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8月22日 星期日

東京奧運會球賽

 

726日晚,在東京奧運會乒乓混雙項目中,中國組合許昕/劉詩雯以3:4負於日本組合水谷隼/伊藤美誠,獲得銀牌。中國希望全取五枚乒乓金牌夢破,混雙是本屆奧運會新增的一個比賽項目,是東京奧運會首枚乒乓金牌,更是東道主日本極為渴望的一金。

而中國方面,從2018年便確立了許昕/劉詩雯這樣的混雙搭檔,在這3年的時間裏經歷了數次大賽的歷練與針對性訓練,但正如許昕在賽後的發布會上所說「之前的備戰我們也吃了很多苦,但最終競技體育看的是結果,不管之前發生了什麼,大家都只會記住誰站在冠軍領獎台上。全國球迷都在關注這場決賽,這個結局整個中國隊都接受不了。」

其實在該場比賽中國隊大比分20領先,到第3局時,場上運動員的氣氛與狀態已經令不少網民着急揪心,乃至決勝局一度被打至80這樣恥辱性的比分更是徹底成為輸球後集中的情緒宣泄點。

賽後中國球迷輿論不接受這樣的現實:諸如「劉詩雯的美甲」「劉詩雯的手鍊」「許昕過於被動,不夠堅決」「教練馬琳佈置不當,下課」「日本選手吹球犯規裁判無視」「水谷眼鏡個中暗藏秘密」等等,都成為網民檢討國乒丟金的理由。儘管前國乒運動員鄧亞萍第一時間指出,日本是有備而來,為了這屆在家門口的運動會,他們採取斷代培養,而這種模式在東京奧運的驗證中也確實獲得了成功。

但無論如何,面對這樣的結果,中國觀眾的心理上還是很難接受。乒乓是中國社會中普及度最高的一項運動,一直以來,中國乒乓在國際上處於壟斷地位,封神一樣的存在。

國乒丟金,是運動員之憾,是中國國乒團隊的遺憾。但遺憾之外,最牽動中國社會情緒的是,對國乒地位的擔憂與在對日本比拼上的落得下風。

關於前者,日本選手水谷隼在賽後無疑點出了最為直白的邏輯:「從過去到現在,中國都是一堵高牆,這次我們能打破這堵高牆,那麼將來我們也能越走越高。我突然明白,中國選手不是神,也是人,我們能夠打敗他們。」

關於後者,這恐怕是此次輿論聚焦國乒丟金最主要的情緒之一。鑑於中日歷史上的關係,中國社會對日本的情感表達從來都是直白而強烈的,這反應在國與國的關係上,也同樣反應在乒乓賽場上。對運動員來說,這當然是一種壓力,恐怕也是「不能接受」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結局已成事實,事實不能更改,對於運動員來說,這場比賽本身確實有需要檢討與調整的地方,但這種對決結果絕不該只讓他們承擔。中國社會在對國乒寄予期望的同時,更應看到,日本經過青訓等斷代培養、後代培養的方式已經對中國乒乓發起了進攻,而乒乓這項中國旨在推廣的運動至少在日本得到認真的回應。乒乓運動的推廣才能有更精彩的奧運賽場上的魅力。

作為香港看官,看奧運中的乒乓球賽或羽毛球賽,少則三局,多則五局,你追我趕,事實上覺得十分過癮。團體賽裏的個人賽,固然緊張刺激;整個團體賽的大局,也精彩紛呈。賽中,會出現許多變數。有時先勝兩局的,未必直落勝出;而是在對手力追之下,一直打滿五局,還能反敗為勝。按照一般規律,先贏者有了一兩局勝局作基礎,更加心安理得、信心大增,勝算在握;但我們時常見到的是,形勢往往出現重大逆轉。此其一。

其二,好看的除了比賽的技巧展示、場面的風雲奇詭和變幻外,還在於運動員的種種性情、表情的流露、各種叫喊聲的交錯。這些流露和穿插,當然也是這些運動員的內心和情緒的表達,充分體現了不同運動員的素質高低。也許,在決定勝負的最後一局或最後一球,熒幕前的觀眾如你我,更為運動員捏一把冷汗。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了中國運動員在落後的情況下穩定沉着,扎扎實實,一球一球地追,頑強拚搏,力挽狂瀾,最後果然扭轉乾坤,後來居上,取得最後勝利。

日本伊藤美誠與中國孫穎莎在女單乒乓的對決之戰,不會因混雙輸給伊藤美誠而影響內心和情緒心態。論技術,其實都不相上下,稍微內心波動,就不難兵敗如山倒。孫穎莎一臉謙遜和善,縱然是在領先的時候,也不露出得意之態;打出好球時,也從不握拳露出猙獰的復仇之相,敵視嘲笑對方。看得出她的內心異常強大,不管局勢如何對自己有利或不利,都不影響自己打下去的心情,每一球對她來說都是新的開始。中國運動員幾乎都有那種落後不沮喪、不放棄的頑強精神,我們稱之為內心強大。相反,伊藤美誠顯得患得患失、緊張不安的樣子。果然,最後是一子錯,滿盤皆落索,沮喪放棄了。

孫穎莎勝在技術好,更贏在內心的強大。

羽毛球女雙決賽,印尼選手波莉和拉哈尤奪金,在場上激動得泣不成聲,中國選手上前祝賀,這是內心足夠強大,輸了,友情還是需要保持的;烏茲別克斯坦女體操運動員丘索維金娜從十七歲參加奧運,一直到二○二○東京奧運,還見她的身影,參加過八屆奧運會,多次都是為了給兒子醫病。三十幾年的體操生涯,獨一無二,超越時間,超越體能,也是內心足夠強大,才有可能。

由此聯想到,人性中的嫉妒、小器、計較,仇恨、報復、沮喪、恐懼、猶豫、膽怯等等,都是影響競賽爭勝的品質,而寬容、大氣、慷慨、善良、報恩、堅持、勇敢、堅定、膽大等等都是內心強大的表現。

內心強大,就可以堅持到最後,扭轉劣勢,取得勝利;內心強大,就是韌、毅力、耐心和認真的完美融合。中國運動員具有那種勝不驕、敗不餒的品質,人性的素質堪稱完美,才能收穫那麼多優秀成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