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大連博物館——「神秘的西夏」展覽

  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紀,在中國西北大地上曾崛起過一個由党項族建立的「大夏」政權,其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二萬餘里」,與宋、遼、金鼎足而立長達一百九十年,這就是曾一度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中而鮮為人知的西夏王國。

  正在中國大連博物館舉行的「神秘的西夏│武威西夏歷史文物展」,共遴選一百三十九件(套)西夏精品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有二十六件(套)。「西夏碑」、泥活字版西夏文佛經、木緣塔、金碗、銀錠等均為內地所藏西夏文物珍品。

  大夏開國,涼為輔郡。作為西夏輔郡(陪都)的西涼府(今武威市)經濟發達,文化昌盛,在西夏興亡中佔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西涼府發現的西夏文物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具有鮮明地域和民族性。

涼州畜牧甲天下

  西夏經濟以農牧業為主,手工業和商貿也很發達,特別是冶金鑄造業、皮毛加工和釀酒業遠近聞名。西夏瓷器品種、釉色豐富多彩且獨具特色。西涼府因亦耕亦牧的良好自然條件,便捷的交通,發達的農牧業,興盛的工商業,為西夏源源不斷地提供着軍需、民用物資。其「府庫積聚,足以給軍需,調民用,真天府之國」,成為西夏右廂地區的經濟都會。

  畜牧業是西夏重要的經濟來源。西夏建立前,党項族長期從事畜牧業,有豐富的經驗。西夏建立以後,由於地域擴大,草原地區增多,畜牧業有了進一步發展,朝廷設有群牧司統管畜牧業。涼州地區,「善水草、益畜牧」,素有「涼州畜牧甲天下」之譽,源源不斷地為西夏提供着馬匹、牛、羊、駱駝等軍需和民用物資,成為西夏對外貿易的大宗商品。

  西夏建國以後,在原有的皮毛加工業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和發展了紡織手工業、紡織業生產,除傳統毛織品外,也出現了羅、績、錦等絲綢織物,這些產品滿足境內需要外,還進行對外貿易。此外,如木刮布刀、石紡輪等紡織生產工具,以及雙魚紋團花、繡花鞋等絲紡織品,均反映了西夏紡織業高超的工藝水平。

冶煉武器質地精

  在繼承前代和吸收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基礎上,西夏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手工業生產也隨之迅速發展起來。西夏冶煉技術,當時已採用較為先進的雙扇豎式風箱來提高火爐溫度。製造出的武器質地精良,甲冑「皆冷鍛而成,堅滑光瑩,非勁不可入」;「夏國劍」聞名遐邇,被譽為天下第一,就連宋欽宗也隨身佩帶。國家設立「鐵工院」專門管理鐵礦的開採冶煉和鐵器製造,文思院專門管理金、銀、玉等高級用品的製造,以滿足統治階級奢華的生活。

  一九八七年,武威東大街署東巷發現了一座西夏窖藏,出土了一批金銀器。其中銀錠二十一枚,十枚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這些銀錠大部分有銘文及戩記符號,銀錠上不僅刻有銀錠重量、成色,還刻有「李舖記」或者「趙舖記」的字樣,這是經營銀錠的店舖或者作坊。

  此次展覽中的國家一級文物「刻花折枝牡丹紋金盞」,兩件金碗含金量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體現出西夏精湛的冶煉工藝。金碗沿及內底部繪有的牡丹紋和牡丹纏枝紋,是用針一樣細的刻刀刻出花紋,反映出當時精湛的金銀手工雕刻技藝。

  武威出土的銅火炮、銅錠、銀錠、金碗等證明西夏工匠已掌握了製模、澆鑄、焊接、拋光和鎏金銀等高超的金屬冶煉鑄造技術和工藝。

瓷器製造承中原

  宋代是中國製瓷業的繁榮時期,西夏受其影響,也有較為發達的製瓷業。西夏瓷器,不僅是西夏人的日常生活用品,而且是西夏人的民族特性、生活習俗、科技文化、藝術風格的載體和展現。

