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7年11月7日 星期二

《周易》與太極拳


太極拳被視為「中華民族對人類的第五大發明和貢獻」,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的一塊瑰寶。「太極」一詞,源出《周易·系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意思是說,《周易》的原始是源於渾元一氣的太極,由太極生出陰與陽兩儀,再由陰陽兩儀滋生太陰、少陰、少陽、太陽這四象,如此生生不息,分分合合而已。太極拳的名稱就取《周易》中的「太極」一詞的含義:是陰與陽的對立統一,是渾元一氣的東西,是陰陽消長、互為其根、分合互化的體現。太極拳,取名「太極」,乃以太極哲學理論為基礎,說拳法變化無窮,及至無限!天之道也。

《周易》所闡述的天、地、人之間的自然關係,陰陽之氣總體協調人體的代謝,平衡著陰陽,使之順應自然變化,順應自然就會頤養天年。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云:「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莊子·天下篇》云:「《易》以道陰陽」。這就是說,《莊子》將陰陽和合思想視為《易》學之精髓。《莊子》這番評價無疑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繫辭下》云:「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陰與陽的協調和諧,是易學原理的集中體現。這種陰陽和諧性是通過陰陽之間不斷地交合、感應和轉化而得以完成。《周易》思想的核心,就是「一陰一陽」的變化運動。《繫辭上》指出:「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揭示了宇宙萬物運動變化的內在動力乃是陰陽兩種相互對立勢力的相互作用。《繫辭》曰:「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其中的「剛柔」、「天地」、「男女」均指陰陽。《周易》更詳細地論述了陰陽的矛盾運動,認為陰陽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它們是同時發揮作用的,即所謂「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正是他們的相互作用推動了事物的運動變化。這是將對立面的相互依存和轉化看作事物的自然本性及變化規律。「一陰一陽」的思維是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最基本的特徵,它是在「天人合一」的整體思維和「唯變所適」的變易思維基礎上構成的。《周易》運用這種思維方式描述事物變化的原理,被極其廣泛地運用於太極拳理論之中。太極拳理論經典,就以這種「一陰一陽」的思想作哲理指導,融入拳理之中。王宗岳《太極拳論》云:「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又云:「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的陰陽變化,是太極拳功夫的基礎,只有明白了「視動猶靜,視靜猶動」,「勁由內換,收便是合,放即是開,開中有合」的道理,即掌握了「陰陽不測」之功,才能達到「因敵變化示神奇」的境界。許禹生解釋說,太極拳行動時,各種姿勢動靜相同,手腿運作上下左右均有陰陽,靜時雖無動的現象,但陰陽虛實要含蓄在內。後人也多用這種思想來解釋拳中的道理,各部姿勢的要求都符合太極拳「柔中寓剛」的特點,適應於太極拳從「鬆柔入手,化剛為柔,積柔成剛,剛復歸柔」的鍛煉步驟。太極拳是包含陰陽對立面的統一體。陰陽指的是順逆、開合、虛實、剛柔、輕沉、慢快、曲直、抑揚、化打、走粘等等,都是由內及外、以外引內的。因此,表現在姿勢上也處處是矛盾對立統一,彼此互相矛盾,而又相互聯繫,互相制約、互相轉化。某一部位姿勢不正確,就會影響到其他部位,相對地,某一部位姿勢正確,則也可以帶動另一部位姿勢逐漸趨於正確。

《繫辭下》云:「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是故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意思是說,《易經》中所描述的虛實剛柔,陰陽矛盾,都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變動不居」的,故「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今人就有以變易、不易的觀點解釋太極拳的,認為拳中各種矛盾之間,變動不居,互相轉化,虛實更替,剛柔相生,上下相繫,前後相隨,在變易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萬變。「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思維方式被廣泛運用在太極拳理論與實踐中,指導了太極拳理論與實踐的不斷深入,為太極拳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

通俗地說,太極拳的內功即是指煉氣與煉神。「煉氣」即是指練氣功,包括呼吸吐納,氣沉丹田,開合鼓蕩,氣遍周身等內容。常鍛煉氣功,注重冥想,心氣得以沉降斂藏,腎精亦可以得到滋養。心胸寬廣,海闊天高,怡情悅志,寧心安神。注重心腎相合,這是在超然于塵囂之外的一種境界。

《說卦》云:「乾為首,坤為腹。」練習太極拳要求「虛靈()頂勁,氣沉丹田」。這也是受到了《周易》乾坤兩卦的啟發。因乾卦在人身為頭,坤卦為腹。頭為陽,腹為陰。所謂「虛靈頂勁」,是頭頂如懸空,貫神於頭頂。楊澄甫《太極拳十要》其中一項就是「虛靈頂勁」。頭頂懸空則全身中正,任督二脈則相接通。肌肉自然,運作一致,前後右左不可稍有偏差。貫神頭頂是精神內斂,全神貫注,審察敵情。《泰·彖》曰:「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太極拳的收功,亦以天、地、人三才為綱領作為收功法則,這是回歸大自然境界最好的方法,人來自大自然,在練功時也要回歸大自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