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

成與敗 吉與凶


去年五月初寫了香港社會未來的發展,經過一年有多,可作一些結論。

政改方案能否通過?中港矛盾能否解決?兩極市民的撕裂會否得到舒緩?關鍵的問題,要看改革者與建制派人士的矛盾,能否得到妥協。

在眾多社會以至國家出現需要改革問題時,改革者多半沒有好的下場,就算最後得到成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年只是好像彃指之間,相對時間較短。因為對一個組織或政權而言,任何變動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整個社會以至國家如此龐大,僅僅靠一小拙人士推動,是很困難的。

另外一個制度的創立,需要改革,乃至要重新建立,重新開始,要得到建制者,中產人士認同。何時轉勢要視乎會否出現很大民生問題,是否真的出現嚴重的民不聊生?現在經濟沒有太大惡化,沒有嚴重的失業問題,最嚴重兩極撕裂只在政制方面發生,影響民生不太大。

政制產生的大大小小問題,要做修改,就算修改只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都一定會發生磨合的問題,改革成功的機率往往非常小。同時在整個社會中,會有一些既得利益者反對;到最後,改革者一定變成少數面對多數,因為他的同儕和與他同時代的人,甚至不在政府裡面的百姓,都會對他產生強烈的反感。由雨傘運動一開始時,市民未察覺有民生影響,所以比較同情學生,到出現部分交通嚴重阻塞,影響日常生活,由支持到反對佔領,由人數數萭至清埸前的十數人堅持留守,引證原來比喻成雞蛋的弱者,已升呢成為討厭的高牆。雙學團體的原始動機可以很完美,很理想,但一旦一竿子翻了整船的人,大多數市民都想把他們丟下水裡。這就是改革者失敗的悲劇!

很多成功和失敗的例子,是無法用一個標準來判斷的。許多原本覺得應該成功的事件,最後卻失敗了,反之亦然。從我堅信的道家思想,可找出原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吉與凶並不是絕對的,它們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成語故事「塞翁失馬」,可以作為一個比喻;人生在世,無法輕易說出一件事的結果,是成功抑或失敗,可能每人心中有個判斷,因此我們能否得到2017普選,是吉是凶,看香港人的造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