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
月中周末,我和家人回鄉探親友,開車走港珠澳大橋。雖然已經入冬,但天氣一點不冷,車行大約卅十分鐘,遙望碧海藍天,賞心悅目。記不清這是第二或第三次乘車經過這座大橋,但這次由兒子駕車,別具意義。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四日上午,收看中央電視總台新聞直播,一鳴兄以香港特邀評論員身份和主播一起報導這座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的跨海大橋通車儀式,國家領導人親臨剪綵,舉世矚目。第一次看到央視記者航拍大橋的全景,宛若滄浪大海上的一條巨龍,感覺非常震撼,又以作為當代中國人而深感自豪。從那以後,每次經過這座大橋,都感到特別親切。
兒子叫我們準備身份證過關,把沉浸在回憶中的我拉回現實。自從實施港車北上措施之後,大橋的車流大增,單日出入境車次不斷創新高,節假日甚至出現堵車的現象,那天去珠海自駕遊的港車不多,不消幾分鐘已完成。
未有港珠澳大橋之前,我們往返港珠澳只有搭噴射船一途。一到周末假期,「過大海」的香港人很多,信德中心的噴射船售票處經常要排隊。遇上風浪較大的天氣,一小時的海上航程一點也不輕鬆,我幾乎每次搭港澳噴射船都頭暈,常常見到有人暈船嘔吐,非常狼狽。
港珠澳大橋不僅改變澳門和香港的聯繫,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經濟一體化,更是澳門邁進新時代的重要標誌。這次探親活動,兒子駕車直達家鄉,以前需時四、五小時,現在只要個多小時,中午時已可以享受家鄉美食。
以前港人「過大海」,一出碼頭,十有八九是直奔娛樂場。回歸前和回歸初期,澳門年輕人的就業出路很窄,大部分都去了賭場或與娛樂業有關的行業,其他行業基本上都不成氣候。回歸前澳門的經濟和城市面貌,與今日相差十萬八千里。
記得九七香港回歸那一年,某個周末和家人去澳門,內地駐澳機構的朋友帶我們到處逛逛,最熱鬧最有人氣的地方就是葡京、氹仔等景點。其他地方,連現在每天遊人如鯽的大三巴一帶,當年也很冷清。市區小而窄的街道,可以慢慢散步。下午到位於路環的威斯汀酒店喝咖啡,遊客很少,海風吹來帶一點鹹味,非常愜意,這裏差不多是當時澳門最豪華地方。回歸前的澳門寧靜樸素,但經濟落後,失業率高,與一海之隔的香港國際大都市,相距太遠。
澳門回歸後,每次「過大海」都有新的發現,都有新的景色,可以用「日新月異」四個字來概括,短短二十五年,澳門的人均GDP在世界各國及地區排名中已經躍升至第二,僅次於盧森堡。「澳門奇跡」,絕對不是浪得虛名。現在的澳門,已然成為世界級城市,除了人均GDP,連人均居住面積也超越香港,十五年免費教育,比香港多三年。最重要的變化是,近年澳門經濟突破一業獨大的框框,多元化已經初見成效,除了美輪美奐的超級豪華娛樂城,還有文化購物休閒度假等等各種設施,多個世界非遺景點、澳門特色的葡國菜,都成為澳門名片。澳門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進「1+4」發展方向,除了發展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還大力發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科技、會展貿易及文化體育等產業,年輕人的出路有了更多選擇。
阿Ben在香港出生澳門長大,留學新加坡和美國,是新一代澳門「海歸」,他告訴我們,正在經營一個無土種菜農場,主要供應當地酒店,「有機蔬菜是未來餐桌上的主流」,年輕人充滿信心說。無土種菜對於面積只有三十三平方公里的澳門,意義遠不止是環保概念。在澳門種植取得成功之後,他開始到內地雲南等地擴大生產規模,還打算發展蔬菜零食,讓兒童少吃薯條。在阿Ben身上可以看到,新一代澳門人不再獨沽一味湧進娛樂行業,而是有更大的理想和抱負。
當晚經港珠澳大橋回港,車流比白天少一些,回望燈火闌珊處,突然想起,即將迎來澳門回歸二十五周年的大日子。四分之一世紀,歷史長河一瞬間,而對於每一個澳門人,真切地感受這一切來之不易。謹以這篇短文,祝福澳門明天更美好。
ENJOY!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