,是針對美國;停止單邊制裁則主要是因為美國、歐盟的所為;保障糧食外運和國際供應鏈,乃至國際參與戰後重建,卻是顧及全球,涉及各國在烏的未來。中國的立場全面,可是這與一直以來的提法有何變化?也可怎樣會由美(烏)俄接納呢?

中國此舉只是表明立場與態度,在外交政策上沒有新意,這可以說是作出總結。下一步需要有所突破,才有現實意義。中國能怎樣做呢?外交聯繫已與俄羅斯協作,大致完成。非西方各國會認同支持中國的立場,卻不會與中國一起組成強大的力量來迫使美俄停戰和談,對烏克蘭戰爭便無實質的作用。

美國的反應便是在中國發表立場前,督促北約、東歐加強軍援烏國,目的是把戰爭打下去,全無談判傾向。事實上,美國可炸北溪2號,便不會顧及歐洲和烏克蘭的利益,只是企圖將之打個破爛,與俄羅斯同毀,中國的勸解怎能說服美國?

為今之計,要使烏克蘭被迫停戰和談,便只有俄羅斯在戰場上取勝。要達到這個目的,中國支援俄羅斯才是唯一方法。美國是不見敗象不會放手的,俄羅斯沒法戰勝美國,便只能靠中國的支援。中國或可借機在戰場試武器和相關設備設施,為未來與美國衝突作準備。

汪精衛的命運

最近汪精衛外孫女何重嘉從美國到台灣,她表示,無論稱汪精衛是「聖人」或「漢奸」都沒意義,透過近期新一波曝光的文獻資料,可以更了解汪精衛和民初社會,能進一步理解汪的過去,才是最重要的。根據大部份的史料,汪精衛為國民黨重要人物,曾受孫中山先生寄以重任,但卻於民初失意,至日本侵華時期,於南京組織偽政權,以致身敗名裂。

汪精衛的生辰日期是準確的,因他的胞侄汪希文為命理名家,曾評過汪精衛的命造,相信不會錯。

汪精衛生於清光緒九年,即一八八三年農曆三月廿八日巳時生。根據他的命盤,為善於適應的破軍化祿與武曲於亥宮守命,武曲破軍為手、為足,為執行、為勞動、為開創、為犧牲,故此,武曲、破軍,居亥,便是一種鞍馬勞頓的辛勞。這個基本盤的矛盾性格現象便是這樣組織出來的,一方面會遇上辛勞的生活環境,一方面卻經常常一種潛隱的和樂於安逸的心態牽扯,兩者角力,便要看天盤及流運的星曜組織,形成那一邊的力量較大,決定盤主的生活價值及行為取向。既然有潛隱及圖安樂的心境,又經常要面對辛勞的工作場地,兩者便經常難以協調,到面對抉擇的時候,便要憑主觀的天梁在午的獨斷,作出獨特的選擇。見文昌和魁鉞,那些艱辛的勞動,便偏向於文字藝術工作的發揮,看看他的詩詞風格就可以知道『精衛情結』的特色。 

福德宮為怯懦的天府坐守,僅與同宮擎羊一顆煞曜,內多疑懼;所會的天相於遷移宮,為「權蔭」所夾,性質優美,而且昌曲並會,主才華橫溢,可惜所會夫妻宮借會了紫微及貪狼化忌,幸好天魁天鉞同時會照福德宮,主泱泱大度,但亦多了鈴星這顆煞曜,而貪狼化忌,增加了汪氏夫婦對物慾追求的色彩。 

命宮破軍化祿又稱作破軍得祿。得祿的破軍,是冒險開創後有補償的破軍,性情便傾向穩定,不會如不得祿的破軍般,因感覺動盪難安而帶破壞性。破軍化祿的開創力和建設力較好,而那種開創力,是指局面的開創,部份原因來自同干的貪狼化忌,意思是,在際遇不盡如意的時候,因去舊更新而亮出新的局面;又或者原本想一,但不能如願,卻走出了一個非預先籌謀的第二局面來,有無心插柳的成份。

1910年,年青的汪精衛因為謀刺清朝攝政王載灃失敗被捕而判終身監禁,當時廿八歲,行經辛酉大運,田宅宮太陽運權,會齊祿權科忌;落陷的太陽守田宅宮,無祖業,或破收難享,產業常易遷動,亦易更換工作環境,且有浮動不安之感。當年命宮是直率而幼稚的天同年忌,事業宮文曲運科沖波動而活躍的天機,太陰化科,行刺攝政王而被捕入獄,名噪一時。獄中寫了獄中詩:西風庭院夜深沈,徹耳秋聲感不禁。 伏櫪驊騮千里志,經霜喬木百年心。 …. 一死心期殊未了,此頭須向國門懸。內容慷慨激昂! 

