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香港鬼怪

在日本高畑勳導演動畫《百變貍貓》中,深山中那群道行各有高低、擅長變形的貍貓妖怪,最後怎也敵不過排山倒海的新市鎮發展,幾乎被趕盡殺絕。我不敢說其實妖怪怕人,多於人怕妖怪,但城市扼殺人們對妖怪的想像,是毋庸置疑的;從城市的窗戶望出去,全是密麻麻的高樓大廈和整齊井然的道路,還有什麼神秘性可言?城市還有哪寸空間是人跡不至,會在幾百萬人眼皮底下走漏呢?

尤其在香港,妖怪更難以生存。黃子華在1999年的棟篤笑「拾下拾下」說過:「為什麼香港拍不出《X檔案》?因為,在香港沒有什麼是不可思議。一切都源於要搵食,搵食就是所有謎團的答案。」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當然,香港一樣有都市傳說,然而除了個別例子外,能廣泛流傳的並不多,坊間也不像日本的妖怪文化般,有持續後勁把各種傳說變成藝術創作的材料。現在再談起鑿穿了鬼門關的彩虹站月台、九廣鐵路的小孩扮火車閙鬼廣告、《天天日報》曾言之鑿鑿地報道的恐怖老婦快相,好像只是某種懷舊拾趣。

不過,近期有年輕一輩為香港的妖怪和傳奇注入新生命。與「妖怪大行進」同期展出的「香港鬼怪百物語」(即日至55日,香港藝術中心賽馬會展廊),非常有趣呀!香港本地藝術團體「豚肉窩貼」受日本百鬼夜行的啟發,收集並紀錄本土民間鬼怪百物語,一探百年魑魅魍魎,以卡通插畫重新演繹多個本地流傳過的奇異傳聞,用新時代方式活化香江地道文化 。本地鬼怪遍佈香港島、九龍、新界,不過則以可愛的面貌現身,變得不再恐怖嚇人。豚肉窩貼用上輕鬆盞鬼的畫風,設計出不同妖鬼角色,打破傳統毛骨悚然的形象;以「食玩貼紙」的載體,演繹各個香港歷史上的鬼魅奇譚,盼以藝術創作保育民間歷史。

香港鬼怪的傳奇

上世紀七十年代,房署在當年的藍田邨15座外牆,畫上了一條七色彩龍。曾經有過一個傳說,話說當年藍田邨有水妖作亂,居民半夜常常無故聽到水聲,明明無雨的夜晚,天花與走廊也會出現大量水跡,於是為了鎮壓水妖,政府便在15座外牆繪上彩龍,以保太平。

一日,天降異像,風雲變色,街坊望出海上,赫然看見彩龍與水妖在天上搏鬥,最後彩龍雖然把水妖打敗,卻遍體鱗傷,慘勝而回。翌日大家跑到街上一看,果然發現15座外牆的彩龍剝落褪色,最後更要由房署人員修復。這一個,就是七十年代哄動一時的都市傳聞。時至今日,筆者問起身邊朋友,卻是取笑的多,聽過者少。聽來驟似無稽之談,曾幾何時卻是升斗市民茶餘飯後的消閒熱話。

在那個沒有互聯網絡fact check的年代,都市傳聞其實十分普遍,皆因許多消息都是靠口耳相傳,一傳十,十傳百,有時候推上報紙,甚至能造就銷量。

要數香港最轟動的都市傳聞,「溫莎大廈狐仙事件」、「金鐘兵房鬧鬼事件」、「屯門公路鬼影快相」與「九廣鐵路恐怖廣告」都可謂難分軒輊,到後來電台靈異節目言之鑿鑿的「大頭怪嬰」,都曾經為這個小城市留下引人入勝的傳奇。我還清楚記得,小學的時候如何被九廣鐵路那個靈異廣告嚇得難以入眠;中學時亦曾與三五知己,對當年贊育醫院出現過大頭怪嬰深信不疑。

其實都市傳聞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城市的文化風俗,記錄了某個年代的社會面貌。就以藍田邨的彩龍傳說為例,之所以風行一時,實際與當時的社會狀態不無關係。有傳當年邨內滲水,是因為興建時工程出現漏洞,甚至可能與當時流行的「鹹水樓」有關。而在那個時候,社會上更有所謂「正、提、反、脫、風、火、除、謠」等千門八將,而那一段龍妖相搏的精彩故事,其實是八將之中的「謠將」造遙歛財的技倆。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都市傳聞,就是華富邨的「石棺」傳說了。傳聞六十年代落成的華富邨,所在之處其實是一個亂葬崗 (Come on,其實香港有邊道唔係亂葬崗呢?)。話說華富邨興建之時,工程人員發現了一副石棺,碰者非死即傷,無法移走,最後只能把石棺原址安放,再以水泥封印。所以時至今日,這一副石棺其實仍然在屋邨之內。早前大台記者就與鬼王潘紹聰到訪上址,以一牆之隔,欲窺探傳聞中那副不知是否虛實的石棺。後來「鬼王潘」更提議她以石棺為題,加入香港地道「殭屍」元素,創作一套舞台劇於明年上演。

