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睡覺課

當了老師卅年,除了要教授本科外,也曾擔任別科導師,有時比較吃力,通識科是其中一例。教育局剛下達新措施,增加十五課時教授基本法;屈師妹在報章發表睇法,比較悲觀,全文共賞:
廿二節睡覺課

   孩子的書友仔在社交網站貼了這則新聞:「《基本法》納初中課程,須預留十五句鐘教授」,下書留言:「又可以多幾堂瞓覺了。」真是一語中的。
我三個女兒在學校唸過《基本法》,她們和一眾同學仔都認為,《基本法》幾乎是通識課中最悶的一個章節。看過她們的教材課本,好端端的我翻過幾頁後已睡得不省人事。
然而,據報章報道,課程發展議會已通過要為這小憲法新增課時,規定初中三年共要教廿二節《基本法》(即十五小時),這是明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重量不重質的處事方式。
由反國教到佔中到掟磚到港獨,可總結一句:問題在教育。教育出問題是不是多加廿幾節《基本法課》就能解決?我可以肯定告訴你:一定不!
官府做事往往是這種心態:年輕人誤解基本法,那多教幾節多考幾課不就成了?
請看看剛成功選入選委會的教育界及高教界代表,清一色是反對派黃絲帶,這些人是誰選出的?對,都是學校的老師、校長、職員……而坊間給教師的《基本法》培訓,做得最多的那個機構叫做教協。想像得到,孩子那廿二堂「基本法」將會被教成甚麼模樣?
單是《基本法》一○四條「依法宣誓擁護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區」幾個簡單的字和清楚的概念,社會上已衍生出幾十種解讀,有戴耀廷的、張達明的、李柱銘的、胡漢清的、陳弘毅的、譚慧珠的……最後要人大釋法,由阿爺說,別吵了,跟我的。所以說,多了廿二節《基本法》課絕不會讓港獨思潮在校園消失,連國家觀念都沒有、連國家歷史都不知道,死記爛背一大本憲法,配以不同顏色的老師解讀,輕則令學子對「基本法」三個字生厭,重則再培養出一代代黃之鋒式曲解基本法的憤怒年輕人。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策略性投票

