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銅鑼灣結界

紅姑住在美國的日子,物慾最低,最容易儲錢。

那時候仍未有網購,買東西的話,一定要逛商店或跳蚤市場。洛杉磯太大,無論去哪裏,開車時間都很久:出發時還好,因為有期待,心情雀躍,一小時亦等閒;回程時雙腳疲累,還要開一小時車(有時碰到交通擠塞更不止),好痛苦。久而久之,除非真的很想去,否則情願在家裏看小說、追港劇,跟七隻貓貓玩。不上街,自然不花錢。

搬去大坑時,美甲師已發出紅色級別最高警告:銅鑼灣太多誘惑,會血「拚」無歸,唯一辦法是不逛街。她說完後嘆一口氣,望一望地上三個大紙袋,告訴她又買了兩雙鞋、一件外套和一個包包。她知道她是為自己好。可是要在這裏生活,始終要在街上走,於是,去茶餐廳吃下午茶後經過渣甸坊,不小心買到幾雙有趣襪子;去超市買菜後,路經金百利,不小心又買到印度裙;過一條馬路,不小心走進希慎,又買到韓國新出的氣墊粉底。每天總是忍不住買這買那,儲不了錢。

倫敦交通局的研究人員讓市民知道,一切都是銅鑼灣區設計上的錯:它太適宜步行,才使市民的消費意欲如此旺盛。根據研究,步行的人,比起開車的,每個月在購物區多花四成消費,而且會去更多商店,停留時間亦更長。如果一條街道的步行環境改善,設於街道上的商店,銷售額會有三成增長。對,不就是這樣了!在宜家繞一個圈,在金百利又繞幾個圈,已經滿載而歸。何況還有崇光、希慎、利園、渣甸坊、利舞臺、時代廣場。

此外銅鑼灣美食也是吸引之處,包括已開業的Ganto Gelato,還有開張多時的一人鍋涮涮鍋及壽喜燒專門店「狸小路」、內地人氣高企的「北野銅鑼燒」、由網店開到有第三間Pop up Store的「手工拉絲麻糬專門店」等,無論是一個人或假日去購物玩樂的一家大小、情侶都有很多好選擇!

媽呀!每天要逛的總是逛不完。從此,誤入這個「血拼結界」,走不出來。

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香港的雲

童年住在天台,仲夏夜臥在地上,開始觀星;日間也不愁寂寞,呆坐時被雲朵吸引,幻想不同意境。

初入社會,office在二十三層,朝南。偶爾從電腦前抬頭,驀然發現大朵的雲在牙籤罐般細瘦而密集的高樓間繚繞,樓宇在雲端忽隱忽現,彷彿觸手可及。站在落地窗前,眼看着一朵雲慢悠悠地飄來,輕輕擦過隔壁大廈的樓角,像一位優雅的舞者閃過舞台的邊緣,翩然來到你面前,瞬間窗前一片白茫茫,視線全部模糊,高樓山巒都不見了,我自己似乎站在雲端,有點暈,不知是雲在飄動還是自己在遊動,即使隔着玻璃窗,也好像有一團帶着水汽的霧紗從臉上拂過,感覺臉頰潮漉漉的。一眨眼白霧散去,定睛一看,雲朵又跳到右手邊隔壁樓宇的窗戶上,「輕輕的白雲走了,又有另一美景輕輕的來」……香港的雲可真會玩!

後來我在中大當助教,站在中大圖書館的玻璃幕牆前,吐露港的天空正被雲朵重新排版。起初是幾縷卷雲,像未完成的數學公式,被風擦去又重寫。午後積雲開始囤積,胖乎乎的,像哲學系教授Saulius Geniusas隨手擱在講臺上的棉花糖。偶爾有飛機劃過,將天空剪開一道淺口子——但很快,雲的癒合能力,讓一切恢復如初。

最動人的是傍晚,當夕陽把實驗室的玻璃燒成橘紅色試管,整片海灣便浸在一場盛大的化學反應裡:雲,時而如分子結構圖嚴謹,時而似水墨渲染任性。而馬鞍山的輪廓,成了這段方程式裡最穩定的常數。直到夜色接管鍵盤,雲才停止變幻。它們退成暗處的程式碼,等待明日,被光重新編譯。

香港的寫字樓位於港島,面南的方位是西高山至太平山一帶,樓群層層疊疊一直往山上蔓延,雲往往從山那邊生起。半山處不乏華棟高樓,港版的「白雲生處有人家」。雲朵都跑出來玩時,實在擠不下了,或者雲自己玩膩了,便蹓躂到樓群間,在高層人家探頭探腦,逗人們捉迷藏。後來office搬到北面二十六層,正好對着維港和九龍的昂船洲。樓層高,雖然面朝大海,卻看不到春暖花開。可是看雲更容易了,抬眼可見海上雲開雲聚,此時又覺得雲是從海上長出來的。香港有山有海有高樓有晴空,雲耍起來要啥有啥,再不好看就對不起這麼豐富的舞台背景了。無論面朝哪裏,雲影如花。黎明的雲傍晚的雲夜晚的雲,四季的雲,城市的雲、離島的雲,晴時的雲、雨時的雲、颱風前後的雲,山間的雲、海上的雲……現在回想起來,多姿多彩的雲朵,何嘗不是香港記憶的一塊美好印痕。

如果按季節算,好看的雲大多出現在夏秋季──春天因回南天濕度太大,雲也沉重;冬天也多是灰陰色,純度不夠透亮。晴時的雲又大又白,一朵一朵倒映在海面上,大海一會兒墨藍一會兒湛藍。海風拂過,雲朵不斷變幻形狀,我們曾見過海豚跳躍、見過西遊四使、見過祥鳳飛天、見過群馬奔騰……永遠不會重樣,只有你想不到,沒有雲畫不到。雲圖投射在維港兩岸的高樓幕牆上,天空的雲影變成都市的光影。雲圖也成了我們放工後相約着到海邊的理由,絕對出大片。

陰天時海上的雲陰沉壓抑,有時還有點嚇人。鉛灰色的雲層壓落海面,大海也變得灰暗無光,天海混沌,氣氛神秘深邃,彷彿背後藏着不為人知的秘密,海知道、雲知道,其他任誰統統不知道。偶爾從深灰與淺灰之間扯出幾道絲線,若是鑲了金邊的,應該是太陽躲在後邊,有望轉晴;若是灰黑閃爍雲朵翻滾極快,怕是有雨水漏下。此時,港九兩岸的雲變得匆忙起來,急急在高樓縫隙間穿梭,像是一群慌亂的魚兒,與海上的雲撞到一起,一場豪雨隨之傾盆而下,風雨中高樓似乎也在晃動。

