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0年6月21日 星期日

家鄉新貌


已經大半年沒有回鄉探親,親友來鴻問候,並談及關於家鄉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重點如下:

內地城鎮化去年首次超過60%,原來提及2035年達到75%的下一個目標不再強調,最新宣佈的政策,是先把現存中小城市公共資源不足的短板補足。中央將改善對中小城市提供醫療、教育等服務的撥款政策,逆城市化的趨勢,將會更加明顯。

內地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是限制城市人口增長的,原因是農產品不足以養活城市人口,饑荒嚴重的時候,甚至要將大量的城市人口送到農村,隨著糧食價格提升和農業科技發達,農產品供應早已經不成問題,工業急速發展還吸引大量人口從農村到城市打工,目前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已經有16個,北京、上海和重慶的人口更超過2000萬。但城市病日趨惡化,交通堵塞、食水供應不足、空氣污染嚴重等等,都是難以解決的頑疾,這次新冠疫情更加突顯病毒在人口稠密的地方迅速大範圍傳播的弊端。

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出現,是政策使然,內地以省市為行政單位,地方政府無論是出於政績因素,還是地方保護主義原因,都在「各自為政」,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意味著大量的工廠吸納大量的人口,市民買房買車,政府稅收增加,再擴大城市範圍,再吸納更多的人口,造就愈來愈多的大城市。幾個大城市的人口變遷是最好的說明,上海100年前已經是亞洲大城市,1959年的人口已經超過千萬,真正加速發展的是在上世紀90年代,至今人口達到2500萬,成為世界第三大城市。北京人口1987年才突破千萬,2012年突破2000萬,雖然定位為政治、文化中心,但也不放棄勞動密集型工業,人口繼續上升。深圳是典型經濟急劇發展的產物,1987年才達到百萬人口,2010年超過千萬,現在官方統計是1334萬,但有估計認為實際管理人口達到2000萬。

北京、上海和重慶的面積超大,北京的面積有16個香港般大,發展軌跡是從三環到六環,像攤大餅般從中心向周邊擴展。其他的城市受到面積的限制,省會城市則依靠行政命令對外「兼併」,廣州將番禺、花都、增城和從化劃歸旗下,人口、面積、經濟規模、稅收齊升。深圳雖然有兩個香港般大,還是缺地,近年「收購」了汕尾近500平方公里的一塊地,將部分工廠遷到這塊「飛地」,管轄範圍進一步擴大。

超大城市是工商業並駕齊驅的產物,工業需要人口集聚,但現代的商業,特別是IT科技發達以後,很多商業未必需要在大城市進行,這次疫情更加說明遠程通訊是可以取代人群聚集的商業運作模式,連過去人頭湧湧的廣州交易會,現在都遷移到網上展覽、洽談、簽約。

靠行政手段去控制城市人口膨脹的模式不能複製的,近年因為人口增長速度放緩,很多大城市反而用甘詞厚幣去「搶人」,比如對擁有高學歷或者高技能的人才,給予「安家費」及住房補貼去吸引他們落戶,杭州在4年間人口增長100萬,去年進入「千萬城市俱樂部」,就是這個政策使然。而由於通訊技術發達使遠程工作可行,以及市場因素驅使逆城市化的情況,還不明顯,原因是中小城市的配套設施遠遠不夠,中小學學額與養老機構都不敷應用,疫情更暴露出中小城市衛生設施嚴重不足,無法吸引人才「回流」。

國家發改委日前表示,對於新型城鎮化的目標,需要解決幾個問題,包括建醫院、污水處理廠、市政公共設施等等,因為這些都是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需要政府支援引導的公共領域。這個來自中央政府的「呼籲」,如果沒有從中央撥款、具體規劃以及事後檢查落實等等政策配合,到頭來還是會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

目前超大城市人口過度膨脹,農村5億人口實際上只需要2億勞動力就可以確保農產品供應,解決中小型城市公共設施不足的問題,可以從雙向吸引人口遷移,大城市的商業和人才遷移到中小城市,以及農民到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的中小城市謀生,這才是城鎮化對症下藥的方向,但如果目前的行政結構模式以及中央政府考核政績的方向不改,要達到這個目標也會舉步維艱。

話題返回家鄉潮連島(人才島):

江門人才島規劃

近年來政府已調整部分用地功能,部分二類居住用地調整為商業用地、公園用地,以打造生態休閒帶,提升城市建設品質,同時構建以人才聚集為中心的功能生態系統,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據悉,人才島建設加快,完成年度投資35.8億元。騰訊、華為等重大專案和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相繼簽約落戶。整體江門市內,五大萬畝園區全部納入了省產業園政策範疇,新增“三通一平”(水通、電通、路通和場地平整)土地4030畝,新引入億元以上項目28個。“1+6”[1、江門國家高新區 2、江門濱江新城 3、新會銀洲湖 4、鶴山工業城 5、台山工業新城 6、開平翠山湖科技產業園 7、恩平工業園]核心園區提質增效,實現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在三區四市的全覆蓋。《綜合交通一體化規劃》《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完成銀湖灣濱海地區啟動區、人才島、高新區局部地段等重點地區、先進製造業示範園區擴區、重點平台的控規編制。全面完成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完成938條行政村村莊規劃編制。

政府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發展環境。高品質建設人才島,加快推動騰訊“WeCity未來城市”、華為ICT學院、IBM軟體外包中心、科創中心、科技產業園、智慧城市展示中心、人才公寓建設,力促軟體產業園、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等專案早日落戶動工。推動“僑都英才計畫”、“五邑人才工程”等重點人才工程提質增效,深入實施博士後創新實踐工作、“百名博(碩)士引育工程”、博士博士後引育工程,出台博士博士後管理辦法。建立人才安心保障機制,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擴大市領導聯繫高層次人才範圍。實施技能提升十大工程,推動職業教育校企精准對接。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城鎮落戶限制,加快主城區人口集聚。

深化城市提質工程
積極推進城市文明建設法制化,持續抓好創文工作常態化長效化,迎接全國文明城市三年總評。推進江門河、天沙河兩岸品質提升及生態修復、人才島濱水景觀帶、城心軸線慢行系統建設,打造江海雲道等特色遊覽休閒路徑。完成江門水道新會段等的建設,全年新增碧道100公里。新建(改建)鎮街、村居公園123個,新建(改建)精品口袋公園9個。大力整治沿江門大道、高速公路及國、省道沿線環境,抓好高鐵沿線美化工作。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持續推進城市道路升級改造,打通“斷頭路”,優化停車泊位設置和停車場規劃建設,暢通“微循環”。在有條件的路段探索設置摩托車專用道,實現汽車摩托車分道行駛。全市公交純電動化率達到100%。加快“三舊”改造,大力推進老舊社區改造、老舊住宅加裝電梯。深化環衛一體化改革,推進生活垃圾全過程分類,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蓬江區和江海區建成省級全區推進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全面落實“城管進社區管到位”。推進國家節水型城市達標建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