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6年6月9日 星期四

公投


泛民喜歡提倡公投,但香港沒有這樣的法制,西歐個別國家有:最近的要算瑞士、英國和加拿大;六月中英國更以「是否脫離歐盟」公投。
作為退休教師,負責過學生會選舉,經常思考一個問題,同學的眼睛是否雪亮的?當時校長安慰我,民主就是這樣的,一些限制必要時要提出。學校一定不會公投「學生應否穿著校服上課?」但一年有一兩次便服日。早前有家長抗議子女考TSA,要減少他們功課數量,教育局建議試考一年;如果將議題公投,結果會點?當然還有全民退保,又或者每位市民無條件地從政府手上獲得六千蚊。結果會點?我認為市民一定會舉腳贊成!
瑞士日前公投,似乎有點異數,它否決了讓國民可以無條件地從政府手上獲得每月2,500瑞士法郎作為起碼的收入,以維持每個國民都應該有的生活。
有人預期,如果這個法案拿來香港公投,結果會很不一樣,2,500瑞士法郎約等於20,000港元,而港人的平均收入平均只有每月15,000港元,因此,大部分人都可能基於自己的利益投贊成票。香港人平時大都「返工望放工,最好打大風」,若然不打風也不用返工,很多人都會舉腳贊成。
有人說,瑞士的國民質素高,既勤奮又理性,所以否決了這項議案。現實是瑞士有87.5%的國民收入都高於每月2,500瑞士法郎,如果這個法案通過,他們不但沒有得益,還要承擔供養12.5%國民的責任,他們當然投反對票。
很多調查研究都顯示,大部分人在投票時,都會先從自己的利益去考慮,而不是從社會的整體利益去考慮。大部分人都不贊成在自己的後園建垃圾站,而住在離島的亦會認為小輪公司即使蝕本也不應該削減班次。此外,除了地鐵公司的股東與員工外,大多數人都不會贊成地鐵加價。學生喜歡穿便服上課,甚至標奇立異,他們不喜歡做功課,考試,任由他們投票決定,結果可以預計。 然而,這些由個人利益出發的決定並不一定符合學校和社會整體的利益。所以,我並不贊同把所有問題都拿去選舉、拿去公投,因為弄得不好,可以害苦社會。希臘就試過用公投的方式去決定國家要不要還外債。結果,國民大都贊成不還。沒想不還外債可導致銀行的戶口也被債權人凍結,政府連養老金也發不出,害到老人家每天一早去銀行門口苦候。
由此可見,公投不一定都有好結果,人民的眼睛並不是在所有問題上都是雪亮的。所以我並不認同別有用心的人,提倡要在香港推廣「電子化公投」的意見。這樣雖然可以方便市民經常做公投,讓政府可以知道市民對一些具爭議性的議題的取態;但問題是市民的選擇是否正確?會否因而投多錯多?
 
隨着電子數碼科技的進步,要遙距確認一個人的選民身份與投票意願並不難;問題是經常地把社會上的問題拿來公投是否一定對社會有好處。末代港督彭定康在這個問題上就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彭定康曾在接受BBC電台訪問時表示:把社會上的事情都拿來公投,有違代議政制的原意。選民需要做的,是選一個他們信任的及有才能的代理人,在議會內為選民代議,維護選民的利益。
我擔心,動不動就來一個電子化的公投,只會損害代議政制的功能,甚至會導致社會作出不適當的選擇。有時,我真的懷疑,人民的眼睛是否真的雪亮?特朗普如此狂妄自大,既不懂經濟,又不懂外交,且在言行上嚴重背離美國的一貫價值,但美國人卻選他做總統候選人。他如果還不調整他的立場,可以為美國帶來厄運。
有美國的朋友對我說,美國的先賢之所以在制定憲法時,堅持總統只能間選,不能直選,就是要避免人民因一時視覺模糊而作錯選擇,這次初選可能是個好例子,最後希望選民能夠踢走特朗普。


1 則留言:

  1. 英國公投在即,是否理智,要看結果和後果。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