都市傳說迷人之處,在於其無從證實,雖則多為穿鑒附會,但亦有一些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但不論真假,香港的都市傳聞也如土產一般,除了為市民大眾提供娛樂,也為影視創作供應了大量題材,為這個地方添上了一份奇幻色彩。

今天是一個沒有傳說的年代,網絡資訊宛如一盞大光燈,把生活照得蒼白赤祼,年青一代恐怕未必知道,昔日在鎢絲燈泡之下,我們曾經有過一段絢麗詭秘的快樂時光。更何況,在這個人比鬼還猙獰的年代,滿街煙霧彌漫,可怕的事已經夠多,難道還有人怕鬼嗎?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談情說愛---天相

天相稱為「印星」,是最能凸顯它本質上的被動傾向。然而這種被動並不代表「唯命是從」,或者「逆來順受」,因此在感情的道路上,天相亦有表現叛逆的可能,只是旁人未能看出叛逆的表面現象,實源於帶被動的根本,這層意義,自然要由星系本質上來理解。

既比喻為印,則必有持印者,印信只代表客觀的權力,持印者才是主觀意志的象徵,所以斗數十四顆正曜中,只有天相才重視左右兩宮夾制。依按星法則,天相的左右兩宮必然是巨門和天梁的星系,天梁是「蔭」,亦是「刑曜」,而巨門有化祿或化忌的可能,因而形成「財蔭夾印」或「刑忌夾印」的格局。但無論是那一種夾印,它的作用力都非常被動(或主受人提拔,或主受人箝制),具體情況都會離不開受身邊的人或客觀環境所擺佈、限制。換言之,構成「財蔭夾印」或「刑忌夾印」者,比沒有成格的天相要被動得多。

先把天相的根本被動性質放大來介紹,然後便知道為何自古以來,天相坐夫妻宮有「親上加親」的傾向。看那些古老劇集,故事的主人翁被家族逼迫,嫁給表哥,或者跟門當戶對的世交聯姻,正是典型的親上加親,同時又體現出被擺佈之下,身不由己的被動性質。若實際命例中的確是不大情願,那麼夫妻宮中的天相,必見左右兩宮不祥夾制,除了巨門一宮中見化忌外(與巨門同宮的星耀化忌亦然,特別要留意文昌文曲化忌),若天相受火星和鈴星夾、地空和地劫夾,甚至擎羊和陀羅夾等,都對天相起不同形式和程度上的壓力。

因此我認為,天相即使得「財蔭夾印」,亦不一定主感情美滿、婚姻和諧,因為客觀上的理想姻緣,不一定能滿足天相主觀上的需求,旁人看來,或感難以理解。打個比方,英皇查理斯當年還是皇儲的時候,得到一段無論是皇室或國民都支持的姻緣,然而誰都知道他對戴安娜王妃沒什麼感情,卻鍾情於無論出身和樣貌都無法跟戴妃比的卡米拉。無論是查理斯抑或戴安娜,他們的婚姻都是受家族的左右。查理斯的情況類近「形忌夾印」,所以會表現出從開始就對安排不滿,但卻無奈接受,結果亦自然是叛逆與反抗。至於戴安娜的情況,就比較似「財蔭夾印」,所以婚姻上就表現出得到長輩的提拔,嫁入豪門。然而客觀條件雖好,實際上卻得不到預期的美滿婚姻,結果亦是作出叛逆的反抗。

上來的比方只是借喻,實際上是沒有對他們倆的命盤做過深入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牽涉到皇室政治的場合,絕對不會如新聞描述說的那麼簡單。不過從天相被動的特色論,卻又非常配合他們的婚姻經歷,而據本人粗淺的經驗,財印夾的天相,不如三方見吉化,若加吉更為理想,男命夫妻宮見此等組合,主得妻助。若女命命宮見此等組合,必為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且適合與夫婿共同創業,為人聰明穩重,乃古人所說的夫人之命。倘夫妻宮見「刑忌夾」,視乎實際星系會合情況,姻緣自有不同形式的障礙,惟在一些較極端的情況下,如天相獨坐巳亥而「刑忌夾」,再見煞刑曜重,則或姻緣無果,一生孤單。

