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0年7月21日 星期二

應為全球無私地研製新冠肺炎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未見止息,各國唯有加緊研發和測試疫苗。外電報道,中國、英國、美國與德國團隊對於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取得進展,她們分別研究的數款「候選」疫苗,在全球百多項同類研究中脫穎而出,初步臨牀試驗數據顯示,參與實驗者接種相關「候選」疫苗後,體內均出現免疫反應,未見嚴重副作用,得以展開關鍵的第三階段臨牀測試,然而這絕不代表開發成功在望,疫苗實際效力如何、能否為接種者帶來長期免疫力,全是未知數,期盼疫苗很快面世結束疫情是奢望;就算疫苗研發成功,能否成為「公共財」讓全球最有需要人士優先使用,也是一個疑問。疫下世界以鄰為壑,部分富國挖空心思,務求優先獨享,不排除疫苗面世後,有人會囤積居奇,甚至試圖將之作為支配國際秩序的政治武器,倘若出現這種情况,將是全人類的不幸。
全球約有140個新冠肺炎疫苗研究項目,當中約有20個「候選疫苗」開始臨牀試驗,惟大多數仍處於第一或第二階段試驗,進入關鍵第三階段的屈指可數。疫苗第一階段臨牀測試,旨在確認「候選疫苗」的安全性、有否嚴重副作用,接受測試人數一般不出數十人;第二階段測試一般數百人,最大目標是了解接種者體內有否免疫反應;第三階段則是確認疫苗是否真能令到接種者免疫,又或即使感染病毒,病情也會較輕。
本周一(20/7)3款「候選疫苗」均公布令人鼓舞的初步試驗數據,可以全力展開第三階段測試,負責研究的分別是英國牛津大學與英瑞合資藥企阿斯利康團隊、由內地專家陳薇領導的康希諾生物公司團隊,以及美國輝瑞藥廠與德國BioNTech的合作團隊。研究新冠肺炎疫苗爭分奪秒,這3支團隊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另外,內地國藥集團和北京科興生物的團隊,亦分別跟阿聯酋及巴西當局合作,展開約有萬人參與的第三階段測試;美國Moderna團隊的第三階段測試,最快亦可本月底展開。
以往從來沒有針對冠狀病毒的疫苗,全球各地科學家多路並進,以不同方法研發疫苗,漁翁撒網有助增加成功機會,惟不代表疫苗一定可以很快面世,若有人以為數月內就有「疫苗救世」、現在毋須再忍痛控疫,極可能要付出慘痛代價。德國疫苗專家 Jonas Schmidt-Chanasit甚至懷疑,根本無法研製出一種人人注射後都可終身免疫的「超級疫苗」,較有可能是同時出現多種疫苗,各自對不同群組「多少起到一些作用」,可見將來人類仍要與疫共存,日常生活無法全面復常。
根據以往經驗,臨牀試驗首兩個階段,快者有機會一年半載完成,可是第三階段隨時要花數年,伊波拉病毒疫苗研發神速,前後也要5年;更甚的是,能夠進入第三階段測試的「候選疫苗」,最終「修成正果」比率只有17% ,成功者「十中無二」,明年初若有新冠肺炎疫苗投產已是萬幸,不過如此趕急研製,效力未必理想。第二階段測試確認疫苗成功引發抗體,跟疫苗能夠令人完全免疫,是兩碼子的事,倘若免疫效果達不到七成或以上,未必能遏阻疫情。中德研究員發現,新冠肺炎病人癒後不久,體內抗體水平大降,有可能再受感染,意味即使有了疫苗,效用也可能短暫。
疫苗研究成功無保證,就算真的有疫苗面世,也有可能淪為富國禁臠,又或成為大國操縱其他國家的工具。國際社會面對今次疫情,並未同舟共濟,美國沒有發揮領導角色,反而一味講「美國優先」,以本傷人,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未來3個月的供應,幾乎被美國全數買起,惹來歐洲不滿。早前華府提出「神速行動」計劃,鎖定西方大約10款有機會成功的「候選疫苗」,早早與藥廠簽訂投資協議,一旦製成要優先供貨給美國,有美國官員表明,滿足了美國人所有需要後,疫苗有剩才給其他國家民眾使用。
誠然,除了美國,中法德意等國亦有跟本國或他國藥廠簽署預購合約,希望國民日後有疫苗使用,然而合理合度保障基本供應,跟意圖掃走大量珍稀資源是兩回事。華府的目標,是明年1月有3億劑疫苗到手,背後意思是全美3億人只要願意注射,即使低風險人士一樣可打疫苗,單是這一點已有違公道原則,皆因公共衛生專家主張,疫苗面世後,應該先讓最有需要人士使用,諸如世界各地抗疫醫護和高風險群體。中國承諾疫苗製成後會將之作為全球公共財,與其他國家分享,法德等歐洲國家也表示,會讓所有國家公道合理取得疫苗,然而美國從未作過類似承諾。
在美國,有評論揣測中國製成疫苗後,將會供應給發展中國家以及一帶一路國家,藉以擴大外交影響力,然而不管動機如何,願意積極與其他國家民眾分享疫苗,總比自私自利好。國際通力合作研發疫苗共享,當然最理想,政治現實做不到,退而求其次,就是疫苗百花齊開,發達國、發展國以至不同陣營國家,都有機會從友邦取得疫苗,不會出現有國家由於政治原因而被孤立斷絕疫苗供應。政治還政治,救世要優先,最危險的情况,是一個國家盡收天下疫苗,囤積居奇,利用它來支配國際秩序,又或作為開天索價的政治武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