翌年辛亥革命後獲釋,命宮武破會疊忌,父母宮疊權,田宅宮疊科,交友宮疊祿,經歷人生起伏的一年。其後得孫中山看重,成為他的秘書及文膽,孫逝世後,歷任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行政院院長、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及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中國國民黨副總裁等,皆有破軍化祿的影子。

破軍為勞為動,所以不能靜守一業,或者每事開創之後,即不擅留守,於是又跑去開創另一個新局面,故此,破軍化祿,喜見兄弟宮、交友宮吉化,讓破軍開創,而讓拍檔守成。破軍靜固然不能,太動又會增加人生風險和起伏,與陀羅同宮,更會鈴星,令浪裡行舟的風險與波動增大。

巨門化權居交友宮,為暗星,喜幽潛。巨門雖然主暗藏,或主低調,但內裡卻甚為主觀,自視甚高,唯化權令巨門有實,優點之一在於說服力的增強,對題目的掌握較實在透徹,所以在星曜結構良好的情況下,最利專業工作,並且容易令人信服。

太陰對上兩個宮位必然坐入巨門,即如果太陰化科坐田宅宮的人,交友宮亦同時巨門化權,這個佈局,令巨門的隔膜、執拗性格,轉向專注、幽潛而實在,所以連帶本屬以靜為貴的太陰,也可以以化科來彰顯性格。太陰化科為財星化科,太陰有計劃、思考性質,所以,化科也是由思考和能力帶來聲望。由此推之,即可以憑能力確立信譽,然後帶來良好的收益,唯其信譽的建立較為靜態,較傾向行內性質,為政治家所喜。

雖謂太陰是財星,但落陷的太陰化科,依然不利投資致富,最好仍是以思維、才能,賺取專業者的良好收益,另太陰落陷化科,很多時出現女親不利的現象(如妻子),以見煞、忌、刑重者為確。

汪精衛的夫妻宮辛酉宮,宮中無正曜,於是就要從汪精衛的事業宮借入一組紫微貪狼化忌、鈴星與文曲一起安宮,從這一組星我們可以看到陳璧君的性格。這一組星無論在情慾、物慾方面需索都非常深,在男命看妻子,則妻有口才,有男子氣慨,主動性強,統治慾強,成見極深,高傲自大,如今再有鈴星、化忌同宮,即夫妻間雖互有不滿、波折仍能互相適應而不輕易言離。  貪狼化忌於夫妻宮,多主為人奪愛,所以婚前多波折,則婚後反佳,若戀愛婚姻順利,則婚後反易滋生事端;汪氏屬於前者。

但夫妻宮有了以上的特㸃,便如何能幫助命主在事業上如虎添翼呢﹖究其原因是當紫微貪狼借入夫妻宮後所會的現象。那就是帝星紫微借入酉宮之後就會齊七對吉曜,它們計有府相朝垣、文曲文昌、三台八座、天魁天鉞、龍池鳯閣、恩光天貴、台輔封誥等,在卯宮時性質本已不差,借後紫微貪狼便能作威作福了,能操生殺大權。可惜的是貪狼本已化忌、卻與鈴星同宮,同時又會上了本命的擎羊、陀羅,使操縱着生殺大權的紫微行事便如暴君般的殘忍、為所欲為了,因而災禍自然不能幸免,不過終其一生,始終有相當地位。

戊午大運,天梁坐守命宮,會太陰化科運權,太陽又運科,成為「日月雙化科」照命的格局,可算是風頭頗盛。只可惜天機同時運忌,所以雖得虛名而始終失計,勢位利祿薰心而致失足。貪狼運祿,只是一時的際遇。鈴貪為大發財祿的格局,當然也只是一時殊遇而已。太陰運權為思慮和計謀的推行,是精於計算的性情和性格,是太陰於四化中較可喜的一化。太陽在陷地子宮運科,令太陽不致於像旺宮般容易揮發、虛耗,連最後的一點「貴氣」都收束、節約,並且將這種特性用於遷移宮;但財帛宮在寅宮天機運忌,則不免有所損失及遺憾,亦為機緣而煩惱,為錯失機緣而懊悔,或為天梁的選擇錯誤而追思。

