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5月8日 星期六

香港出路與大灣區跟一帶一路的關聯

 

去年談到《一帶一路與大灣區》,究竟香港的出路可依靠那話兒?

「一帶一路」的一帶是「路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從亞洲東部途徑中亞細亞、西亞細亞,到達歐洲。一路是「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的南海經過東南亞,穿過印度洋,到達非洲。「一帶一路」囊括了6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希望透過基礎設施的建設拉動60多個國家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推動國家之間,在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建立一種平等、互利的合作概念。為甚麼是以基礎設施來拉動經濟發展呢,舉個簡單的例子:廣深高速公路,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通車的。雖然只有一百多公里,但是正是由於高速公路的完工,很多企業到這裡投資,公路兩旁建起了工廠、城鎮;人口、地價大幅增長,拉動了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修公路、修高鐵,不僅僅是交通便捷,更能夠帶動經濟的發展。中國是希望通過「一帶一路」的發展,帶動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增加貿易額度,促進文化交流,建設一個公平、合理的國際社會。

香港在「一帶一路」中扮演的角色,從地理位置上說,香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的始發港、南方工業出口的重要港口。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和進步,地點位置已經不是最為重要的一點。現在年青一代,都流行網上購物,所以無論你處於世界的哪個角落,都可以在網路上進行貿易往來。

跟著要問:「一帶一路」在香港實行有甚麼優勢嗎?又會面臨怎麼樣的困難和挑戰呢?答案在於香港的優勢是因為她是一個融資中心,有專業的組織(如亞投行等)進行專案融資;而對於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往來的方面來說,香港則具有豐富的經驗。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有很多港商到內地去投資,建設基礎設施、興建工廠等等。困難則是,香港要與60多個不同的國家進行貿易,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就像伊朗,一個伊斯蘭國家,伊斯蘭國家不僅在金融制度上和中國不同,在宗教文化、法律制度、社會歷史等各個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差異。要「知己知彼」,尊重對方的習俗,瞭解對方的文化,才能更好的達成貿易協定。當然,在一些有戰亂的國家,則要做好風險管理。對於貿易合同的擬定和落實也是十分重要的。

香港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但可憑甚麼條件與深圳、廣州一爭主導呢?人口規模、經濟規模已開始遜色,差距會擴大。產業、科技,香港是無可依恃。大學暫時還可觀,卻走向是英、美大學的分校化,與本地、本國關連才剛開始,無論本地化、國際化、科研能力、人才都比不上珠三角急速擴展的高等教育與科研機構。香港的大學正全面在珠三角設分校,35年內,一如中文大學,珠三角的分校才是校本部,香港變成分校。即使前特首用土地送給外國來設校,個別已撤走,餘者不過是賺香港和內地學生的學費,對香港發展哪有貢獻?

香港再工業化從上世紀70年代的工業多元化至今,迄無寸進,只有倒退。航運中心已經失落,比不上上海,也比不上深圳、廣州。空運還有優勢,但是廣州、深圳擴大空港、空運,香港可保地位多久呢?貨源還是來自珠三角,不從本地。

香港僅餘的是金融中心,但愈來愈是內地的離岸中心,股市是A股為主,依靠北水南下,交易遠不如上海、深圳,或許可勝台北。財富管理中心可能變作內地資金外流缺口,中央政府可以放任多久呢?面對美國挑戰的國家金融安全,中央抑壓阿里巴巴打擊槓桿化、金融化,制止金融泡沫,香港財富管理中心要規範化,但還受到美國監控,發展空間不多。主其事的主要還是內地人才南下,愈來愈離岸化。

香港怎樣參與、怎樣貢獻、怎樣將之連接珠三角的發展呢?深圳、廣州在中央允許下把業務進一步擴張至香港,深圳、廣州與香港連接便會更易完成,但香港便成為深圳、廣州的離岸中心,或經濟的伸延。香港回復開埠初期作為廣州外港的有限角色作用,若經濟發展不了,更可能成為深圳的後花園。

依香港現時的條件、能力,在大灣區的發展,只可能是配角,或可保經濟、民生不會明顯衰落,但對大灣區的作用當在深圳、廣州之後。要讓深圳、廣州扶持香港,扶持的力度與方法難以有大的寄望。

廣州、深圳、珠三角乃至內地大多數地方,對「一帶一路」的參與有限,積極性與認知不足,國際化條件也落後,這正好給香港一個大發展機會。可是,如歷史上歷次的結構轉型,香港都要重新學習、付出大努力,才可以成功。「一帶一路」代表香港與中國都要從美國體制突破出來,難度比前更甚,香港能否又一次脫胎換骨呢?這是香港人與中央政府要做的選擇。

1 則留言:

  1. 從宏觀而言,香港金融應當面向廣闊的國際市場,施展金融能量,相比大灣區,一帶一路國策可以讓香港走得更遠。可惜,一帶一路金融業務主要涵蓋基建,回報率低且回報期長,與香港當前的「短平快」賺錢模式相去甚遠,用上文,損賺取急功近利的快錢,增一帶一路發展商機的得益。長遠而言,算是利多於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