雨後的雲層次更豐富,落日時分去海邊看晚霞吧,必有一種出乎想像的美在等你。此時最易出「耶穌光」。守在四十層樓頂,等候雲隙間漏下的光柱,光影的天梯直插海面,如一道聚光燈,這便是人們所稱的「耶穌光」。再耐心等等,果不其然一艘小船駛入光束中,神光如掌,小舟如豆,神諭一樣偶遇在海上,轉瞬即逝。

這種陰晴轉換,常常發生在颱風來臨前後,雲有多叵測,彩霞就有多夢幻。那些年在香港經歷了大約二十多場颱風,包括天鴿(二零一七)、山竹(二零一八)這樣烈度極強的颱風。暴雨之前,黑雲壓城令人震撼;忽而雲化作水,傾盆如灌;雨後碧空如洗,白雲重生,天地爽朗。

二零一七年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前夕,陰了幾天,偏偏七一那日呈現晴光,風雲紅旗,獵獵如畫。典禮之後的下午一陣疾風驟雨,過後東晴西雨,又是彩虹又是彩霞。我們笑讚雲懂人意,敲鑼打鼓鮮花盛開會挑時辰。

雲亦隨人生。港九的雲如同中環白領腳步匆忙,離島的雲則自在悠閒,好像島上安靜過活的居民。乘街渡去到塔門島、橋咀洲、東平洲、蒲台島……那裏的雲朵在碧海藍天、漁村山林間徜徉,天上的積雲與海裏的白浪同步翻捲,天空與大海在進行鏡像舞蹈。走在山間海邊,諸事皆忘,只有藍天白雲,草穗撫面。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文臣武將最易招忌

俗語有云:「不招忌者是庸才。」中國歷史上最招忌的是文臣武將。武將可威脅皇權,招忌還可理解,是以歷朝開國之君必鏟除為他們打天下的武將和削藩。可是,末代皇帝在江山岌岌可危時仍殺善戰的武將,便純是非理性的怨妒使然。

明朝崇禎殺袁崇煥即是一例。史載崇禎「帝刻忌」,即是指崇禎不單小氣,而且非常嫉妒人才。袁崇煥豪言:「予我軍馬錢糧,我一人足以守遼。」早已令崇禎心中有刺。1629年,皇太極領清軍十餘萬攻至北京城,袁崇煥率兵入關勤王,卻被拒入城。史稱崇禎中反間計,錯信袁崇煥勾結滿清,將袁崇煥凌遲處死。崇禎真的愚笨至此?抑或崇禎早已怨妒在心,趁此機會凌遲袁崇煥,還讓京城的百姓吃掉他的肉洩憤?中反間計云云,史書為崇禎開脫而已!

楊修之死

司馬遷在《史記.外戚傳》曰:「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文人謀臣招忌,肯定跟權位無關,而是他們才智識見在當權者之上,令當權者感到自卑,殺之而後快。

《楊修之死》是三國演義中一個充滿張力和悲劇色彩的故事,講述了楊修因其鋒芒畢露和過於自信,屢次觸怒曹操,最終慘遭殺害的過程。作為三國時期重要人物之一,楊修的命運與曹操的多疑性格交織在一起,展現了封建時代權謀鬥爭的複雜性。

《楊修之死》故事背景

《楊修之死》涉及的故事發生在三國鼎立之背景下,當時曹操率軍駐紮斜谷,因連番失利而猶豫是否撤軍。楊修憑藉曹操的暗號「雞肋」,猜出其內心意圖,指導軍中提前收拾行裝,最終被曹操以「惑亂軍心」為由斬殺。這一事件揭示了曹操深沉多疑的性格以及楊修才智過人但恃才放曠的致命弱點。

此外,故事還穿插描述了楊修在過去的多次言行,包括猜透「造花園」的字謎、分食「一合酥」、揭穿曹操「夢中殺人」等,這些情節逐步推進曹操對楊修的不滿,最終導致他的悲劇結局。

其實曹操為了統一天下,一直尊重、愛惜人才,只要有才幹,德行差的小人曹操也委以重任,為何他殺孔融和楊修毫不手軟?殺孔融,還可諉過他三番四次頂撞曹操,反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殺楊修,純因楊修太聰明。曹操在門上寫個「活」字,把軍隊夜晚的口令訂為「雞肋」,本意是炫耀自己的小聰明,豈料通通被楊修識破。曹操怎會不怨妒在心呢?

李自成殺李信(李岩)

明崇禎九年飢荒久旱,李信為飢民進言縣令,要求停徵稅糧、可惜不被接納,李信只好自己捐出二百多的米糧賑災。反被指私散家財,買眾心以謀不軌,被誣下獄。飢民因而集眾殺縣令劫獄。

崇禎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輕騎河南,李信在堂弟李牟的介紹下投靠闖王李自成,因此而加入李自成反明義軍為軍師,李自成賜名為「岩」。

入闖軍後,就勸李自成「尊賢禮士,除暴恤民」,行均田免賦,編童謠處傳唱:「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此時河南饑民如大旱之望雲霓,「惟恐自成不至」,「從自成者數萬」,一時士氣大振,所向披糜。

李自成破北京後,劉宗敏牛金星等陶醉於勝利之際,將士耽於享樂、沈湎酒色。李岩曾進諫四件事:一是李自成退居軍中,待清理六宮後,由百官迎進大內;二是追贓宜分三等;三是各營兵馬不得借居民宅,以嚴肅軍紀;四是宜早登極,其中提出嚴肅軍紀和招撫吳襄吳三桂父子重要建議,闖王因厭惡而置之不理,劉宗敏甚至強擄陳圓圓,逼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後李自成與吳三桂決戰於一片石,敗於多爾袞之鐵騎下,終走西安。逃亡途中,大順丞相牛金星誣陷李岩回河南是要獨立稱王。

李自成攻陷北京後,崇禎自縊。李岩曾勸他整頓軍紀,登基為帝,李自成不聽。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戰敗。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岩慘遭冤殺,史載「令金星與岩飲,殺之」,即與李岩飲酒,在席間殺死了李岩,軍師宋獻策更不辭而別。李自成聽信誣陷之言,將李岩處死,不正是因為怨妒嗎?

