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彭定康訪港

近日訪港的港督彭定出席多個講座及訪問,仍受港人歡迎,甚至崇拜,這是一個退休政客難得的本錢。信他,因為連英國人也不信他,把他從他的Bath選區踢走,要令他成為絕足於英國政治的失意政客,他為何可以取信於港人?說到尾,只能說是香港人蠢,而且蠢到今天。
彭定康提出「政府模式和民主體制」,卻罔顧西方民主制度弊端叢生的事實;提到香港的「司法獨立」卻背離「一國兩制」的政治安排;提出「公民自由」,卻不談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底線」;提到「大學自主和自由」,卻忽略「政治入侵校園」。彭定康的言論看似高明,但缺乏依據,思維混亂,漏洞百出。
狠批港獨,同時呼籲港人堅持爭取民主,才完全明白其深意。也許不是中國人或是香港人蠢,而是英國人看英國人,中國人看中國人時,大家都看得通透,因為大家有共通的文化背景。但當一廂情願的香港人看英國人時,蠢就不是本性而是要自欺欺人。
彭定康的謬誤是明顯不過的,也是同泛民高調與港獨劃清界線,切割甚而粗暴攻擊的政治取態一致,也完全是自欺欺人的。欺人是指欺港人未覺醒的幾代人,未覺醒是指尚未完全清醒,被泛民主派欺騙了幾十年的香港人。
新世代的年輕人正處於醒覺錯信了泛民路線的失敗,急於想釜底抽薪,要提出有別於上一代的政治論述,以求主導香港未來的政治走向,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最激的見解自然是要求香港獨立。
彭定康的謬誤在於他所說的堅持民主與年輕人要求獨立根本就是同一回事。更清楚的是大陸要嚴防的絕不是幾個小朋友的誇誇談獨,而是港人要求了30年,彭定康與一眾同坐講台上有份扮演爭取者,港人民主代理人的一群失敗者所倡議的西方民主。如果港人要求的港獨沒有民主的元素,只是要求名義上的獨立建國,是由中央直接或間接指派一人當特首,大陸歡迎還來不及,因為這是大陸正在做的事情。
若不是,是要民主選舉議會特首,是要維持司法獨立,這樣的形態下維持「一國」的關係,大陸就肯嗎?肯就早解決所有爭拗了,還用彭定康、李柱銘、余若薇這群民主的失敗者今天說三道四,指導港人嗎?這個現實,彭定康不明白嗎?
當然不是,作為資深政客他完全清楚,所以說他狡猾及假仁假義是準確的形容。泛民暗地裏幫助獨派,表面上則發動輿論機器批評港獨,劃清界線,還出動彭定康這位國際友人充當批獨的先鋒。政治本來就充滿不義與出賣,本人不會奇怪,也希望新世代的人別太上心,明白就是了。
只要是想爭取民主,港獨的帽子是無人可以跑掉的,無論你是民主派、城邦自治派、重新制憲派、自決派、還是獨派,對專政者而言,皆是一樣。請勿再以DQ的刀不是架在自己的頭上而沾沾自喜,也勿以為多吃幾頓統戰飯,自己就是與別不同,可以有友善的對待,甚而可以分享權力。
分享一些好處不是不可以的,看看當年打着「民主回歸」旗號的「滙點」政客今天如何風光?你若是新世代,你會見賢思齊,還是恥與為伍?
眼看上訴庭一眾法官對「宣誓案」的不堪表現,泛民的法律界英雄是出奇地低調,筆者對終審庭也不敢寄予厚望,但也不會發出司法已死的悲觀論調,這說法從不公平。香港的司法系統一沒有槍桿子的支持,二沒有民主制度作後盾,法官想獨立,靠什麼?
為什麼不是有人民支持的政客去保護法官,反而要求法官保護你們?人大多次釋法,法官也是受害者,而且是最受衝擊的一群,正義人物沒有勇氣起來抗爭,反而不停玩什麼「司法抗爭」,不停地發明眾多的道德要求,權利要求,把這些本來是政治的問題要求法官為你們解決,解決不來或是法官不再支持就只是法官的錯?不是正義朋友的錯?
為何英國人引以為傲,留給香港的Rule of Law近來被大陸無情踐踏,彭定康不敢作出批評?而一眾與他同坐台上的泛民第一代政客在這重要的歷史時刻,不好好反省30年來爭民主的失敗,在死前好好總結一下,給香港年輕新世代一個遲來的道歉,反而厚顏地、滑頭地在港獨議題上討好大陸,出賣新世代的年輕人?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