1934年,直率而幼嫩的天同守命,福德宮是年忌的太陽;父母宮破軍年權,武曲年科。汪精衛與蔣介石和黃郛等在南昌商議華北問題及對日外交方針,實行安內攘外政策。 

1935年,命宮是鞍馬勞頓辛勞的武破,遷移宮雙權夾印,兄弟宮和疾厄宮會天機運忌和太陰年忌。日本外務大臣廣田弘毅表示對中國「不威脅、不侵略」的政策,汪相信日本承諾而認為有談判的空間,可惜日本食言,引致汪氏被罵為賣國賊而遇刺,需要出國療養。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開始。汪任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地位僅次於蔣。事業宮刑忌夾印,子女宮是直率而幼嫩的天同,會空劫及巨門年忌、天機運忌,戰區內人民受苦。

 抗日大戰爭爆發後,1938年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汪精衛及其支持者協商善後對策。此時,陳璧君力主對日本和平。同年12月起,汪精衛夫婦等人經北圻河內逃往上海。命宮機陰疊忌,同樣福德、事業和財帛宮亦會疊忌。

1939年8月,汪精衛召開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陳璧君當選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務委員。命宮紫貪及夫妻宮會疊忌,疾厄宮有逸樂的天同會大運羊陀及運忌,情緒不穩。

1940年3月,南京國民政府(汪精衛政權)成立。在南京國民政府中,陳璧君等人形成「公館派」,重用褚民誼(陳璧君的義妹的丈夫)控制政局。由此形成與陳公博的對立。遷移宮居逸樂的天同年忌會運忌,夫妻宮天機運忌,雖得虛名而始終失計,勢位利祿薰心而致失足。

回顧歷史,影響汪氏一生最深的是他的夫人,也是不少命理家推崇的:府相朝垣」格(原局的夫妻宮);因此值得留意的是,這組「紫貪化忌帶鈴星」的星系,乃借入夫妻宮然後與福德宮相會。汪氏的太座視財如命,而且一生箝制丈夫,他的思想受妻影响。如果原來的福德宮不是有缺憾的話,則戊午大運的福德宮雖有天機運忌及見煞耗的危機,亦未嘗不可因一念而守身如玉,不致陷入泥沼而不能自拔。

汪氏本質上是一位詩人,從相關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到汪精衛在過去所謂「漢奸」以外,不為人知的一面,呈現較完整的面貌和形象。少年時滿腔熱血,以推翻滿清為己志,曾隨孫文推動革命事業。1929年中國黨政軍的大權掌握在蔣介石手中,汪精衛等人後來發表「討蔣宣言」,汪精衛認為,不能讓一個人去專政、去獨裁,所以在「南社詩話」連載時,中國瀰漫反蔣情緒,國民黨陷於各派系的理論鬥爭,汪精衛希望用文學再次喚醒民眾革命的心,因而在「南社詩話」中,可看見文學與革命的關係。193811月上海會談記錄,汪出走重慶就是根據其中與日本達成的協議,他認為日本方面一定會遵守其中的承諾。1939年他發表一篇文章,其中就是公開以前一個秘密的回憶裡面的內容,他說在場的人有蔣中正、有何應欽,有很多人,他們都說我們同意應該是跟日本談和的。但其後,卻在日本侵華的二戰期間,被人說他賣國求榮,接受日本扶植,投靠皇軍,與他們簽訂秘密協議,建立親日之偽政府傀儡政權,以中國的土地來換取個人的權力,更美化日本侵略,期間為配合日軍的軍事行動,更殘殺無數與他利益相左的中國平民。

優柔寡斷的汪精衛成為「漢奸」,與妻子陳璧君積極性格息息相關。陳璧君幫助丈夫發展革命事業、協助大小黨務、為夫出謀獻計、助丈夫謀算權益、從事個人的政治工作、積極推動與日本言和。她堅強的思想與富進取性的行為直接推動自小養成懦弱自卑的汪精衛,從而輔助他在事業上的表現。這次就單看他個人命盤上夫妻宮星曜的布局,如何能加速命主的成就甚或改變本人的命運,這些事實我們可以一一從汪氏的夫妻宮中找到證明。

由是比較汪精衛的事業宮與夫妻宮,自然是夫妻宮星曜所會的級數高得多。汪氏的夫妻宮帶着七組吉星、四粒煞曜刺激丈夫的思想、行為、扶助丈夫的事業,再加上命主自己本命及三方所會已盡帶孤尅及過份冷峻、自私自利的性格,際遇又早已伏下暴起暴跌的機會,在時機一到的大運下,成敗自然立見。

從汪先生一生,有一些人認為顯示他有某種「尚和平,顧大局」的思想哲學;亦有人認為,這顯示了汪氏的善變性格。從術數角度而言,天機善變,所會星曜性質優美時,主格局高尚;反之,變成惡變,則為自私的行女,影響其情緒為權術手段,具不良傾向。正正戊午大運及其中流年星曜不吉,又見流陀同度,為心志卑下,以至鑄成大錯。後世對其評價,是「尚和平,顧大局」;抑或是害怕打仗,甘願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出賣國家」?進一步更可評審他出賣國家甚麼?一切留待同好者的判斷!

