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反思


中學文憑試(DSE)於7月13日放榜,有放榜熱綫的求助情況顯示,放榜不但令學生有壓力,連個別家長也會十分緊張。在此,我希望家長能控制情緒,以身作則,好好應對挑戰,為放榜子女樹立榜樣之外,更希望家長、老師一起為各個階段的學生,引發學習興趣。
學生輔導組織學友社38條放榜熱綫兩天已接獲逾百個求助電話,家長與學生的查詢竟各佔一半!在學習生涯上,這類家長比學生更緊張或更焦慮的情況並不罕見,個別家長即使是大專院校的講師、教授也會緊張!可見天下父母緊張子女學業之心,無分教育程度高低。
造成學生DSE成績的優劣,有很多因素,筆者曾任中學教師卅多年,我認為家長對子女學習的看法和任教老師能否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大有關係。
曾有位聲稱是大專院校教師的媽媽投訴,老師要求她唸小五的兒子談對國民教育的看法,她認為那是太艱深。其實,這個被她抨為「太深」的課題,只要老師準備充足的參考資料,而要求學生作答的內容又不期望太高的話,要求學生嘗試發表一下經常接觸到的「艱深」時事議題,有何不可?
今時家長常向學校投訴課程、教材、功課的程度不適合子女的年紀,可能正打擊着子女的學習動機,甚至好奇心。
家長未必明白學與教的關係和奧妙,無可厚非,但老師要令到課堂有趣味,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就責無旁貸。記得教高中物理科涉及圓周運動時,筆者帶齊datalog 儀器,與同學一齊到海洋公園玩過山車,學生自然較有興趣。
大家不要以為,筆者想說當年我在教材和教學方法有獨特之處,至於考試一般的要求,包括功課、筆記、測驗等,都會有多無少。這樣做,只要不扼殺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若日後他們因無興趣而放棄自學,才是為人師者最大的錯誤。
DSE放榜,所有家長和教師或應反思自己對下一代學習的觀念和做法,求學與求分數,未必不可兼得。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