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唐朝文化


三色台電視劇《武則天》已播出了大半,女皇很快就位,周朝踏入歷史舞台。整套電視劇的歷史背景,是隋代(581-618)末期和唐代(618-907)前期;前期的五朝皇帝是是: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主要的劇情,是武媚娘(624-705)的後宮生活和參政。660-705年,她實際掌控朝政;690年成為大周聖神皇帝,為中國唯一的女皇。

唐代,特別是前期的社會環境、生活習俗,與南北朝(420-589)末期和隋以來的社會大變遷有關。中原漢文化區的周邊有許多外族,例如隋代東北(今東北三省)有靺鞨(南北朝稱勿吉、西漢稱肅慎)、室韋、契丹等族,北部有東突厥,西北有西突厥等;唐代太宗朝時,也有靺鞨、室韋、西突厥,還有西南部的吐蕃(今西藏)。

漢族與外族的戰爭或和平相處、民間交往,衍生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或衝擊,對社會環境、生活習俗、價值觀有不小的影響,鮮卑人的漢化或中原漢族吸納外族的一些習俗,是常見的良性互動。

此外,唐代帝王、皇室往往有外族血緣,高祖、太宗和高宗,都有鮮卑人姻親血緣。唐代的生活習俗包括兩性的交往關係,或多或少受外族的影響,具有「多元性」,這是很自然的事。

太宗的後宮小妾武媚娘,在他病故後去寺廟當尼姑,「過渡」一段時間,再由接任皇位的高宗李治(太宗第九個仔)接入後宮;這樣的子承父妃或父娶子妃的兩性關係,是唐宮廷的「常態」。

唐代周邊的外族,早有轉房婚之俗。據歷史典籍的記載,唐西境的黨項(漢代時之西羌別種),父死子承庶母、兄死弟娶寡嫂。吐穀渾亦有此習俗,《魏書》稱「與突厥俗同」。

外族不只有轉房婚,還有盜婚,如唐代東北的室韋(今東北邊境一帶):「二家相許……盜婦將去,然後送牛馬為聘,更將婦歸家,待有孕,乃相許隨還舍。」

讓妻子留娘家待有孕才回夫家,與外族母系社會遺習有關。唐代之靺鞨,初婚之夜也在女家:「初婚之夕,男就女家,執女乳而罷,便以為定,仍為夫婦。」

從南北朝後期至唐代前期的社會變遷,可看到唐代社會環境、生活習俗、兩性關係,有外族的影響,服飾亦不例外。

唐代社會生活相對比較開放,服飾的「敞開度」也較大,女性顯得「豪放」些。在唐代後宮,絕無多用布料遮掩前胸怪事。

河北省的大部頭出版物《中華文明史》提到,唐代女性中不只流行半臂短袖或無袖上衣,還追求短襦長裙的「時尚」:「裙腰高到胸部,半袒露胸部,裙長拖地。」

它又引述出土文物和考古的文獻,提到永泰公主墓壁畫的服飾:「可以看到唐代婦女的袒露式服裝,這些女性大都是衫裙寬鬆富麗,卻袒胸露乳,使得今人為之驚嘆不已。」可以看到唐代婦女的袒露式服裝,這些女性大都是衫裙寬鬆富麗,卻袒胸露乳,使得今人為之驚嘆不已。」永泰公主,是四帝中宗之女,701年被祖母武媚娘殺死,時年17

今新疆克孜爾千佛洞的天宮伎樂圖壁畫,也展現唐代女舞者豐乳婀娜的韻味。

以服飾時尚,突顯豐腴的曲線之美,是唐代社會的審美情趣,這是歷史的「存在」,是抹不掉的「存在」。豈可拿一把剪刀、加一塊布料,抹掉唐代社會生活的「場景」?如依一把剪、一塊布的「敢說敢幹」,克孜爾千佛洞的壁畫豈非要炸掉?

唐代女性不只穿衣可以袒胸露乳溝,社交也挺自由。《中華文明史》說:「唐代婦女與異性接觸、交遊不拘禮法,比較自由、隨便,無所顧忌。首先宮廷中困禁便不森嚴。」

民間婦女也有結社自由。《中華文明史》稱,下層民間婦女的結社活動,「具有完全不從屬男子的獨立性」。

沿著時光隧道回視歷史圖象,令人感慨萬千,在近1400年前的唐代,民間就有充分的集會結社自由,在現代電視劇中,卻難得有此自由,公開講真話並不容易。

 

在北京的一個記者會上,有一位歐洲記者提到武媚娘剪乳溝的事,問:「唐代可容女子露乳溝,怎麼現在不能寬容武媚娘的乳溝?」負責人

關於編劇、製作方面,被知識界質疑最多的,是特別著墨武媚娘與太宗的「愛情」和纏綿之樂,非尋常的性關係與背後的政治因素。不少人問:這樣的描寫符合史實嗎?