2023年2月23日 星期四

拜登「摧毀台灣」是失言?

  台灣宣布恢復港澳人士入台自由行,有朋友打算下周去台北逛逛夜市,說得我也有些動心。很多香港人喜歡去台灣玩,好像就是為了享用當地的小吃,以前每次在台北逛夜市,經常碰見香港的熟人。聽說這幾年台灣各地的夜市都不太景氣,一來是當地人的生活受疫情影響,二來港澳和大陸遊客都來不了。現在全世界的疫情已到尾聲,各國各地區陸續復常,相信台灣的夜市很快會恢復往日熱鬧繁榮的光景。

  但是,有一些事情要重新恢復並不容易。兩年前,香港駐台北和台北駐港的機構各自撤離,恢復無期,這事雖在疫情肆虐期間發生,卻與疫情無關,與政治有關,簡單說,是蔡英文為了救選情,粗暴插手香港事務,蔡英文是達到了個人目的,但嚴重傷害了香港,令港台兩地的關係全面倒退。現在雖然兩地重新恢復人員往來,但欲前往投案的陳同佳依然被拒之島外,案中死者沉冤待雪,也許要等到明年始作俑者蔡英文下台,如果台灣綠地再變藍天,此案公義才有機會得以彰顯。

  但是,以我多年來對台灣政局、對兩岸關係的觀察,越是接近選舉,台灣的事情就變得愈來愈撲朔迷離,台海局勢會愈來愈不平靜,幕後黑手是美國。近年中美關係惡化,美國打「台灣牌」頻頻出手,情況更加複雜。我的朋友、台灣名嘴施先生預測,今年台海將有大事發生,例如,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揚言要訪問台灣、蔡英文要過境美國,種種跡象顯示,華府很可能把蔡的過境當作刺激挑釁北京的一項行動。這兩天,台北當局負責「外事」和「安全」的兩名高層官員到美國,華府出動包括國務院和國委會、國防部高層官員高調接見,雙方舉行長達幾個小時會談,做法很不尋常,美國似乎正在策劃,要在台海幹一票「大的」。

  拜登上台後已八次對台售武,去年更有佩洛西竄訪台灣挑釁大陸,對於美國不斷打「台灣牌」,民進黨當局告訴台灣民眾,美國是支持台灣,面對大陸的「武統威脅」,美國一定會「保護」台灣。連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近日在台北會見四名訪台的美國國會眾議員時,也當面感謝美國對台灣的支持。藍綠異口同聲對美國感恩戴德,但是,華府廣播節目著名主持人尼克森(Garland Nixon)日前在推特上發文,表示白宮內部有人透露,當被問及是否會有比「新保守烏克蘭方案(the neocon Ukraine project)」更大的災難時,拜登回應,「等到你看到我們摧毀台灣的計劃」。這條消息一曝光,震撼全世界,台北的蔡英文當局立即回應,指消息來源「未經查證」,更指相關消息是與「中國對台進行的認知戰相互呼應,企圖侵蝕台灣民眾對美國的信心」等等。也有人認為這是拜登失言,一名台灣的教授在電視上呼籲「台灣人要覺醒」,認為這條消息應該連做八天頭條,「讓大家知道美國到底有沒有意圖摧毀台灣,現在對我們示好到底是什麼用意」,更要求美國講清楚。

  所謂的「新保守烏克蘭方案」,說白了就是美國長期、不斷鼓勵慫慂烏克蘭和俄羅斯交惡、互相仇恨,最終普京發動攻打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戰事迄今一年,逾千萬烏克蘭民眾家破人亡,這是摧毀烏克蘭的災難,而俄羅斯則受到美國和北約全面制裁,政治、經濟和軍事都受到重創。這個方案的核心內容就是兩個字「戰爭」:讓俄烏這兩個同一民族和宗教,擁有共同歷史文化的兄弟打起來。拜登「摧毀台灣」的計劃,也無非如此。近年美國不斷以各種方式鼓勵「台獨」勢力,為蔡英文當局撐腰站台,挑動兩岸敵對情緒,就是想要看到,一旦「台獨」勢力突破大陸容忍底線、踩到反分裂法的紅線,大陸必定動手,到時台灣或「毀滅」了。

