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將來最接近科學的宗教,應該是佛教。』
近期有三次遇到蟲洞(wormhole)這個名詞,最近一次是《星星》上日大結局,都敏俊穿過蟲洞回到地球,探望千頌伊。另一次亦是科幻故事的橋段,是多月前博文《親情》提過的《星際啟示錄》,是比較接近物理近年來的研究。最可靠的是物理學家基普科尼提供,他對引力波有詳細研究,讓他能窺透黑洞的衝擊,並構想出可能會形成的「蟲洞」。如何理解「蟲洞」?用簡單譬喻:在一張紙上畫兩點,它們之間最近的距離該是連起來的一條直。但只要把紙摺起來,將兩點重疊,它們之間便沒有距離,這是理解蟲洞最簡單方法。蟲洞與黑洞有關連,它是當一個星球滅亡時,會不斷向內收縮,縮到無可再縮的時候,便會形成一個好像『洞』的東西,把所有物質都吸進去,連光也逃不掉。日本卡通多啦A夢對於蟲洞的演繹,最易明是隨意門。在量子力學上,蟲洞除可做到星際旅行(space travel),還可做到時間旅行(time
travel),回到過去。
去年年尾出席過潘宗光教授的講座,是另一次提到蟲洞存在的學術場合,他亦提到量子力學與佛學的關連,特詳述言之,以便與博友分享。
蟲洞在十多年前,算是一個假設的事物,不能用科學證明,但現在已可以用間接觀察,証明他有存在的可能;佛學亦有被人誤解的事情,但現今受到一些科學家、心理學家,以至哲學家不斷的研究,証明並非迷信的東西。
講座中本人記憶最深的是「意識」的描述,原來近年來很多科學家{例如劍橋大學的Roger Penrose}相信大腦有無數互相糾纏著的電子,它們本應處於各種可能的狀態,人只要一有雜念妄想,這些電子便突然出現於某確定狀態, 互相傳遞的信息,構成我們的意識,意識念頭過後,這些電子又回復處於各種可能的狀態,如此循環不息,意識念頭不斷產生。近代一些臨床心理學的實驗,於探索意識狀態定義,意識覺性的一般形式,以及在打坐及專注時,意識的變化:原來禪定實修的專注,有加速入定和覺醒。內容包括激發,湧現,自我消融,時間消融,以及觀照智慧,並朝向頓悟的效果。
光子是信息傳遞的一個重要媒介,假若處於不同地方或不同時間,但互有糾纏關係的光子,若其中一方接受到任何信息,所有信息便會立即傳遞到另一方去, 完全超越時空。他講到愛因斯坦提過ER橋和蟲洞的概念,可以穿越時空,連接相隔兩點的時空,這是近期個多月三次聽到蟲洞的事由,記憶特別深刻。
另外一位教授Robert
Lanza(幹細胞權威)提出生物中心論(biocentrism) ,他指出人類的意識是創造宇宙的最重要部份。生物是真實世界的中心。 其他著名科學家,例如與愛因斯坦合作研究的John Wheeler 及史丹福大學的Andrei Linde 均相信人的忠誠會影響我們所認識及感受到的現實世界,忠誠深深影響,我們生活的每一方面,不斷地改寫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命運。人類意識是創造及發展其世界的主要元素。
以下是有關意織與佛學的關係:
強烈的意織,或有共同願望的羣體意識,所導致的影響更大。因此一些集體的盛會,透過祈禱,透過大型羣體意識,能夠達成宏願。
人與人之間,人的心,只要你正面地觀察,客觀地靜靜觀察,減少怨氣,多點包容,自然感覺自在。所以佛告訴我們,一念嗔心起,八萬四千障門開。
宇宙的一切彼此不斷地互相影響(重力以外的另類關係)。意識可以影響物體與生物,甚至可以創造及改變我們所認識的世界。強烈的意識,甚至可以穿越時空。
物理學及數學家(尤其「 弦論String Theory」學家),亦越來越傾向相信我們生活的宇宙,不是唯一的宇宙, 鄰近有其他共存的宇宙,所謂多重宇宙(Multiverse)。我們的宇宙有九維空間及一維時間,而「M論(M Theory)」 更要求有十維空間及一維時間。宇宙任何一點的大小是相對性的,而每一微細點,亦有六維互相捲曲的微小空間存在(九維減去地球存在的三維空間)。