在歷史典籍中,史家對太宗與武媚娘的關係著墨少。本人對此的解讀是:關乎她在後宮的等級不高,與太宗的政治功業扯不上關係。

探索武媚娘與太宗、高宗父子的關係,不可忽略宮廷人際網絡的遠、近距離,即所謂差序之別。

歷朝後宮都有其秩序文化,等級形成的差序比較嚴密。要瞭解武媚娘與太宗的關係,得先從她的才人身份說起。

據《舊唐書》和《新唐書》的後妃列傳和職官志,本文把唐代前期後妃分為520級,列為如下:

第一等皇后,1位,品級為正1品;

第二等夫人,4位,正1品;

第三等嬪,9位,正2品;

第四等代世婦:婕妤、美人、才人各9位,共27位,分別為正3品、正4品、正5品;

第五等代御妻:寶林、御女、采女各27位,共81位,分別為正6品、正7品、正8品。

玄宗朝,名稱、品級有不小的變化。

武媚娘在太宗朝的637年入宮,時13歲(史書稱14歲是依虛齡),名份是才人(第四等17級)。太宗於649年病故,25歲的她仍是才人,12年並無升等,也未生孩子。
 
從差序考察太宗與武媚娘的關係,還得以比較的視角。比較的意涵,一是太宗朝徐惠與武媚娘的後宮升等差異;二是武媚娘在太宗、高宗兩朝境遇的懸殊。

太宗侍妾徐惠(627-650),於63711歲(虛齡)入宮(與武媚娘同一年),名份是才人,不久升為婕妤(第四等15級),很快又升為九嬪的充容(第三等13級)。

她不只升等快,還有詩文答太宗:「朝來臨鏡台,妝罷暫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妝殿答太宗〉)。她從小善詩文,詩情甚濃,文采為太宗賞識。從她的後宮升等和詩文來看,她和武媚娘與太宗的人際網絡,相對而言是近與遠之差、親與疏之別,武媚娘處於被邊緣化。《武》渲染武媚娘與太宗的「愛情」、後宮生活的纏綿,缺乏史實的根據。

再比較武媚娘與太宗、高宗兩朝的懸殊:停滯與飛躍,也可判斷後宮人際網絡的遠與近。

651年,武媚娘(27歲)應高宗召入宮,2年後跳升為昭儀(第三等6級),再過2年便冊封為皇后。在大概10年內,她生了4子、2女(1女夭折)。就懷孕的機率、後宮升等因素而言,武媚娘是得幸於高宗,前台政治和後宮生活,都以與高宗為密;太宗與她相對是疏離的,是中心與邊陲的關係。

涉獵過唐史的人,也許不會忽略另兩個相關的因素:一,長孫皇后和徐妃的賢德,後宮相對比較平靜;二,太宗有節有度,並非極為沉迷色慾者,曾退回外國的「性貢品」。

長孫皇后(文德皇后,601-636)出身良好,父為隋朝右驍衛將軍,《新唐書》說她「矜尚禮法」和「性約素」,不過問朝政,整合後宮秩序有成,是太宗的賢內助。她病故後次年,徐惠、武媚娘入宮。徐惠與長孫皇后一樣是後宮賢德之婦,能上疏進諫,《新唐書》言:「帝善其言」。

長孫皇后、徐惠先後整合後宮秩序,弘揚正氣,而太宗又極精明,後宮並無激烈鬥爭。雖然前者在武媚娘入宮前1年病故,但她在後宮建立的秩序基礎仍在,武媚娘煽動後宮鬥爭的活動空間不多。

太宗曾婉拒鄰國高麗獻二美女,曰:「歸謂爾主, 美色者, 人之所重。爾之所獻,信為美麗。憫其離父母兄弟於本國,留其身而忘其親,愛其色而傷其心,我不取也。」太宗並不沉迷色慾、偏聽媚言,《武》對太宗與武媚娘的描寫,缺乏史實的「含金量」。

《武》著力頌揚武媚娘治國之才和「改革」,美化、神化之處甚多,爭議甚大。

歷史典籍或當代史家著作,對武媚娘的功過多有理性述評。如《新唐書.後妃列傳》,稱她建言十二事,包括「勸農桑,薄賦徭」,也說她「有權數,詭變不窮」。曾任香港大學教授的史學家羅香林(1906-1978),稱「武氏明敏有膽略,涉獵書史……知人善任」;又說她「臨朝稱制……大殺李唐宗室」。

《武》把才女或被武媚娘迫害者妖魔化,以讚揚武媚娘轉危為安、開創大局的才能,神化她的治國理想。

太宗賞識的才女徐惠,深受妖魔化之傷。在《武》中,她叫徐慧,在後宮升至賢妃,上吊自殺死亡。史實是:她叫徐惠,在太宗朝由才人升婕妤、充容,並未升至四夫人的賢妃(第二等5級),是死後由高宗下詔贈賢妃之名;她並非上吊自殺,而是「帝崩,哀慕成疾,不肯進藥」,以致亡故。

說徐惠嫉妒武媚娘而陷害她,更是荒唐。徐氏在後宮由才人速升等至充容,上疏進諫受賞,詩才為太宗激賞(《全唐詩》收入其詩文5首),相對而言,她與太宗的關係較接近,何來嫉妒武媚娘?更何來陷害武媚娘?

這類妖魔化的著墨甚多,淡化了武媚娘掌控朝政的專權、大殺功臣,淡化或迴避了她殘酷殺害高宗王皇后、蕭淑妃,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酷刑逼供和「獎勵告密」,讓面首張昌宗、張易之橫行、狐假虎威。

近期美化武媚娘的「創作」(電視劇和小說),與郭沫若60年代寫話劇為武媚娘翻案一樣,似有某種「政治偏好」。有思考型學者解讀:有的創作以影射方式為某段近代史翻案。哪一段?重溫與女皇有關的近代史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