  有了拜登這一句「摧毀台灣」的計劃,一些台灣有識之士對麥卡錫要訪台、蔡英文要過境美國等等感到憂心忡忡,也就不難理解。不過,我對施兄說,如果大多數台灣人都像你這樣,看清楚美國佬的真面目,台灣就一定不會被摧毀,台海就會保持和平,我們也可以經常去寶島逛逛夜市,「好幾年沒去台北書展了,下次一定去。」我對施兄說。

2023年2月22日 星期三

遇見「太極」

  早前,到港島鰂魚涌附近閒逛,驚喜地發現,在樓高三十層的嘉里中心地下大堂,豎立台灣當代藝術家朱銘「太極系列」的雕塑。雖然這一「太極」雕塑罕有地坐落室內,但隔着厚重而透明的玻璃幕牆,「太極」系列恢弘穩重卻又流動自如的氣勢,還是撲面而來。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是以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太極拳緩慢如行雲流水,內蘊「氣」與「勁」,靜中含動,柔中帶剛。

著名雕塑家朱銘,15歲初從李金川師傅學習傳統廟宇的雕刻與繪畫,30歲拜入台灣雕塑界大師楊英風門下,朱銘融合傳統木雕與現代雕塑的精神,逐漸發展出超越兩者的獨特風格。早期以鄉土主題,如「牛」、「牧童」等雕刻出名,則以融合了中國哲學如「太極」等的現代雕刻聞名。朱銘自幼身體孱弱,因從事雕刻需強健體力,於是開始學練太極拳。朱銘後來將太極的動作和神韻,轉化為藝術創作的素材,「太極系列」雕塑應運而生,由此奠定他的聲譽和藝術地位。

  本人最早認識的「太極系列」雕塑,是豎立於母校中文大學圖書館正門口的《仲門》(原名為《門》),這是朱銘「太極拱門」系列首個作品。自一九八七年在中文大學校園揭幕以來,《仲門》成為沿百萬大道伸延的本部校園中軸線的焦點。從太極拳的氣韻中獲得啟發,《仲門》外形猶如二人對招,與學術切磋的精神相通,雕塑表面的銅鑄質感,又與中大建築的石壁相似,巧妙地與校園環境融為一體。

  二零零七年,朱銘為這一作品重新題字《仲門》。二零一一年十二月,朱銘應邀到中文大學,發表了題為《藝術即修行》的演講。

  位於中環的香港中銀大廈,是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的傑作之一,在大樓入口處一側,是朱銘創作的《和諧共處》,這座青銅雕塑特有的重量感和動感,與建築物「節節高升」的現代造型,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在香港的公共空間,人們最多機會遇見的朱銘雕塑,其一是位於中環交易廣場第二座平台噴水池旁的《太極》雕塑,其二是位於尖沙咀文化中心外的《人間系列──排隊》。代表朱銘藝術成就的兩大系列:「太極系列」和「人間系列」,均有風格鮮明的作品,豎立在香港最繁榮之處。

2023年2月21日 星期二

為何要讀歷史?

早前有議員為了要培養中學生的國家觀念、民族感情及國民身份認同,讓他們更深入更全面認識國家發展過程,動議當局在優化高中4個核心科目而騰出課時之背景下,將現時高中選修科目中的中國歷史科更名為中國歷史地理及文化科,並列為必修科目,讓中學生認識及探討中國歷史的演變及不同面貌,以及探索人文、地理、歷史之間的相互關係,從而對國家有深度的認識及了解,以培養中學生對國家今昔的正確態度及觀念。事實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國民,都有必要讀通讀透自己國家的歷史。

將自身國家歷史列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這本質上並無不妥。但同時,執行上也要考慮到是否存有適應困難、資源樽頸障礙,以及師資與教學資源素質等問題,不能為了急功近利而忽略了建設基本教育基建的重要性,而必須按部就班地向全面教育進行積極過渡。教學也不能濫竽充數,否則只會弄巧反拙,教出對歷史毫無實際認知的歌德派,又或是為反而反的造反派。學歷史,是為了尋根溯源、培育情懷,而不是為了確立單一、偏頗的歷史觀,又或是鼓吹一種違反科學精神與唯物基礎的修正主義。

一、讀歷史,不能避開自身國家歷史

有的人說,學自己國家歷史,太悶,沒有必要。也有的說,若自己國家(按自己心中那一套價值觀)「爛透了」,不必接觸,否則「觸景傷情」。更有不少人一股熱血地說,他們對自己國家一路走來的成就非常熟悉,毋須多學多辯,只需「愛國」便可。卻正是這些諸多的藉口,讓這些人永遠都躲在自身基於現代世界的隻言片語與既有立場的背後,逃避史實、拒絕正視自身知識缺點,從而淪為不可語冰的夏蟲。