死撐特朗普 全因一顆怨妒心?

特朗普備受媒體日日抨擊,民怨沸騰,支持度下跌,但支持他的選民──尤其是侵粉──有沒有後悔投票選他為總統呢?

麻省大學阿默斯特校區4月中的民意調查,問投票給特朗普的選民是否同意:「我後悔投票給特朗普。可以的話,我不會投票給他。」結果只有3%受訪者答「同意」。這不算出人意料,人皆不喜歡認錯,認錯等於認衰;就算心裏後悔,選民也未必肯承認。

2017年同樣的調查,有悔意的侵粉有4%,較今年為多。可見侵粉非常死心眼;縱使他們認為特朗普可能犯了錯誤,仍相信他會知錯能改,應該給他多點時間,看效果如何。

另一方面,有評論家指出,許多反侵者疏忽了:侵粉不是鐵板一塊,既有盲信的MAGA派,相信特朗普是「救主」;亦有不少侵粉只是出於「反面的」(negative)理由而投票給他。他們認為整個建制(包括政府、富豪、學者專家等)是壓在他們身上的大山。他們並非僅僅不滿現狀,而是心中充滿怨妒(ressentiment)【註】,此怨妒已累積了十多年。

人性陰暗面 滋生自卑感

亞當史密在《道德情操論》中指出,怨恨是人性陰暗面,人皆有之。莎士比亞《奧塞羅》劇中的奸臣伊阿古(Iago),布局令奧賽羅懷疑妻子紅杏出牆,殺死她後自殺。伊阿古毫無得益,他唯一得到的只是幸災樂禍的快感,因而亞當史密稱怨妒是「反社會的激情」。

德國哲學家馬斯.舍勒(Max Scheler18741928),在《道德建構中的怨妒》書中,進一步分析怨妒。他指出,怨妒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人人都會主動的跟別人比較,少時跟兄弟姊妹和同學比較誰聰明誰愚魯,或被動的跟別人比較樣貌、言行、成就等等。給別人比下去時,便會產生怨憤或妒忌之心。

舍勒指出,怨妒是負面情緒,有苦無樂,有煎熬無釋然。其次,心中有怨妒的人,會不停回想起所承受的羞辱,乃至羞辱烙印在腦海心中,難以磨滅。怨妒可以有特定對象,亦可以沒有。有特定對象,如遭某人經常羞辱、或恃強凌弱的霸凌,受害人以牙還牙,即可釋除怨妒心理。沒有特定對象的話,就可能淪為「病態的怨妒者」。這更危險,因怨妒會由怨恨進至憎厭,憎厭強化為敵意,敵意演變為仇恨……等等。這些負面情緒若固化為人格的一部分,便會如亞當史密說的「對善良心智的最大毒害」。伊阿古正是典型的例子。

怨妒會滋生自卑感,嚴重的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幹什麼都失敗,深感孤伶無助。為了挽回自尊,「病態的怨妒者」會標籤敵人為魔鬼,一切黑白二分──我善敵惡,我正義敵腐敗,我正直敵奸詐……等等,繼而將自己看作受害者,覺得全世界都看不起自己、或針對自己,嚴重的甚至會患上被迫害狂或妄想症。

「病態的怨妒者」若無法擺脫負面情緒,牛角尖愈鑽愈深,個人會變得暴躁、易怒。許多司機患上「路怒症」(road rage),皆因心中充滿怨妒之故。極端的會找代罪羔羊發洩怒氣,甚或做出報復社會的錯誤行為。

在有怨妒心理的侵粉心目中,全球化、新移民、「覺醒」文化、大學……等等都是敵人。全球化令美國失去製造業,新移民願意低薪工作,令侵粉掉了飯碗和生活保障。他們憤恨「覺醒」派顛覆傳統的價值觀,以致社會禮崩樂壞。他們不滿子孫讀大學只換來一身債,對大學及學者愈來愈反感及不信任。

寧攬炒敵人 洩心頭之恨

這類侵粉支持特朗普,因為特朗普答應為他們「雪恨」。股市大瀉,他們不但無感,甚至幸災樂禍。無他,美國93%股票握在10%的人手上,與他們沒有切身關係。辭退數以萬計的公務員,不會立刻影響他們的生計。這幾個月物價上漲,他們也不好過,但只要他們的敵人日子更不好過,寧願攬炒以洩心頭之恨!

這個分析有多少真確?這類侵粉又有多少?隔岸觀火,難以斷定。惟社如果會瀰漫怨妒之心,就會助長特朗普一類政客。

註:法文ressentiment是怨恨加上妒忌,英文resentment只解作怨恨。怨恨是弱者憤恨遭當權者欺負和霸凌。但當權者亦會怨妒才智比他們高的專家、學者和文化人。

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

自由女神的「眼淚」

到紐約旅遊,大多數人都會參觀自由女神像。

這座聳立於紐約的高大自由女神像,是法國作為禮物贈與美國的,被捧為美國的「象徵」。歷史證明,美國的所謂「自由」,不外是一塊醜惡面目的遮醜布,是掩飾霸權主義者野心的美麗詞藻。

中國人很早就看穿「山姆大叔」這一套。記得半個多世紀前,當我讀中學的時候,著名漫畫家畢克官在《漫畫》雜誌封面上發表了一幅畫:寂寞的自由女神頭像中,一隻眼的瞳孔竟然是一個警察兇惡的臉孔,而他手上的警棒垂在眼眶外,似一滴眼淚從自由女神的眼中流出。畫作一針見血揭露了這個標榜「自由」國家的本質。

當時我負責校園壁報板,被這幅漫畫深深感染,遂把它整頁剪下加上按語貼在壁報板上,至今仍記憶猶新。

回望過去,你會發覺,美國的霸權主義一點都沒變,不管哪個黨派執政,也不管誰當總統,其凌駕世界之上的野心都一樣,換湯不換藥,只不過如今特朗普連「遮醜布」也丟掉,口出狂言,妄想要所有國家都向他「跪下」。

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其深層目的,是想打垮中國。他認為崛起的中國已威脅到美國的霸主地位,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宣布提高對華關稅,企圖壓垮中國經濟。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中國底氣十足,臨危不亂,強硬回應,讓他踢了鐵板。

