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5月31日 星期五

教育於社會發展中排行第幾?

教育評價(香港慣稱評估),於教育政策的推動、前線教學實踐中,究竟產生什麼正面引領及推動作用?抑或只圖事後孔明的「馬後炮」?只屬可有可無的中性平衡。評價過後,受評者依舊無寸進,甚至倒退?我以為最前提是整個國家或地區,乃至家庭單位必須心口如一,並有實際重視教育的行動。

當整個大氣候看重教育,這是對教育評價之路,是否行得通?是否愈行愈寬闊?為學界各持份者欣然接受?不同的國家自有不同的教育評價標準,毋庸諱言,英美澳等美西方國家於教育評價工具的多樣及深入程度,發揮評價的效果以及國際認受性,仍是在執牛耳中,順藤摸瓜,這些國家或地區尤其是美國,老早已營建穩定的社會環境,對教育的重要性亦早已青睞,視為國家發展重要戰略。今日美國又要逞強又要稱霸,世界軍事與經濟仍在操弄中,主因是無比重視教育積存的發酵作用。

看美國長青藤聯盟的各大學,長久以來不斷接受校友們、社會私人或團體歷年的自動捐獻,代代遺留的巨額款項,一所長春藤聯盟之一的大學,校庫銀両滾存,隨時遠勝不少亞非拉一個貧弱國家的國庫。至於咱們的中國,本已有十分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但近代百年內憂外患,苦難連年,無法穩定,難言建設,教育一度停滯大落後,直至鄧小平改革開放兼考試再公平開放(19778月上旬宣布恢復高考),教育春雷乍響,自此代代上天落地下海的科研人才不斷湧現,加之近年發揚中華歷史優秀傳統文化,已成重要治國理念之一,未來國家的教育,很大可能於將「文與科教興國」落實到更深處,持續發揮重要作用。

上周,我前赴重慶參與由重慶市教育評估院主辦之「2024(重慶)教育評價國際會議」,聆聽來自國內國外,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項目官員,英美歐俄韓,以及東南亞等地的眾多學者,就大會主題「教育評價︰時局,變局,新局」,發表對題的教育評價演講,相信與會近800名來自不同地方的教育同工與我皆有同感受益匪淺。

重慶市教育評估院院長席間發布《全球教育評價研究報告》,最讓與會者注意。劉院長把不少國家及地區的教育評價深入淺出說明,同時亦清楚指出「全球的範圍十分寬廣,涉及221個國家和地區,數十億人口,即使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或者不同的教育階段,教育評價的發展狀況都千差萬別,全球教育評價的全貌更是難以窮盡」,而劉院長耗時多年「完成」的「全球」教育評價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這是尊重教育,知其難為而為的敬業樂業的專業精神。

該研究報告對全球教育評價的圖像是怎樣?水平如何?走到哪一步?提供很好的資料參照。事實上,該報告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教育評價進行一個乃至幾個領域的深入探索,用多角度呈現全球教育發展的現狀,要面臨的問題乃至改革的走向,帶着劉院長的話,返回香港的教育現場,當讓教育各持份者深入思考幾個大問題,「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如今教育的使命是什麼?教育的狀態又怎樣?教育價值必須持守些什麼?又如何持續發展?外界給予香港教育評價究竟怎樣?

何校長在是次會議中,以承辦單位的其中一份子作為其中一名開幕發言人,「今年大會主題是:視局、變局與新局,我很相信教育評價最大的作用與目標是促進教育發展。不妨深入一點思考,當今世界局勢的演變,教育總是跟着政治決策,或社會潮流步伐的後面,排在老二老三的位置,沒有真正的領頭話事權。但我們確信有一天教育能排在最優先的第一位置,帶領着社會發展,完完全全實踐人文與科教興國。這是世界各地的教學專業工作者傾情付出的終極關懷,最美好的嚮往。」

最後要提的是,主編「報告」的劉院長亦有如下的自白:「重慶市教育評估院作為教育評價專業機構,雖地處中國西部,人手和水平都有限,但懷着『學為天下、教為大同、評為未來』的夢想,願獻微薄之力」,此番話對已東西文化薈萃,早成國際金融中心、教育成果積累頗厚的香港,教育的落實又如何思考並落實全球視野,以及全人發展的「雙全」課題,從而讓香港教育成果為國家所用。

國學

中國歷史上不時受到蠻夷入侵,成立政權,但國人從不認為,華夏文化輸於蠻夷;直至晚清,知識分子面對西方軍事、宗教和文化入侵,才覺得事事不如西人。兩宋未能統一天下,南宋更只得半壁江山,遂特別強調華夷之辨。晚清、民國亦如是,特別重視中外之別。那個時代,產生了許多以「國」字為首的名詞,是古代未有者。

國家一詞,古已有之,但並非現代民族國家的意思。漢代儒生、士講的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國」只及於華夏帝王管治疆域,降服四鄰的蠻夷為藩屬,才算平天下。古代士大夫有殉國者、為國犧牲者,史書只說他們「殺身成仁」,而非「為國捐軀」。換句話說,個人的道德完成──即死有重於泰山──比為國而死,意義更大。

十三經的學問稱為國學,是民國才出現的名詞,因傳統經學等受西方文化衝擊,故須特別標明,以免受新學取代。十三經是十三部儒家經書的合稱,是儒學的核心文獻,即《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附《春秋》)、《公羊傳》《穀梁傳》《孝經》《爾雅》《論語》和《孟子》。「十三經」的整體性概念成熟於明朝,以萬曆十二年(西元1584年)神宗頒佈詔令欽定《十三經註疏》為完全確立的標誌;是從漢武帝(前156-前87在位)確立五經博士開始,學術潮流與政治權力不斷調整儒家經書名目的共同成果,是儒家經書的最近一次結集。

十三經的內容龐雜,來源及時代不一,主要形成於先秦,既有孔子(前551-479,春秋末期)之前已經長期流傳的古代文獻,也有主要由戰國(前468-221)儒家學者編寫的著述。其中一部份與孔子、早期儒家思想和其他儒家典籍的關係存在爭議, 《春秋》《周禮》《左傳》。更強烈的爭議是所謂的「偽書」問題,如今本《尚書》的部份篇目。

儒家經書的整理、加工、流傳與結集是一個非常複雜且漫長的過程,從孔子用當時已經很古老的文獻教育學生開始,直至十三經完全確立,已經跨越了兩千多年。時至今日,整理工作仍然持續。其間的合稱先後有比較正式的六經、五經、九經和相對隨意的七經、十二經、十四經等,各自涵蓋名目不盡相同的典籍。

儒學是中國從漢武帝(前156-87)到清朝結束(1911)兩千年的官方意識形態、主流學術思想,其提倡的價值觀念、道德倫理是千百年來華人社會日常生活的普遍指導原則。儒學的核心是經學。經學即研究經書、闡發經義的學問。儒家經書既是經學研究的直接對象,也是不同時代各派儒學理論與相應的社會、人生主張及實踐得以成立的根基所在。十三經及其前身五經、九經等,是傳統中國社會和中華文化的基石,與基督宗教《新舊約全書》、伊斯蘭教《古蘭經》在其各自社會及文化傳統中的作用與地位非常類似。

可是國學僅指文史哲,考古、考據等人文學科,數學、天文學、醫學、農學等科學,並不包括在內;錢穆就說過,國學並無前科。晚清之前,學只有一種,何用特別標榜為國學呢?錢穆隨即慨嘆,國學以後未必存在。事實亦然,如今兩岸三地有中文科和中史科,國學課程並非必修。有國學,自然有相反意思的非國學,帶貶義的稱為虜學,包括西學和日本輸入的學問。
另一跟國學有密切關係的名詞是國故,故者,舊也。國故這名詞始於章太炎著《國故論衡》,1919年《新潮》雜誌提出「整理國故」,美國留學回國的胡適定義此為:以批判態度研究國學。由國故產生兩個相關名詞:其一為國粹,《說文解字》云:「粹,不雜也」,即沒帶雜質的米,最好的米謂之粹;與國粹相反的是國渣,即渣滓。

2024年5月30日 星期四

建築詩人貝聿銘

  貝聿銘的作品回顧展將於六月下旬在香港開幕。這將是一個令人矚目的文化盛事。如果能用一種植物來比喻一個人的才華和品格,那麼貝聿銘在我心目中就是一株高節凌雲的常青竹。說到這位享譽國際的建築大師,香港人會立即想到位於中環的中銀大廈,而貝聿銘寄予它的寓意正是竹子 ——節節升高的凌雲竹。

中銀大廈

  古人用詩文詠竹,貝聿銘則以建築詠竹。他的建築語言像詩一樣精粹、優美,結構工整嚴謹,創意揮灑自如,既有行雲流水的韻律,又有抑揚頓挫的節奏。所以,貝聿銘是一位建築詩人。中銀大廈即是他送給香港的一首詩。

  竹文化自古就存在於在中華文明之中,存在於中國人的生活和精神之中。中銀大廈是竹子的象徵,這是現在人人都知道的事。但在貝聿銘講出來之前,人們會把這座現代的、幾何形的摩天樓與中國傳統的竹文化聯繫到一起嗎?

