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

霍金

從新聞報導,知道一代著名天體物理學泰斗霍金逝世,享年76歲。記得零六年他應邀來港於科大公開講座,吸引不少人一瞻其風采。
霍金除了曾被譽為「在世最偉大的腦袋」之外,他還以頑強的生命力,較醫生的診斷多活了逾半個世紀,一直為學術界作出貢獻,為人所津津樂道。霍金以其生命,向世人證明,不少人以為自己有太多限制,其實限制只存在於他們的心裏。
霍金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以天體物理學理論,去解讀宇宙,探尋千古以來一直放在人類心底的生命之謎。可惜,這個「偉大的腦袋」自21歲起便因肌肉萎縮及硬化情況惡化而要坐輪椅,並失去了說話能力。
熟識命理的人知道,一個人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優勝別人,最好當然是四平八穩,做個普普通通凡人;霍金擁有非常「天才」的智慧,但患非常頑劣的疾病。命運似乎在跟霍金開玩笑,但霍金似乎也跟命運開了一場「玩笑」︰命運想以身體的殘障,困住了一個偉大的心靈,而他則以思想突破身體的局限,想像在星際間翺翔,讓思想馳騁於宇宙;才華及其科普著作,影響世人。他不因身體的局限,令思想不至成為殘障的囚徒。
與霍金論述的宇宙一樣,他的做法你可能會認為虛無縹緲,但同樣在最近離世的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也印證了相同的道理。
班尼斯特是上世紀50年代的英國跑手,他是第一個在4分鐘內跑畢1英里的人。3千年來,在班之前,從沒有人可用少於4分鐘,跑畢1英里,而他於1954年則以359.4秒創下了紀錄!
自班尼斯特破紀錄後,不斷有跑手刷新紀錄,3年之內,便有共16位跑手能夠在4分鐘內完成。為甚麼3千年來從沒有人突破到,而自班以後卻有不少人做到?
那不是科技、訓練或飲食上的進步,而是信念上的突破!
當運動員放下了思想的包袱,認為自己可以做到,他們便能突破局限。自班尼斯特破紀錄的60年後,已有逾1,300人能在4分鐘內跑畢全程,而最快僅需343.13秒!班尼斯特雖逝,但他已向世人印證︰所謂的極限只存在於大家心中。遭遇失敗(應只是我們放棄去努力嘗試)往往因為大家不敢相信自己不能成功而已。
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需要大家對成功抱持開放,對困難抱持挑戰的態度,才能改變潛藏心內的「小宇宙」。
你認為霍金、班尼斯特太偉大,太遙不可及?請看︰1953年,首次征服珠穆朗瑪峰的勇氣;圖靈(Alan Turing)在二戰時破解「不可破解」的納粹密碼,而過程中他更研發出首台現代電腦;甚至可看看90年代初,單親寫作新手,《哈利波特》作者羅琳(J.K.Rowling)的奮鬥故事。
他們都與霍金和班尼斯特一樣,以信念突破了各種客觀條件與環境,超越了局限,也擺脫了命運給他們的限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