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港獨


  「港獨」入校園,是言論自由,還是另一波將學生推入險境的運動?
  教協張副會長較早前在一個電台節目上指出,在中學校園討論「港獨」是言論自由。他說如果尊重學生自主,可由學生決定自己想討論的議題,而且同學願意在校園內討論社會事、國家事,作為成年人是求之不得,他還反問何以要為學生思考設禁區?作為退休教師,我可以直言要,因為它已不只是思考這麼簡單,同學會視之為爭取宣揚「港獨」,繼而付之於行動;就好像佔中一樣,初時只是向學生宣傳民主自由,最後有暴力事件發生
  在特首梁振英於周三表示「港獨」跟言論自由無關後,教協旋即召開記者會,強調教協不支持「港獨」,批評梁振英當局未有清晰界定何為「鼓吹」或「宣揚」「港獨」,做法撕裂校董與校長和老師的關係。
  教協的聲明、張生的說法,明顯把「港獨」當作一個學術議題,是啟發學生探究和思考的題目。在中學校園容納這種討論,是言論自由和開放社會的標記,若不容許這種討論,便是將內地的教育制度搬到香港,破壞一國兩制。
  聽教協的聲明,表面上說得很專業,但實際上是脫離現實,教協若不是跟學生世界脫節,便是刻意誤導,口講不支持「港獨」,實質是做幕後推手,把「港獨」思維帶入中學校園,讓它在校園遍地開花。
  教協講的是一套,但實際在中學校園正在發生的事,是另一套。今天的實況是甚麼?
  實況是本土學生組織「學生動源」已不是只講不做,而是計劃在全港十八區中學成立「本土關注組」,擺明馬車,付諸行動去宣揚「港獨」。該組織在facebook呼籲學生於校內發起行動,把「港獨」聲音帶入校園每一個角落。該組織成員說,他們要利用「港人對學生組織堅信不移的信念,以學生為組織骨幹,推行港獨」。該組織的成員均認為自己是香港人,而非中國人,又指不會擁護《基本法》,認為「港獨」是香港唯一出路,主張以任何方法抗爭,包括勇武抗爭。他們還說若有足夠學生會組成關注組或支持「港獨」,他們將發起支持「港獨」聯署,並遞交到各國駐港領事館,大力鼓動中學宣揚「港獨」,要做到遍地開花的「學生動源」是提出一個路線圖去搞運動,而不是教協口中的書生論政式的理性討論。
  「港獨」還未成為中學議題,已經有起義的意味,教協還在講「港獨」事關言論自由,這是否是自欺欺人?還是存心靠害?禍害國家安全兼違法的議題和思維真的可以用一句言論自由的說法,便可以在校園內大講特講?教協的領導也許可以去問一問美國政府會否容許美國校園、學生組織在學校內大講伊斯蘭國,宣揚伊斯蘭國的宗旨和教義!
  防微杜漸是要確保「港獨」思維在學生群中不能肆意散播,把他們推往勇武抗爭、違法被捕的不歸路。教協的領導層空言尊重學生自主,實質是把懷有赤子之心的學生們推入深淵,這種做法還配得上做教育工作?還能當稱職的老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