無論你多麼地熱愛及忠於、多麼地抗拒與仇視你的國,你都必須懂得其歷史、懂得其文明起源、懂得其起承轉合,從而窺探令其文明沒落或衰落的可能根源。你也必須認識箇中關鍵人物,從而才梳理出個體與群體之間的互動與張力,摸索出不同勢力與板塊之間的博弈與矛盾。了解自己國家歷史,正如一群嘗試去梳理出大笨象具體形象的民眾一般,需要我們多角度去思考,而不單純是按着個別權威或具權勢之人的片面之詞作分析基礎,盲信盲背。要看政府文件、官方歷史、名家觀點,也要看民眾評論、民間野史、批判政府者的論述:兼聽則明。唯有通過接觸大量有可能懷有主觀立場的第一二手資料,從他們的主觀性中抽絲剝繭地找到相對客觀的存在軌跡,方能對國家歷史獲得較為全面的認知。否則的話,要不是被體制所訂下而允許的論述操控一切,便是被別有用心者成功策反與煽動。對自己多一點信心、對歷史證據少一點純正信任、對歷史方法論多一點尊重,自然能讀好歷史。

為何要讀國家歷史?原因起碼有三。第一,我們的「根」在哪裏、我們的「源」在哪裏,我們便在哪裏。在國際政治動盪的年代中,沒有根源的無家者,一是沒有一個完整的身份與群體歷史論述;二是沒有一個足以促進共同體而具穩定性的苗頭;三也因而缺乏一套充分透徹而綜合性框架,讓我們擁有對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定認知去看待當今潮流興衰。人類要為自己身份作定義,或多或少難以避免一定程度上以國家為論述的一部分。當然,我們可以假裝自己純粹是一個「世界公民」,又或是「我城一員」,但前者內容往往過於空泛、後者內容則過於狹窄。作為政治組織的核心單位,國家將思想共同體實體化、主權化。接受自己國家為身份的一部分,讓我們能獲取一個獨特而難以取代的視角,去接觸一套豐富的文化體系、理論框架、價值觀與理念。

這並不代表我們必然被其或相關的國粹主義所牽絆約束。充分理解自己根源,讓自己多了一種對世界的多方面認知後,我們自然可選擇不認同,甚至脫離此一國家。但若要妥善作出此一選擇,我們首先必須具備足夠的知識──否則只會被自己無知所耽誤。

第二,讀通自身國家歷史,正是讓我們進行這種交流與合作的關鍵要素。這也順延至治國之道。大型國家有可要擔心國民在缺乏統一溝通基礎下,可能出現的不協調與內在矛盾、嚴重干涉到團結與發展效率等。中小型國家,則有必要提防在激烈的大國博弈中,缺乏歷史觀或認知的國民,很容易被外在勢力滲透干預,最終淪為支離破碎的下場。從一個個人實際利益層面來說,國家是一個最為容易為自身提供資源與機遇的經濟共同體。但若要跟其他在自己國內同胞打交道、真正地交心,必須進入他們的生活意境與文化氛圍、掌握他們的價值取向之來源及大致狀況。歷史不只是我們的根源,更是我們的共同語言──我們也許立場與利益南轅北轍,但歷史卻能讓我們找到共同點與起點、從而對對方產生基本的信任。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與人交往只需奉承與圓滑的交際手腕,毋須對歷史深究。但相處日子久了,不難看出誰有穿褲子、誰沒有穿褲子。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讀歷史不是為了讓你裝逼,而是逼你去反思──你是誰不是誰,還有大家可以是誰。

第三,即便你對自身國家諸多不滿,認為其百廢待興、難以苟同。最低限度,你也得認清楚問題的癥結與繁衍,方能對症下藥地去改變問題、拆解問題,又或是(較為消極地)避開問題所在。不理解某一個國家在權鬥下所經歷的腥風血雨,又怎能讓我們對其繼承機制不穩與制衡不足等制度性問題進行精準的批判?

不深入探討某國的帝國主義與上百年的對外封鎖,又怎能發現原來單純地排外或單一地崇外,都未必是推動現代化的最佳模式?不對一個國家殖民時期外來入侵者利用在地的極端宗教條文主義,推動具種族歧視成份的另類種姓制度,又怎可能發現原來外來殖民與宗教極權都是同一硬幣的對立面?