依安星法則,天相周旋於廉貞,紫微,武曲和破軍四曜之間,它們對天相起不同程度的調節作用。由於破軍永遠待在天相的對宮,而破軍本身是煞,對比天相的穩重而有正義感,以及常常懷著要尋找一個目標來追隨的心態,破軍便成為天相反叛的根源。我在本文開端時已提及天相的叛逆性,這跟我們一直談論著天相的被動性是沒有絲毫矛盾,因此要推斷天相是否會有性格、性情等截然不同的改變,必然要分析破軍的狀態吉凶。

既知破軍對天相的影響,便可進一步推論餘下三曜組合的情形。大抵來說,廉貞天相同宮的組合坐夫妻宮最為理想,主要是因為廉貞本身是「次桃花」,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若得祿,男命主得妻財,視乎具體星系情況來推斷,到底是得岳家財力支持,還是因妻子能幹而獲益,且主感情融洽。若見煞重,甚或廉貞化忌,則主配偶災病。據過往經驗,天相各星系組合中,以廉貞天相坐夫妻宮者,配偶容貌最為俊俏,因此若會合桃花雜曜多,恐有拈花惹草,招狂蜂浪蝶等情形,雖說本星系基本主白首偕老,但現代社會人情淡薄,夫妻離異要比舊社會時容易又簡單得多。

天相跟紫微的組合,當以紫相同宮者最值得注意,所以中州派主張辰戌宮紫微天相,乃紫微的弱宮,這除了是因為紫微天相落入天羅地網外,對宮的破軍亦然,影響紫相深遠,具體來說特別不利人際關係,是故感情姻緣當然較遜。如依星系性質來說,紫微天相的組合坐夫妻宮, 主配偶為人主觀,志氣雖高但卻眼高於頂,常常給人難以伺候的感覺。不過紫微到底是吉星祥曜,只要得輔佐、吉化等會照,仍主白首(註:紫相在個別情況下,得某些星曜會合,反令主觀性增強)。又紫相星系女命逢,以長配位宜,稍見吉亦主丈夫體貼。

天相與武曲在寅申巳亥或同宮,或相對,作為感情基礎,性質最為惡劣。具體來說,若武曲化忌見煞,主配偶困窮,或意外災病等,倘見火鈴二曜,主感情破裂,多見無正式婚姻者,又主聚少離多,婚變離異。所以武曲天相的組合,必須得祿,方可令星系性質調和,以減輕凶險程度。其中,巳亥宮的天相,必會紫微貪狼星系,稍見桃花雜曜,無論男女,定主招蜂惹蝶,所以古人認為女命以偏房庶室為宜,現今社會,則以長配作趨避。若男命,只好自律,所以若貪狼得天刑同度,便可大大改善桃花的影響。

根據安星法則,凡天相星坐命宮,夫妻宮中必然是貪狼星系,由於是「殺破狼」星系,且是正桃花,所以基本性質較不穩定,若桃花雜曜多,定主中道分離。另外,凡天相坐夫妻宮,命宮星系必為七殺,性質剛烈主動,與天相的相對柔和及被動不一致,故若七殺見煞重,則人生變動頻繁,六親關係亦不免錯綜複雜,再婚的機會相當高。

總的來說,天相坐夫妻宮,性質呈現穩定性高者,如「財蔭夾印」、吉曜相加等,都主姻緣帶親上加親的性質,見財星吉化,更主得配偶助力。若相反,性質欠穩,如「刑忌夾印」、忌煞會照等,則姻緣一波三折,而實際情況往往是命主本人主觀地感到不滿,覺得需要作出反抗。天相本身雖吉,但抵禦忌煞的力量不足,只能用較保守的方法來趨吉避凶,如配年長之夫、作偏房庶室或繼室等。據我的經驗,「舊友成新歡」也行得通,即多年前相識,並未發展感情,長期沒怎麼聯繫後重逢,接著好起來,這樣一來,既合親上加親的特色,又能應驗天相煞忌,中道分離,難怪近年這類命例是越來越多。以下略舉命例,供各同好者參考。

男命生於1958年七月十二日,命宮武曲七殺居卯,所以夫妻宮是天相獨坐丑宮,屬於紫微天相一系。現集中看看天相所得的條件,可見它有六吉中的天魁,天鉞,會合文昌,文曲,並因借星安宮,得會廉貞貪狼化祿於巳宮,與祿存沖疊。有吉化吉曜聚合,天相輔佐之力得以發揮,故命主最宜順從長輩安排婚姻,定能因妻得財。但另一方面,天相得昌曲雖主配偶知書達禮,甚或書香門第,惟星系中同時見桃花雜曜不少,貪狼又化祿星,兼且對宮破軍有火星同宮,會合鈴星,紫破星系受到刺激,潛伏感情糾紛,關係破裂的因素。