CY宣布不參與下屆特首選舉,泛民在選委會選舉中奪得三百二十多席,兩個事件,令到一些人對眼前特首選舉以至未來特區發展產生了一些不切實際幻想,情況值得關注及應該引起警惕。
泛民在選委會「大勝」後,隨即表示將會在特首選舉中進行「策略性投票」,當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利用手上的選委票進行「造王」,誘使建制派參選人接納其政綱及訴求,泛民不必派人參選卻扮演所謂「造王者」的角色;二是當「造王」失敗,泛民就會全力策動「流選」,破壞特首選舉。投票是選委的權利,但泛民的「造王」卻不一樣,他們要造的是對抗中央、否定中央路線的「王」,等於是將特首置於中央對立面。至於「流選」更會嚴重影響香港形象,甚至造成憲制危機,兩者都是香港不可承受之重。「反造王 反流選」是一場重大政治鬥爭,任何建制派參選人都不應接受泛民的「魔鬼交易」,愛國愛港選委更應團結一致,粉碎泛民的「造王」、「流選」圖謀。
泛民在選委會選舉中取得四分之一的選委票。雖然愛國愛港力量依然佔據絕大多數的選委票,但泛民在明年3月的特首選舉中,卻將扮演「關鍵少數」的角色。與過去幾屆選委會選舉不同,泛民在今屆選舉中全力出擊,不但派出大批候選人出選,而且協調所謂「民主300+」的出選名單。泛民對於今屆選委會的「高度重視」,不單是簡單的要爭取更多的議席,更是為了影響特首選舉的走向。
泛民「造王」居心險惡
毋庸諱言,今屆選舉是歷來形勢最複雜、最難掌握的一屆,尤其是過去幾屆特首選舉都沒有缺席的泛民,今次竟然表示無意派人參選。如果泛民無意派人參選,理應沒有意慾去爭奪選委議席,但恰恰相反的是,泛民既表示不派人出選,但又積極搶攻選委議席,這個部署明顯不尋常。顯然,泛民是汲取了以往派人出選,不但輸了票,更輸民望的教訓,於是不再派人參選,改為扮演「造王者」的角色。
以泛民掌握的得票,遠遠達不到601票的當選門檻,注定當選無望,但如果將這些選票作為誘餌,誘使建制派參選人與其合作,成功機會便大大增加。特首選舉關係全港市民福祉,選委理應依法選出一個愛國愛港、具高管治能力、有社會認受性、具備駕馭複雜形勢能力、符合廣大市民利益的特首。然而,泛民的「造王」,目的卻是利用手上的選委票,迫使建制派參選人接納其推翻人大「8·31」決定、否定人大釋法、永遠擱置二十三條立法等不軌要求。簡單而言,泛民是要參選人接納其挑戰中央路線、對抗中央的路線,泛民要造的「王」,不是為港人謀福祉的「王」,而是成為泛民對抗中央的棋子,這是香港社會絕對不能接受的。
如果泛民圖謀得逞,等於是將香港特首與中央置於對立面,不但違反基本法,更將動搖「一國兩制」,損害廣大市民福祉。基本法第四十三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對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這說明特首既要向香港市民負責,更要向中央政府負責。基本法第四十五條更指出:「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中央人民政府擁有實質的任命權。如果泛民成功「造王」產生一個對抗中央路線的特首,必定會引發嚴重的後果。不能排除的是,中央為了維護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為了港人福祉,最終可能拒絕任命新特首,屆時必將引發嚴重的憲制危機,而後果將是700多萬市民共同承受。
團結一致粉碎「造王」「流選」圖謀
至於「流選」,則是泛民在最後時刻一拍兩散的手段,其目的是要破壞特首選舉,令新一屆特區政府難以如期籌組。特首選舉將於3月進行,倘若屆時第一輪投票沒有任何一名候選人取得至少601票,根據《行政長官選舉條例》,將會於當日下午進行第二輪投票,除了得票最高及第二高的候選人可進入下一輪投票外,所有其他候選人會被淘汰。若第二輪投票結束後仍沒有候選人能取得超過 600張有效選票,選舉會被終止。這樣特首選舉便要重新進行,而距離71日特區政府換屆的時間已經相當緊急,必定對新政府的籌組及組班造成嚴重阻礙。
而且,如果「流選」出現,意味着選舉將要重新洗牌,屆時香港社會未必再有適合人選參選,更加難以產生一個合適的特首,對香港和國家都是嚴重的傷害,必將帶給香港巨大的衝擊和震盪。泛民為了一己政治目的不惜犧牲港人福祉,令特首選舉變質「爛尾」,居心險惡,後果嚴重。
也要看到,泛民只有300多張選委票,始終屬於少數,要單方面成功「造王」和「流選」並不容易,關鍵是建制派特首參選人絕不能落入其「造王」或「流選」陷阱,斷絕泛民的妄想。「反造王 反流選」是一場重大政治鬥爭,愛國愛港選委更要堅定底線,團結一致,集中票源選出一個符合中央要求、符合港人福祉的特首,以粉碎泛民的不軌圖謀。

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鋼鋸嶺的奇蹟

上日睇咗《鋼鋸嶺》(Hacksaw Ridge) ,它由二戰美國軍醫 Desmond Doss 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故事。《鋼鋸嶺》講述作為反戰者的主角參軍,卻因信仰堅拒持械和殺人,使他在軍訓困難重重,也成了眾人的笑柄;其後他更因此被控訴。然而,他堅毅不屈的決心讓所有人跌破眼鏡,最終他更在戰中拯救了不少同袍生命。同埸得到不少觀眾讚賞,可能多是基督徒,因故事講述基督徒堅守信仰的故事;相隔十多年再度執導的導演 Mel Gibson 和主演 Andrew Garfield 可說是出色的將這個扣人心弦的故事,在銀幕上呈現給觀眾。
整個故事主要分成前半部和後半部,前半部講述 Desmond 的個人生活和如何成為一名不持械的軍醫,而後半部則是在沖繩鋼鋸嶺一役的戰爭場面。
前半對於 Desmond 的性格刻畫很完滿:有點笨拙卻很溫柔,說著一口鄉音。這加上他的信仰,使他在軍營受訓時受盡各種折磨。這些情節部分較後半部輕鬆,也更好地與之後的 Desmond 作為戰爭英雄故事時的人物性格作出很好的對比。而且導演 Mel Gibson 很會掌握特寫鏡頭,尤其是 Desmond 的獨白鏡頭,觸動人心卻又不煽情,確實為前半 Desmond 的交代加了不少分。至於後半部分則為戰爭部分,情節比較沉重,而畫面亦相當寫實血腥,拍攝和後製效果相當不俗,情節上的處理亦結合得很好。
整體而言,《鋼鋸嶺》是一部水準相當高的戰爭英雄電影。情感描述﹑戰爭的刻畫﹑角色演繹﹑拍攝後製﹑音效各方面都配合得很好,讓 Desmond Doss 這個扣人心弦的故事完美地呈現在觀眾眼前,算是近期有教育意義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