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8月17日 星期二

象群愛回家

 

  六月有關《與象同行》的報導,轉眼已逾兩個月,有博友問:「雲南大象旅行團」到了哪裏?

  經歷十七個月北遊,跨越一千三百公里,原本棲息在雲南的十五隻大象,從所在地一直北遷至昆明市,日前終於在八月十二日──「世界大象日」回到原棲息地普洱墨江縣。這一路,牠們從墨江縣─普洱市─玉溪市─紅河州─玉溪市,北上、西遷,途中幾經迂迴,終於奔往家園。這一路,牠們喝過酒,玩村民家的酒缸塞子;牠們逛過街,在峨山縣城集鎮上大搖大擺。餓了有人投餵成堆的玉米香蕉鳳梨、隨便啃農民田裏的甘蔗,渴了到農民的水塘或者隨意擰開人家的水龍頭開懷暢飲,全然不顧牆上「節約用水」的標語提示,熱了有人專門挖池塘供牠們嬉水洗澡,牠們睡覺、玩泥巴、兄弟打鬧的萌態被無人機拍下來引來地球人圍觀……

  牠們不知道,十七個月來,人們為大可愛們操碎了心──天上有無人機監控,全天候跟蹤軌跡;地面提前清空道路,疏散轉移人群。雲南省共出動二點五萬多人次、無人機九百七十三架次,投放食物近一百八十噸,疏散轉移群眾十五萬多人次。大象們「闖禍」一千五百多件,所造成的損失全部由國家承擔:保險公司啟動野生動物公共責任險,評估定損五百一十二多萬元,已完成理賠二百一十六多萬元。

  牠們更不知道,這一趟出行,圈粉無數,象寶們被偷拍的畫面成了連續劇,主導可愛系、治愈系、科普系。兩隻象寶寶成了我的「心頭好」「線上寵物」, 悄悄幻想抱養一隻,上網一查:哈!小象出生時即可達一百公斤、身高一點八米……養不起養不起。

  曾經,亞洲象在我國一度瀕臨滅絕,經過多年努力,目前我國野生亞洲象數量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約一百八十頭增至如今三百頭左右(保守估計),種群正在恢復,活動區域持續擴大。

  這次「擅自」出行的雲南大象群,成了疫情隔絕下人們單調沉悶中的開心果,也給意識形態壁壘林立的世界增添一道溫馨的風景。維基百科專門新增詞條「二○二一年雲南大象北遷事件」,詞條的備註十分有趣:「此條目體裁可能更適合散文而非列表。請協助將此條目改寫為散文,如果合適。也可以尋求編輯幫助。」

  如果我們留意,類似「適合散文」寫作的溫馨情景在當今中國比比皆是:

  今年兩會期間,青海省人大代表展示兩幅紅外線相機自動拍攝的照片,照片中的荒漠貓和雪豹是生活在祁連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度因環境問題面臨生存危機,如今荒山變綠、風沙減少、河水變清,荒漠貓和雪豹重回家園。

  今年六月,湖北漢江流域發現江豚出沒。這是近三十年來該流域首次發現江豚活動。「水中大熊貓」長江江豚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上揚的嘴角和溫和的性格,讓牠獲得了「微笑天使」的美譽。

  七月,十二頭瓜頭鯨在浙江台州灘塗擱淺,救援人員和群眾冒着攝氏三十多度高溫開展營救,連續數小時泡在泥水裏抱着瓜頭鯨幫着清洗呼吸孔,經十餘小時搶救,當天有九頭瓜頭鯨被救。

  因為愛的守護,幾種瀕危動物在中國「喜提降級」──

  國寶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千一百一十四隻升至一千八百六十四隻,由瀕危降為易危。不少網友期待人手一隻「滾滾」的美好畫面。自一九六三年中國建立第一批大熊貓自然保護區,至今已有六十七個,其中成都繁育研究基地最初只有六隻大熊貓,至今已有二百一十七隻,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大熊貓人工圈養種群。國家還在川甘陝等地劃出「大熊貓國家公園」,總面積達二點七萬多平方公里。二零一九年國內朋友參觀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他告訴我:「國寶們」的萌態讓旅客忘記了時間、忘記了下雨。才知道,四川人民為感謝香港各界對汶川地震的援助,面向香港同胞免費開放熊貓基地,只需出示回鄉證。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藏羚羊數量只有不足七萬隻,增至約三十餘萬隻,保護級別從瀕危物種降級為近危物種。

  「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鳥仙」朱䴉其化石早在六千餘萬年前的始新紀地層發現,曾經廣布東北亞地區。一九八一年全球僅有七隻,現已擴展到五千餘隻,僅中國境內秦嶺地區就有四千四百餘隻,受危等級由極危降為瀕危。還有「雪山精靈」滇金絲猴,僅分布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雲嶺高寒山地,從一九九六年約十三群一千多隻增至現在的二十三個種群三千多隻。

  從南方到北方,從內陸到海濱,許許多多消失多年的珍禽異獸們正在歸來,背後中國環保故事可喜可歌可泣:我國已建立了較為完備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大面積自然生態系統得到完整保護,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大象並非家居寵物,一般人若要親身接觸大象,不外兩種途徑:動物園或野外旅遊。十多年前,與兒子到泰國慶祝大學畢業。那一次是跟隨旅行團,其中一個行程是野外騎乘大象。眾多團友分作每二人一組,乘坐在大象背上,魚貫前行,欣賞風景。雖然天氣炎熱,但仍然樂在其中。泥路上見到有一些街童玩耍,他們看見象群團隊,於是故意將腳上的皮球踢向我前面的大象腳邊。那大象就此停下來,不用回頭便將皮球以後腳踢回給街童。可是街童存心戲弄,又再將皮球踢向大象,如是者來回了幾次。看着這情景,我們正感有趣,可是前面的大象突然轉過身來,把皮球踏在腳下,望着路旁的街童,眼睛就像流露說話:「不要再犯我了,好嗎?」然後施施然將皮球踢回給街童。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近距離看見大象的反應。當地導遊以不純正的粵語笑說:「香港人是否愛說『大笨象』?其實大象一點也不笨。」

  童年也去過荔園遊樂場,裡面有一頭雄性亞洲象名叫天奴,是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香港人重要的集體回憶之一。天奴於1958年隨沈常福馬戲團由緬甸來港表演,之後再運到荔園動物園長住,一直生活在面積有數百平方呎的圍欄之內,當中有一條小壕溝分隔遊客和天奴。天奴每天吃2餐,分量約有200,包括草、水果、飯等,每日大約耗費100港元飼養牠,隱約記得當年也有隔着圍欄,擲香蕉餵牠。

  時至今日,人們都知道應該愛護動物,雲南大象群的北遷過程,受到遙控機追蹤,亦有護象隊照顧,象群途經民眾居住區域更會獲得食物支援。人類與動物互相尊重,彼此便可友好共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