讀通歷史,是為了查找不足、鑑識前車,而不是為了黑白顛倒、指鹿為馬。若你自認為是想改革自己國家未來走向的、想糾正自身社會長期不公不義的、想確保自己同胞能避免歷史災難悲劇重演,那你必須得要先學這國家的歷史,否則一切皆是純粹的紙上談兵,難以實踐。

二、教歷史,必須不偏不倚,否則只會淪為利益打手

此時博友可能會說──讀歷史不是問題,但問題是,到底是誰來教歷史?若教學者對歷史擁有全面而充分的掌握,也能將其反映在教學過程當中,則自然不成問題。但假若制定課程者、教授課堂者、衡量與批改測驗者乃是別有用心之士,教歷史者難免會成為權力結構的附庸,所授的知識也自然淪為風雅。附庸風雅很容易、勿忘初衷很困難。

這些疑問,絕對合理。我們教歷史之時,要好與壞的都要教。先說個人歷史。任何人都有內在的兩面性──我們沒可能只對一名歷史人物有褒無貶、有貶無褒。功是否大於過,這自然應當成為課堂上的必爭討論,而沒有既定答案。歷史「重要人物」的重要性並非在於其行為情操多麼高尚,而是他們在洪流之中能否留下自身獨特的影響──這影響既可以是良性,也可以是劣性。我們不應將需要研究的人物局限於「偉人」與「大好人」的狹隘範圍內──否則,人物歷史只會變成不同意識形態及政治勢力為了證明自身權利合理性的無盡辯論。古往今來,有多少戰亂紛爭,正是源自於一種對所謂偉人的盲目景仰與崇拜,再加上後人利用其名行私立之實的推波助瀾?

再說事物歷史。我們要讓真相的陽光照耀歷史的高山流水、光暗不一的大地表面。經濟發展、國民蓬勃生活、為正義而戰的凱旋回歸,我們要教。奴隸種姓、極權威權、為滿足一己私慾的革命動亂,我們也要教。現代國家立國之時所經歷或參與在內的壓迫侵略;宗教、帝國與殖民主義的交織,我們要教。古代國家沒落前曾曇花一現出現過的剎那光輝、迴光返照,我們也要教。讀通事件歷史,讓我們能看到歷史中非單一人物所發揮的結構性因素,也讓我們掌握到當今世界現況的來龍去脈,從而嘗試推演未來走向。過度側重人物歷史而忽略事物干預,只會鼓吹失智的「造神」與個人「神化」。過度強調事物歷史而忽視人物貢獻,只會導致我們陷入歷史決定論的消極泥沼。

教歷史者具備一項非常神聖的任務。他們乃是為當今一代開啟通往過去大門的把關者,也是控制着這一代人對他人、對自身認知的主宰者。固然有個別學生也許能擺脫權威,以自身的方法去學歷史。但絕大多數人有系統性地接觸歷史,都是透過自己的教育過程──所以教育過程中若無國家歷史,則自然難以有全面完整的國家觀。世上有哪一個國家沒有缺點、沒有黑暗面、沒有犯錯、沒有荒謬絕倫的悲劇?這些錯失與災難本身乃是與其成就並存。忽略此一並存性,只會令教學者失去基本的方寸與主動權,變成隨風擺柳的小人,成為破壞歷史的共業者。

只將歷史好的一面道出來,務求令我們懷緬過去、懼怕將來,又或是要將過去失誤錯誤遮蓋,赤裸裸地欲蓋彌彰,是徹底不可取的粉飾太平。教歷史的,不應為歷史化妝──那項工作,還是交給口若懸河的政客、道貌岸然的評論員、別有居心的狡辯者吧。

只將歷史壞的一面道出來,務求讓我們珍惜現在、逃避過去,又或是要將自身預設的政治立場與仇恨,加在事實之上而將其扭曲,也是令人可恨的青紅皂白不分。教歷史的,不是要改寫歷史──那項工作,還是交給不敢活躍於光明之下的詭計多端之士吧。

教歷史的,必須無時無刻鼓勵學生建立自己的話語體系、自主權、思想空間,去觸摸與探索歷史的所有方位方面──無論是菁英草根、還是社會經濟、還是流行文化,都要去一一摸索與咀嚼。站在一個社會改革的角度出發,我們讀歷史,是為了找出問題核心、人類重複所犯的錯誤的根源為何;也是為了參考、借鑑、學習前人曾經作出的努力與嘗試,從而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讀歷史,就好比周伯通練武功一樣,集各家所成,不斷推翻、革新、破除自身曾經存有的執着與假設,從而演化出自己那一套功架。