52-61歲庚申大運,大運祿存在申,大運天馬在寅,與原局天馬沖疊,並借入大運命宮,成祿馬交馳。一般人看來,定以此為吉運,但對宮天同運忌,借入大運命宮後,因大運祿存同度,所以大運命宮即成「羊陀夾忌」。天同本主情緒,化忌為情緒不安,然誰沒有情緒低落的時候?所以單獨來判斷,天同化忌未必主實質的問題,只要調整心態,便能安然無恙。

不過本例原為天機化忌,現成為大運夫妻宮,又被天同化忌沖起,兩顆主星同屬情緒性質,力量互相加強。天機主思維,化忌見煞則多思慮,其甚者,可發展成神經虛弱、精神錯亂等。會合天同化忌,更容易造成情緒困擾,此等特質,出現在大運夫妻宮,便刺激起原來天相會桃花及破軍見煞的負面因素,所以主十年間夫妻關係欠佳,而主因定是因感情問題而互相猜疑(天機化忌之應),造成嚴重情緒困擾(天同大運化忌之應),結果關係破裂。

事實是命主出身世家,早年遭逢逆境,家道衰落,幸得長輩安排,娶表妹為妻。女方家境殷實,且為人賢慧,婚後借助娘家之力,輔助丈夫發展事業,經營多年後終打開局面。只是命主成功以後,頗為聲色犬馬(原局廉貞貪狼會桃花),致使其妻大受打擊,據說又因開始年老色衰,自覺色相比不上那些鶯鶯燕燕,於是疑慮猜忌,情緒低落,結果發展成精神異常。

至壬辰年,流年夫妻宮天同化忌會天機流年,原局雙化忌,所以命主與其妻關係持續惡化。由於是鬧情緒,命主便覺得妻子有福不懂得享,思想行為都不可理喻,一時激動就痛罵了幾句,更說忍無可忍時有可能離婚。那女的最擔心就是遭受拋棄,便沖命主那句話,從高處一躍而下,自殺收場。

現代人算命只重視財祿之有無,殊不知富貴人家也會自尋短見的,更不理解命理本來就以平衡為貴。本例天相雖見吉化吉曜,但因破軍星系影響所及,加上天相的抵抗能力不足,乃於運限煞忌重重時生起事端。

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聽歌瀉肝火

當每一天都像世界末日,五臟六腑被燒得灼燙,更需要靜心和養生。

YouTube上,除了冥想音樂,還有養生音樂。兩者不同之處,冥想音樂主要用鋼琴、長笛和弦樂;養生音樂主要用古琴、古箏、笛子等。
標榜「音樂可以養生」,而且功效神奇──強心、潤肺、護肝、健脾胃、降三高、滋陰補陽、去濕下火、幫助腦部排毒、清除血管廢物、調節免疫系統、緩解炎症痛症,當然少不了放鬆心情,紓緩壓力和趕走負面情緒。
中醫認為,音符與五行及人體五臟都有對應關係:「角徵宮商羽(misoldorela)」,對應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臟是「肝心脾肺腎」。在情志上來說,怒傷肝、喜(過度)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

所以要保持心境平和,連開心都不能太過。若遇氣難平之事,應該聆聽屬金的商音音樂,以金剋木;待怒氣稍緩,便聽與肝對應的屬木音樂,即以角音為主的樂曲,例如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或西樂《藍色多瑙河》,以達護肝之效。

音樂能夠影響內臟,東京大學都有類似發現。

研究人員請五百二十七位受試者聽八首短曲,在聽的時候要繪製一張身體位置圖,表示哪一個部位能「感受到」哪一首歌。結果顯示,旋律及和弦溫和易記、起伏可以預期的,受試者多用「胃」去感受,而這些音樂會帶來平靜、滿足和懷舊感。
至於旋律及和弦都出其不備、起伏常有驚喜的,受試者是用「心」去感受,與審美鑑賞力及愉悅感有關。總括而言,旋律起伏及和弦序列會使不同器官產生反應。

又是時候聽養生音樂!


這集為針對氣虛精選的宮音,商音,徵音曲子合集。宮音入脾,商音入肺,徵音入心,能對氣虛體質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這集為針對濕熱精選的宮音,羽音曲子合集。宮音入脾,能夠健脾化濕;羽音入腎,可滋陰清熱,對改善濕熱有一定的療效。


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打開香港看海的方式


  春暖花開的時候,情不自禁想起那些年在香港面朝大海的日子。

  香港說是一個三面環海的島嶼城市,其實只有九龍半島與新界這塊與陸地相連,港島和大嶼山則是坐落於汪洋中的兩個大島,此外還有二百六十多座小島嶼。所以,走在街上,無論低頭抬頭平視,總不免與大海四眸相對,你就是目不斜視,大海也會閃進你的雙目餘光。

  香港樓宇的設計也很巧妙,幾乎住在港島任何一處,總有一角一隙一線可望到海面。跑馬地、灣仔二十幾層的公寓,不算高,並且淹沒在叢叢樓林中,但登上樓頂平台,大海就在不遠處向你眨眼了。至於上環、西環,因商業區相對疏朗,從半山居高而望,海面成片成片映入眼簾。兒時我的「皇宮」則是一整個天台180度對着大海,於我而言,一年四季天天面朝大海,眺望夕陽落日,沒有電視享受的日子,海景成了我的免費「觀景台」。

  在香港,一般平民百姓,面朝大海的打開方式是啥樣呢?

