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

活在當下

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在會展出席研討會並發表演講,他針對近年香港掀起的主權自決之風,提醒港人先要問自己,我從哪裏來?我是誰?要往哪裏去?禪門中人作參究,經常也從三個問題入手:第一,生從何處來;第二,死往何處去;第三,我是誰?據說,能夠回答上述問題的禪者,就叫成功破得本參,可以生死自在,不再廁身於三界之內了。小弟不才,只是普通一個佛教徒,相信輪迴,相信儒家「未知生,焉之死!」的道理,三個答案,悠然浮現,普通凡人就是希望留連於六道中的人道,用心修行,優化五蘊,止惡修善,做好人的本份。有人提升要求至得道高僧的層次,當然這樣的人萬中無一,定然是上根利智者,方克臻此。至於中等根器的人,參着參着也能受益,他們自然會領悟到,與其終日苦思冥想,煩惱自尋,倒不如活在當下。我是從何而生,已難以探尋;將如何死去,則尚未可知。既是如此,何不腳踏實地,好好過每一天?
李主任的三問,靈感是否來自佛門禪宗不得而知,但一般禪者從三問中所悟出的道理,也是一般港人所該悟到的。我的身份是甚麼,該是中國人?香港人?抑或中國的香港人?這些問題,你能夠解答固然是好,但未能想通的、爭取不來的,也不打緊,我們就接受現實,活在當下便是。
現實就是香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前瞻未來,香港已不可能倒退回殖民地年代,更沒有鬧獨立的條件。我們便應拋卻妄想,好好去珍惜和利用眼前的一切。在禪門大德的眼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人間處處充滿美善。香港也是一樣,我們背靠中華,面向世界,擁有不少讓其他地區稱羨的條件,與其終日糾纏於身份認同的無謂爭議中,何不擺脫執着,利用現有優勢,一起為香港的未來打拚?乃至安安份份,做好本份,活在當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