  一般的人很難能從抽象的建築外表上聯想到竹子。誠實地說,我作為一個有建築學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人,在第一次見到中銀大廈時也沒有看出竹文化的寓意。這是因為我有兩個盲點:第一、我把貝聿銘看作是一個美國建築師,忽視了他的中國文化背景;第二、我缺乏他那樣深厚的中國文化修養。其實,中國文化的背景和修養正是貝聿銘建築藝術大廈的兩塊基石。

  貝聿銘能如此嫻熟地把中國傳統元素融進西式現代建築,這並非偶然的靈光乍現,而是長期文化修養的厚積薄發。實際上,貝聿銘經常強調他的華人身份和文化背景。他說:「我是在中國文化中成長的」。「我不能否認我的中國背景對我下意識的影響」。「雖然我在美國住了六十多年,但我還是中國人。我的看法還是中國的看法」。

  因此,如果要深入認識貝聿銘的建築藝術,那就必須要了解他的文化背景。像大多數海外華人一樣,貝聿銘對中華文明和中國傳統文化有強烈的認同感。他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時,通過自學來提高中國文化的修養,保持着自己的文化身份。他說:「我這一代的中國人都懷有強烈的愛國之心」。實際上,他的赤子之心和桑梓之情也是其建築藝術的一個特點。這在他為中國設計的建築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例如北京香山飯店和蘇州博物館。他取竹的意象作為中銀大廈的象徵亦是活用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精彩範例。

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

  貝聿銘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和設計技巧。在他的大量作品中,如果要選出三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那麼我相信大多數的建築師和藝術評論家都會投票給三座建築: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一九七八年建成)、巴黎羅浮宮博物館金字塔(一九八九年建成)和香港中銀大廈(一九九○年建成)。這三座建築都曾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爭議。有幸的是,貝聿銘獲得委託方的充分信任和鼎力支持,完成了這三座地標性建築。歷史和事實證明,它們不僅是貝聿銘藝術的巔峰之作,也是世界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

  這三座建築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都採用了三角形的空間和結構。其實,不單這三座建築,在貝聿銘的其他作品中也能見到三角形。儘管他說自己並不偏愛某一種幾何形,但人們還是把三角形看作是他的一個設計特點。那麼,三角形有什麼特別的魅力讓貝聿銘一再採用呢?

  三角形建築空間的魅力在於它能加強透視效果,給人帶來生動活潑的視覺感受。我們熟悉的、常見的建築是四方形的,它在視覺上有兩個透視點。三角形的建築則不同,它有三個透視點,因此可以產生更豐富的、更戲劇性的空間藝術效果。

巴黎羅浮宮博物館金字塔

  除了視覺藝術方面的原因,科學技術方面的優點也是一個有力的理由:在工程力學上,三角形具有結構穩定、堅固和經濟的優點。例如在中銀大廈的設計中,由於採用了三角形結構,鋼材的用量比香港的同類建築降低了四成,同時還可以把樓建得更堅固、更高。

  三角形空間有利有弊,並非適合所有的建築,也並非每個建築師都可以用得好。在這方面,貝聿銘無疑是一位「武林高手」。他在分享中銀大廈的設計經驗時說:「建築師應着重關注建築的形和空間的互動。說到形和空間,就要把光影和人的活動考慮進來……把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便可使人在建築中得到美好的享受。」

  回顧展選擇在香港舉辦首展是再合適不過了。貝聿銘是一位中西文化合璧的華人建築師,而香港是一個中西文化薈萃的中國城市,兩者的結合是相得益彰,既能突出貝聿銘的跨文化視野,又能強調香港的國際化特色。

  貝聿銘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曾隨父母在香港生活,成名後多次回香港訪問及做設計。他在香港設計過三座建築,除了中銀大廈,還有位於銅鑼灣的新寧大廈和新寧閣。前者是三十層的辦公樓,後者是十六層的公寓樓,均於一九八一年建成。遺憾的是,地產發展商於二○一三年拆除了這兩座建築。如果在六月的回顧展中能看到這兩座建築的圖片和模型,那將是一件好事。

  貝聿銘希望人們如何來看他的建築回顧展?他的回答是:「建築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素,而不是為了觀賞……因此,建築要適應人的活動,使人有尊嚴。這即是我對建築的看法。我希望人們能在我的作品中確認這一點。」這句話雖然是他在二十年前說的,但在今日仍然發人深省。他提醒我們,建築應以人為本,建築師除了要關心藝術,更要關心人,關心社會。

2024年5月29日 星期三

AI音樂

  當詞作者的智慧,遇上AI譜曲的智能;當人類情感融入非人工生成的旋律。科技與藝術的交融碰撞就此上演,智慧+智能,「AI樂神」誕生。

  在剛剛閉幕的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AI音樂成為亮點之一。全網的創作者們匯聚一堂,他們的智慧和創意通過AI的巧手,譜寫成了二十首充滿感染力的歌曲,這二十首歌曲不僅代表了對文博會的熱愛和祝福,更展示了AI與音樂碰撞的無限可能。

  短短時間內,這些AI共創歌曲的播放量就突破了三百萬。這個數字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播放量統計,代表了歌曲的高人氣,更代表了大眾對AI音樂的追捧和認可。每一首歌曲,都像是AI與大眾之間的一次深情對話,引發共鳴。

  AI音樂的魅力不僅體現在這些共創歌曲上,隨着科技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AI音樂工具和平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比如那個大家熟知的BGM貓,還有讓人眼前一亮的Muzaic.studio,它們利用AI技術,讓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作曲家」。只需輕輕一點,適合各種場合的音樂就能應運而生。

  AI音樂正在重塑我們的音樂創作體驗。其顯著影響體現在創作效率、風格多樣性、情感傳達、個性化創作和音樂消費方式等多個層面。借助大數據和深度學習,AI能迅速生成多種風格的音樂作品,極大提升了創作速度。同時,AI智能音樂涵蓋古典、流行等多種風格,為音樂人提供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此外,AI還能精準捕捉音樂中的情感,使作品更具感染力。通過分析用戶喜好,AI實現個性化音樂創作,讓每個聽眾都能享受到定製化的音樂體驗。AI音樂推薦系統也改變了人們的音樂消費方式,使聽眾更易發現喜好的音樂,並獲得個性化推薦,推動了音樂產業的持續發展。

  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們或許能在音樂教育、音樂治療等多個領域,見證AI音樂的廣泛應用。

以下推薦 8 個免費好用的 AI 音樂生成工具

人工智能 (AI) 正在迅速應用在各個領域,音樂領域也不例外。AI 簡化作曲流程,使音樂創作只需一個想法,就能通過文字描述或用滑鼠點撃幾個步驟生成音樂,賦予每個人成為音樂家的機會。

以下介紹 8 個免費 AI 線上音樂生成工具,輕鬆作曲寫歌、生成音樂旋律,不懂音樂亦能創作屬於自己的音樂作品。

相關工具Suno AI (AI 作曲及音樂生成器)

相關教學Suno AI 最新教學】AI 作曲又進化,可以生成中文歌 🎵

1. MusicLM

MusicLM 是一個由 Google 打造的人工智能 AI 音樂創作工具,在 280,000 小時的音樂資料集上進行模型訓練。由於 MusicLM 對大量音樂內容進行訓練,所以可結合不同樂器,創作不同風格的音樂。使用者透過文字描述,就能輕鬆創作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或生成自己的合成音樂以獲取靈感。

MusicLM 網站連結

相關文章MusicLM 教學

2. MusicGen

MusicGen Meta 開發的文字轉音樂 AI 人工智能模型,使用 20,000 小時的授權音樂訓練 MusicGenMusicGen 基於 Transformer 語言模型,根據文字描述或旋律特徵生成高質量的音樂樣本。

MusicGen Huggingface Demo 最多生成 15 秒音樂,Meta GitHub 上亦開源了代碼,以下是相關連結。

MusicGen (HuggingFace): 連結

MusicGen Github: 連結

MusicGen Colab: 連結

3. Waveformer

Waveformer 是文字生成音樂的 AI 工具。網站利用 MusicGen 技術,以機器學習模型從文字創建音樂。MusicGen Meta 開發的文字轉音樂 AI 人工智能模型,使用 20,000 小時的授權音樂訓練 MusicGen。所以如果想體驗 Meta MusicGen,但又不懂 Github Colab,可使用 Waveformer

Waveforme 最長可生成 30 秒音頻。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創造力,創建獨特的音樂​。

Waveformer 網站waveformer.replicate.dev

相關文章Waveformer 教學

4. Tracksy

Tracksy 是一款生成式 AI 音樂工具,讓用戶輕鬆創建自己獨特且免版稅的音樂。Tracksy 提供多種曲目風格,用戶可以選擇不同的風格和音樂時長,最長可生成3分鐘音頻。無需音樂專業知識,都可生成獨一無二的音樂作品。

Tracksy 還提供預覽樣本,用戶可以儲存項目前預覽樣本,決定是否保存音樂或再生成新的音樂。

Tracksy 網站https://tracksy.ai

相關文章Tracksy 教學

5. Boomy

Boomy AI 生成音樂的網站,它根據用戶需求及偏好,如音樂風格、樂器、節奏等,短時間內自動生成一段音樂。用戶無需有音樂創作的知識,即使不懂樂理,在 Boomy AI 網站,簡單點撃幾下,就能創作出獨一無二的音樂。Boomy 提供免費版本以及付費版本,免費版本可以儲存 25 首音樂。

Boomy 網站:  https://boomy.com

6. Beatoven AI

Beatoven AI AI 音樂生成平台,利用人工智能音樂生成技術,讓使用者於 Beatoven AI 平台創建屬於自己獨特的免版稅音樂,最長可生成 15分鐘音樂。用戶可指定音樂的風格、樂器、節奏和長度,生成音樂。

生成音樂後,進入 Beatoven 編輯器,可以剪輯、調整音量、風格及樂器等,讓用戶根據自己的音樂風格和情感要求,生成獨一無二的音樂作品。Beatoven 提供免費版本以及付費版本,免費版本每個月最多可下載 5 分鐘音樂。

Beatoven AI 網站www.beatoven.ai

相關文章Beatoven AI 教學

7. Mubert

Mubert 是一個線上 Al 生成音樂工具網站。輸入提示詞及音樂長度即可生成音樂。即使一開始不知道要輸入什麼提示詞,Mubert 亦提供不同風格、情緒、Activities 以供選擇以生成 AI 音樂。

