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0年6月10日 星期三

毛澤東評西楚霸王項羽

意猶未盡,講開毛澤東詩詞,必然要講我最喜歡其中一首《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1949 4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國民黨盤踞了22年之久的南京,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毛澤東在熱烈掌聲中揮毫寫下了《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其中一句說:「不可沽名學霸王。」霸王就是楚霸王項羽,他與漢王劉邦對壘,雖然楚強漢弱,但最終的結局卻是劉邦勝出。
先講解楚漢相爭的歷史,它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拉鋸性戰爭。戰爭雙方的主帥,一位是西楚霸王項羽,一位是被項羽封為漢王、後來成為漢高祖的劉邦。楚漢相爭開始時是楚強漢弱,而最終的結局則是劉邦「得天統」。項羽、劉邦在楚漢之爭有重大歷史影響。這一影響也進入了毛澤東詩詞之中,更進入當時戰略之中,影響深遠;其代表性的詩句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毛澤東從河北西柏坡到北平香山雙清別墅期間,集中精力抓的第一件大事,是指揮人民解放軍繼續前進,打過長江,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國。
據當時擔任毛澤東衛士的李銀橋回憶:「毛澤東喜歡看京戲,不同時期喜歡點不同的戲看。那段時間,他喜歡看《霸王別姬》。看到西楚霸王項羽同他的虞姬生離死別一幕,毛澤東睫毛顫抖著,眼裡濕漉漉的。回來路上,他對我說:「不要學西楚霸王。我不要學,你也不要學,大家都不要學!」他號召所有的領導幹部都要看看《霸王別姬》。
毛澤東得知南京解放的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思接楚漢之爭,揮毫寫下《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著名的詩篇。
詩中「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思的是2000多年前楚漢之爭的歷史故事,用的是「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當今大計。
寫《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時,毛澤東自然想到項羽是一個不能將勝勢一鼓作氣保持到底的首領,是一個沽名釣譽、優柔寡斷的首領。倘若項羽殲滅秦軍主力之後,乘勝以40萬兵力消滅劉邦,劉邦就不會有喘息的機會。
毛澤東也自然想到劉邦是一位敢於將鬥爭進行到底的首領,是一位講求實際、多謀善斷的首領。在項羽垓下被圍、四面楚歌之際,劉邦乘勝追擊,終「得天統」。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是要求學劉邦,不要學項羽。「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是將楚漢相爭的歷史古為今用,要求「將革命進行到底」。
毛澤東寫這首詩的三個月前,在為新華社寫的1949年新年獻詞,題目就是《將革命進行到底》。
在即將獲得最後勝利的時候,毛澤東指出:「敵人是不會自行消滅的。」「現在擺在中國人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面前的問題,是將革命進行到底呢,還是使革命半途而廢呢?如果要使革命進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堅決、徹底、干淨、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廢,那就是違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國侵略者和中國反動派的意志,使國民黨贏得養好創傷的機會,然在一個早上猛扑過來,將革命扼死,使全國回到黑暗世界。」
毛澤東講了一則古希臘的寓言:「一個農夫在冬天看見一條蛇凍僵著。他很可憐它,便拿來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那蛇受了暖氣就蘇醒了,等到回復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傷。農夫臨死的時候說:我憐惜惡人,應該受這個惡報。」毛澤東認為:「盤踞在大部分中國土地上的大蛇和小蛇,黑蛇和白蛇,露出毒牙的蛇和化成美女的蛇,雖然它們已經感覺到冬天的威脅,但是還沒有凍僵呢!」毛澤東指出:「中國人民決不憐惜蛇一樣的惡人。」「凡是勸說人民憐惜敵人、保存反動勢力的人們,就不是人民的朋友,而是敵人的朋友了。」
毛澤東號召「把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他最後寫道:「幾千年以來的封建壓迫,一百年以來的帝國主義壓迫,將在我們的奮中徹底地推翻掉。一九四九年是極其重要的一年,我們應當加緊努力。」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是用形象的詩的語言凝聚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道理。毛澤東在會議講話中,與人交談時,或者寫文章時,常常點評項羽。有時是單獨點評,有時是將項羽與劉邦比較著點評。
193612月,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列舉以弱勝強的戰例時首先舉出的就是楚漢成皋之戰。他在這篇文章中指出:「懼怕一時的不良的政治影響,就要以長期的不良影響做代價。」這自然而然地使人想起鴻門宴上項羽本可以殺掉劉邦,卻顧及一時不良的政治影響而放跑了劉邦。楚漢在滎陽、成皋周圍對峙時,項羽幾次有機會徹底打敗劉邦,但都沽名釣譽,顧眼前而不思長遠,錯失良機。他在談話中說項羽有三個失誤:第一個是不聽范增的話,放跑了劉邦。第二個是楚漢訂立了鴻溝協定,項羽認真了,而劉邦卻不以為然,不久就違反協定向東進攻楚。第三個是項羽建都徐州,位置沒有選好。項羽失敗也與他殺降有關。秦將章邯投降項羽後,項羽擔心章邯軍兵多,其心不服,「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余萬人」。劉邦先入關時已接受秦王子嬰投降。項羽後入關,卻「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毛澤東讀史曾批注「殺降不祥」。毛澤東對人民軍隊規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其中有一條是「不虐待俘虜」。項羽是個悲劇性的人物,但他在推翻暴秦中是有貢獻的。項羽身上也有不少優點,尤其是他的英雄氣節為人所贊嘆。毛澤東提出學習項羽的英雄氣節,但不自殺,要幹到底。從「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這兩句,毛澤東是說應從項羽的失敗得到教訓,不可只為了和平的虛名,給敵人以捲土重來的機會。
最後兩句是借用唐朝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詩句: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原詩說的是漢武帝時製作的極貴重寶物金銅仙人像,在三國時被魏明帝有長安遷往洛陽的傳說。原句的意思是對於這樣的人間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傷而衰老,這裏是說天若有情,見到國民黨統治的黑暗殘酷,也要因痛苦而變衰老。身受他們壓迫的人物,自然要徹底推翻他們的統戰,完成翻天地覆的革命事業。人間正道,社會發展的正常規律,滄桑滄海變成桑田,這裏比喻革命的發展變化。古代神話有云: 女仙麻姑對另一仙人王方平說:他們相見以來,東海已經三次變為桑田(參考葛洪-神仙傳)。比喻對題,非常欣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