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前,為文懷念昔時紫微斗數師父亭老[註]。記得上堂時的某日,他隨口念了兩句詞考我:「珍重語柔荑,能得樓頭幾度攜」,亭老把「荑」念作「齊」音,你把兩句讀一次就知有多動聽。後來得知有人念作「題」音,但問過Goggle,也念作「齊」音。
我當時被亭老「考起」,真的不知出處,感謝好友葉君,在網上搜尋,得知此乃清朝詞人顧貞觀的《南鄉子》,整首詞如下:「隻影妒雙棲,落盡梁間燕子泥。待到東南新月上,煙低,無奈疏窗只向西。珍重語柔荑,能得樓頭幾度攜。曾是別來相望處,淒迷。草暗天涯柳暗堤。」
說起來已是40年前往事,那時科技何嘗有今天發達,萬維網要待幾年後的1989年,才由英國科學家伯納斯李發明。當年想也沒敢想過,科技會如此一日千里,搜尋資料會變得這樣便捷和平等,幾乎沒任何門檻可言,你肯動手,資訊唾手可得。
事實上我整天掛在口邊的一句:「Google是我最好朋友,不可一日無此君」。電郵、搜尋器、地圖、開網上會議皆依賴它。尤其地圖,沒有它,有車也沒用,因我從不認路,基本上一「撻」車就完全依賴它引路,這裏條條路都是樹影婆娑加屋仔,根本認無可認。當地人會用Waze,貪其會通報何處有影快相,但我用開有感情,轉彎抹角,已經人Map合一,不想再轉。
即使不開車的日子,規劃公車路線,亦是靠Google地圖,經常有人看不過眼,要我轉用當地人用的Citymapper;哈,還是那句,用開有感情喎,人家陪我遊走世界各地,熟得不能再熟,轉不得呀。
搜尋器更加不用說,天生好奇,什麼都想知,這些年來自然亦已查到《南鄉子》。偉哉互聯網,此癮早已戒不掉。
註:香港文化界、傳媒界大師王亭之(1935年—2024年)先生以90高齡在加拿大離世,福壽全歸。網上有不明真相的論者說他「自稱亭老」,其實這是「亭老」給徒弟徒孫講解舊俗。過去中國人有名有字,公事才可以直呼人名,長輩亦只能以字稱人,稱其名便是失禮。拈出別字的第一字後加「老」是通用的敬稱。例如中華民國革命元勳黃興(1874年-1916年)字克強,三十來歲已是革命領袖,有同志敬稱為「黃克老」。本人受惠於亭老教導,應用所學,推斷命例,只作學術看待;曾拜讀亭老雜文40多年,恍如昨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