生成音樂後,用戶可通過選擇 TrackLoopMix Jingle,以及修改音樂時長,再次生成音樂。免費版每個月最多可生成 25 首歌曲 MP3

Mubert 網站https://mubert.com

8. Sounddraw

Soundraw AI 線上音樂生成器平台。與以上介紹的 AI 音樂生成工具不同之處在於 Soundrow 根據用戶可指定音樂的風格、樂器、節奏和長度等,生成多條 AI 音樂。如果生成的音樂不足夠,點撃 “Create more music” 就會生成更多音樂。如果喜歡其中一首音樂,可以點撃 “Create similar music” 生成更多類似的音樂。Soundraw 提供免費及付費版本,付費版本可下載音樂和用作個人與商業用途。

Soundraw 網站https://soundraw.io

婚姻之約

何伯同新何太昨晚強勢重返《東張》,回應幾項傳聞,而何伯同新何太同場加映恩愛放閃,何伯攬實新何太仲又揸又捋手臂,真係冤氣。新何太解釋直播時講「夫妻生活」,係因為當時有網民留言問佢地閨房事,佢先會衝口而出回應。「我知道夫妻生活啲事係唔應該喺公眾地方講出嚟,所以如果廣大觀眾,聽到有啲唔舒服嘅情況下,我都可以道歉嘅」。不過何伯似乎好buy老婆嘅「衝口而出」,強調「真係實際,佢冇講大話,真㗎」。二人直播時仲咀嘴到啜啜聲,何伯直言唔尷尬。「咁即係證明係真愛。做唔到即係唔係真愛啦!」但係佢地似乎知道見好就收,話即使再有網民要求都唔會當眾展示恩愛。

新何太更透露前夫都係姓何,同樣比佢大好多年,由此解釋到點解揀何伯。「我同我前夫年齡差22歲,咁而家呢個老公差30歲多啲,所以年齡唔係我考慮嘅因素」。何太話對前夫付出真心,但係溝通唔到,甚示不停被對方家暴同咒罵,令佢感到生不如死,甚至因此患上抑鬱症仲想做傻事。新何太起初因為個仔而堅持,但到離婚一刻覺得好開心,因為終於脫離苦海。
新何太對婚姻自此有陰影,訪問途中仲突然激動落淚,好在有何伯氹返。前夫經濟條件唔多好,何太話願意捱,但而家成為新何太之後就話唔係好信有情飲水飽呢回事。何伯亦借勢搞gag氹太太「有情梗係飲水飽啦,睇吓嗰啲咩水嚟咋嘛!(咩水呀?)梗係靚嗰啲水啦,礦泉水!唔通飲生水、水喉水咩?」,何太當堂開心返。即使新何太對愛情改觀,何伯就相信太太唔會離開佢。「佢唔會釣金龜囉!如果佢釣金龜,而家我冇晒錢,佢仲唔走?」
何太成名後,有網民指何太曾在東莞做「骨妹」,並以藝名「小燕」搵食,同過唔少男士有過「親密關係」,又指佢做過夜場「媽咪」,更貼出一張何太年青時做「骨妹」嘅照片。節目中,何太與何伯睇「小燕」,何太否認曾做「骨妹」,以前只係去過餐廳打工,仲話自己冇相中人咁靚。何伯亦明言相中人絕對唔係何太,因為何太個咀 冇咁大。
其實,婚姻制度本身高尚且神聖,主要目的在於保障家庭和社會的穩定,並確保資產和血統的合法繼承。何伯何太又好,陳伯陳太也好,就算遠在古文明時期,一經結婚,已受法典保障,清楚列明結婚、離婚、子女繼承的律法。
婚姻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雖然具體時間和地點很難確定,但一些考古證據和歷史記載提供了線索。
根據學者研究發現,古文明時期,婚姻制約比現今觀念更嚴謹保障承諾及具規範;而且,無論北非、中東還是中國,遠古時代一些婚姻制約條文竟然很相似,而定立的制度,很多法理邏輯與現代相差無幾,證明當時制定律法已具前瞻性與人性化。
早在公元前3100年的古埃及文明中,已經出現比較正式的婚姻制度。當時,婚姻被視作一種社會和經濟契約,通常由家庭安排,並有具體的婚姻契約紀錄。
十八世紀法典
而於古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一帶),考古學家發現的《漢謨拉比法典》,更詳細記載了婚姻、離婚、繼承等方面的法律規定,被認定為世界上最早一部有系統的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於公元前1776年左右頒布,被刻在一塊石碑上。法典中列出完善的婚姻契約,包括若男子娶妻,必須簽訂婚姻契約;沒契約的婚姻不會被承認;若妻子被發現與他人通姦,兩人都會被處以死刑,通常被送到河裏淹死;這與古時中國把有姦情的男女浸豬籠的做法不謀而合。
不要以為古代社會觀念保守,不容許離婚,《漢謨拉比法典》訂明:若男子因任何原因想與妻子離婚,男方必須退還女方的嫁妝,並提供相當於嫁妝價值的補償;若妻子不能生育,男子可以另娶他人;但必須送一筆與結婚時的聘禮同等值的錢給女方,並將她從父家帶過來的嫁妝全數退回,才可離婚。
改善家庭生活
至於遺產與繼承方面,石碑上列明,若男子娶妻並育有子女,然後再娶第二位妻子,首任妻子的子女將成為主要繼承人;第二位妻子的子女也有繼承權,不過會少一些。這些原則與現代文明國家的制度相似,反映出古時對婚姻契約、忠誠、離婚、財產分配和繼承均非常重視。
雖然古代文明國度的婚姻制約已臻完善,可是在大部分比較貧困落後的國家或地區,往往視婚姻為買賣,直接與商業或金錢掛鈎;即使現在,仍有一些地方的父母,藉着子女的婚姻來改善家庭經濟環境或取得利益。
以「童婚」為例,在古印度已盛行,如今還有部分地區的人,利用年幼女兒的婚姻來取得利益,甚至有強迫婚姻出現;在阿富汗,童婚盛行,有些女孩子甚至早於10歲已有婚約,稚童娶妻或嫁人之事時有發生。
在阿富汗的窮家女兒,特別是沒受過教育的孩子,很多被強迫出嫁來改善家人生活。有研究顯示,這些與金錢、利益掛鈎的婚姻,是導致家庭及女性悲劇發生的主要源頭。
除了買賣婚姻,亦有一些地方的習俗,以金銀財富來衡量是否嫁娶得夠體面,就如中國,新娘要把出嫁收到的金飾戴在身上。
近年,久不久網絡上就會流傳新娘身掛大量龍鳳金鈪行禮的圖片,而且金鈪數目愈來愈誇張,即使未知是否嫁得幸福,但已令網民狂讚:「嫁得好!」
從「何伯新婚事件」引發的社會議題,可見婚姻關係隨時不只兩個人的事,如果家人不支持,加上有錢銀資產爭議等情況,原本只需要兩情相悅的愛情立即變得複雜,甚至偏離了婚姻之約的精神。
「無論順境或是逆境,富有或貧窮,健康或疾病,我將永遠愛你」,究竟在現今世代,這些誓言的價值還剩多少意義?

2024年5月28日 星期二

從專欄到巨著

金庸先生看淡了生死,他以一種頑童的姿態笑對人生。

曾有人問他:人生該如何度過?

他答曰: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上世紀五十年代上半葉,是電影這門藝術處於繁榮的黃金時代。從早期的默片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此時正跨入一個突飛猛進的新階段。新技術的普遍運用帶來電影自身各方面的突破,諸如鏡頭運用、蒙太奇剪輯、敘述的變化,以及演員表演等等。電影的內容與形式都煥然一新,更上一層樓。隨着電影的成就,為普羅大眾所歡迎,它也在文化潮流和趨勢中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從某種意義上說,金庸是一位時代造就的藝術幸運兒。從撰寫影話專欄開始,他幾乎每天必須看一部電影,每天為報紙撰寫一篇千字的電影評論,這迫使他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到電影研究。作為一名編輯,這是謀生的需要、職業的要求,他責無旁貸,必須完成。作為一位專欄作者,這也培養出他自己的興趣和追求,是最佳的學習和練筆的機會。從一九五一年的《馥蘭影話》到一九五七年姚嘉衣的《影談》,歷經數年不間斷的觀看、寫作、研究,金庸從專欄影評者逐漸成長為專業的電影工作者。從當初默默無聞的報紙編輯,通過知識的積累和勤奮的學習,踏入片場,終於躋身於香港電影界聞名的編劇和導演之列,相繼推出了膾炙人口的《王老虎搶親》、《絕代佳人》等。

  對蜚聲世界文壇的金庸而言,撰寫「影話」和拍攝電影獲獎都只是其創作歷程的起步階段。從最初每天的千字小方塊到最後近九百萬字(八百六十四萬字)的煌煌小說巨著,從影話專欄的肇始到真正成為聞名的電影編劇和導演,再到十五部小說扛鼎之作的問世,金庸才真正建造了自己文學王國的輝煌殿堂。從最初的「影話」到「影談」,到製作出具有專業水平且獲獎的電影,這既是一種默默耕耘的積澱,也是一種從量變到質變的厚積薄發,而這些積澱和迸發,又為更大的飛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就了最後集大成者的小說。