三、識歷史,需要我們去讀全世界的歷史

讀歷史,不能只讀自己國家的歷史──那樣只會讓我們墮入以國家為中心的國粹主義陷阱當中,自以為一切國家認為是好的,必然是對的;一切國家認為是壞的,就必然是壞的。這種膚淺的自信背後,隱藏着危險的道德相對主義,只會衍生出被情感騎劫理智的盲目愛國態度,以及狹窄非常的世界觀。要做個國際公民,首先要了解全世界歷史的來龍去脈。我在中國國內各大城市,以及英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寄宿學校中執教了總共超過五年有多的辯論。我的學生(固然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抽樣偏誤)令我敬佩的地方有很多──其中一樣,則是他們除了對自身國家歷史擁有巨細無遺的認識以外,也對世界不同大國小國的歷史瞭如指掌。有英國學生對中國歷代朝代如數家珍,也有中國學生對古羅馬帝國興衰原因見解別樹一幟,令我煥然一新。若讀歷史是為了單純地讀「自己歷史」,罔顧「其他人歷史」,這未免是本末倒置的扭曲局限,確實荒謬。

一,知己知彼。即便你認為某某國家對自身國家是敵對而不友善的,你也得要了解其歷史,把他們的強項劣點學個痛快,方能作出針對性的回應與批判。

二,取長補短。每一個國家都有其長處短處,若只單純以其個別特徵行為否定全盤,一時衝動反而會讓我們失去學習其優點強項的珍重機會。

三,實事求是。某個國家領導人可能功大於過,但這是否便代表其制度崩壞、一無是處?即便制度在某一時期崩壞,又是否代表其所有文化底蘊及思想,皆是垃圾,皆應被唾罵唾棄?

四,讀歷史不只是為了表面的「功效利益」。我們讀歷史是為了真相,為了將不公義的事實揭露於人們面前,也是為了將過往人類成就成績梳理出來。若只懂得與自己「同聲同氣」國家與共同體的歷史的話,那我們的歷史觀則未免過度以偏概全,同時也違反了歷史學的道德義責。

五、歷史本身沒有好與壞之分。人物、政權、文化、體制可以有好、有壞,也有好壞參半,但歷史作為一個本體,必須與歷史中的個體之所切割。

六,固然我們可能會對部分國家或文化話語霸權下所構建出來的歷史觀有所保留──但若我們不首先讀通讀透這些歷史觀內在的盲點與假設(比方說,西方傳統歷史觀對個人貢獻過於重視,又或是假設人類必然往某幾個方向邁向),又怎能創造比這些歷史觀更好更佳的新框架?

當然,我們必須慎防歷史帝國主義。將世界歷史等同於西洋歷史,這是何等荒謬?為何學習殖民歷史,永遠都是只讀殖民者所寫的歷史著作?為何在西洋院校中讀中國歷史,要不是以文化純粹主義的「上下五千年」作籠統的概括,便是以意識形態極重的批判框架,將一切在中國出產的近代歷史作品都否定為「假、大、空」?如今歐美部分院校(包括筆者身處八年的大學)主張將歷史「去殖化」,將歷史變得更為多元及開放,而不單純是聚焦在西方西洋歷史──這一趨勢,筆者絕對支持。將歷史學科選項變得更多元化,創造更多全面認知世界歷史的機會,這乃是當代史學的主體責任。

但同時,我們也要提防及拒絕歷史虛無主義,也就是以偏概全地否定與排斥歷史,刪改歷史,甚至遺忘歷史。無論是中國歷史、西洋歷史、非洲歷史、遠古歷史、近代歷史,我們都要去深究研究,而不能一筆過地否定全盤。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是在不經思考或論證的情況下,將人類發展軌跡的內在動力與外在成果徹底否定,罔顧歷史中可以出現的進步。中國文明可以進步、西方文明可以進步、中東北非文明也可以進步。文明並非必然進步,但更並非必然倒退。作為中國人,若我們將西方文明蓋棺定論為「腐敗」而「黑暗」的,這與外國部分偏激失控評論員,將中華文明加上各種各樣的抹黑標籤,又有何區別?任何嘗試破壞歷史完整性與精準性的個人,都是站在現實與科學的對立面,我們不能接受。世界很大,我們很小,我們懂得的更少。

四、歷史與孩子

歷史與權力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掌控權力者,往往想我們以特定的視角看待歷史,從而讓他們的權力失去制衡。一代文豪魯迅筆下有一篇《狂人日記》,最近筆者忽發奇想地回去反覆咀嚼。「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固然魯迅意指儒家的「仁義道德」可以吃人。但為何我們不能反客為主,吃了「仁義道德」,將其顛倒再顛倒,從而將我們從權力枷鎖中,徹底解放出來?孩子,要讀歷史。孩子,要敢於創造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