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喬布斯


上日慕名去睇《時代教主:喬布斯》(Steve Jobs),一來是慕喬布斯及蘋果電腦之名,另外是慕金球獎之名,因為它剛奪得金球獎最佳女配角及劇本的電影。

電影的片首,特別花了一段「奇怪」的蒙太奇篇幅,刻劃喬布斯的藝術感。喬布斯從學生時期開始,已經不修邊幅、品味獨特,他從不注重自己的外形,但換一個角度看,他非常着緊自己的外形,他寧願每天都穿回同一件老舊但貼心的上衣,也不願穿上沒品格的新衣。看電影的時候, 我對這「奇怪」的一段蒙太奇,最初也感到有點沒尼頭,片段不斷交叉剪輯年輕時的喬布斯,身處陽光遍灑的草原,洋洋自得地自轉,同時亦交代了他輟學後的一些生活片段。當然蒙太奇的用意是表達時間快速流逝,但這段長長片段,配上了古典交響樂, 令整段剪輯的感覺截然不同。一路看下去,便明白了:喬布斯不是電腦工程師或程式員,亦絕不是單靠口才而成功的推銷員,他是生活的藝術家。

兩小時電影聚焦在三個時空,內容涉及大量人物、電腦產品及流行文化。三個時空前後相距 14 年,那是喬布斯預備三場產品發布會(1984 年的 Macintosh1988 年的 NeXTcube 1998 年的 iMac)前的 40 分鐘。六位跟教主息息相關的人物老是常出現,各人盡說心中話,從而引爆喬布斯跟各人的恩怨衝突。由29 歲至 43 歲的喬布斯,在發展個人電腦事業黃金時期所遇到的挑戰和成就,而從他對下屬、夥伴及親人的態度,展現出他的不近人情,亦是個要將事情全盤控制的完美主義者。而親情綫就解釋了他為何拒絕去愛,至最終肯踏出一步跟親女和好的轉變,是最掀動情緒的高潮。

值得一提是Macintosh之前,是我在大學年代,以及初初接觸電腦的回憶──apple I & II,它的特色是開放式電腦系統平台,由Steve Wozniak設計,是教主初期賺錢的apple產品。個性隨和的 Steve Wozniak,深信設計符合消費者需要的產品是正確的。喬布斯卻不認同,他的 Macintosh 特點,除了有易用介面外,就是 end to end control,不可以兼容其他公司出品的軟硬件,某程度上也跟喬布斯那種不妥協的性格一脈相承。戲中 Steve Wozniak 在三次發布會前都出現,堅持要喬布斯上台鳴謝 Apple II 的團隊,多年來都被拒絕,當中各自的論點,反映出二人性格之別。Macintosh 也標誌着喬布斯和斯庫利John Sculley 合作的開始和終結,皆因後者最終認為蘋果應發展賺錢的 Apple  II 而不是 Macintosh,二人因而決裂。斯庫利是在1983年,由喬布斯說服,使百事可樂公司的總裁斯庫利跳槽到蘋果出任CEO。喬布斯請他來為蘋果開拓市場,並負責蘋果日常工作,自己則退出第一線專注于麥金托什的技術。如果說斯庫利是統籌全局的宰相,喬布斯則是運籌帷幄的元帥。斯庫利不是產品出身,而是市場與銷售導向的,一到蘋果就試圖讓蘋果成為PC機市場的主流。為了迎合市場的需要,斯庫利在蘋果搞出了無數種機型,同時提高了銷售價格,將利潤用來發展蘋果新的成長點-Newton PDA(蘋果的牛頓PDA),也即最早的掌上機。這種情況導致喬布斯和斯庫利在第二年就產生矛盾。喬布斯和斯庫利之爭持續了一年多,董事會畢竟看重利潤,最後站在了斯庫利的一邊。1985年,喬布斯被踢出他自己創辦的蘋果公司!

 


至於喬布斯與女兒 Lisa的關係,影片佔重編幅。特別電腦 Apple  Lisa 的命名,就根本和其女兒 Lisa 有關。在第一幕講述 84 年的 Macintosh 發布會前,喬布斯因發現自己未能當上《時代雜誌》風雲人物及雜誌內有關他不認 Lisa 為女兒的訪問。