  細讀金庸影話,我們可以探究其千絲萬縷的文字血脈延續和基因式的成長構成,有助於更深地探究金庸小說,這堪稱一項專門研究的課題。十分遺憾,一般的金學研究者往往都忽略了這個極為重要的環節。我以為,金庸之所以被譽為新派武俠的弄潮兒、引領一代潮流先鋒,其最大的特點,也是跟傳統武俠小說截然區別的,不僅僅在於主題、人物、情節構思方面,更為重要的是採用了現代化表達方式。他將電影中的諸多新潮表現手法,引入到文字表達中,這點甚至是同時代武俠小說創作者都難以企及之處,也是金庸之所以能獨樹一幟的亮點。如《神鵰俠侶》第三十九回《大戰襄陽》、《天龍八部》第五十回群雄同遼軍對峙,蕭峰捨身就義,以及《射鵰英雄傳》的丐幫比武大會。金庸對這些場面的描寫駕輕就熟,運用得心就手。從遠到近,從大場面的宏觀視野到微小細節的描寫刻畫,有條不紊,層層推進,時而拉開來,讓人觀看到大場面的瞬間變化,時而又推近到具體人物的表情顯露和言行舉止上。遠景、中景、近景,乃至特寫鏡頭,有交叉,卻不混亂;有變化,卻不單調;讀者跟隨金庸的筆鋒四處游弋,仿如跟隨着電影攝影機的鏡頭觀察到一切。顯然,這一切應歸功於他初期接觸和學習到的是電影,當時最新的藝術類型,並從中學習到諸多的新知識、新技巧和新的表達方式、新的表現手法。除此之外,從金庸影話也可以探尋其武俠小說所受影響的蹤跡。僅舉一例,〈單純美麗的愛情──談《南海天堂》〉(一九五四年四月二日)。這部電影的大致情節是:兩個孩子因所乘的船失火而流落荒島,「住了十年,結成夫婦,生了一個孩子。他們決定離開這荒島,使孩子接受教育,於是造了一隻帆船,漂流數日,終於在危難中得到了救援」。這不禁令人想到金庸日後創作的《倚天屠龍記》,以及張無忌和他的爹娘、義父金毛獅王謝遜共處的冰火島。

  金庸的「影話」、「影談」專欄文章近千篇,每篇一千字,約一百萬字,若加上他用「林歡」筆名翻譯和撰寫的電影評論文章,以及在《長城畫報》上發表的影評,篇幅和字數更為可觀。希冀眾多讀者和研究者去查閱和研究更多的金庸影話。

2024年5月27日 星期一

避免武統

解放軍東部戰區上周在台灣島周邊展開「聯合利劍—2024A」演習,戰區翌日發布了「越海殺器」系列之「遠箱火」的演習畫面。美國國務院則發聲明稱,對中國軍隊在台灣周圍舉行這次聯合軍演「深感不安」,強烈敦促北京克制行動。

據「東部戰區」官方微博披露畫面,遠程箱式火箭炮參加了本次圍台軍演。畫面顯示,名為「遠箱火」的武器,是解放軍的PCH-191型遠程火箭炮。東部戰區稱,該「遠箱火」具有四大特點:射程遠,各型彈藥射程可達數十至數百公里;模塊化,可根據作戰需要發射多種彈藥;精度準,數百公里打擊精度可達米級;火力猛,一次齊射發射數十枚各型彈藥。雖然如此精準,從另一角度來看,我反而覺得中國當前最大的任務是避免武統台灣。

避免武統不是放棄統一,放棄國家主權、民族大義,而是避免戰爭,避免戰爭對兩岸社會的破壞。任何理由都不足以開啟戰爭。被侵略當然要反抗,但重要的是不應等待別國侵略才作反抗,而是被侵略之前作出各種努力,使侵略不能成功,甚至用所有方法阻止侵略的出現,使戰爭變成不可能、不需要。

美國打擊中國是絕對的,一如它要瓦解俄羅斯、推翻伊朗。美國亡華之心不死,且是美國政界的共識。美國立國便是以侵略戰爭起家,200多年來從未改變。台灣的台獨不過是美國攻擊中國的棋子,即使台獨不成功,只要因台獨問題中國捲入與美國間接或直接的戰爭,便是美國達到對華的戰略目標。或許美國侵華會比日本侵華更為失敗,打不敗、佔領不了中國,但戰爭必然是殘酷的,必然帶來破壞、生靈塗炭,社會的發展受挫而倒退。

美國的戰爭都是在他國的土地上進行,一如歐洲大戰,破壞的是歐洲各國,美國本土無事。戰爭的破壞反成美國生財之道,確立霸權之法。美國要用台灣挑起與中國戰爭,當然會把日本、南韓拉入,戰爭的破壞便限於東亞。台灣一如烏克蘭之被摧毀,美國是在所不惜,也毫無可惜。中國開戰後相信不會動用核武攻擊美國本土,傷了美國,中國的損失會很大,台灣、東南沿海都會受到毀滅性的攻擊。即使最後把美國打走,損害不是一代人可以重建。

應對美國這種在別人土地進行侵略戰爭的戰爭,中國可以不像俄羅斯在烏克蘭那樣被迫應戰。中國要的是避免戰爭,但同時找出方法阻止台灣台獨賣台,阻止美國把台灣烏克蘭化。外圍是拉攏韓、日,使之為顧及經濟發展和政權穩定,而不跟隨美國支持台獨。在韓是支持它的民族主義,擺脫美國駐軍與聯合作戰指揮權,韓國二分的政治形勢有利用民族主義驅趕美國勢力,中、俄皆可推動南韓前總統文在寅未竟的東北亞區域和平發展計劃。

日本則是經濟上與日本企業合作,深耕一帶一路,鼓勵和協助日本經濟復興,打擊美國掠奪日本金融資本海外圖利的活動,在東亞從根本上削美國的支援。

但遠水救不了近火,關鍵還是直接面對台灣社會,找出打擊台獨的對策來,且要證明不是統戰,而是兩岸乃至東亞發展之途。這就考驗中國內外的政治智慧。

2024年5月26日 星期日

報仇雪恨

百世未晚?

自古以來,人類就離不開仇殺。部落與部落之間互相報仇,可以的話,勝方會殺掉敗方所有男丁,甚至將對方滅族。

早期國家與國家之間也不時互相仇殺滅族。多少民族和文化因此而消失。

英國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在死前一年寫了一篇短文:《論復仇》(Of Revenge, 1625),開篇即說:復仇是一種野蠻的正義(Revenge is a kind of wild justice),應立法根除。唯一可以容忍的復仇,乃沒法律為受害人取回公道及懲罰加害者。有云:「復仇是人性,寬恕是神聖。」這是現代人對復仇的看法。如此可見耶穌的高瞻遠矚,他教訓門徒「要愛你們的仇敵」(《馬太福音》第5章),將復仇留給上主。

整部《論語》沒有「仇」字。《憲問》篇,子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這是所謂公平原則,犯了罪,應該處罰,但罰則必須合乎罪的比例,不能過鬆或過嚴。復私仇的道德風險,就是罕有能合比例的以牙還牙也!

現代社會不容許私人報仇,由法律以公平原則懲罰。此謂之報復式正義。問題是,法律的懲罰能否平伏受害人的創傷呢?

《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一事:「哀公時,紀侯譖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靜。」齊哀公是西周尚強大時的齊國國君,紀國是齊的鄰國。其君紀侯在周王面前進讒言(譖之),說齊哀公的壞話。周王一怒之下,烹殺哀公,立其弟靜為王,時為公元前882年。190多年後的公元前690年,齊襄公派兵攻打紀國,紀侯逃亡,紀國從此滅亡。《公羊傳.莊公四年》記載齊襄公云,他攻打紀國是為齊哀公報仇:「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

齊襄公的行為,不符合公平原則。如果國與國之仇,百世可報,那國家之間永遠無法和平共存了。民族與民族亦然。是以現代國際關係不容許復仇。


有仇必報

古今中外,無數戲劇、小說、電影和電視劇都以復仇為主要橋段,連近日大賣的新片《九龍城寨之圍城》也不例外。

為什麼復仇故事那麼受歡迎?一說:人人或多或少皆受過別人或大或小的傷害和冤屈,心理曾受創傷,想像過報復欺負我們的人。復仇是彌補或減少傷害的方法之一,因而認同復仇者,樂於見到他們以牙還牙也!

特朗普2016年獲選美國總統,不少輿論(如《華盛頓郵報》)認為:遭快速全球化拋棄的白人勞動階層,為了復仇而投票給特朗普。這半年多,以色列為了消滅哈馬斯而進攻加沙,除政治考量外,亦有復仇心理推動。

美國密西根大學猶太及中東研究教授平斯卡(Shachar Pinsker)指出,哈馬斯襲擊和綁架以色列人後,nekama(希伯來語:復仇)成了各類媒體的熱門詞。

兩千年來,猶太人處處無家處處家,寄人籬下,不時受到迫害,二戰期間更遭納粹集體屠殺。平斯卡認為,猶太人的復仇心理特別強烈,甚至有獨特的猶太復仇文化。《舊約》裏有不少提到復仇的章節,例如《申命記》記載神(耶和華)說:「申冤報應在我;因他們遭災的日子近了;那要臨在他們身上的必速速來到。」猶太人遭迫害、放逐、奴役乃至屠殺,無力自行報復,神答應為他們復仇。《民數記》31章記載了「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你要在米甸人身上報以色列人的仇,後來要歸到你列祖那裏。』」摩西果然帶領以色列人打勝仗,「殺了所有的男丁」。

自衛戰爭

另一方面,《舊約》亦記載耶和華吩咐猶太人「不可報仇」,因為復仇是神的權利,人不應越俎代庖。神會在適當時機給予加害者恰當懲罰,如加害者不得永生,下地獄永恒受苦。

演化學家指出,大多數生物都有「不同類相殺」的本能,因為這會減少同類繁衍的機會,對整個物種有害。人類之所以能夠在戰爭中屠殺陌生人,皆因將非我族類標籤為「非人」、禽獸。此所以發動戰爭者幾乎全自稱打一場「自衛戰爭」。

平斯卡覺得,二十世紀的猶太學者經常提醒同胞受屠殺的歷史,由1903年俄羅斯帝國在Kishinev的排猶動亂、一戰後烏克蘭反猶暴動、1929年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反猶、二戰期間納粹屠猶、1948年第一次以阿戰爭等等。猶太人分為講希伯來語和講意第緒語(Yiddish)兩大族群,後者大多是俄羅斯、中歐和東歐的猶太人。一戰失敗、蘇聯十月革命、納粹執政,意第緒族群都成為代罪羔羊,復仇之心特別強烈,可以理解。不少意第緒語作家、詩人不斷在文藝作品中鼓吹復仇。

其中,以色列詩人、作家阿巴科夫納(Abba Kovner, 19181987)最激進。二戰期間,他組織過反納粹起義,失敗。二戰後,他組成「復仇者」,一個準軍事組織,為了報復納粹屠猶,打算殺光600萬德國人,計劃胎死腹中。在1970年,科夫納獲得以色列獎。