關稅戰無疑反噬美國經濟。試想,在美國市場到處都可看到貨品上寫着「中國製造」時,加稅對美國民眾會造成多大影響。據統計,目前美國商場上,九成的微波爐、電風扇,八成的遊戲機、玩具和手機(包括蘋果手機在中國廠房生產)來自中國,更不用說一般家庭日常用品,如果加入口重稅,最終都是消費者埋單。

特朗普在集會時必戴的紅色棒球帽,上面寫着「讓美國再次偉大」,他認為是自身形象品牌,也吸引了不少擁躉,目前價格已從五十美元上升到七十七美元。不過,諷刺的是,翻看內裏標籤,卻發現「Made in China」。出鏡率很高的白宮新聞秘書,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被發現所穿的紅色連衣裙,居然也是英國公司在中國生產的。看來,美國的「偉大」,離不開中國。

目前,關稅戰的危害,對美國民眾生活及整體經濟的影響已不斷浮現。股市、債市大幅波動。幾間大型汽車製造廠已相繼裁員、讓職工放無薪假,或者縮小生產線。而由於特朗普的關稅措施和吞併言論,令加拿大人南下度假和購物意欲大減。據加國統計局數字,三月份前往美國的民眾已減少一成七,約九十萬人。而航空業界表示,夏天旺季預訂飛往美國的機票縮減二成。美國邊境小鎮隨處可見加拿大人購物的情況已不復再見……而更廣泛的影響才剛剛開始。失業、物價飆升、通脹加劇等等已令民眾叫苦連天。

經濟學家、二零零八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指,特朗普的助手和顧問都不懂國際貿易,想用關稅戰打垮中國,必定失敗。

當然,特朗普是不會收手的,他仍會在橢圓形辦公室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世界各國,包括美國民眾在內,將繼續生活在關稅戰危機之中。

自由女神的另一隻眼睛,真的要流出痛苦的眼淚。

蕭公子

蕭若元是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也是香港著名電視、電影編劇、主持人、政治評論員。 另外,蕭生也是一位商人,經營過建築材料、凍肉批發、韓牛零售批發、藥房、餐廳、驗車中心、建築材料、瘦身減肥等生意。畢業於港大,因靈活多計,被人稱為蕭才子。 蕭若元不時發表政治經濟評論文章批評中國及香港時政,並創立網上電台,自稱希望促進大陸和香港民主政治發展。他的父親是華僑子弟。有一子三女,其長子為香港著名電影導演、電視劇導演、編劇蕭定一。蕭生生於1949722日,祖父曾居於美國,父親是秘魯華僑,在香港成長,現移居台灣。眾所周知,蕭生在文思口才及創作創新都有出色的表現,所以有「蕭公子」及「蕭才子」之稱。這樣的能力當然也可以在蕭生命盤看到端倪。

命宮天府居酉宮,會左輔右弼,易有貴人幫助;鳳閣及天官同宮,有領導才能,也擁有不俗的口才,乃至自視很高。見武曲化祿為獲吉之基本條件,會刑忌夾印及昌曲夾的天相,則天府亦帶富貴性質,事業不由白手而來。天府對宮必為七殺,這是一個很巧妙的星曜佈置。天府僅擅長守成,不擅開創,亦不擅指揮,其開創力及權力是否能運用自如,需視七殺宮垣所會合的星曜而定。

遷移宮武曲化祿為財星化祿。武曲為行動,帶財星性質,化祿切合其本身意義,所以較利金融行業。不過,我們不能認定武曲化祿的人,都非做金融不可,否則便所有己年出生的人,都雲集金融界了。武曲本身有執行任務的意義,所以也適用於管理、行政的工作。唯不論金融,還是行政管理,武曲化祿都傾向於實際,考慮事情,側重於事務在當下的可行性,思路比較短慮,此其特色。

貪狼為交際手腕,執事圓滑,但仍不減其積極進取的特性。福德宮貪狼化權加強了精神力量的運用,有時會過猶不及,所以不喜一些較負面,或陰暗的雜曜加盟,使貪狼化權變成弄權的意味加重。廉貞貪狼不見科文諸曜者,不著重精神享受。廉貪見羊陀,主無事奔忙,或喜無謂應酬。

財帛宮空宮,借星為廉貞貪狼,主競爭以求財,此為其基本性質。雙星皆為色彩,故主從事美觀之事業以生財,又為娛樂及享受,亦宜從事此等行業。廉貪會輔弼,主繁文縟節,故有裝飾意味,此亦為生財之性質,如編劇之類,唯進財亦有虛浮現象,見虛耗,主虛空不實,投資股票大上大落,由炒股一鋪清袋到成為市值數十億元的上市公司主席,最終再因一件事,要將上市公司拱手相讓而破產,其股壇稱號是燈神。

交友和兄弟宮為天同、天梁,有師徒門生之意,同梁的取象為長者和小童。從情緒上來說, 便是成熟與不成熟的交雜, 或帶長者的執著、自信,和小童的直率、稚嫩,這與紫破同宮的能高能低頗為呼應。從人物的取象而言,天梁、天同便和中國人長幼、尊卑儀節很有需切關係。一些現代的社會學家認為, 中國人的文化根源,植基於對延續子嗣、要嗣承,要傳宗接代的強調和執著,故此,也是對父權意識相當著重。同梁為師徒們生的忠義很容易理解。

天梁化科是最切合天梁氣質的干化。天梁主原則、公允;也主服務、助人、解厄。化科能夠令主星走向好的方面發展,缺點是天梁化科不會武、貪的祿、權,所以看起來便過於清貴,性情傾向理想化,常為他人解厄而招怨。文曲化忌遇上天梁化科,文曲化忌主表達、溝通失誤,承諾的失誤,或受騙、或失竊一類,故此不喜與天梁化科同宮。

早年蕭生參與電影、電視監製以及投資事業,成績有目共睹;及後開始投身政治,開辦網台表明政治立場。

香港人網時期 2005-2013年)

2008年,「香港人網」與「MyRadio」合併。當年命宮巨門,會對宮疊忌,招口舌之怨。

2010年,蕭若元出席了香港人網與「民主黨前綫苦主大聯盟」發起的「少理民主黨」旺角街頭論壇,激烈批判民主黨通過「政改方案」。96日,「香港人網」與「MyRadio」分拆為兩間網上電台,並且開始為「香港人網」主持節目《風也蕭蕭》。當年命宮同梁,疊忌同宮,更會天機運忌,樹敵不少。