  燒造西夏瓷的窰址主要集中在寧夏一帶,武威古城塔兒灣也發現西夏古瓷窰址,這是目前發現中國西北邊陲最遠的一處古瓷窰址。武威塔兒灣遺址出土西夏瓷器釉色主要以黑(褐)、白釉為主,也有少量青、紫、茶葉末及薑黃釉色,其中白瓷質量較高。剔刻釉扁壺、四繫瓶、帳鈎、紡輪、牛頭塤、高足碗盤等器物獨具特色,這種造型設計與党項人的遊牧生活密切相關,特別是扁壺,產品數量大,製作精美,是西夏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

  隋唐之交,雕版印刷出現,北宋時畢昇發明活字印刷,比西方的鉛活字早了四百年。從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是人類印刷史上的一次飛躍。此次展品中的國家一級文物《維摩詰所說經》,就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泥活字印刷實物,也是研究少數民族科技史的珍貴實物資料,被收入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維摩詰所說經》的發掘,證明了活字印刷發明不久就傳入了西夏,成為西夏出版書籍、佛經和雜字課本的主要印刷方式,為中國是活字印刷術發明國家提供了直接的實物證據。佛教對西夏影響有不少重要內容。從吐蕃文直接譯為西夏文的藏傳佛經也有不少。亭老曾翻譯藏文或梵文,在藏傳佛教大藏經當中,也有《維摩詰所說經》,據悉亭老曾受國家邀請,協助學生翻譯經文。其中有一篇《文殊真實名義經》,說是由他翻譯的。

三代畢世謀涼州 大夏開國定輔郡

泥活字版西夏文佛經《維摩詰所說經》

  党項族原居住在今川、藏、青交界地區。唐末,因鎮壓黃巢農民起義有功,酋長拓跋思恭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爵號夏國公,並賜李姓,逐漸形成一支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北宋時期,党項族首領李繼遷、李德明、元昊歷經三代「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擴大割據範圍,佔領了整個河西走廊,為西夏王朝的正式建立奠定了基礎。

  公元一○三八年,元昊即皇帝位,國號大夏,定都興州,升興州為興慶府、涼州為西涼府,並定為輔郡。元昊即位後,首先去掉了唐宋封賜的李趙姓氏,又下令改革服飾,創製西夏文字,目的是為了突出党項民族特點。為鞏固統治,元昊還仿照中原宋朝,建立了一套完備的中央行政制度,設立尚書省,總理全國事務,還設立了中書、樞密、御史等十六個中央行政機構管理國家。

  公元一○八七至一一九三年,乾順、仁孝統治時期,也是西夏歷史上的中興盛世。乾順天祐民安年間,皇帝、皇太后發願,動用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涼州大雲寺,並將其更名為護國寺,成為西夏皇家寺院。完工後,舉行盛大的佛事活動並立碑慶讚。這篇碑文也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內容最豐富,收錄西夏文字最多的西夏碑刻。

  然而,就在中興盛世後的短短三十餘年,由於西夏皇室內部發生宮廷政變,夏、金關係破裂,相互征戰,社會經濟凋敝,西夏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國力削弱。乾定三年(公元一二二六年)七月,蒙古軍圍攻西涼府,守將斡扎簀率領軍民拚死抵抗,後力屈而降。至此,涼州為蒙元政權統治。

創製文字興儒學

西夏銅火炮

  西夏建國後,由於西夏文字的創製和廣泛使用,使西夏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繁榮發展。西夏文字仿照漢字製成,多採用漢字的會意法,也有和漢字相同的以類相從法(按類別各相歸屬),有的則直接借用漢字。

  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西夏借鑒漢族儒學,實行蕃學、漢學並重,後又建國學,以教授儒學。公元一一四四年,仁孝皇帝頒令州縣設立學校、教授儒學,並奉孔子為文宣皇帝,令州郡立廟奉祀。三年後,仿照中原科舉制度開科取士,儒家思想成為西夏統治的主導思想。西涼府文教興盛,蔚然成風,西夏時期就建有文廟,也足見對儒學的尊崇。

  除了教授儒學,西夏夙信佛教。在統治者的大力扶持下,境內寺院廣布,塔廟林立。從元昊到乾順五十多年時間,西夏共譯成三千五百七十九卷西夏文大藏經。作為中國最早的少數民族文字大藏經,它帶頭把大藏經由漢文推廣到了少數民族文字。據武威出土的佛經題款記載,天梯山石窟寺、涼州護國寺都是西夏重要的佛經譯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