復仇文化

平斯卡提出,希伯來語作家亦贊成復仇,卻大多按照《舊約》指示,呼喊耶和華幫助猶太人復仇。二戰期間,來自各地約150萬猶太人加入盟軍,3萬人參與英軍。1944年,5000人組織猶太兵團,用錫安(Zionist)旗。兵團的軍歌號召nekama:逐街逐戶殺掉每一個德國人,燒光每一所房子。

1948年,以色列復國。參加二戰、科夫納的「復仇者」和猶太兵團的軍人,成為以色列國防軍(IDF)主力,投身幾次以阿戰爭。彼等放棄殺德國人復仇的A計劃,但保留了B計劃,全球追捕有份屠猶的納粹官員,即所謂「納粹獵人」(Nazi hunters)【註】。平斯卡慨嘆,以色列軍方至今仍無法放下復仇心理,所謂猶太復仇文化根源於此。

更不幸的是,屠猶幸存者無法報復德國人,將復仇對象轉嫁到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身上。平斯卡稱之為displaced vengeance。以色列女作家Netiva Ben-Yehuda19282011),參加1948年的戰爭時,曾指揮部下士兵,埋下地雷,炸死一巴士的阿拉伯平民。她回憶戰爭時寫道:「我們瞄準阿拉伯人,我們開槍,想像我們殺死的是納粹。」

註:有興趣的博友,請閱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歷史學榮休教授Dina Porat的著作:Nakam: The Holocaust Survivors Who Sought Full-Scale Revenge

再賞《繁花》

  三色台將於下星期一晚上播放內地電視劇《繁花》,這真是戲迷的喜訊。播映時間不單是黃金時段,而且運用現代科技,觀眾可以在智能電視機上選擇觀看普通話版或上海話版,如此更能感受劇集的原汁原味。

  上世紀中後段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當時不少電影作品都是粵語配音,當紅的影星甚至有其專用的配音員,好讓觀眾能夠熟悉演員的聲線和形象。漸漸下來,觀眾的品味及要求越來越高,總覺得配音效果失真,故此港產作品逐漸着重現場收音,對於演員更是考驗。雖然現場收音容易受到客觀環境影響,製作成本亦增加,但這種發展的成果是有價值的。

  《繁花》的故事背景是三十多年前的大上海,劇中大部分角色都是上海人,導演王家衛選擇的演員基本都能說上海話,為的是成就一齣別具風味的電視劇。香港觀眾不論觀看普通話或上海話版本,應該都較觀看配音版更為傳神。

  作為電視長劇,《繁花》的吸引之處到底在哪裏?全劇以寶總、玲子、汪小姐和李李一男三女為主要串聯角色,他們四人實際並沒有深入地談情說愛,故此《繁》劇並不是一個四角愛情故事,而是一齣人生浮世繪。劇中有多個角色都具獨特性和戲劇性,彼此交錯聯繫,互相牽引,展現人生百態。

  黃河路上燈影璀璨,各式飯店之間夾雜着一間破舊而不起眼的小商店,店主人乃唯一服務員景秀,他就像話劇《茶館》的數來寶般,以客觀和抽離的視點觀照眾生。不論是各間飯主的主人,抑或寶總和汪小姐,不時都來到景秀的小店查問情況,同時亦交代劇情致令節奏爽朗。另外,《繁》劇一些出場不多、看似不起眼的次要角色,其實都是編導別出心裁的安排。例如玲子居所的三位鄰居,都由現實的真正藝術家孔祥東(音樂家)、陳逸鳴(畫家)和史依弘(戲曲家)客串演出。

2024年5月25日 星期六

迷幻「佛法」

佛教流傳了二千多年,隨着朝代更替,弘揚的手法,越來越層出不窮,有些甚至掛「佛」頭賣狗肉。

近期一位洞鈜法師食肉事件,由胞弟提供報料,指洞鈜法師一直偷偷食肉多年,並有片為證。而片中確實清晰見到脫下袈裟的法師,正在大啖嘆沙嗲雞肉串燒,而且吃得津津有味,胃口不俗。 其後更被發現,因獲港府撥款1283萬保育大嶼佛教,而捲入財色緋聞。

新一代佛系正妹登場!京都古寺迎來「佛系女僕」.

日本京都的龍岸寺,從8年前開始嘗試「轉型」,推出許多古今結合的新創舉,不僅讓佛祖坐著無人機升空,還利用「女僕咖啡廳」的概念,推出「佛系女僕」,跟來寺廟參觀的客人聊佛法,成功引發話題,也掀起一波另類的宗教革命。

隨著寺廟住持誦經的聲音,發光的佛祖,在半空中飛來飛去,新奇的畫面,吸引不少人的目光,龍岸寺住持池口龍法說:「大家好,我是龍岸寺住持池口龍法。」現年43歲的住持池口龍法,為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龍岸寺,帶來新的元素,不只出動無人機,還開設YouTube頻道,介紹住持的一週穿搭,也把參拜佛寺的過程拍成影片,讓全國民眾在網路上,有參觀的臨場感。

日本民眾說:「把古老和現代的東西,融合起來非常的新奇,能藉此鼓勵年輕人前來,我們很支持。」龍岸寺住持池口龍法說:「當人們來到寺廟時,我希望不僅是一個普通的體驗,而是感受到這個寺廟很有趣,想讓他們有個印象深刻的體驗。」

池口龍法甚至還引用女僕咖啡廳的概念,宣揚佛法,寺廟女僕九丹說:「歡迎回來主人,我是在龍岸寺工作的女僕九丹。」這位「佛系女僕」,跟客人喝茶聊天,聊的話題,當然都是佛經和佛法,努力記著白板的模樣,讓網友直呼好可愛,從佛系女僕,到無人機佛祖,龍岸寺住持,將百年寺廟與現代潮流做結合,成功引發話題。

近距離望着笑容可掬的女僕,香客真的不會有色情遐想嗎?能專心地學習「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理嗎?「當你在做一些創新時,總是要面對優點和缺點。」住持池口龍法說得振振有詞,堅持走創新改革路線。當你覺得佛系女僕太離身時,另一股離經叛道的所謂弘法熱潮,已靜悄悄殺入香港。

上星期四和星期五的凌晨一時許,在中環蘭桂坊某酒吧,韓國超人氣「電音和尚」DJ NewJeansNim 「日進大師」首度來港,在蘭桂坊的Boomerang電音傳教,普渡眾生! 韓國和尚以佛經融合電音文化,身穿袈裟,在不同地方包括夜店、體育館甚至水上樂園,積極弘法,尤其《Buddha Handsome》(佛祖Handsome)一曲,Rap住唱:「佛祖你幾歲?」再加一招「佛祖Hands Up」合十手勢,即紅遍韓國及台灣等地,成為長年超爆的網民熱話,一改大眾以往對宗教場合莊嚴的印象,氣氛更比夜店high,吸引更多年輕人接觸佛教! 他不時一邊捽碟饒舌,一邊蹦跳大嗌「Put your hands up...Buddha Handsome...High起來...」將佛法搖滾化,瀰漫迷幻色彩,牽動舞台下的人搖頭擺腦。

這個和尚,其實是一名篤信佛教的搞笑藝人,於去年才在曹溪寺皈依受戒。看着他拿起木魚狂扑,扭腰勁舞,台下的色情男女忘形濕吻,這樣真的能弘揚佛法嗎?

2024年5月24日 星期五

《比卦》分析普京訪華

易經的《比卦》可以用作推斷中俄兩國關係,猶如兄弟之邦。隨著兩國關係緊密,美國卻呈現出眾叛親離之象,世界格局正在不斷轉變。事緣俄羅斯總統普京516日抵達北京訪問,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他舉行會談,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並發表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的聯合聲明。這次訪問是普京57日宣誓就職後首次訪華。

普京訪華已超過22次,他與習近平見面也超過40次,他與習近平已是老朋友。所以他來中國,與較早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不同,布林肯之行,是《易經》的訟卦,中美雙方各有盤算,有如訴訟,但普京與習近平,已是兄弟關係。
論年齡,普京出生於1952107日,而習近平則出生於1953615日,比普京約小8個月。論身高,普京1.7米,習近平1.8米,比普京略高。論上位,普京於1999年連升幾級,從安全會議秘書長到代總理到總理到代總統,當1999年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辭職,2000年普京便登上總統寶座;而習近平要遲至2007年的一中全會才進入政治權力核心。
論血緣,網上傳聞普京是中國人,雖然查無實證,卻也不妨姑妄言之。據說普京的祖父叫羅埔霆,祖籍山東,幼年在清末民初隨族人往關東,在黑龍江定居。後因沙俄內亂,白俄軍一部分退入中國東北,而少年時期的羅埔霆成為隨軍挑夫,被白俄軍官看上並加以培養。因他有一手地道的中國廚藝,故被推薦成為前蘇聯領導人列寧和史太林的御廚。
據說普京的原名是羅震英,他的母親瑪麗亞是一名工廠女工,父親則在前蘇聯海軍服役。20世紀30年代,普京的父親在一支潛艇部隊中服役,其後在二戰中擔任前蘇聯內務部的爆破手。
若普京與中國人有兄弟情,對中國人來說,兄弟情更重於夫妻情。此說見於《三國演義》第十五回,話說當年劉備攻打袁術,徐州留給張飛把守。張飛喝醉了,被呂布趁機攻破徐州,擒了劉備的妻兒。張飛無顏面對劉備,意欲拔劍自刎,劉備奪劍擲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這種兄弟之情,在易卦來說,是第八卦的比卦。這個「比」,可不是比較,是指親近、輔助。此卦是五陰一陽,五個陰爻向一個陽爻親近、比附,有眾臣親近、輔佐君王之象,為偉業之基。比卦以九五與六二相應,今次普京訪華,中國是東道主,所以九五是習近平,六二就是普京。六二爻辭曰:「比之自內,貞吉」,「自內」即自己人,有如兄弟。
比卦,比為親信、親密,親比之義,引申為輔佐。