20117月,蕭若元在新浪微博中突然宣佈將收購高登討論區並和香港人網合併。有關消息傳出之後,隨即群情洶湧,不少網民均表示反對,有人甚至以「反對新媒體霸權」號召抗爭在facebook開設專頁聯署反對香港人網的併購行動,引起傳媒各界報導。當年田宅宮天機運忌,更被文昌年忌及文曲化忌所沖,辦理事務招事生非。

丁卯大運(2012-2021)
2012年5月,他揚言若人民力量在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不能贏得3席,將會結束「香港人網」。積極考慮參選立法會,夥拍人民力量主席劉嘉鴻、歐陽英傑在港島區同一名單參戰,同一名單,他排行第二參選;可惜因為他的生意關係而被民主黨指為「投共」、「紅色商人」。結果最終因與公民黨互搶選票落敗。劉嘉鴻、蕭若元團隊敗選。當年兄弟宮與大運命宮皆為武殺,武曲化祿變成年忌;田宅和子女宮皆會武曲年忌,導致競選失敗。
2013年,蕭若元在節目《風也蕭蕭》宣布,香港人網將結業,包括最受歡迎的《恐怖在線》。蕭若元表示,香港人網仍然會運作一季,惟不會再有新廣播。談到「執笠」原因,蕭若元強調不是政治壓力,亦非怕了向人網宣戰的黃洋達,但承認對很多人心灰意冷,包括人民力量主席劉嘉鴻和立法會議員陳志全。他隨後又稱,失望只佔小部份,有人需負更大責任,但沒有言明是誰。 他堅稱事件不涉及政治壓力,同時表明今後將不會再支持任何政治組織包括人民力量及其友好組織普羅政治學苑。當年命和事業宮皆會貪狼年忌,在人際關係方面,問題比較難處理的。夫妻宮是事業之遷移宮,代表處事的目標和方向,武殺疊祿,但仍會貪狼年忌。當年6月4日,蕭若元主持的新節目《蕭遙遊》開始播放,揭開事業另一頁。不過名咀黃毓民則在其MyRadio節目中表示「從今以後只罵姓蕭的那個人」。當年兄弟宮太陽會疊忌,招口舌之災。
2016年,蕭若元於網台主持最後一晚的《蕭遙遊》,臨別前播上他至喜愛歌曲之一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以作在離開網台之前,再三勉勵香港有能之士能多參與香港公共空間的討論,甚至帶領香港於爭取民主的道路上繼續抗爭。當年遷移宮雙重祿權科會;兄弟及子女宮皆會諸煞及忌曜。
2017年短暫封口中港時事,原因與兒子蕭定一有關,兒子要求蕭公不再評論中國及香港的時事及財經事務。當年大運與流年都是丁干,子女及田宅宮巨門疊忌,其凶險不在話下。
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蕭若元重新回歸評論中港時事。更力挺「反送中運動」支持抗爭者,在反送中運動期間,多次在其節目《最新蕭析》中力挺抗爭者,並呼籲其聽眾在中大保衛戰及理大攻防戰中支援被困的抗爭者,並稱支持「和理不割」。其本人的餐廳堅石燒亦加入黃色經濟圈,讓學生及食客喊出暗語(燈神蕭若元)後免費獲得小食一客,而且沒有消費要求。當年事業宮武殺疊祿,會疊權;財帛宮會諸煞及雙忌夾印。11月,蕭若元宣佈因擔心人身安全為由,與太太移居台灣,為投資移民做準備,年底便舉家移居台灣。
2020年6月8日,有網民發現蕭若元創建的謎米香港YouTube頻道內容突然空白一片,只剩下一段影片,其餘影片雖能在播放清單中找到,但不能播放,有網民認為是因為國安法被滅聲。後來蕭在Facebook指只是技術問題,已聯絡YouTube修復。當年父母宮天相被雙忌所夾,受上頭加壓,只能在彼邦發聲。
2021年開辦YouTube頻道「蕭若元:理論蕭析」:
  • 持續更新時事評論,聚焦香港政局、兩岸關係及國際議題。
  • 風格保持辛辣直率,吸引港台兩地觀眾。
  • 與台灣網路媒體(如「Bittermelon苦瓜網」)合作錄製節目。
當年命宮天相,同時受刑忌和財蔭夾,福禍參半;遷移宮紫破與擎羊同宮,歸港無期!交友宮祿權科忌皆雙重疊化,名利雙收,但同時招口舌。
2022年,傳聞籌備以香港近代史為主題的影視劇本,但尚未公開細節。偶爾受邀參與台灣大學或文化機構的講座,談香港媒體變遷與政治分析。當年兄弟和交友宮皆會廉貞運忌,同輩反目。
2023年,屢傳財困、身處台灣的網台負責人蕭若元,某日突身穿病人服,一副頹樣,於YouTube頻道發布新影片,自稱於聖誕前夕向心臟科醫生求醫,並做了3個多小時手術,晚上被送入深切治療部(ICU)病房,其後轉回一人病房。當年命、事業和財帛宮武殺皆會疊忌,流年兄弟合財帛宮成三重化忌,與朋友不和,有錢財瓜葛。
2024年初接受《鏡週刊》專訪,談移民心路歷程。事業宮同梁,天同運祿,文昌運科,得傳媒關注;可惜子女宮天相會疊陀擎羊等諸煞,後輩出現問題。
2025年,王晶繼早前在微博鬧姜濤及其粉絲之後,又再在網上鬧蕭若元,更連兩開次大罵對方。其實王晶已經不是第一次跟蕭若元在網上駁火,2023年因為馮淬帆鬧王晶是「王X蛋」,斥他專拍爛片,王晶除了反駁馮淬帆的言論外,亦不忘鬧蕭若元,令他花了20分鐘在其頻道回應王晶,稱對方「6條橋食一世」。命宮陀羅,無主星,借對宮廉貪,會廉貞運忌,合子女宮文曲化忌,文曲象徵著智慧、口才和藝術才華,而「化忌」則代表著阻礙、挫折和考驗。當兩者結合,就會形成一個複雜而微妙的組合,影響他的運勢和性格特徵。
2027年,遷移宮天相受雙重忌夾,更會上廉貞運忌,疾厄宮同梁,文曲化忌,古人認為主下部疾,即排泄系統及生殖系統疾病。天府守大運疾厄宮,易受其它煞星影響,天府會廉貞運忌,天刑同度或對拱,卻主跌撲損傷。若火鈴見天府,則為腸胃損傷。天府會廉貞貪狼,有時僅主呼吸器官疾患,並由此轉為弱癥,例如哮喘。轉為弱癥的克應,為天月、蜚廉等同度,有膿血之災,是值得特別注意身體一年,當時已屆79歲了。

