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說法很流行,「不要焦慮2小時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為什麼是2小時和8公里呢?事實上,現在的人,無論老少,都很容易焦慮。
我們總是為沒有發生的事情,提前焦慮,除了應對生活的雞零狗碎,還要面臨精神的超負荷運轉。
既然無法改變未來一定會到來的事實,對當下的生活又於事無補,更讓自己精神疲憊。
所以,不要擔心2小時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該來的會來,我們要做的,是因上努力,果上隨緣;盡人事、聽天命。
一、 2小時和8公里以外的事,都不值得擔憂
「2小時以外」是指未來還未發生的事情,還未發生的事情,現在擔心也沒有用。
「8公里以外」是說聚力我們很遠的事情,距離太遠,鞭長莫及,遠處的事情我們即便知道也無法改變。
我們是不是會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比如工作的時候,今天總會為明天的事情焦慮,擔心明天的彙報表現不好、擔心方案被否決,擔心商務在客戶現場掉鏈子。
因為這種焦慮,導致總是過度準備,影響了更重要的工作,經常加班,甚至睡覺也不安穩。
其實後來想想,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
船到橋頭自然直,有問題再解決,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去焦慮的擔憂。
實際上,大多數焦慮的事情都沒有發生,哪怕有意外,都能夠快速解決,自己就是「蠢蠢」的杞人憂天。
有過一個心理實驗。
參與實驗的人,把未來1周可能會遇到的煩惱寫下來,投入「煩惱箱」中。
到了第3周,把箱子打開逐一核對,結果顯示,90%的煩惱,根本沒有發生。
把剩下的10%再次放入「煩惱箱」,那些煩惱已經不再是煩惱了。
這說明,真正讓人疲憊的不是既定事實,而是你頭腦裡提前冒出一個個糟糕的念頭。
所以,2小時和8公里以外的事,都不值得擔憂。
煩惱本無根,不撿自然無;
困惑本無源,不究自輕鬆。
二、 一生中的煩惱,大部分都不會發生
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上,煩惱仿若荊棘,時常刺痛我們前行的腳步。邱吉爾曾在回憶錄中寫道:「當我回顧所有的煩惱時,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臨終前說,一生中煩惱太多,但大部分擔憂的事情卻從來沒有發生過」。
細思之下,生活中的諸多困擾,諸多煩惱,都是自己臆想出來的,都是自己預設的。
就如同《金剛經》所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塵世萬象,在我們執念的濾鏡下,變得猙獰可怖,可真相往往是,那些所謂的煩惱、絕境、難題,更多是我們自縛的「繭」。
很多事情,在還沒有去做的時候,在還沒發生的時候,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真正的過程和結果。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當我們不執著於自我的得失、他人的評判,煩惱自會消散。我們一旦以空性之心去觀照,你會驚覺,那些讓我們輾轉難眠的煩惱,只是虛幻泡影。
三、 人生的容錯率超乎你的想像
關關難過關關過,事事難成事事成。
生活的容錯率,遠比想像中大得多。明白這一點,或許我們就能釋懷了,焦慮也能少很多。
小時候覺得忘帶作業是天大的事,高中的時候覺得考不上大學是天大的事。
到了參加工作的年紀,你發現學習不好,日子照常過得不錯。然後你就慢慢明白,搞砸一兩個項目,出一兩次醜,不會太影響自己的人生。
戀愛談崩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下一個更好。
人生是曠野,而非一條單行的軌道。
這個世界,真的沒有什麼事情可以擊潰你,除了你自己。
小時我們都被灌輸著一個思想:
人要想過好日子,就要走一條特定的路,在幾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做成特定的事情,才能夠格過上傳說中的好日子。
但是現在看來好像不是這樣的,看身邊過得還不錯的小夥伴們,哪一個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教訓,以及各種艱難險阻。
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都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永遠不要擔心2小時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生活無非就是見招拆招。
四、 行動是治癒一切的解藥
我們焦慮,往往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畏懼。
而積極的行動,能減少未來的不確定性。
行動,是治癒一切的解藥。
打敗焦慮的最好方法,不是杞人憂天地胡思亂想,而是去做那些讓你焦慮的事。
要談判,就認認真真準備好資料;
要見客戶,就仔仔細細記住客戶的需求和偏好。
在遲疑焦慮中每花費一分鐘,就會少一分鐘去解決問題。當你開始行動,你就會發現所有預設的困難,早已不攻自破。
行動可以增加個人的篤定感。
你做一分,事情的確定性就多一份,焦慮就會少一分。
當你去做十分,未來就是變得確定十分,焦慮就無從而來了。
「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積累而成。」
很多事情,行動起來,就能解決80%的問題,剩下的20%就是很簡單的執行問題。
第一步是:拆解
拆解目標,任何看起來再大、再複雜的難題,都可以被分解小目標。
拆解行動,給予小目標,為了達成小目標,我們可以做簡單且確定的一系列行動。
第二步是:行動
先從5%的改變開始,堅持微小的行動,解決掉一個事情,你的焦慮就大大降低了。
為了使行動落到實處,我們可以制定日程表,每月做什麼,每週做什麼,每日做什麼,細化到每日的日程上。
第三步是:複盤
經過一系列行動後,就會知道哪些行動有效,需要強化,哪些行動無效,需要調整。
做一個複盤,總結經驗教訓,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
第四步是:反覆運算,形成方法論
將複盤得到的結論,應用到下一輪的行動,反覆運算行動方法、步驟,最終形成完整的方法論。
如此迴圈,對於未知的恐懼,就落實到具體踏實的行動中去了,焦慮的情緒也將隨著行動而被疏散。
人生猶如一場修行,每一刻皆是道場。讓心回歸澄澈,不為未到之事驚擾,不為為定之局忐忑。真正就自己於水火的只能是自己,能擺脫精神內耗、焦慮的人,也只有你自己。
不要擔心2小時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做具體的事,更多關注行動和過程,好好愛自己,你會發現之前在意的不過是浮雲。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在這人間煙火間,將有限的生命,綻放於當下每一寸真實、美好的光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