《彖傳》:「比,輔也,下順從也。」比卦為小方國順從於大國,小人向大人表示服從,向大人親密、靠攏的意思。《雜卦》:「比樂師憂。」師為聚眾討伐他國,因此多憂。比為國與國、人與人親密相善,因此多樂。

九五為比卦卦主,而五個陰爻,特別是下卦坤的三畫陰爻,象徵的是小方國、群臣、群眾、百姓(坤為土、為邦、為眾)。九五之尊高高在上,群眾莫不臣服,向上親比奉承(陰在陽下為承為順)。因此比卦的「親比」是一種尊卑分明的下對上關係,也是一種不平等的國際或人際關係:小國臣服於大國,弱者向強者靠攏親近,陰順陽,小從大,下附上。下屬討好上司、晚輩取悅長輩、百姓順從官員…。

卦象又有水潤地之義。坎本為水險,但其險位在下(坎為溝瀆、川谷,都是取其低地之象),坎卦在外本就有險去之義,亦有屏障防禦的作用,今又可潤下卦之坤地,因此為「樂」。何晏曰:「水性潤下,今在地上,更相浸潤,比之義也。」總而言之,只要君臣正位,臣輔君,彼此相親相輔,則能成就偉業之基。

而初六也想與九五結緣,但它離九五較遠,所以爻辭曰:「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意思是以誠信前去親比,沒有罪咎;誠意有如盛滿瓶的水,最後自然會有意外的吉利之事。相信這是指習近平55日至10日,對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三國的訪問,都對這三國帶來意外的驚喜。
比卦的五陰都想接近九五,但六三的「比之匪人」與上六的「比之無首,凶」,都是九五避之則吉的兩個爻。六三是指美國,與中國不咬弦,彼此都不是對方的選擇;上六也是美國,說的是美國眾叛親離——受猶太人騎劫支持以色列狂轟濫炸巴勒斯坦,天怒人怨,甚至美國國內的學生也看不過眼,與他方未能將團結親輔的精神貫徹到底。
最後是六四爻辭的「外比之,貞吉」,九五是君位,六四是臣位,顯然是指習近平的班底,七個政治局常委,除他之外,其餘六個曾與他共事或受他提拔,都是他的手足,要親輔的人。
整體來看,處理國際關係需要各方友邦、賢臣的輔佐,所以這一卦有輔佐意思。

比之臨

普京訪華,前設初六為法、塞和匈三國、 六二為普京,九五為習近平,若三爻皆動,成為《臨卦》。

比卦初六爻辭:有孚比之,無咎。 有孚盈瑤,終來有它吉。
白話文解:初六  捕獲俘虜,安撫他們,沒有災難。 捕獲俘虜,滿盆滿罐的酒類招待他們。 雖然可能有意外之患,但最後是吉利的。此爻喻誠信為相親相輔之始。(習訪法、塞和匈三國)

六二爻辭:比之自內,貞吉。

白話文解釋:六二  內部和睦團結,卜問得吉兆。此爻喻相親相輔發自內心,從自己做起。普京成功連任,第一個訪問國家是中國,自然出於真誠。

九五爻辭: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白話文解釋:九五  普遍的和洽。君王採用三面包圍的方法狩獵,網開一面,有意放走逃奔的野獸。習近平對普京侵烏留有後著,西方的制裁起不了作用,就是因為俄國石油的大買家是中國和印度,讓其得到資金打仗,故此吉利。位正中(有誠信)而捨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飛禽走獸全都放走而不射殺。邑中百姓可以安心而不需防備,吉。此爻喻誠信感召親輔來朝。大致意思是中國真誠對待俄國,有誠信而且發自內心,對得起自己;有付出就不要計較得失。

結果要參考臨卦:簡而言之,就是要有信心去親比,這樣去尋求輔助必定沒錯。這種助力有一特點,就是來自內部,而非假外求,如此行事,可獲吉祥。現時全球局勢三分天下,若中俄簽兄弟之盟,就算美國來犯,也不會有太大損失。

再看比卦九五爻曰:「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重點來說,親比必須顯著,爻辭用了君王狩獵來表達事態之吉凶,結果明言吉利,由是知道不用擔心美國阻撓,比卦有以下兩點值得注意:

其一,要對兩國合作之事有信心,彼此誠心配合;

其二,避免主動與第三方(美國)妥協和解,亦無需向其他國家(歐盟)求助,否則可能會讓對方有機可乘,最終令國人不加提防(所謂邑人不誡,吉)。

臨卦,兌為澤,坤為地,澤上有地,澤卑地尚,尚監下,為臨。臨象徵監視、 監察。含有由上視下,以尊臨卑之義,也有統治的意思。以德臨人、臨事、 臨天下,必然亨通順利。

地澤臨卦是個很吉利的卦,在國際事務上路路暢通,前景光明,如把握好時機,必有所成。注意在事務上要身體力行,重點的工作更要親自督導,以做到心中有數。臨卦為四陰二陽之卦,陽剛有上升的氣勢,從六爻的結構來看,國家內部的剛柔相濟,有良好的基礎,即初九與六四 、九二與六五所具有的剛柔相濟關係,領導者六五採柔中政策,卻得到具有陽剛的基層所支持,其他高層人員(六四),即其班底包括七個政治局常委,也與其下屬初九合作良好 。

上太空做實驗

  國家於2022年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參加第四批預備航天員,與現役航天員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及探月任務。本港警隊一名女總督察可望脫穎而出,成為本港首名載荷專家。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表示,有來自香港的候選人成功進入選拔的最後環節,特區政府對此深感鼓舞,會與內地相關單位保持密切聯繫,並適時向公眾交代最新進展。

  國家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於2022年全面啟動,並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計劃選拔1214名預備航天員,包括航天員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然而,香港載荷專家候選人的身份及背景一直保密。行政長官李家超去年六月在禮賓府,與即將前往北京參與載荷專家選拔複選的香港候選人會面及打氣時,由當局發布的圖片可看到多名候選人的背面,當中不乏女性身影。

  預備航天員選拔分為初選、複選和定選三個階段,香港約有120人報名,當中六成為男性,四成女性。報名人士來自大學、科研機構,以生物、醫學、機械工程、電子工程等背景的人士較多。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孫東日前更透露,本港約有40人進入初選,十多人進入複選,最後多於一人進入定選。他又透露最終選拔結果預料很快有好消息公布,並有信心香港至少有一人入選成預備航天員。

  昨天有報章傳出消息指,一名女警最終入選為載荷專家,據了解她為一名女總督察,擁有博士頭銜,專長於資訊科技及電腦範圍,加入警隊後一直在特別部門工作。及後據警隊內部流傳的消息,該名女總督察名為黎家盈,目前已借調保安局,她擁有博士學位,去年起已在北京接受相關訓練,具備航天員資格,目前正等候中央相關部門的正式公布。

  今年424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林西強在神十八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中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即將完成選拔,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目前選拔工作已基本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有具體選拔結果將第一時間通報特區政府。此外,林西強又強調,中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林西強更透露,中國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並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發言人指出,國家在2022年宣布首次在香港選拔載荷專家,讓香港市民有機會參與國家載人航天工程,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香港科技界的高度重視,亦標誌着國家鼓勵香港同胞,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有來自香港的候選人成功進入選拔的最後環節(即定選),特區政府對此深感鼓舞。我們會與內地相關單位保持密切聯繫,並適時向公眾交代最新進展。

載荷專家 主責太空實驗

  載荷專家(Payload Specialist)是在太空擔任各項科學實驗和探測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屬於在太空站中進行科學及應用研究等實驗工作的科研人員。在執行太空飛行任務時,載荷專家主要負責開展太空實驗或試驗研究、操作和使用太空實驗設備、配合飛行乘組其他航天員開展站務管理等工作。

  而中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共選拔1214名預備航天員,包括航天駕駛員78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共56名,其中載荷專家約2名。

  2022102日國家宣布正式展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並首次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選拔載荷專家,讓港人有機會參與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特區政府啟動初選程序,招募期由同年106日起至1027日。航天駕駛員在陸海空三軍現役飛行員中選拔;航天飛行工程師則在從事航空航天工程及相關領域專業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中選拔;載荷專家則在從事空間科學研究及應用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中選拔,而選拔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統一組織實施。

2024年5月23日 星期四

活着的意義

詩經.邶風.綠衣           先秦:佚名

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詩經.邶風.綠衣》寫下了可能是歷史上最早的一首悼亡詩:「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這首詩描寫一名鰥夫拿出了妻子生前親手縫製的衣服,一邊輕輕撫摸衣物,一邊回想妻子活着時,都會幫他張羅換季的衣服,但如今外頭冷風淒淒,身上卻是夏天穿的「絺綌」,即葛布衣,擋不了寒意,也擋不了思念那一位深知他心意的已故妻子。

  從前,老師教導這首詩,說它寫到了丈夫思念妻子的情感,但我始終沒有讀明白,在我看來,丈夫更像是想念妻子的照顧者功能,多於思念妻子本人。

  或許,這只是出於我的「刻薄」,也可能是那一位丈夫的情感內斂,但無論如何,以睹物思人而言,我認為西晉潘岳的《悼亡詩》倒真的寫到了一份思念故人的愁。

  潘岳寫道:「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髣髴,翰墨有餘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悵恍如或存,回惶忡警惕。」潘岳看着從前與妻子一起生活的房子,想起了點滴往事,物是人非,而他只能夠沉浸於哀傷,感嘆無法改變妻子離世的事實。

  潘岳的《悼亡詩》開啟了以後文人祭悼妻子便以「悼亡」為題的傳統,更成為了詩文的一個類別。悼亡令人傷感,這是本能,而人類的文明進一步把這份傷心的悼亡變得有意義。

  猶太裔法國哲學家列維納斯(Emmanuel Lévinas)曾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遭納粹德軍俘虜,並關進了集中營。其間,他失去了全家人,只有自己活了下來,這個回憶不但給予他苦不堪言的傷感,更帶來了一份罪惡感,他的內心自責:為什麼死了的人不是我呢?

