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習慣參觀書展,今年七月的香港,除了炎熱還有颱風,人不免思宅,越發慵懶了些,這可算是讀書的時節。一個人捧一本書,靜靜地看,慢慢地品,時而緊鎖眉頭,時而嗤嗤發笑,時而一目十行,時而咬文嚼字,時而掩卷沉思,時而棄書而去,這個時代,還有人着迷讀書嗎?我時常懷疑地自問。而每年七月的香港書展,總給我一些答案和新的感受。
香港書展始於一九九○年,是亞洲最大型的書展之一。自開辦以來,已是香港夏季盛事之一。書展每年定出一個獨特主題,並且圍繞主題舉辦各項活動。通常開幕當日都是「爭崩頭」入場的人流。
我是書展常客,理由有三。港台出版物,印製美觀大方,但價格不菲,在書展購書,多會獲得比平日在書店中較優惠的折扣,此其一;其二,由於香港獨特背景,兩岸三地的出版商家可同時參展,逛一次書展,極大地滿足了我對簡體字版圖書的需求,特別是內地幾大出版商及各大學出版社的出品,總會讓我滿載而歸;其三,書展還是推廣新書的平台,為讀者提供接觸新書及會見作者的機會,此外亦有部分來自東南亞和其他國家及地區的出版商參展。通常題材廣泛,可以見識當下圖書潮流,攤位繁多,多快好省一次性到訪N家「書店」。
書展,亦讓我眼界大開,對這座城市的普羅大眾刮目相看。說實話,在日常生活裏、上下班通勤中、社交活動時,我很難感覺到這是一座全民「悅」讀的城市,但是書展從開創之初的二十萬人次到後來幾屆已是百萬人入場,可見民眾的熱情。
現場所見人氣之高漲、愛書人千姿百態、參展商攤位設計各出奇謀,常令我驚嘆。初次見不少人拖行李箱、拉杆箱逛書展,很是奇怪,後來發現是常態,特別當我買了些書,肩背手提不負承受時,方覺實在有必要。
書展有眾多展廳,四周滿是席地而坐、捧書而讀的小童,穿校服的少男少女在書攤前打書釘,衣着輕便雙肩背包的大學生們對心儀的書精挑細選,家有小童的家長多在補習教材類下本錢,兒童天地廳自是少兒們所愛,工具書、專業書為職場人青睞,美食、養生、旅遊、小清新、人文、社科、科幻、星座、占卜,不一而足,包羅萬象,各有眾多簇擁。
放眼所見,不是書攤前手捧一書的人海,就是在急匆匆奔向書攤路上的人流,亦不乏老少三代書展一日觀的家庭。如有明星、名作家現身簽名,更是人頭湧動,想擠進去都難,此情此景,總讓我由衷感嘆:原來大家都這麼愛讀書。我在深圳的一些朋友,當年每逢書展就日日「自由行」,亦拉着行李箱來購書。
近些年,網購發達、電子閱讀越來越普遍,書展我便不再去了。今年是再一次去書展,不僅如歷次一樣,狂逛書攤,合眼緣的迅速翻閱,合心意了馬上購買,還增加了聽講座、與作者問答互動、請作者簽名合影的內容。去過N次書展,唯這次全套做足,內情何在?
月初知道今年書展如常舉辦,辦事認真的好友便預先訂了票,約好看展當日在書展門口見。擇周日(七月二十四日)如約前往,人還在途中便接他速報,今日看展人山人海,隊伍以公里計,發照片一張,果然通往會展中心的路都是排隊人流,甚至排到大樓牆外。
心急,出港鐵站熱浪撲面,快馬加鞭往前衝,汗流浹背,旋即見去書展人潮。張頭探腦隊伍望不見頭,無奈從末端排起,心急火燎不知幾時可入場?今日進書展,不同於往年隨興所致,隨機閒看,而是有要務在身。參加飲食專欄作家徐成新書《香港談食錄》講座「疫情下香港餐飲新氣象」,要當一名合格聽眾,千差萬誤不能耽誤。
隊伍開始移動,摻雜着四周的喧囂,心頭急上加急,身體往前竄。恍惚中似聽見有人喚,猛回頭人流無盡頭,卻驚見徐先生正站身後。茫茫人海偶遇作者,正是今日講座主角,各自驚喜自不待言。
隊伍依舊千回百轉,龜速移動,我急得一籌莫展,除了排隊還是排隊。忽見有個優先岔口,靈感乍現:我以長者身份入。哦,不不,他以作者身份進,我道。於是乎,講明原由,魚貫而入。
進場後急奔展廳入口,亦不見握有入場票的好友。電話、短訊、拍照、視頻,各自宣告所在位置,依然不得要領。一陣抓狂,原來我們各在會展兩翼,宛若隔着太平洋。忙亂半小時,終得進場,抓起一本書,體味一下久違的書香。
本屆書展主題:「歷史文化.城市書寫」,有近七百個參展商參加。講座時間未到,剛好快速走馬觀花,各展攤瀏覽一遍。疫情原因,內地展商基本缺位,於我,少了一大購買慾望。補習教材、考試必備依然暢旺,展商攤位設計亦比較尋常,拖拉杆箱的人不再多見。展廳末端,發現不少國家和地區在港領事館在此設展,一張桌,幾幅風景圖,幾幀民族手工藝,圖文並茂介紹本國歷史文化、人文特質,自然亦有旅遊宣傳的用意。
商務印書館的《故宮:國寶、宮廷生活、宮殿》,一套三本,我和友人愛不釋手,解囊購入。「香港故宮展出的國寶都來自這裏」,「就是,特展館看後,回來再翻書,一目了然」,二人捧着《故宮:國寶》,歡喜異常。
時間到,奔赴講座現場,主辦方和主講人已準備就緒。排隊時之焦急、偶遇作者之驚喜、與好友互找不果之抓狂、發現好書之快娛,一切拋之腦後,安然入座,當好聽眾。留住七月書香,在庸常的現實裏,享受心上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