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2025 DSE撞期啟示

中學文憑試(DSE)進行了九成,核心科(中、英、數、公社)考完,現正考選修科,422號這天出現「撞期」──同日同鐘數開考兩科以上不同科目。4年前談過這情況,4年過去,科目有所整合,惟情況依然。大家可能不察覺,箇中大有竅妙,折射社會心態。

首先,撞期是有須要的,否則DSE勢將比目前為期約一個月延長。理論上,考生可報考任何科目,原該不容撞期以保障其權利。但實際許多報考了某些選修科目便不會報考某些科目,只要數以萬計考生(今屆共55781人)中竟沒一人同時報考某兩科,那兩科考試就可於同日同鐘數舉行,節省時間。考評局也戴定頭盔的,待全體報名結束才落實考期。聽落很難,實際仍會發生,今屆就三天共六科如此。

「文人」與科技的界限

以英國文學和設計與應用科技同於417號的為例,兩科考生皆少,英國文學221人,設計與應用科技544人,遠低於4大核心科的平均4萬餘,「相撞」機會率降低。再說得白些,你懂的,選修英國文學的幾乎都是名校番書女,選修設計與應用科技的升學則取向IVE之類,兩者根本二元世界,難怪竟無一個同報兩科。制度本身無限制你自由,惟人會自然物以類聚。

同理,422號這天同日考中國文學和科技與生活,亦因行情偏軟,中國文學1493人;科技與生活239人,更重要是,會報中國文學的,大概像我當年會考年代那種「文人」,文人毋須懂科技,乃社會共識。香港教育當局曾經推廣「文中有理,理中有文」,打破分科界限。可惜,家長及考生依然用腳投票,反映於撞期即知。然而,我有位師弟在大學教中文,閒時以改裝Hi-Fi為業餘收入,又懂全屋裝修,我家維修都由他搞,生活充滿樂趣。明朝大哲學家王守仁(14721529)研究種竹樹道理,格物致知。誰說書生不愛science呢?只不過放諸考試和分科就變異類了。

更蹺蹊是423號同日考體育和音樂。這兩科屬於技藝吧,都是當局近年致力推廣的,展示動靜皆宜,做靚portfolio,家長和莘莘學子趨之若鶩,必修習傍身啦,卻到時來發揮在DSE皆少,體育科1385人;音樂科187人,一同報考的更千中無一、百中無一。甄子丹那種打功夫又叻、彈鋼琴又叻,畢竟表演性質,落實到考試升學即卻步。

必須強調,DSE本沒限制,撞期只代表客觀現實。尤其音樂和體育同時作為興趣沒問題,但作為考試組合,不免予人「不務正業」之感,恐較難躋身大學吃香科系啊。

順帶一提,應酬「文中有理,理中有文」政策,惟帶旺了生物和經濟──文科生愛兼修生物,因為傳統認為生物可靠背誦似文科;理科生愛兼修經濟,因為多數計似理科。生物15691人報考,拋離本應相近的物理,物理12654人;經濟13894人報考,拋離本應相近的地理,地理8535人。骨子裏,根深柢固。

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關稅戰勝負還未決

有說,中美的貿易戰、關稅戰,中國已經取得勝利。證據是中美還未談判,美國與中國在「對等關稅」交鋒中,已揚言會把關稅從145%(或僅只宣稱卻未見實際行動的245%)向下調降,大約降至5065%,較最初提出的20%高,卻已經減少至不到145%245%的一半,且是美方主動,中國全無要求,沒有談判,也沒有接受,更打破特朗普的謊言,指證未曾與美國展開談判或有關接觸。

單從美國主動降關稅稅率,當然可證明美國作出讓步,但這樣的讓步是假的。把關稅大幅提升再小幅減少,不過是數字遊戲,不是談判,亦全無誠意。降至5065%的水平,依然是高關稅,特朗普沒有絲毫讓步,更不用說投降。只是恐嚇的招數不靈,中國不動如山地把特朗普的花招破壞。認真地說,中美這一輪的貿易戰只是掀開序幕,真正的鬥爭還在後頭。

特朗普的關稅戰,一是爭取額外的財政收入,填補財赤;二是借此改變國際貿易格局和商品的跨國生產鏈;三是打擊中國。政治宣傳上打擊中國會是特朗普的大勝利,但方法不是通過中美兩國認真的雙邊談判,而是美國用關稅談判迫使其他各國接受美國對它們的要求,然後合力對付中國。

即使個別國家對美國的關稅及其他要求有所抗拒,可是卻會依從美國對付中國,以此減輕美國對其壓力。日本、南韓、歐盟以至其他各國,都可能這樣做。此所以中國要公開警告各國,不要依從美國這樣的對華以單邊高關稅圍堵,打擊中國。在美國強加壓力之下,相信不少國家會跟從,中美雙邊的貿易戰,便演變成為多邊的對付中國,中國要解脫不易,需要進行眾多的雙邊談判,與美國以外其他國家艱辛游說、談判。

美國是以四両撥千斤之力來壓迫中國。美國操縱各國,用它們的貿易、關稅條件,來驅使它們施加不合理關稅於中國的貿易。中國將疲於奔命應對各國,同時也要顧及與這些國家的各種政經關係,不如對付特朗普一人一政府一國家那樣輕鬆。這樣的全面混戰,中國不易言勝。

特朗普的優勢是他朝令夕改,不擇手段,假若他成功地操縱其他國家,將它們如狼群般驅趕來攻擊中國,中國不易應付。中美之爭便不僅在中美之間進行,關鍵也在於中國能否拉攏足夠的第三國,一起抗美,不讓它們為虎作倀。

特朗普關稅戰──外戰還是內戰?