  這樣的痛苦,使他長期思考生命、存有、他者等主題。列維納斯的哲學,艱澀深奧,但至少我們可以明白他的一個論點:逝去的故人與活着的我們,依然有着一份倫理關係,我們的關係不停留於過去,而在於活在當下,在於當下的每一次思念,都是教我們尋找繼續活着的意義。


2024年5月22日 星期三

粵語流行歌手

粵語流行歌手棠哥七十年代曾擔任「新特樂Topnotes」樂隊主音歌手,樂隊解散後,開始獨立發展。 其後憑著其悲涼滄桑的聲線打出名堂。 生於194427日,命宮天同天梁在申同度,會天機獨坐、太陰獨坐,成機月同梁格局。天同主情緒,天梁主原則,二曜同宮,難免有矛盾衝突。不利婚姻,夫妻宮天機者尤然。會祿馬交馳,左右昌曲,多發財異鄉或獲取遠方之財,更有陽梁昌祿,利競爭獲奬。六合宮是廉貞、貪狼,廉貞、貪狼是帶技藝性質、或藝術脾性的星曜組合,亦呼應擴張進取。藝術性質不能夠狹義地界定為歌唱活動,藝術性質是指一種脾性,指emotion,訴之於感性較強?這種情況之下,天同、天梁與廉貞、貪狼的合謀,便是理性和情緒化的角力。如這兩組星曜受活躍和迅猛力量星曜沖擊太大,乖行事的風格便會較為明顯。會太陽化忌更令命主傾向於陰暗面,陰暗面加上、梁、廉、貪的情緒化,在脾性上感性上、或藝術氣質上,會出現較負面的情緒波幅狀態,進而造成性格上的乖。乖指性格屬比較刁鑽、古怪的脾性,或許成就了其獨特而悲涼滄桑的聲線。

巨門守事業宮,須視太陽。太陽化忌,則格局較下。凡巨門在事業宮,基本性質,為口舌生財,故以口才為主,或須費唇舌以謀生。格局有高下,唯基本性質不變。尤其當太陽化忌之時,未能解是非口舌之陰暗面。若見火鈴,更多事業上的紛擾,或且牽涉眼疾。

福德宮太陰獨守戌宮,與對宮太陽居辰成「丹墀桂墀」格,見祿存、昌曲、左右,喜歡追求名利;可惜太陽化忌,只能靠另類表演腔調 ,有別於主流歌手,獨自另闢途徑。

葉振棠生於澳門,祖父輩為越南華僑。十歲時因猩紅熱發高燒,眼睛神經細胞受損,視力衰退。太陽化忌,不利眼目,落陷加煞,會有眼疾。 太陽主發散,所以就一般情形而言,已嫌光芒奪目,與傳統思想之主收斂迥然不同。

葉振棠18歲中學畢業後赴港,本想找寫字樓工作,但因香港不承認其澳門學歷,在澳門印尼華僑朋友介紹下,唯有在尖沙咀酒吧「KK Club」當兼職夜間貝斯(bass低音結他 )手。當時經癸酉大運,命宮天府,會流鉞流魁,該年命宮與原局命宮一致, 亦會年鉞年魁,得貴人幫助維生。

70年代與陳潔靈、鍾定一等組成樂隊組合Topnotes,擔任主音歌手和彈低音結他 ,同期有強勁對手蓮花樂隊(Lotus)及溫拿樂隊(Wynners),所以相對不算出名,其後樂隊解散,開始獨立發展。 期間經甲戌大運,對宮太陽疊忌,事業宮同梁,開始演藝生涯。交友宮武曲疊科,友隊比Topnotes出名。

經乙亥大運,命宮廉貞、貪狼,其重點不在於「藝術」 ﹒而在於守業和擴張,會紫微運科,破軍化權,事業宮疊科,是為事業開始的爬坡期,漸露頭角,可倚重成為事業出發之處。另外太陰運忌與火星同宮,為平靜的太陰受鈴星刺激,容易變成情緒不安。 父母宮會運祿運權,主其公司企業豐厚。

1980年,葉振棠憑著其悲涼滄桑的聲線,獲當時麗的電視音樂總監黎小田起用,灌錄其首兩支電視劇歌曲《浮生六劫》和《戲劇人生》,嶄露頭角。在黎小田促成下,葉振棠與麗的電視簽訂了一份既非歌星亦非藝員的專屬電視劇歌曲演唱合約,指定葉振棠為麗的所製作的原創電視劇演唱多五首主題曲,合共六首主題曲,而這六首主題曲均悉數由黎小田作曲、時任麗的宣傳總監盧國沾填詞,以及菲律賓裔編曲家奧金寶編曲。這六套電視劇兼同名主題曲包括:《浮生六劫》、《大內群英》、《太極張三豐》、《浴血太平山》、《遊俠張三豐》以及《大俠霍元甲》,此外葉振棠亦有演唱這些電視劇的部分插曲,包括《浮生六劫》插曲《戲劇人生》以及《浴血太平山》插曲《找不著藉口》等,並經百代唱片推出多張個人專輯。由於唱片公司只希望葉集中於幕前歌壇事業,於是葉辭去前後任職年的富麗華酒店駐場歌手一職。該年剛好又是同梁守命,會疊祿疊忌,賺的是辛苦錢。父母宮天府年科會武曲化科變年權,受電視台主管支配工作,但從中獲利不算太多。

1981年推出的《笛子姑娘》由林振強填詞,借一個普通的愛情故事,暗地裡抒發對亡妹林雁妮的思念,編曲突出笛子和吉他的配合;該年命宮天府獨坐,見四煞,合太陽化忌及文昌年忌。子女宮祿權科會,得一眾歌迷欣賞。

1982年,葉振棠離開麗的電視,並跟無綫電視簽訂歌星合約,乃因無綫電視宣傳歌曲的綜藝節目較多,如《歡樂今宵》、《勁歌金曲》、《K-100》。代表無綫電視赴及日本東京,參加「第十一屆東京音樂節」,以《再等待》為參賽歌曲,最終奪得「亞洲特別大獎」。該年命及事業宮皆疊祿疊忌,陽梁昌祿,利競爭獲奬。遷移宮太陽落陷見疊忌,又見煞曜,則不利遷移,往往徒勞無功而且易招是非、破耗、挫折。

葉振棠轉投無綫電視後經常與該台時任音樂總監顧嘉煇合作,演唱顧氏作曲的劇集歌曲︰《戲班小子》、《難為正邪定分界》(與麥志誠合唱)、《忘盡心中情》、《我願一生孤獨過》、《當我人去後》、《笑傲江湖》(與葉麗儀合唱)等等;當中《忘盡心中情》更成為其首本名曲。

19821983年推出的《夢之洞》和《月亮神》同由林振強填詞,連同《笛子姑娘》成為三部曲,其中《月亮神》採用電子編曲,其歌詞富有「電影感」,評論指該曲應受了新世紀音樂創作人喜多郎的薰染。1983年,財帛宮祿權科同宮,再會疊權,財源不絕。

1990年代中,葉振棠經丙子大運,命宮巨門,會天機運權,文昌運科;天機運權有如樹幹成熟、穩固,具前所未見之機遇,更可期逐漸走向落實、明確。文昌運科表義為文書暢順,亦引伸為事態進展順利。期間為亞洲電視(前身即麗的電視)主唱多首劇集歌曲,流傳較廣的有《三國演義》、《勝利雙手創》、《世界由我造》等,名利雙收。

2024年5月21日 星期二

牛眼的故事

        牛眼的故事? 沒錯,就是牛眼睛的故事。

        來到解剖牛眼科學實踐課,學生將告別那些眼睛結構的塑膠模型,在一個和人眼高度相似的牛睛中,開啟一段探索之旅。
        解剖牛眼計畫是一個融合了生物學、物理學的科學實踐課程,促進學習過程中多種知識的交叉融合;透過實際問題的解決,促使學生透過觀察、假設、實踐、驗證、總結的過程, 幫助學生掌握眼球的結構特徵,理解光的基本規律,並進一步產生更大的學習熱情。

        在實驗室每組學生都會有屬於他們的操作工具,透過老師課堂教學及實際操作,培養他們做實驗的規範意識! 建立起學生對生物醫學的熱愛!透過對牛眼的解剖以及觀察,延伸出對小孔成像原理、對光學的全新認識!

  有些粵語俗話確實傳意傳神,令人會心一笑,但卻並不太多人理解俗話背後的來源。例如從前我聽過形容眼神凌厲的人是「牛咁眼」,眼睛細小的人是「矇豬眼」,但為什麼會用牛及豬的眼來作界定?直到某年FRED學校實驗課要求購買牛眼,我要為他四出奔走,方才又上了寶貴一課……

  「老師要我們分組,每組去買一對牛眼,後天用來做解剖實驗。我答應了我的組員由我負責購買……」某天兒子放學回家對我說。我當然沒有責怪兒子為何會自願承擔這「重任」,因為學生放學後才到街市已經接近傍晚,街市的肉販早已下班,買不到肉類,更何況是罕有的牛眼?這責任最終只落在家長身上。我太太白天要返工,外傭不懂得如何購買,家裏能夠負責的只有我……然而,由一位素食者到街市購買牛眼,情何以堪?