  在香港,看海是件很容易的事。比如在港島,若是返工放工步行,走半山要上上下下台階,略辛苦;走鬧市,沿街大大小小的店舖,費銀包;走海傍步道是個好選項,走着路順便就把海看了。從西環堅尼地城開始,沿海邊一路向東,是一條政府有意打造的海濱長廊,路平坦、風涼爽,店舖不多,鍛煉看海省錢三者兼顧,甚好。依次走過中山公園、港澳碼頭、中環碼頭、添馬公園,過會展、灣仔、銅鑼灣避風塘直至北角、鰂魚涌。一邊是海,一邊是市區;一邊是清爽海風、一邊是喧鬧市聲。一路上有休憩場所、廊橋草坪雕塑,有慢跑徑,可行可停,可坐可卧。這一條看海線,都市味較濃。

  若要有儀式感地看海,登個山、坐個船、奔赴某個離島,既莊重又誠意滿滿,必有一番好景致回報。那樣的看海不像維港沿線這樣呈線狀,而是點狀、塊狀。

  從陸地看海,登上港島堅尼地城一號巴士終點的西高山,西望大嶼山、交椅洲海峽,北眺昂船洲和汀九大橋,這裏是看落日的絕佳地。從港島中部的灣仔峽道或黃泥涌道,翻越太平山進入南區,則朝陽與觀海兼得,冬季最舒服。南區的香港仔是個避風塘,岸邊高樓大廈、海上漁船點點,漁船可由此駛向更遠更深更闊的南中國海。這裏還有港島最大的海鮮批發市場。這片海,味蕾、饕餮共用,海鷗也更多。

  同在南區的赤柱則一派南歐風情,café、街頭藝人、雪糕車、木棧道都散發着慵懶悠閒的氣質。赤柱是我最喜歡的看海地之一。某個周日下午,靈機一動,招手搭上小巴直奔赤柱,喝杯扎啤吃個甜品,坐在礁石上把晚霞看得散去才回。也曾從大哥家吃完滷麵、榴槤,散步到赤柱,沿木棧道走到山後公園。

  港島東南角的石澳也是值得推崇的打卡地。五彩房子、大浪灣沙灘,小鎮風情優雅浪漫。如果不怕辛苦,可再探一探鶴咀自然保護區。從愛秩序街坐九號巴士到終點,再步行半小時,礁石岩洞、拍岸巨浪,看似驚心,實則無險。由此望去,海天一色,滄海茫茫,視野之內無島無陸,令人遐想聯翩。

  從港島出發乘船,東西南北方向皆可觀海。由中環碼頭擇一班船,去南區的南丫島、長洲,是一條熱線,港人遊人都樂於舉家前往;往西去大嶼山的愉景灣、坪洲、梅窩,二三十分鐘船程,都市感、漁村味互不違和。若從北角碼頭出發,有街渡東行可至東龍洲,這個小島與鯉魚門隔海相望,人們常常攜帳篷來此地露營。這裏有燈塔、有古石刻,有懸崖、有山,小小島嶼,卻是好看好玩。

  從香港仔或赤柱碼頭乘船,可南行至蒲台島,其形遠望猶如浮台,因之得名。這裏是整個香港區域最南端的島嶼了,人稱「香港的南極」。島上怪石處處,嶙峋如筍,人們根據怪石的形狀命名為僧人石、靈龜石、佛手岩。蒲台島也有兩組石刻,一組形似動物和魚,另一組則是螺紋圖騰,據考迄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島上還有一座古宅巫氏,如今古宅荒廢,族人去向不明,留下不少傳說。

  站在蒲台島最南端的礁石上,此時已經不僅面朝大海,並且是四面環海。登高望遠,可滿足你對大海的所有想像。

  若不惜體力舟車交替去新界的西貢方向,塔門島、半月灣、橋咀洲、荔枝莊、深涌、東壩、海下灣……雖千山萬水迢迢,但天藍海清,麗日淡雲,可謂觀海極致。

  那些年,在大學宿舍180度欣賞吐露港海景。亦可觀賞八仙嶺的山鑾起伏,近處可欣賞晚上水塔和科學園的燈光景色,真的是一生難忘。 近年東岸公園開幕,成為我經常看海的地點,它也是不少香港人假日的熱門戶外遊景點,經常人山人海,臨近黃昏的時候更加是擠滿了來看維港日落的人,那顆標誌的巨蛋更加是在社交平台常客, 這裡也有香港第一條對外開放的防波堤,除了可以360度欣賞香港著名的海岸線,這邊還有很多空曠的位置可以給大眾玩樂和放狗,非常適合親子遊和情侶拍拖好去處。