今年是美國內戰(又稱南北戰爭)結束160周年。412日是其爆發紀念日,而之後的59日,正是其終戰紀念日。談起這場戰爭,人們總記起林肯解放黑奴的偉業。然則,這場戰爭的導火線,是以東北岸新興工業州為根本的聯邦政府,對歐大打關稅戰;導致南部以棉花出口為業、希望於美歐關稅戰獨善其身的農業州郡宣布「起義」,從而引發美國史上最血腥的內戰。

首要躲過「國債洪峰」

如今,美國總統特朗普針對全球貿易夥伴的關稅戰打響了第一槍。從其因由觀之,不只美國經濟發展的問題在內不在外;特朗普的對手,其實也盡在美國參眾兩院,以及地方州郡。以為特朗普正以取得日、歐之助,達成關稅協議,從而渡過今年6月的「債務洪峰」為戰術目標;然後才回過身來,於今年下半年至中期選舉期間,好好收拾黨內外以及華爾街的對手。為此,無論付出多少政經代價,對特朗普而言,開打關稅戰都是完全值得的。

在戰術層面,安然躲過「國債洪峰」是首要考慮;其次才是以之為手段,迫使所有貿易夥伴不同程度降低對美徵稅、促進美貨出口。除了個別戰略產業,如晶片、電子器材,所謂讓更多產業鏈搬回美國,不過是讓副總統萬斯所代表的鐵銹帶支持者有所慰藉而已。特朗普當選首年、首季,就要處理「國債洪峰」這個燙手山芋,本來就是近10年以來,民主、共和兩黨互相傾軋的「惡果」。早在特朗普首個任期之內,民主黨就透過和參眾兩院之內的「反特朗普」共和黨人協作,憑藉預算審批權、對於聯邦政府舉債上限監督權,與白宮討價還價。

民主黨人從此分享到的施政權力,以及所造成社會影響,暫且不提;但每一次就債務上限所作兩黨拉鋸戰,自必以曠日持久為代價。及至拜登上台之後,在野黨在國會的議席優勢更見明顯;再加上疫情失控、經濟下滑等困局,讓白宮與共和黨就債務上限談判愈見艱辛。由於聯邦政府部委屢次瀕臨關門,參眾兩院才就債務上限達成共識;致使拜登政府在每度拍賣國債時,可供操作的時間、條件皆極其有限。再加上民主黨在控制開支方面,特別是發放社福的成本效益方面,確實遠不如共和黨,這就更讓拜登債台高築。在短短三四年間,民主黨執政下,聯邦政府債務飆升五成,就實在怪不得馬斯克如今胡亂炒人了。

本來,大量發債,不必然帶來今年6月的「債務洪峰」。任誰都能想到以「錯峰」作應對。惟在上述期間,尤其是20212022年前後,美國市道低迷、投資氣氛不佳,但為了對抗疫情,聯邦政府開銷以及對社會各階層的現金資助又海量暴漲,遂造成通脹大潮。拜登任期之末,通脹更直衝雙位數。作為對照,在特朗普首個任期內,年度通脹率多在2%上下,4年平均不過3%

面對通脹大潮,聯儲局驅動加息周期,利率由近乎零,逐步上揚至4厘、5厘之譜。這自然是合適的舉措;作為央行,控制通貨膨脹、避免民眾工資嚴重貶值,永遠高於保增長。無論是自身理財不善,還是客觀環境迫成,拜登必須大力舉債,但聯儲局正起步加息,國會又極不配合。唯一的選擇,就是國債總要拍賣、也愈拍愈多;但既然10年債息口已在4厘之上,並不比一年債低多少,何不頻發短債?因此,拜登上台之後,就發行了大量13年的短期、超短期國債。其盤算是到這批舊債集中在2025年中到期,只要通脹回順、聯儲局逐步減息;即使息口尚未大降,但減息預期一旦形成,自然可以利率更低的新債,來解債務洪峰之急。當然,拜登無法參與連任競選,賀錦麗又大敗而歸,就是後話了。拜、賀二人斷不可能數年前就料到對家回朝,並來個「國債洪峰」大整蠱特朗普。

普及關稅即消費稅

事實上,和7年前一樣,特朗普這輪規模、殺傷力遠超當年的關稅戰,目標也在內不在外、在經不在政。誠如前文所論,針對所有貨品、所有來源國徵收的關稅,就不是關稅,而是消費稅。其目的,一是直接增加聯邦政府的收入。二是透過震盪股市,將海內外資金導向債、匯;從而讓今年6月國債拍賣時,息口更輕,聯邦政府未來數年還息壓力更小。同時,更強的美元,亦有利減息預期的形成。

特朗普的盤算並不複雜,國際投資者、華爾街、聯儲局,以及參眾兩院、州郡政府的民主黨人,盡皆知曉。從今天起到6月「債務洪峰」來臨之際,上述人等定必擊其半渡。特朗普左手向日、歐施壓,右手要抵擋民主黨、親民主黨政經領袖聯手牽制。摩根大通CEO日前賣股套現之餘,亦明言對關稅戰感憂慮。幾乎在同一時間,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接受長篇訪問,對通貨膨脹升溫、美國經濟衰退着墨甚多;同時極其罕見地直斥聯邦政府透過裁員削開支,並非對症下藥。

作為民主黨最後堡壘的加州,其州長更直接提告,挑戰特朗普開徵關稅的權限。正如一個半世紀以前的南北戰爭,廣泛徵關稅確實有利聯邦政府的財政平衡,卻大大打擊極度依賴出口的經濟第一大州──加州。特朗普決非抱殘守缺者,其面對的壓力是一環套一環──內戰的意味比外戰更濃。所謂股債匯三殺,恐怕是極短期調整;我真正關注的是美國一線城市的樓價會否受壓。關稅會大幅加重建屋所用木材、鋼鋁成本;而減息預期一旦易轉為加息預期,高走的按揭利率會即時加重民眾壓力、限制消費。就此而言,未來數月,美國大城市樓價走勢,將驗證誰才是這場內戰勝出一方。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爆粗點止撩交嗌?

港人謂之粗口,白話是粗言穢語或髒話。英國人稱為swear words;美國人叫curse words 本是詛咒別人的話語。現今仍保留關乎上主、上帝或天主(God)的粗口。魁北克的法語中仍有這類粗口。據悉,意大利語和匈牙利語有「但願上主fxxx你」的粗口。中國沒有一神教,國人遵從孔子的教誨:「不語怪力亂神」;詛咒他人充其量說「睇個天點收你」,不會牽涉上帝等神祇。

有史以來,所有民族都有粗口,惟研究者少。無他,講粗口是禁忌,失禮、有失斯文。今時今日更被指為語言暴力。港語把講粗口稱為爆粗,即暗示講粗口有暴力成份,頂多有百害而無一利,道德主義者務求除之而後快。可是,正如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所謂,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爆粗一定有些不可或缺的功能,有利人類的生存和演化,否則早已被淘汰而滅絕啦!

