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0年9月12日 星期六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其後反反覆覆,香港各界能否因此主動地轉型,以適應當前的大轉變?

新冠肺炎疫情與民生關係,不少人被安排在家工作,與家人的相處時間亦相對變長。日前有網民大讚丈夫在家工作時十分認真、很有魅力,對丈夫刮目相看;但亦有人抱怨另一半視自己為助理,會不斷吩咐工作,故很害怕對方在家工作。此外部份市場因疫情而關閉,網購或許成為日後新潮流,內地淘寶也成為熱點。

環保方面,因新冠病毒疫情而封城的初期,路面上少了汽車,空氣污染自然有所改善,但當疫情繼續蔓延,幾乎影響世界上所有國家。在這場全球抗疫之前,人們對塑膠造成的 「白色污染」已經有相當的認識,很多國家頒布實施 「禁塑令」,希望減少塑膠對環境造成的重大污染。

資訊科技方面,疫情發生後,視訊會議、遠端辦公成了許多人復工後的工作新常態。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打亂我們原有工作方式的同時,也讓大家領略了新技術的魅力。發展智慧技術、實現數位轉型成了各行各業的關注焦點。

疫情發生以來,以5G、大資料、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為疫情防控和線上復工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援。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在新技術應用方面,如何更具主動性和前瞻性,以新技術應用助力產業轉型。

影響特區政府方面,從反修例動亂開始,特區政府基本上束手無策,若不是出了新冠肺炎疫情,動亂會持續。現時動亂在疫情改善後未再爆發,關鍵是中央政府制訂《港區國安法》,不是特區政府的功勞。

新冠肺炎疫情在香港拖延多月,比起澳門,香港的表現大為遜色。疫情「清零」的機會,只能靠全民檢測。香港現時的全民檢測,一是中央推動,二是中央出錢出力。單靠香港,難以實施。而中央政府助建方艙醫院、臨時醫院,以至將來疫苗的支援,應可協助香港從疫情中解脫出來,也將可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新一波疫情。若無中央出手,香港人命與社會經濟的損失會更多。

回歸二十多年,香港問題叢生,正可證明從殖民地承繼而來的政府體制和人才的不足,也打破了政務官的能幹假像。特區政府施政不力,除了官員的問題,還有社會因素,一是因循守舊,既得利益者把持社會輿論和對政府的監督,其中也包括政治對政府監督制約失效,選舉政治淪為既得利益者所主宰,抗拒轉變。

二是社會無心無力,港人還是過著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的生活,只求個人的利益,對社會的發展無心理會。回歸後經濟的金融化,使炒樓炒股、短期暴富成為社會潮流。更有不少人一心移民,對香港只是予取予攜,沒有歸屬感和責任心。就算反對政府和建制的本土思維,也是個人化的利益訴求,而沒有香港社會發展的考慮。本土堅持盡屬謊言,還都是逃難海外,投靠外國,藉機移民。

這樣的社會便產生出這樣的政府,這樣的政府便培養縱容這樣的社會。那些人怎可能主動違反既有利益的建制來推動改革?

香港最大的問題是社會缺乏歸屬感,殖民地的奴化教育製造對英國統治的歸屬感,而不是對中國香港的歸屬感。回歸後沒有去殖民地化,教育文化與媒體還是殖民地奴化的一套,結果是反修例引發出的動亂便用返英歸美來顛覆回歸,反映出國旗換了,但是人心沒有回歸,甚且比回歸前更疏離內地,親英親美。

止暴制亂與防疫治疫的不力,其中不僅是政府不作為、社會不作為,還有政府與社會的抗拒、破壞。不少人對回歸、對香港的發展是離心離德,不惜反智地「攬炒」。

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要擺脫現時的困境求生,能依靠本身的力量、倚靠少數真心為港的港人嗎?要扭轉大局,推動香港第二次回歸和轉型發展,捨中央出手別無他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