2024年4月22日 星期一

佛經的影響

佛經裏有許多新詞已經「漢化」了。丁福保編的《佛學大辭典》,收入佛教條目三萬多個。菩薩的「薩」字,漢語本無此字,翻譯佛經時將「隡」字加「草花頭」,造了新字。此外,音譯詞如般若,跟梵文讀「波野」而不讀「搬藥」。受戒出家的女佛教徒,梵文音譯「比丘尼」,中譯「尼姑」。涅槃、瑜伽、剎那、波羅蜜多、阿修羅等,乃至念咒的「咒」字,都是音譯。
唐朝詩人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韓非子》稱「不臣天子、不友諸侯」,自食其力的人為居士。
道教流行時,居士指在家修行的道士,可以娶妻成家。佛教本將所有俗家男女譯為居士,後因維摩詰稱為居士,於是,修行道、佛者都稱居士。
《維摩詰經》是大乘佛教的經典。維摩詰跟釋迦同時代,以辯才無礙著稱。在〈文殊問疾〉篇中,佛陀遣文殊菩薩探病,維摩詰說出:「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病滅,則我病滅」的普渡眾生宗旨。《維摩詰經》中有「無量方便饒益眾生」之句,乃「方便」一詞的出處。
「真相」一詞源出自楊衒之(註)所著的 《洛陽伽藍記》:「修梵寺有金剛,鳩鴿不入,鳥雀不棲。菩提達摩云:得其真相也。」金剛的真實相,連雀鳥也不敢棲息,不敢以排泄物和吵鬧叫聲污染梵寺的無垢清淨。現今,「真相」指fact(事實)或reality(真實)。「信仰」一詞,本指信奉佛教,《華嚴經》云:「人天等類同信仰。」如今,信奉任何宗教或意識形態,都可稱為「信仰」。
有些古漢詞因用來翻譯佛教經典而變了意思。「解脫」見於《史記.酷吏傳》:「為死罪解脫」,意思是脫罪,不用受死刑。佛教指一個人成佛後,再沒煩惱,謂之「解脫」。現今,凡沒煩惱束縛,即「解脫」。

註:《洛陽伽藍記》簡稱《伽藍記》,是中國古代佛教史籍。 是東魏遷都鄒城十餘年後,撫軍司馬楊衒之重遊洛陽,追記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概況歷史變遷寫作的一部集歷史、地理、佛教、文學於一身的歷史和人物故事類筆記 ,成書於西元547年(東魏武定五年)。

書中歷數北魏洛陽城的伽藍(佛寺),分城內、城東、城西、城南、城北五卷敘述,對寺院的緣起變遷、廟宇的建制規模及與之有關的名人軼事、奇談異聞都 記載詳核。 《洛陽伽藍記》的文體,接近駢儷,但不流於浮靡雕琢。 它能夠以精雅潔淨的語言,繁簡得宜的記敘筆法,展現了純熟的藝術技巧。
《洛陽伽藍記》在歷代正史的「藝文誌」中皆有錄,但其祖本早已佚失。 現所見的《洛陽伽藍記》都以宋刻本為祖本,源流頗雜。 《四庫全書》將其列入史部地理類。 在傳播影響上,《洛陽伽藍記》早有日、韓、英等若干語種譯本,在國際漢學界有一定的地位。 該書與酈道元《水經注》一同,歷來被認為是北朝文學的雙璧。

《三世書》

關於我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現世人們,總會有種好奇,忍不住想知道。


亦傳聞有人清楚知道自己何時往生,而且很準確,像一本紀錄;有人可以看到如死亡筆記般,知道每個人的死亡日期云云。

為什麼能準確知道每個人的生老病死?每個人的生命都預定好了嗎?

每次想到這點,便有種強烈無力感。若一切已預計好,那麼,我只是「人生劇本」中一個角色;而我竟樂在其中,在生命的起伏跌宕,體會人生歷奇,對於我,每片風景都是新鮮的,我在努力奮鬥,但結果都在預期之中。這樣活下去,有什麼感覺?