證諸歷史,人類文明愈進步,禁忌愈少,往昔不能公開說的,如今可以說。美國上至總統、高官、下至販夫走卒,粗口已幾近「平反」為日常語言。

證實能減痛

英國基爾大學(Keele University)心理學學院高級講師李察.史提芬斯(Richard Stephens),做過不少粗口的實驗【註】。觸發其興趣的是他妻子生第二個女兒時,產女過程長而困難;她痛苦不堪;平時斯斯文文、絕不講粗口的她,竟然不斷爆粗,不讓鬚眉。

誕下女嬰後,她向醫護道歉。醫護笑着叫她放心,她/他們聽慣了,產婦爆粗是常有之事,並非失禮或失常。岔開一筆,連產婦在極痛時都爆粗,電影拍英雄好漢遭暴打虐待、或無辜的普通人(如楊乃武與小白菜)被酷刑逼供,都一律不哼一聲,至多慘叫,從不呼天搶地、從不爆粗,是否符合現實?

心理學家一貫猜測,人在極痛時爆粗,皆因進入「解除抑制」(disinhibition)的心理狀態。在日常生活中,人會控制言行,不觸犯社會禁忌。極痛時,人已失控,從不爆粗的人亦會爆粗。

史提芬斯用64名大學生做實驗。他先要參加者讀一篇文章,在文章中有許多空格,學生可填上最常用的粗口,或非粗口的字眼。然後,他要學生寫下自己頭撼牆、或手指被鐵錘擊中,感到十分痛楚時,他們所說的粗口。一如所料,大多數學生都是使用fxxxshit

史提芬斯跟着吩咐學生把手浸在冰水中,最多5分鐘,忍受不住可提早抽出手。期間,他們需要爆粗,可隨意爆多少次。另一方面,他一直記錄參加者的心跳速度。這可顯示學生感受痛楚的程度,愈痛楚,心跳愈急促。結果一如他所料,爆粗多的學生,手浸在冰水的時間,長過較少爆粗的學生。在文章空格寫上粗口的學生,比寫上非粗口的學生,手浸在冰水的時間較長。史提芬斯得出的結論是,爆粗可以增加抵受痛楚的能力。

上述的實驗並沒有推翻「解除抑制」的猜測。史提芬斯做另一個實驗。他着令A組學生玩射殺的電子遊戲;B組打高爾夫球,同時記錄參加者的心跳速度。之後要求兩組學生手浸冰水。結果顯示,A組學生心跳速度較快,手浸在冰水的時間較長。這顯示了,攻擊性強(aggressive)的人較能抵受痛楚。史提芬斯認為,這證明了「解除抑制」猜測是錯誤的。

非語言暴力

他解釋,爆粗觸發了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心跳加速,使身體可較長時間抵受痛楚。這只屬推測,還須做更多實驗證明。但這可解釋,何以兩人爆粗互罵,會「初則口角、繼而動武」,皆因爆粗會增加攻擊性,讓身體進入備戰狀態。粗口本身(as such)並非語言暴力,爆粗卻是冒犯、挑釁雙方使用暴力。

粗口有多種功能。其一是為了冒犯、痛罵和羞辱對方。此外是為了減痛。舉例,倒瀉污水、碰跌杯碗角墮地破碎,或電腦上本應按儲存而錯按了刪除。凡此種種,並沒招致身體痛楚,仍可能情不自禁的講了shit

史提芬斯做過調查,受訪者每天爆粗最少零次、最多60次。結果顯示,爆粗亦服從「報酬遞減定律」,日常爆粗愈多的人,忍痛能力愈低。他的忠告是,粗口可說,卻不可多說、常說!

粗口專家Ben Sir

粗口有隱含意思 屬本能反應

粗口的字面意思(denotation)是冒犯他人,但和所有話語一樣,粗口在不同的語境,有不同的隱含意思(connotation),甚至像罵人的話語般意思相反。比如妻子叫丈夫做「死佬」,父親稱兒子為「衰仔」,隱含意思是讚賞而非責罵。又如老朋友聚會,平時不爆粗的人都粗口橫飛,並非要互相冒犯,反而代表大家熟不拘禮,把冒犯當恭維矣!

表達情緒方法

在某些情緒澎湃的場合,粗囗是唯一可以恰當表達情緒的話語。曾去球場觀看足球比賽的球迷都經歷過,球證錯判十二碼,全場球迷即高聲爆粗。這既是強烈反對,也是發洩憤怒情緒!試問:除了粗囗外,還有什麼話語有同樣的功能呢?

又比如電影《亂世佳人》結局時,男主角白瑞德對妻子史嘉麗的所作所為非常反感,決定離開她。史嘉麗問他,你走了,我怎麼辦?他答:I don't give a damn。在1930年代,damn字仍是粗言穢語,幾乎被電檢刪掉。那句話中譯為「我不在乎」,字面意思可謂信、達、雅,卻沒法表達出白瑞德對妻子的鄙夷和以後不管她死活的隱含意思了!

又岔開,有些冒犯性的稱呼,過了一段時間會失去冒犯的功能。最佳例子是現今英國保守黨前身,在十七世紀時稱為Tory黨,來自愛爾蘭語的「亡命之徒」。其政敵Whig黨,意思是「趕牲畜的鄉下佬」。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平克(Steven Pinker)在The Stuff of Thought中嘗言,爆粗是人類的本能反應之一。在大多數情況,人是未經思考,衝口而出就爆粗,像貓被人踏着尾巴,即張口憤怒得大叫一聲:喵!若爆粗是本能反應,那要禁絕,既沒可能,亦非必要。

事實是,互聯網上粗口泛濫,已禁無可禁。再說,為什麼有權有勢者──例如特朗普和副總統萬斯可肆無忌憚地冒犯、羞辱他人,被冒犯者爆粗反擊,卻遭譴責?這公道嗎?

註:Richard Stephens et al, Effect of swearing on strength: Disinhibition as a potential medi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