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7年10月6日 星期五

繁星閃閃

小時候熱愛天文,當時望向天空,繁星閃閃,到入住學校宿舍,再望向天空,浩瀚天際,感覺自己實在渺小,感覺自身面向虛空,必須更加謙卑。最近諾貝爾獎陸續公佈結果,我對物理學獎的興趣最大。今年物理獎頒給三位對引力波探測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魏斯、索恩和巴里什,實至名歸。引力波的發現,引證愛因斯坦一世紀前提出的廣義相對論,當高質量的天體轉動會形成向外擴散的波浪,但由於微弱到難以偵測,甚至連愛因斯坦也一度想撤回這個理論。
用日常生活視之,物質之於時空,如保齡球之於彈床,會令平滑表面凹陷,生出引力,假如兩個質量奇大的星體(如黑洞)互繞對方旋轉,就會猛力週期性地拉扯時空,形成引力波,像小石子投進水中,掀起漣漪;愛因斯坦方程式也告訴我們,引力只能以光速傳播。科學家在一個「L」形狀的實驗室發射一道激光,以分光鏡一分為二,一道直走,一道向左走,兩道光受到重力波不同的影響。在4公里盡頭會遇鏡反射回頭,正常來說回來相遇之時,兩道光如果不受重力波影響,將會因為干涉效應互相抵消。但如果有重力波經過實驗室,時空就會扭曲,兩條隧道就會改變極少長度,光波沒有完全抵消,最後就會仍然有光。去年美國的「鐳射干涉儀重力波觀測站」(簡稱LIGO)公布,物理學家魏斯、索恩等領導的團隊就是利用華盛頓州及路易斯安那州的探測器,偵測到極微小的之重力波活動。
索恩多年以來經常向公眾講解黑洞、重力波、相對論、時間旅行以及蟲洞等主題,更加是2014年電影《星際啓示錄》的執行製片人,作為物理學上的顧問。他認為人類在幾個世紀內亦未必有能力探索黑洞,但相信最終可抵達附近觀察,「非常非常不可能」進入黑洞且仍然生存。

1 則留言:

  1.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真神奇,得到證實更神奇.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