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4月4日 星期二

古墓中的燦爛文化

  清明將至,中國文化倡孝子賢孫掃墓,掃墓使人想起古都的古墓,也是中國的古墓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可謂源遠流長,其中包括古墓文化,對此,先秦文化如何書寫?

  中華先秦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章當屬青銅器文化,現存世登記在冊的大約有三千多件,幾乎都經過盜墓者之手;海外流傳的青銅器珍品,皆出自古墓,也多經過盜墓者的盜挖。上世紀六十年代,考古人員為了尋找失蹤的秦景公王陵,找了十年,幾乎把《史記》上記載秦景公王陵的靈山鑽了個遍,仍未找到,秦景公王陵到底「藏」在哪裏了?

  發現秦景公陵墓後,又用了整整十年時間發掘,那是一座地下宮殿、地下寶藏、地下活歷史,二千五百年前的一景一幕俱現,雖然經過那麼多次盜墓,但仍然出土了數千件文物,尤其重要的是它填補了秦乃至二千五百年前西漢文化的多項空白;驗證了多項學術界、理論界、歷史學界爭執不下的難題。秦公一號大墓默默無言,卻雄辯難駁,它就是歷史。

  《尚書》記言,《春秋》記事。

  《尚書》是中華最早的書,其名原就叫《書》,成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是中華第一部編年史,據說是孔子根據魯國史料親自編纂的。但歷史原因,環境原因,《尚書》《春秋》都曾散失、失落,後人都曾重編、新編、改編、偽編,而現在得以糾正和認定的,也是得益於「盜墓」。盜墓流出的「竹簡」「木櫝」向世界公開了《尚書》《春秋》的原創。

  一九八三年十月河北省平山縣的中山國古墓,經發掘,在一號大墓中出土了一塊神秘的、金銀鑲嵌的銅板地圖,其長為九十四厘米,寬為四十八厘米,厚為一厘米。經專家考證,此銅板地圖為戰國時期中山王建行陵園的平面設計圖,以圖對照實際的古中山王幕,竟然是比例一比五百的測繪圖。這不但是中國,也是世界測繪史上的奇跡,它比古羅馬帝國的測繪地圖要早六百多年。

  浙江浦江縣上山文化遺址,在二零零六年出土了一顆炭化稻米。據專家考證,此稻米已距今大約一萬一千至八千五百餘年,且屬於馴化初級階段的原始栽培稻,這說明我們的祖先早在一萬多年前,就已經開始種植水稻。

  曾列入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甘肅敦煌懸泉置遺址,早被盜墓人多次光臨過,後不得不由國家出面進行保護性發掘,出土文物達七萬餘件,其中有漢簡三萬五千枚。出土的漢簡中從皇帝的詔書、律令,使者的往來、使命,一直到工作調查,民情、民俗、民意、民生,簡直就是一座檔案庫、史料館,成為中國兩漢歷史上一份難得的歷史清單,填補了數十項歷史空白,也匡正了不少錯誤。難得的是,此遺址雖被盜多次,但竹簡完整無損。

  司馬遷在《史記.刺客列傳》最後一節中寫道,荊軻之友高漸離乃世上擊筑之高手。秦始皇「惜其善擊筑,重赦之」,把他的眼睛薰瞎後,專令其擊筑。高漸離乃以鉛置筑中,「復進行近,舉筑撲秦皇帝。」但筑到底是一種什麼樂器?一九九三年湖南長沙「漁陽王后墓」被盜,在發掘中,出土了三件保存完好的筑,從此揭開了古樂器筑的真實面貌。筑身修長,為五弦,一端為長盒狀的空心共鳴箱,另一端有長長的手柄,演奏者需一手持握筑的手柄,一手拿竹片擊弦。高漸離正是在其一端空心共鳴箱中灌滿鉛,差一點就要了秦始皇的命。

  一九七二年,山東臨沂出土了大量漢代竹簡,其中竟然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匡正了過去多年不少誤解、誤寫,重現中國兩部兵法大典真相,可謂彌足珍貴。盜墓人見是竹書,「秋毫未犯」。

  江西南昌海昏侯劉賀的墓,僅漢竹簡就出土了五千多枚,其中有失傳八百多年的《齊論語》,還有極為珍貴的《論語》《易經》《孝敬》等堪稱瑰寶的經典歷史文獻。最讓我吃驚的是其中竟然有一套《六博棋譜》,當然盜墓賊認為竹簡不值錢,因此棄而不盜,卻給中華文化留下了瑰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