所有其他宇宙空間,均有存在可能的不同生物,各有其慣常的世界。就如佛家所描述的六道眾生,有不同的習性。宇宙、世界與微粒的大小只是相對的概念,它們均有超越我們所熟識的四維時空,可以是多維時空:即
l 多重宇宙的共存。
l 不同的宇宙,不同的時空亦很可能有不同的生命體存在。
一切萬事萬物與現象,包括你與我,是根據因果緣起緣滅;人們的意識是決定性的條件,而日常生活中,因我們的六根接觸六塵,因不同的考量,而產生執著的心態,繼而作出不當的行為,造成身語識的惡業。這個惡業其實可以避免,因為實質的不當行為是由不同考量而生,只要沒有分別心,不執著「你」、「我」的分別,本質是隨時間而變幻,是根據因果緣起緣滅,存在的時間隨緣,時間可長可短,因此「色」本質其實是空。面對的事物而產生的認知、識別和感受,即「受、想、行、識」,亦是隨時間而變幻,是根據因果緣起緣滅,存在的時間隨緣,時間可長可短,因此它們的本質其實也是空。
宇宙的一切基本粒子,以至萬事萬物,在沒有被觀察(干擾),是同時處於各種可能的狀態,宇宙的總能量是零,不增不滅,但變化萬千,這不正是佛陀所說:宇宙的本體是「空」,是如如不動,是不生不滅的。當干擾{意識}產生,萬事萬物便突然處於一確定狀態,改變了現實世界,甚至創造另一世界,這不正是佛陀所說「境隨心變」 及「一切唯心造」嗎?我們如果能夠進而要心境兩忘,那就難能可貴了。因為真心是沒有二元法,不思善,不思惡,退一步也應修善斷惡也。
所以我們明白佛陀的智慧,他告訴我們,要於…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我們的「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受其影響,成佛智慧。
總的來說,現在科學家們對宇宙的實相,我們所見到的人、事、物實相,實相是相,是諸法空相…今日科學家越來越多證明,就是我們明白佛陀所說「五蘊皆空」,是不可思議佛的智慧,是佛教的核心思想(即色、受、想、行、識的本性,是「空」的)。
現代的科學逐步印證佛陀的智慧是深不可測,是不可思議,是遠遠超越人類的聰明才智,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就說:「佛觀一鉢水,八萬四千蟲」,「三千大千世界」,所以佛家用「般若」來描述佛及諸大菩薩的智慧以分別世間的智慧。
到現在,相信大家亦明白,科學愈來愈支持佛教「五蘊皆空」的核心思想。
有些人認為佛教是不科學,只是他們無知,不真正認識佛教,而作主觀的批評。
心中有妄念,貪念,憎恨心,所看到的世界自然從妄念、貪念、憎恨心引起,是苦惱及紛亂的世界。若心底是清淨、平安的,以善心看待一切眾生,我們看到的世界便自然是友善、互助互愛。充滿感恩慈悲,懂得包容,煩惱一定大大減少。
我們是凡人,生活在現實社會,只要我們能逐步改變自己心態,我們便會活得更快樂。如果同意的話,我建議大家嘗試做以下幾點:
l 明白名譽,財富,是帶不走的,最終是一個人上路,所以對名、利及親朋戚友要放下。
l 培養慈悲心,拿一部份零用錢出來,幫助其他認識或不認識的貧窮小朋友。
l 盡自己的能力多做一些善事,最好是以「無所求」 的心態做善事;因為「有所求」但求不到,便變成痛苦;無所求,心更安樂自在。
l 如《金剛經》所說: 「不住相布施,福德不可思量。」
l 對不喜歡甚至憎恨的人儘量減少敵意,多一點包容。試想想,我亦有做對不起他人的事,我亦可能有很多冤親債主對付我。若我能對敵人多一點善意,冤親債主對我亦同樣可能會多一點善意,最重要的是我自己要有一顆清淨,自在的心。
l 每天撥一些時間靜坐(修心)(開始五分鐘,慢慢加長),學習將心猿意馬的心收回來,在這動盪的社會,儘量改善情緒,消除壓力, 保持一清淨自在的心, 以獲得真正的自在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