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9年5月3日 星期五

孔家店的存在

今年是五四運動百周年,也是孔家店被打倒百周年。當年由胡適、陳獨秀、魯迅、蔡元培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儒家、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作為當今世紀最忙碌的古人,孔子破了健力士大全。孔子去世近二千五百年,最有存在感的時代應是當下。
胡適並非是揭竿反孔第一人,而是日本江戶時期思想家安藤昌益,他斥孔子為「大盜之根本」,稱孔孟所倡仁義忠信為「盜賊之器」。思想影響到留學日本的陳獨秀、魯迅等人。
但五四運動爆發前三年,一九一六年一月一日,袁世凱稱帝改年號為「洪憲元年」,就剛發表了「尊孔令」,鼓吹了「孔學博大」,後又發佈《祭聖告令》,通告全國舉行「祀孔典禮」。
早已成仙二千多年的祖師爺,還未看清楚凡間的中國人,到底在忙於拜他還是在忙於罵他,瞬間已經「躺着也中槍」。一九七三年毛澤東發表「勸君少罵秦始皇,孔學名高實秕糠。」再橫空來一個相隔二千年的雙胞胎組合體「批林批孔運動」,親自為這位萬世師表取了一個「小學雞」花名:孔老二!
孔老二想必心情很糾結,久久不能平息,死都不得安寧,不像同期的柏拉圖、佛祖。都死了二千五百年,毛澤東剛罵完又叫他搭飛機,去蠻夷之地散播孔家店遺毒、中國人罵為「吃人禮教」的「秕糠思想」,刀幣也不給賞一個,就要走馬上任孔子學院的名譽校長,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馬克思道不同不與為謀。但中國自己都不要,為甚麼要逼那個叫特朗普的夷狄之君為政以德呢?夷狄之君對「克里米亞」、「克里姆林」的興趣,應該大過「克己復禮」啊!
現在歐美諸夷紛想以關閉孔子學院來響應五四運動百周年,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用這句《論語》名言,來當孔子學院的稱職信,不亦樂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