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0年2月15日 星期六

小思談罷工的醫護人員


小思老師近日撰文關於罷工的醫護人員,其原文如下:

有人認為醫護人員投票復工是他們敗於政府手上。我認為這群醫護人員的行為,就似聖經故事:所羅門智斷兩母爭子的情況一樣。此刻正可見誰最愛香港人不忍香港病人受苦,寧願受委屈而復工。歷史會記住死不肯放手的殘酷「人」!罷工的更苦,很掙扎。他們不是失敗,更是愛香港而受苦的一群。

首先引述【所羅門智斷兩母爭子】的故事:
有一天,兩個妓女一同來找國王告狀。她們站在所羅門面前,相互指責,又哭又鬧,爭得不可開交。一個說:「我與這女人同住一處。我生孩子後的第三天,她也生了一個孩子。夜裏她睡得像死豬一樣,把孩子壓死了。她發現孩子死了,就乘我熟睡之機,把自己的死孩子偷偷放在我身旁,把我的孩子換去。早晨我給孩子餵奶,才發現他已死了,我先是急得傻了眼,但仔細一看,這哪裏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分明是被她偷偷換去了。」
這一個還沒說完,另一個卻搶着說:「不,是她換了我的孩子,死的孩子是她的,活的孩子是我的。」
所羅門說:「你們先別爭,讓我看看孩子。」
所羅門端詳衛兵抱過來的孩子,怎麼也分不清孩子更像哪一個
女人,只能另想辦法。他吩咐衛兵:「拿刀來。」
一個衛兵拿着刀站出來。
「將這孩子劈成兩半,一半給這個女人,一半給那個女人。」
拿刀的衛士舉刀就要劈。其中一個女人「撲通」一聲跪下,伏在孩子身上,哀求說:「別殺他,別殺他。只要留下孩子的命,我就不爭了,這孩子就歸她吧。」
另一個女人卻說:「好啊!我要不成,你也甭想要。劈了算了。」所羅門說:「不要殺這孩子。」他指着跪着的那個母親說:「把孩子給她。因為她就是孩子真正的母親。」

小思老師只講出了那幾千罷工者的心聲,不是大部份的香港人!

拒絕罷工的醫護才是真仁者,同時林鄭才是真正的母親。醫護結束罷工是因為輸了市民支持,政府和醫管局沒有讓罷工者得逞,並將背後組織者暴露出其政治目的。

疫情發生以來,醫護罷工的力量,更是將廣大市民的生命健康作為威脅,而且似乎不達目的不罷休。當全社會將注意力放到防止疫情的關鍵時候,他們卻把這當作新一輪亂港行動的契機。

如果說,還有市民起初迷惑於醫護工會提出的「新五大訴求」,那麼,當政府採取歷來最嚴的控關措施,甚至有市民擔心「控關」會影響日用品供應之時,醫護工會還依然我行我素要罷工,提出嚴苛的、以自身安全為目標的「保障」要求,完全將醫護人員崇高的職業與職業道德放置一邊。對此市民應該可以看清楚了,他們哪裏是考慮香港疫情,相反是為了給香港添堵,給香港抗擊疫情添亂,是一場地地道道的「政治騷」。

相信也是上述因素,超過三分之二原罷工人員醒悟,拒絕再罷工,希望回到崗位,服務病患,與全港市民一道抗擊疫情。據稱,那五天有大約16萬人次醫務服務受到影響。即便不是「醫者仁心」,就是普通人也會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感受吧。政治操弄蒙住了罷工組織者的人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