一切占卜算計的方式,帶有同樣暗算;某某大師很準,對我們的過去瞭如指掌,未來亦可趨吉避凶。不難明白,人生便是苦,艱難地活,不如找個捷徑苟活。人生可以輕易些,而且容易得到快樂和幸福。

《三世書》是傳說中一本可以明白前世、今生和來世的書,起源於佛教《三世因果經》,由諸葛亮的《古三世書》演變而來。翻查《三世書》,只要根據出生年、月、日,便可算出自己前生所屬的人物、今世福祿和性格,以及下世所得的機緣。富貴皆由命,前世各修因……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不敬三寶,不重父母,無有三綱,五倫雜亂,貧窮下賤,六根不足,終日殺生害命,富貴貧窮亦不平等……」

人生若只看今世,也許有太多難以理解的事。三世因果,告訴我們每個要承受的,必有遠因,今天種下的因,做的事情,每個業,都有收得果報的一日。

只有保持這種儆醒,人們才能隨時覺知其思想行為,分分秒秒警覺因果循環法則。雖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內心便是一面明亮的鏡子。自己的行為,自己負責。自己作的業,自己承受業報,如此而已。

2024年4月21日 星期日

藝術家的尖銳想像

 

石田徹也畫作《結草蟲的睡眠》

  眼前的一位男性上班族把雙手規規矩矩地放在膝蓋上,雙眼緊閉,倒沒有明顯的疲態,也並非若有所思,應該說是整個人放空了,因為就姿勢來看,他亦不太可能平靜地入眠,他沒有躺在床上,而是坐卧在結草蟲的甲殼裏。這就是今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展出的藝術家石田徹也的畫作,題為《結草蟲的睡眠》(一九九五)。

  如果你足夠樂觀,大可以把他理解為蜷縮在一個令自己安心的角落,得到了內心的平靜。可藝術家雖然抑制住了情感的直接流露,那種悲劇氛圍依舊沒有減少。這個內在的自我形象竟只是一副空殼,躲在甲殼裏既可說是逃避,更代表一種疏離。尤其是作品整體沒有打算把這個男性形象作為人來描摹,而是視之為蟲。這個比喻來自人自己嗎?來自他者的眼光嗎?石田徹也說過,他要揭示「真實的東西」,這種真實具體是「透過自我觀照的形式傳達出內在的訊息」,從而「讓觀者檢視他們所處的當代世界、社會和價值的功能。」即是說,畫家展示出來的內在真實恰恰是對外部狀況的反映。

  石田徹也一九七三年出生於靜岡,二零零五年死於火車平交道事故,其時還不滿三十二歲。從他成年開始直至去世,經歷的正是日本經濟中斷了輝煌,泡沫破滅,轉入持續停滯的漫長年代,所以九十年代在日本被稱為「失落的十年」,這一停滯還繼續蔓延到了新世紀後,漸漸變成「失落的三十年」。整個社會負債纍纍,人們在壓力之下盡力降低慾望、減少風險,儘管保持着穩定與凝聚,可尚未能扭轉低迷。而石田所處的是頭十年的轉折期,對社會和人心的衝擊都比後來嚴峻得多。

  於是我們在石田徹也短暫藝術生涯所積累的二百一十七幅作品中,清晰可見畫中人的壓抑、頹廢、憂鬱、冷漠,這種消極能量憑感覺來說在藝術市場上是不討喜的。拋開市場接受不談,更需要認真欣賞的是,石田徹也掩藏在荒謬表現下對現實的審視與抒情,這通過他極具批判力的尖銳想像加以實現。

  在《運輸帶上的男人》裏,運輸帶是平日安置在商場、辦公大廈的扶手電梯,每隔兩步就有一個男人,他們西裝革履,躺在逼仄的梯上,面無表情,有如在生產線上的產品,運輸帶兩側是另一些穿着工裝、頭頂護目鏡的工人,一手拿鉗子一手拿螺絲刀,每個躺着的男人身前都站着一位工人。是的,這些男人準備上班去,這些身體彷彿空殼一般,等待工人開啟它、注入靈魂。或者說,所謂的靈魂也只是把一個上班族按部就班地像零件那樣組裝完畢,讓他知道該如何按照指引考慮問題、如何讓大腦、手和腳成為公司規定的一部分,除此以外靈魂裏沒有所謂屬於自我的那一部分。

  石田徹也的作品是相互聯繫、彼此印證的。比如《召回》(一九九八)描繪的是人的葬禮,「入殮師」身着白色工裝,手上拿着剛剛從死者身體裏取下的螺絲,死者的頭、手、身體分別被置放在包裝盒的指定格子裏,而周遭的人彼此之間沒有交流,甚至既不看向死者、也沒有眼神接觸,只是默默地跪在一旁,他們試圖鎮定地接受親人的也是自己的命運:人死之後毫無意義,變成失效產品而不得不被召回。死亡之前呢?他喝着燃油槍統一輸出的牛肉丼飯(《燃料補給般的食事》,一九九六),頭被塞在飛機前部作螺旋槳(《飛不起來的人》,一九九六),腳則從啤酒這輛火車底部伸出來變成車輪(《從居酒屋出發》,一九九五),一切都保持着零度的情感,正如消防員救出嬰兒時沒有絲毫的緊張感,嬰兒也不感到恐懼(《無題》,二零零零)。在石田徹也的畫裏,所有人都沒有個性,沒有希望甚至基本的慾望,只是純然機械化地討生活。直觀地看,這些作品很容易產生低氣壓,可他的想像關心着社會、關愛着人,如此有鋒芒。

