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2月11日 星期四

慈心禪

某年某日開始學習禪修,期間,不時會產生懈怠之心。幸好間中參與大德舉辦大小不同的講座,才有所改善。譬如早年有一行禪師,亦有尊貴的明就仁波切。在明就仁波切主持的「遇見快樂」講座中,兩位講者提到他們在西藏禪修時,四周的環境,令人羨慕;比起我們居住的城市,真是有天壤之別。我們城市人常以環境,或者沒有時間,作為不能坐禪的藉口,但大師提到其實人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之中修禪。

每人日夜呼吸不停,但自己絲毫不覺,因為從未有人以分秒的時間,將心神貫注在呼吸上。而如今要做的,正是這個。方法是照平時一樣的一呼一吸,絲毫不要用力。只將精神集中于這呼出吸入上,凝神觀察這吸進呼出的動作,保持對這呼吸的警覺,使時刻都了了分明於這一動態。你呼吸時,有時深,有時淺。這並不打緊,只顧自自然然的呼吸去。惟一的一點是你在深呼吸時,心中須有數這些是深呼吸,如此這般。換言之,你的心力須集中在呼吸上,使你對於它的動作變化,無不了然於心。

這個念念不離呼吸的修習法,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一種。其目的在發展注意力,以達到非常高的禪定境界。此外,集中注意力,從調息的範圍,跨進調心的領域;對於任何深刻的瞭解、深透的內觀,以洞察萬物的本性,都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正念」和「正知」,我們便能夠瞭解當下之心,也能瞭解心是如何對四周的環境作出正確的反應。

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之中修習慈心禪,散發慈心時,在心中默念以下句子,把善念暖意送給所祝福的人:

「願我快樂。

 願我平安。

 願我祥和。

 願我健康。

 願我快樂地善待自己。」

「願家人快樂。

 願家人平安。

 願家人祥和。

 願家人健康。

 願家人快樂地善待自己。」

「願我們快樂。

 願我們平安。

 願我們祥和。

 願我們健康。

 願我們快樂地善待自己。」

我們亦可以以很多不同的方式來運用這種友善、柔和及悲憫。假若我們有一個很不講理的老闆,他常常呵責我們,即使我們做得對,他仍然呵責我們。如果這樣,我們憎恨他是正常的。在一日之中,當我們想起他的時候,我們能否真切地想:「或者他呵責我是因為他是一個不快樂的人。」我們是否能夠以一個開放的心想著:「願他真的能夠快樂。願他真的能夠平安和健康。」縱使我們的老闆沒有改變,可是我們改變了。我們或會因為我們的老闆而生氣,當我們覺察到忿怒的時候,請不要因為自己的忿怒而忿怒。

慈心禪另一個很重要的面向是用於治療我們的創傷。當創傷變得「老舊」的時候,有些時候是不容易治癒的;當它還是「新生」的時候,會比較容易治癒。因此,當創傷出現的時候,立即治療它,那麼那個創傷較為容易治療;因此應盡快找出問題的原因。例如接納或原諒自己,以致原諒別人。理想的話,接納或原諒自己也接納或原諒別人。佛教認為世人都有三種為自己和他人製造痛苦的動力。它是貪瞋癡:嘗試去營造東西是「貪」的表現。排拒正在發生的東西是「瞋」的表現。不知道正在發生的事物或事物經已停止發生是「癡」的表現。 只有這顆觀察的心,能夠達到沒有貪、瞋、及焦慮的時候,才是真正在禪修。 所有人都有這三種動力,如果我們能夠覺悟便能夠解脫它們。學習去諒解自己和別人的不完美,並不是說一個人不應該學習變得完美。我們應該學習變得完美,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之中,我們須要瞭解我們的不完美,以及開放地面對我們的不完美。

在日常生活之中修習慈心禪,我們不應該忘記在任何可以幫助別人的時候,以慈悲心對待別人。這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當我們確實以慈悲心對待別人的時候,我們會為自己帶來快樂。如果我們能夠以開放的心面對任何可以幫助別人的良機,那麼我們便不用付出特殊的努力去幫助別人,去為別人做社會工作。每一天我們都會看到越來越多可以幫助的人,或者是在車上,或者是在我們工作的地方等等。這是一種令自己快樂和令他人快樂的美好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