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2年3月15日 星期二

中國Vs美國

俄烏之戰已發生了十多日,俄羅斯仍未能攻陷烏克蘭。因美國制裁俄羅斯,但俄羅斯亦反制美國,動搖了整個資本主義的體制。即使戰後如何談判,重建艱難。美國敢率先破壞資本主義的根本體制,誰可保證日後不會故技重施,再次對付俄羅斯,以及其他國家。而俄羅斯的反制,也造成先例,其他國家可以藉此應對美國及其盟國的制裁。潘朵拉盒子一旦打開,災難放出來,再難收回。

俄烏之戰的意義,若美國未能打垮俄國,不但美國借戰勝建立的二戰後體制全然崩潰,歐美資本主義二、三百年營造的體制亦開始崩析瓦解。美國的霸權主義,不惜把國運與歐洲命運寄於一戰,可能得不償失,把整個世界體系重新顛覆起來。

當美國在全球示範,可以不經法律程序,用政治指摘,任意把別國政府、企業、個人的財產凍結、充公,用二級制裁去對付任何國家的政府、企業、個人不依從它的一級制裁,資本主義在美國,包括美國長臂干預外國,一如中世紀歐洲的宗教法庭,加上連坐法。

而俄羅斯反制,也是對等的對不友好國家(即參與政治制裁的國家)施加制裁,直接國有化其資產。俄羅斯最大的反制是取消美國為首不友好國家的知識產權,這裏涉及的資金遠高於國有化美國等企業的資產。一旦技術保障取消,最大得益者便是中國等其他國家,美國再難靠專利來保護它已進步緩慢的科技產業。一次大戰時美國趁德國戰敗,侵犯德國企業的知識產權,盜取德國的技術,建立起整個美國的化工產業。二次大戰德國戰敗,美國把德國的國防技術產業,從人才、技工、技術文件、設備全部掠奪搬往美國,以此發展美國的導彈、航天產業。

俄羅斯今次可能是其產業大發展的契機。當然,中國在俄設廠便可享同樣的待遇,相信西方和日本面對這樣衝擊,沒法不與俄羅斯談判,以便撤出俄羅斯的不友好國家名單。

中國看着美國對付俄羅斯,絕對會引以為鑑。中國有着全球最齊全的產業體系,國內經濟空間龐大,只要擺脫美國的欺騙,依《中國製造2025》規劃進一步健全國內的產業鏈,提升國內經濟的自給率,並建立鞏固的海外生產協作基地,金融穩健不受美國教科書主張和投行的迷惑,與美國以外拓展各種合作,美國是沒法弄垮中國,中國也便有力支撐世界,應付美國的破壞,以至重建世界秩序。

另一方面,上日在羅馬召開一個長達七小時的「楊沙會」,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和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會晤,「楊沙會」原本是在中美兩國元首去年十一月視頻會晤之後,定在今年一月中舉行。但在北京冬奧舉行前夕,美國講一套做一套,口說和好,實際上抵制北京冬奧,中國便拒絕召開「楊沙會」。
俄烏爆發戰事,國際局勢急劇變化,美方想中國幫忙,充當俄烏戰爭的調停人。美國有求於中國,高層次的外交會晤,便變得有意思了,因為有互相妥協(give and take)的可能,烏克蘭戰爭製造出中美協調的契機。「楊沙會」會後,新華社出稿:「楊潔篪主任指出,中方致力於勸和促談,國際社會應共同支持俄烏和談盡快取得實質性成果。」美國有匿名高官放料,雙方坦率對談反映出當前局勢嚴重性,以及雙方致力維繫開放溝通渠道,其中觸及一系列包括中美競爭、俄烏情勢、北韓局勢升高和中台的「一中政策」;從中可以總結出一點結果:
  
一、會議開了七個小時,相當長,美方形容雙方「激烈對話」。估計雙方關心的話題都有詳細討論,但看來沒有達成什麼重大共識。唯一正面訊息是雙方仍然可以談論七小時,不至於提早離場。
  
二、在烏克蘭問題仍然是各自表述,美方消息人士話,沙利文對中國「倒向俄羅斯」表達了「深刻的擔憂」,亦向中方講了如果協助俄羅斯作戰有何後果。中方自然站穩立場,強硬反駁。楊潔篪強調,中方堅決反對任何散佈不實資訊、歪曲抹黑中方立場的言行。
  
三、楊潔篪在會上指中方對近期美在涉台問題上一系列錯誤言行,表示嚴重關切和堅決反對。美方重申「一個中國」政策。
大家可能會對楊潔篪提到的「安全不可分割原則」(Indivisible security principle)感到陌生。其實,這個概念在西方和俄羅斯簽署的安全條約當中,曾多次出現。最早見於一九七五年歐洲安全合作會議(CSCE)達成的《赫爾辛基協議》。
「安全不可分割原則」是指各國不應該以犧牲別國安全的方式,去提高自身的安全。美國末任駐蘇聯大使馬特洛克(Jack Matlock)指美國總統老布殊於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在馬耳他會晤戈爾巴喬夫期間,向他保證,如果蘇聯允許東歐國家通過民主進程選擇未來的方向,美國不會渾水摸魚、從中取利。第二年,雖然沒有得到書面保障,但美國老布殊政府也曾承諾戈爾巴喬夫,若統一後的德國留在北約,北約就不會繼續東擴,哪怕是「一英寸」。現在西方不承認北約曾承諾不會東擴,但馬特洛克作為前美國外交官,他的證詞相當可信。
北約東擴,將東歐國家和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納入北約這個防衛同盟協議,這會侵犯到俄國的國家安全。當然,西方一方面否認曾經承諾過北約不會東擴,她們亦爭拗簽證軍事同盟協議,並不是公開的侵略行為,所以沒有違反「安全不可分割原則」。問題是一九六二年古巴導彈危機時,蘇聯只是在古巴部署軍事導彈基地,沒有入侵美國,為何美國覺得蘇聯直接威脅到她的安全?
中國提出這個早已經見諸於歐洲和俄羅斯的協議中的「安全不可分割原則」,既有「各打五十大板」之意,也反將美國一軍。中國既不支持俄羅斯向烏克蘭開戰,也不支持北約東擴。要俄烏達停火協議,俄羅斯退兵,就必需要先保障俄羅斯的安全,北約要承諾不會接納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加入北約,不威脅俄羅斯的安全,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道。
中國對俄烏問題的立場很清楚,中國不是歐洲的主要的參與者,在很多的問題上,沒有直接的利益。但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可以發揮自己的外交影響力,與俄羅斯、與歐盟、與美國對話,拉近雙方的分歧。但是,若西方堅持自己的安全觀,實際上卻威脅到俄羅斯的安全的話,想俄烏結束戰火,只會是緣木求魚而已。

1 則留言:

  1. 如果和談不能達成停戰,按照目前戰況來進行判斷的話,俄軍的作戰行動最終會有以下結果:
    即經過數周到若干個月的拉鋸戰,付出了不少裝備的損失和人員傷亡之後,逐步地清剿掉第聶伯河以東的烏軍殘餘勢力,拿下基輔,成立傀儡政府,使得整個烏克蘭割裂為事實上的東烏克蘭和西烏克蘭。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