石田徹也畫作《結草蟲的睡眠》

  眼前的一位男性上班族把雙手規規矩矩地放在膝蓋上,雙眼緊閉,倒沒有明顯的疲態,也並非若有所思,應該說是整個人放空了,因為就姿勢來看,他亦不太可能平靜地入眠,他沒有躺在床上,而是坐卧在結草蟲的甲殼裏。這就是今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展出的藝術家石田徹也的畫作,題為《結草蟲的睡眠》(一九九五)。

  如果你足夠樂觀,大可以把他理解為蜷縮在一個令自己安心的角落,得到了內心的平靜。可藝術家雖然抑制住了情感的直接流露,那種悲劇氛圍依舊沒有減少。這個內在的自我形象竟只是一副空殼,躲在甲殼裏既可說是逃避,更代表一種疏離。尤其是作品整體沒有打算把這個男性形象作為人來描摹,而是視之為蟲。這個比喻來自人自己嗎?來自他者的眼光嗎?石田徹也說過,他要揭示「真實的東西」,這種真實具體是「透過自我觀照的形式傳達出內在的訊息」,從而「讓觀者檢視他們所處的當代世界、社會和價值的功能。」即是說,畫家展示出來的內在真實恰恰是對外部狀況的反映。

  石田徹也一九七三年出生於靜岡,二零零五年死於火車平交道事故,其時還不滿三十二歲。從他成年開始直至去世,經歷的正是日本經濟中斷了輝煌,泡沫破滅,轉入持續停滯的漫長年代,所以九十年代在日本被稱為「失落的十年」,這一停滯還繼續蔓延到了新世紀後,漸漸變成「失落的三十年」。整個社會負債纍纍,人們在壓力之下盡力降低慾望、減少風險,儘管保持着穩定與凝聚,可尚未能扭轉低迷。而石田所處的是頭十年的轉折期,對社會和人心的衝擊都比後來嚴峻得多。

  於是我們在石田徹也短暫藝術生涯所積累的二百一十七幅作品中,清晰可見畫中人的壓抑、頹廢、憂鬱、冷漠,這種消極能量憑感覺來說在藝術市場上是不討喜的。拋開市場接受不談,更需要認真欣賞的是,石田徹也掩藏在荒謬表現下對現實的審視與抒情,這通過他極具批判力的尖銳想像加以實現。

  在《運輸帶上的男人》裏,運輸帶是平日安置在商場、辦公大廈的扶手電梯,每隔兩步就有一個男人,他們西裝革履,躺在逼仄的梯上,面無表情,有如在生產線上的產品,運輸帶兩側是另一些穿着工裝、頭頂護目鏡的工人,一手拿鉗子一手拿螺絲刀,每個躺着的男人身前都站着一位工人。是的,這些男人準備上班去,這些身體彷彿空殼一般,等待工人開啟它、注入靈魂。或者說,所謂的靈魂也只是把一個上班族按部就班地像零件那樣組裝完畢,讓他知道該如何按照指引考慮問題、如何讓大腦、手和腳成為公司規定的一部分,除此以外靈魂裏沒有所謂屬於自我的那一部分。

  石田徹也的作品是相互聯繫、彼此印證的。比如《召回》(一九九八)描繪的是人的葬禮,「入殮師」身着白色工裝,手上拿着剛剛從死者身體裏取下的螺絲,死者的頭、手、身體分別被置放在包裝盒的指定格子裏,而周遭的人彼此之間沒有交流,甚至既不看向死者、也沒有眼神接觸,只是默默地跪在一旁,他們試圖鎮定地接受親人的也是自己的命運:人死之後毫無意義,變成失效產品而不得不被召回。死亡之前呢?他喝着燃油槍統一輸出的牛肉丼飯(《燃料補給般的食事》,一九九六),頭被塞在飛機前部作螺旋槳(《飛不起來的人》,一九九六),腳則從啤酒這輛火車底部伸出來變成車輪(《從居酒屋出發》,一九九五),一切都保持着零度的情感,正如消防員救出嬰兒時沒有絲毫的緊張感,嬰兒也不感到恐懼(《無題》,二零零零)。在石田徹也的畫裏,所有人都沒有個性,沒有希望甚至基本的慾望,只是純然機械化地討生活。直觀地看,這些作品很容易產生低氣壓,可他的想像關心着社會、關愛着人,如此有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