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移民!?


在拙作《五十後 Vs 九十後》中,提到年輕人若然感覺社會發生不公平不公義的事,會影響到自身利益,便把目光放遠,不搞事,專心搞移民,最切實際。

朋友看後不同意,並提供一些關於移民的資料,本人感覺對於九十後能夠成事而移民,是不設實際的,就算八十前後,都不。現將朋友提供的資料,與博友共享,移民與否,由當事人自決。


假如你不滿現在身處的地方,那你有兩個選擇,一是選擇離開(Exit);二是選擇發聲(Voice)。一位美國德裔社會及經濟學家Albert Hirschman,在他的一本名著《叛離、抗議與忠誠》(Exit, Voice, and Loyalty)說,如果你選擇voice 發聲,其實已經表明,你對這個地方,有loyalty,即是忠誠。最近時常有人提及移民,嘴裏說得輕易。以我觀察身邊的朋友來說,可能是為了exit,或者是為追求理想,的確,趁年輕移民,也許未必是壞事。有人選擇留學,以歐洲而言,只要你能克服他們的語言,能負擔足夠的生活費,考入他們的免費公立大學,畢業後幸運的話就可以得到工作簽證,多居留幾年,你就可以申請入籍。但當中,你不知道你要花多大氣力,才能把根扎進別人的土地。然後從此,你的下一代再下一代,就以此為家。但從97移民潮來看,其下一代未必留在異生活,反而選擇回流,甚至進入內地,一展所長。 1986 年至 2013 年,共有 35 萬港人移居加拿大,當中卻有 42%,即 15 萬人回流。綜合現有數據,及訪問回流港人在異鄉的經歷,看到不同地方,各有長短,現實哪有烏托邦?

我們不能選擇在哪裏出生,也不能選擇皮膚、頭髮和眼睛的顏色,這注定了,假若這地方逐漸退步,我無論離開或留下,都非常不容易。所以有人說,我們是被時代選中的一群。若你離開,那會是一個如何融入別人國家的個人奮鬥故事;若你選擇留下或回來,你的故事就變成,如何帶領自己和自己的地方共同奮鬥,而忠誠不一定就是愚忠。不過不少移民熱門地點確實並非理想的家,以下是一些資料。

英國首相卡梅倫之前宣布一系列限制歐盟國家移民的措施,包括規定新移民來英後必須在半年內找到工作,否則會被驅逐出境。半年內要找到工作並非易事,申請移民英國要三思。此外,新移民在英國生活滿四年,才能獲得免稅等社會福利及房屋津貼。除非移民下一代也來英居住,否則不會獲得兒童生活津貼。其他措施包括嚴格控制歐盟經濟弱國的公民來英工作,及限制移民申請家庭成員來英等。

現實不少港人選擇移民到民主國家,但成為永久居民,不代表你立刻有選舉權。例如在紐西蘭,你要先住滿一年;而在加拿大,就要在四年內住滿三年才能成為公民,並擁有投票權。不過,可能總比「假普選、真篩選」好。

另外歐美澳等熱門移民目的地,均有高稅制,因此不論援助、醫療、福利的確比香港好,但自 08 年底雷曼事件後,歐美經濟至今尚未復甦。2013 年紐西蘭的失業率為 6.2%,年輕一代找工作尤其艱難, 20 24 歲的人口中,就有 11.2% 人失業。澳洲今年 9 月的失業率是 6%,美國去年的失業率則持續在 7% 以上。有回流受訪者表示,朋友在澳洲一年多都找不到工作。回看香港,去年失業率只是 3.4% 。若要搵工,還是香港容易。

九七前,一班害怕回歸的港人,陸續移民。三十年過去,這些移民多了一本護照,卻為了尋找機會,回來我們覺得「灰暗」的香港。

一位幼年隨家人移民澳洲叫Isabel,已回流了幾年,說來港是因為不想回澳洲的家。她六歲隨家人移民澳洲阿德萊德,畢業後到法國留學一年,及後她因香港方便,隻身過來,「初頭屋企人反對,覺得佢我離開香港,但我又返,咁佢走咪無意義囉。」Isabel 回港,另一方面是因為澳洲經濟差,朋友畢業年多都找不到工作,但她竟然在回港後一個星期就找到,「入一間英文雜誌社,同好多行內有知名度人一齊做,我澳洲呢咁穩定環境,未必會遇到。」回到香港,她覺得樣樣新鮮,「香港好奇妙,大城市之中有山有海,亦有好多唔同地方人。」她在教會做義工,認識到難民。教會早前開放給佔領人士梳洗,她幫忙照顧被雨淋濕的佔領者,「呢澳洲體驗唔到,今日廿五歲我,同仍然澳洲,廿五歲朋友比較,生活豐富。」Isabel 雖然喜歡香港,但她覺得要定下來的話,還是會回到澳洲,「我一開頭諗住留兩年,而家都留三年,幾時走要視乎佢變成點,假設香港有一日變到同中國大陸一樣,我就唔會留低。」

另一位回流人士叫Raymond ,已回港 4 年,持紐西蘭護照。他也不嫌香港「灰暗」,在發生六四之後,港人走得都走,Raymond是其中之一。他當年以低價賣掉自己的物業,留下太太、子女在香港,孤身走到紐西蘭,爭取居留權。「我離開香港時,個仔出世一個月,到我見返個仔,佢已經識行。」申請居留三次,在紐西蘭工作了兩年才獲批,還低價把香港的物業賣掉。他在紐西蘭奧克蘭落地生根後,開設了一家寵物酒店,成立當地第一個寵物檢疫中心。他六年前退休,四年前決定回到香港,希望在港成立導盲犬訓練學校。

歷盡艱辛才離開,為甚麼還要回來?「我生於斯長於斯,要幫梗係幫香港先。」這次佔領,令香港人擔心政治環境變差,「而家唔驚啦,我有 passport,隨時可以起錨。而家同八九年六四比,根本係斯文到不得了。

曾聽說,一個移居外地多年的港人家裏,書架上全是八、九十年代,香港出版的袋裝書。可見物轉星移,心卻留在原地;懶惰的心和身軀回流後不願走,可能懶惰也是愛,愛回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