  「街市肉販說難有新鮮牛眼,要不就是預訂,但起碼兩至三天後才有貨。我買了一對豬眼,你如實告訴老師吧。」我在家居附近幾個街市奔走後,確定沒法買到牛眼,於是我買了豬眼給兒子,以為可以作為「替代」。翌日兒子帶着豬眼回校,中午便在學校打電話給我:「老師說豬眼太細小,不能做解剖,牛眼才夠大,解剖後才可看到內部結構……」這刻我才知道「牛咁眼」和「矇豬眼」的分別。

  我馬上出動跨區至其他街市,都是徒勞無功。「現在每區每天大約只供應兩頭活牛,你到其他區域再試吧。」肉販店主如是說。另外,店主說中學每年大約在這期間,初中的科學課堂都會做解剖實驗,故此學校都會集體預訂牛眼,個別家長是不容易自行買到。為了向兒子負責,我從柴灣至西環、香港仔,然後再到跑馬地,幸運地在某街市買到一隻牛眼。我認為家校合作是應該的,但學校老師如能提早通知家長作出安排,家長便可更有效提供協助。

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Confession與懺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華嚴經》


談起「懺悔」,首先我會引述《華嚴經》。這四句偈為佛教徒經常受持讀誦,也有很多人在誦念時深受感動,涕淚交流,不能自己,可見這段文字有很大的力量,其意義也很深遠。 「往昔所造諸惡業」,我們從過去以來,舉心動念,有意無意之間造下諸多惡業,如殺生、偷盜、邪淫、詐欺、妄語、打人,以及種種算計人的壞事,這些都會形成一種業力。 不要認為這些壞事沒有人知道,過了就沒事了,不是的,這些惡業是不會消失的。
師父認為「懺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徑。懺悔的意思是「承認錯誤」,但是承認錯誤之後,還要負起責任,準備接受這個錯誤所帶來的一切後果,這才是懺悔的功能。根據佛經,懺悔有三種方法:第一是對自己的良心懺悔;第二是對我們所虧欠的人懺悔;第三則是當眾懺悔。在當下承認錯誤的同時,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繼而發願永不重犯。
另一方面也讓不少宗教人仕,想起西方天主教的神學家及哲學家奧古斯丁《懺悔錄》。有涉獵宗教的,當知奧古斯丁大名,他是羅馬帝國末期的北非人,其著作《懺悔錄》至今仍被傳誦。
奧古斯丁早年放蕩不羈,曾與情婦同居九年,其後為着仕途與她斷絕關係,為自己名門正娶鋪路。情婦因他成為修女,而他在成婚前仍尋花問柳,最後經歷內心掙扎歸信天主,一生禁慾。
奧古斯丁要到三十二歲,生命才有了悔悟,在三十三歲接受洗禮。他的《懺悔錄》一語,原文為拉丁語Confessiones;譯為《懺悔錄》,始自民國時期的周作人,後來被學界廣泛採用。如今天主教的「告解」英文正是Confession,而基督教通常譯作「認罪」。其實奧古斯丁筆下Confessione一詞,並不能當作一般的認罪供詞,而是一個靈魂直接面對天主的祈禱文,有如一篇「祝詞」。
事實上,「懺悔」一詞不宜亂用。漢和帝年代出版的《說文解字》,沒有「懺」這個字,此字最早收錄在宋真宗年代的《廣韻》。此字是新創字,應與佛教有關。「懺」是梵語ksama音譯之略,在梵語中意為「(求)忍」,即對自己過去所作過錯有所慚愧,請求他人容忍、原諒。漢語中本無「懺」字,譯師以「忄」(心)作義符、「韱」作聲符。
「懺」與「悔」不同。寫《說文解字》的許慎認為:悔的意思就是「恨」。但梵語的「悔」是apatti-pratidesana,指「犯、罪」加「陳說」,即「發露」、舉出自己過錯。
我認為,講「懺悔」講得最好是六祖《壇經》,「懺者,懺其前愆」;「悔者,悔其後過」。前者是對過去的犯錯感慚愧,後者是保證今後不再犯錯。
而六祖跟着說:「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所以懺悔,重要的並非對過去犯錯感到歉疚,而是未來不再犯錯。

愚與蠢

大智若愚

《說文解字》云:「愚者,智之反也。從心禺。」愚意思不智,禺是聲符。何謂不智?《荀子.修身篇》云:「非是、是非謂之愚。」混淆是非,以非為是,以是為非,就是愚。愚是認知問題,並非道德問題。愚公移山的故事,無疑勵志,但認知錯誤,故名為愚公。

愚有可取之處,《史記》有言:「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蠢卻一無可取。《說文解字》云:「蠢,蟲動也。從䖵,春聲。」《詩經.小雅》云:「蠢爾蠻荊。」荊,夷也。古人認為他們都蠢如昆蟲。東晉著名學者郭璞曰:「蠢動為惡,不謙遜也。」嚴格來說,不應將愚蠢合為一詞。愚,頂多是foolishStupid才是蠢,即港人口中的「人蠢冇藥醫」。

邦無道則愚

整部《論語》無蠢字,愚有六則。《先進》:孔子評弟子「柴也愚」。《孔子家語》說高柴之愚在「足不履影」,守親喪「泣血三年」,過分墨守成規。《陽貨》有三則。其一,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孟子解釋下愚為沒自知之明,不學,故「不移」。其二:子曰:「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同樣強調學之重要,此則的「學」既解知識,亦解修養。無知又欠道德修養,「好仁」只不過空口說白話而已!其三,子曰:「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古之愚者直率坦白自己無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今之愚者卻狡詐地去欺騙人。

愚有時是好事。

《為政》,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反駁)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孔子讚揚顏回跟自己談話時,大智若愚。顏回私下反思孔子的話,有所發揮,故說:「回也,不愚。」《公冶長》,子曰:「甯武子……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武子在「邦無道」時裝儍扮懵,拒絕做官助紂為虐,這樣的「愚」,豈是一般人「可及」哉?

人蠢害天下

西方有聰明學,用IQ等方法去研究和衡量智商,準確與否別論,卻沒愚蠢學。

法國文學家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曾意圖著「愚蠢的百科全書」,半途而廢。阿根廷小說家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1934年開筆寫「愚蠢的歷史」,旋踵放棄,因愚蠢罄竹難書。

文藝復興時代的學者伊拉斯謨(Erasmus)寫了一本小書《愚人頌》(In Praise of Folly, 1509)。Folly以希臘神祇的第一身自述,聲稱其襁褓是醉神和無知之神,師友包括「自愛」、「奉承」、「善忘」、「懶散」、「快感」、「肉慾」和「瘋狂」等神。伊拉斯謨逐一諷刺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偉人,都是愚而好自用的蠢人。

英語stupid源自拉丁文stupere,即儍頭儍腦。西方默劇裏的儍瓜和逗觀眾笑的小丑角色,名為stupidus of the mimes,又稱為fool,即伊拉斯謨的Folly。通常,stupidfoolish意思相若,中譯皆為愚蠢,英語裏倒有輕微分別。上司稱讚你,你飄飄若仙,以為必會升級或加薪,那你便是foolish。最聰明的人一生裏,也會間中作出愚蠢決定,做蠢事,說蠢話。若幼稚無知、缺乏識見又沒自知之明,每事均愚蠢,那才是stupid

意大利作家艾可(Umberto Eco, 19322016),將蠢人區分為弱智(imbecile)、癡呆(cretin)和愚蠢(stupid)三大類。前兩類蠢人是天生的,無可救藥。第三類蠢人是否天生?能不能通過教育挽救?言人人殊。

這個世界有許多蠢人

已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皮特金(Walter B. Pitkin),在《人類愚蠢歷史簡論》(A Short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Human Stupidity, 1932)中聲稱:愚蠢有3個元素:首先,蠢人非常多,遠超不蠢和聰明人;其次,商業、金融、外交、政治大權,都掌握在不同程度的蠢人手上;第三,能力超卓的人,總無法避免做出嚴重愚蠢的事。

問皮特金:人何以愚蠢?他的答案很簡單,人天生就愚蠢。他還斷言,人類中75%都是蠢人。餘下來的25%中,大概有5%聰明人,20%不聰明也不蠢的人,但這25%都會間中做出蠢事。這只是皮特金臆測,沒人做過調查,而且沒有人懂得怎樣量度愚蠢。

1976年,意大利經濟史學家Carlo M. Cipolla19222000)發表了一篇文章:《人類愚蠢的基本定律》(The Basic Laws of Human Stupidity),列舉了五大定律。第一,每人都低估蠢人的數量。人人每天必會受到蠢人干擾,給蠢人氣壞,避無可避。Cipolla不願意估計世上有多少蠢人,因為任何估計都只會低估了蠢人數目。

第二,每個種類的人亦有同樣比例(皮特金名之為å)的蠢人。男女老幼、白黑黃棕、歐美亞非拉、窮富中產、大中小學生,不同血型、星座、生肖等等的人中,也有å蠢人。諾貝爾得獎者中都有å是蠢人。

第三,Cipolla將人分成4類:聰明人利人利己。無助者(the helpless)利人不利己或損己,例如奴隸、遭家暴的女性等等。大賊(bandit)──包括騙子、政客──損人利己。蠢人則損人不利己乃至損己。醉駕的司機,損人損己,蠢人也。持刀槍濫殺無辜的冷血兇徒,害人之餘賠上自己性命,就是天下頭等蠢人。

構成社會公害

第四,非蠢人永遠低估了蠢人的破壞力,並付上昂貴代價。大賊至少是理性的,可以預防。蠢人沒理性,不按牌理出牌,防不勝防,如德國詩人席勒(Friedrich Schiller)所言:對付蠢人,諸神束手無策。理由很簡單,蠢人永遠認為自己是對的,始終拒絕講理。無知的人,事實、知識和邏輯可以說服他,卻永遠無法說服蠢人。社交平台上互相謾罵的帖文、網台上的KOL之言,最能說明這個定律。

第五,蠢人比大賊、騙子更危險,一說是社會公害。Cipolla覺得蠢人是全社會最危險的人。若å蠢人掌握了政、商、學、財等大權,社會必走向衰敗。若聰明人能阻止å蠢人取得權勢,社會便欣欣向榮,不斷進步。著名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說過:「世界上最大的危險,莫過於真誠的無知和認真的愚蠢。」這因為蠢人作惡之餘,永遠不認為自己在作惡,還主張所做是對的。跟蠢人擺事實,講道理,他無法反駁你時,並非認錯,而是老羞成怒,訴諸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