喬布斯23歲那年,他的同居女友懷孕了。開始,喬布斯對此毫不關心,對女友懷孕的事情不管不顧,冷漠得讓人感到害怕。接著,他不承認孩子是他的,並希望前女友去墮胎,他也不打算結婚。但最後女友決定將孩子生下來。可能是由於自己被遺棄的事實,喬布斯強烈阻止前女友把女兒送人撫養。在給女兒起名Lisa以後,喬布斯便立刻回蘋果公司上班去了,而且再也不願意和這個孩子扯上任何關係。之後她的生活非常艱難,可以說是貧困潦倒。她們住在一間又小又破的房子裡,靠政府救濟金生活。最後迫於無奈,決定起訴喬布斯,試圖通過證明喬布斯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來讓他承擔撫養女兒的責任。不過喬布斯卻下定決心把這場官司打到底,他的律師讓人作證稱:沒有人能證明前女友和喬布斯上過床,同時還搜集證據來證明前女友當時跟別的男性發生過性關係。喬布斯所做的這一切,用前女友的話說,就是想證明:「我是個蕩婦,任何人都可能是孩子的父親。」

親子鑒定測試報告顯示:喬布斯和麗薩的親子關係可能性為94.41%。法院據此判決喬布斯每月支付385美元的撫養費,簽署承認親子關係的協議,並償還5 856美元的政府救濟金。法院判決以後,喬布斯仍舊歪曲事實,堅稱自己不是孩子父親的概率非常大,甚至告訴《時代週刊》雜誌的記者說:「全美國28%的男性都可能是孩子的爸爸。」言外之意,孩子的媽媽可能是個「蕩婦」。法院判定喬布斯享有探視權,但很長時間內他並沒有行使這項權利。

多年以後,喬布斯對自己當年的行為感到十分懊悔:「我真希望當時自己能以另一種方式處理事情。那時候我還沒有準備好當一個父親,所以沒能勇敢地面對……但如果讓我重來一次的話,我肯定會做得很好。」

在女兒Lisa小的時候,喬布斯幾乎從不來看她。喬布斯後來解釋說:「我不希望做父親,所以我就乾脆不做。」每年見女兒一兩次,主要是討論學校或其他事情。直到女兒Lisa八歲時,他們才接觸較為頻繁。後來關係一直不怎麼好,頂多算時好時壞。

Lisa 14歲時,她的老師打電話給喬布斯,說她的問題很嚴重,她最好從她媽媽家搬出來。最後,麗薩搬過來與喬布斯夫婦住在一起,並度過了她的四年高中生活。這時的喬布斯試圖做個好父親,但有時候又表現得冷漠和疏遠,Lisa的大多數學校活動都是由她的繼母出席的。高中畢業的時候,她申請去讀哈佛大學,她在申請表上模仿了喬布斯的簽名並被哈佛錄取。

大學時代,她與父親的關係一直很緊張,回家時,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與父親發生爭吵。她與喬布斯會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不跟對方說話,有時爭吵得太激烈了,喬布斯會停止她的經濟來源,她就向喬布斯的朋友們借錢,而喬布斯得知後往往會大發雷霆,但最後還不得不幫她還錢。喬布斯沒有出席2000Lisa在哈佛的畢業典禮,他說因為他沒有被邀請。

在接下來的一些年中,喬布斯與女兒的關係仍然很僵。有一次,因為喬布斯拒付他前女友的一筆醫療費用而跟女兒好幾年沒有說話。這種情況不斷重演。
喬布斯後來曾試圖取得女兒的原諒:「我跟她說過很多次,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希望在她5歲的時候我能是個更好的爸爸,但是現在她應該放下過去,而不是一輩子記恨在心。」在iMac發布會前,喬布斯利用女兒最初在Macintosh手畫的圖象作為發布會其中一個標誌,才能改善Lisa的關係,父女矛盾才算和解。

十年以來,劇中每個角色都諷刺他堅持己見,前妻堅持向喬布斯要錢,戰友Steve Wozniak 堅持要喬布斯公開向Apple II 團隊致謝,蘋果行政總裁堅持用孤兒來形容喬布斯,女兒堅持要見爸爸,或堅持爸爸認自己是女兒。而喬布斯,一直堅持的,是向前走。

一個愛集權於一身,事事過問、事事插手管的領導,就算多聰明機智或坐擁多豐厚的資源,也只會事倍功半,比起願意下放權力的領袖更難達到預定目標。喬布斯說過一句名言:「It doesn't make sense to hire smart people and tell them what to do we hire smart people so they can tell us what to do.」除非一個領袖願意用上事事聽話但庸碌無能之輩,否則bottom up而非top down的管理模式才更切合21世紀的洪流。

而為喬布斯撰寫傳記的作家Walter Isaacson也認為,在現今世代,所有偉大的發明都已不可能是個人的作為,處理問題的方式亦不可能只是自上而下和以命令及微觀管理地進行;而是要由一幫有共同信念的人一起為共同目標奮鬥才能成功。因此,傳統上依靠既定計劃和聽命式的「堅離地」管理模式已行不通,只有下放權力,才能對多變的環境作出快速的反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