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

穿越歷史的凝視

  在《古文觀止》裏,有一些文章是我們從小習來、耳熟能詳的,例如唐人李華所著的《弔古戰場文》。文章的主旨是傷弔戰爭犧牲之慘烈,教人反省戰爭的苦與禍。

  李華看見「浩浩乎平沙無垠,敻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而亭長告訴他:「此古戰場也。」

  身在古戰場,李華卻有穿越歷史的凝視,不但描述了戰爭的淒涼可怖,說到「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也說到戰爭的不幸循環邏輯,「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骨暴沙礫!」既不能降,又不能敗,只要戰爭開始了,最終結果必然是「枕骸遍野,功不補患」。

  李華感嘆:「時耶命耶?從古如斯。為之奈何?」

  深受儒家王道思想教育的李華,固然相信《論語》所言:「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故他也以「守在四夷」來解答「為之奈何」的自問自答。

  早在春秋時期,已有「古者天子,守在四夷」的說法,其後在兩漢時期,這形成了一種治邊思想,即以施行仁政,使夷狄歸服,好替天子守護四方邊境,乃是避免戰爭之舉。

  對於戰爭的反思,從古有之,中外有之。在西方,早於公元四世紀,哲學家奧古斯丁彷彿看穿了人類戰爭之不可避免,提出了戰爭倫理的說法。這說法慢慢構成了之後「正義戰爭論」的兩大原則:「進入戰爭的權利」與「戰爭中的正義」。

  簡言之,開戰必須是為了實現正義的最後手段,而過程中也必須要維護正義。但紙上談兵在戰爭中是否能夠說得清楚正義,做到分明呢?哪怕到了近代,我們不也是見到美軍於越戰時過度使用橙劑和凝固汽油彈而造成大量無辜平民死傷的人類慘劇嗎?

  我們不禁發出與李華相同的提問:這是時世,還是命運?從古到今都是這樣,為之奈何?

以下是《弔古戰場文》全文:

  浩浩乎平沙無垠,敻不見人。河水縈帶,羣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羣。亭長告余曰:「此古戰場也。嘗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傷心哉!歟?歟?將近代歟?

  吾聞夫徭戍,召募。萬里奔走,連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闊天長,不知歸路。寄身鋒刃,腷臆誰訴?而還,多事四夷;中州耗斁,無世無之。古稱,不抗王師。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異於仁義,王道迂闊而莫為。嗚呼!噫嘻!

  吾想夫北風振漠,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野豎旄旗,川迴組練。法重心駭,威尊命賤。利鏃穿骨,驚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聲析江河,勢崩雷電。至若窮陰凝閉,凜冽海隅;積雪沒脛,堅冰在鬚。鷙鳥休巢,征馬踟躕,繒纊無溫,墮指裂膚。當此苦寒,天假強,憑陵殺氣,以相剪屠。徑截輜重,橫攻士卒;都尉新降,將軍覆沒。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可勝言哉!鼓衰兮力竭,矢盡兮絃絕。白刃交兮寶刀折,兩軍蹙兮生死決。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骨暴沙礫!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淅淅。魂魄結兮天沈沈,鬼神聚兮雲冪冪。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傷心慘目,有如是耶!

  吾聞之:趙卒,大破林胡,開地千里,遁逃匈奴傾天下,財殫力痡。任人而已,其在多乎?玁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師而還。飲至策勳,和樂且閑。穆穆棣棣,君臣之間。長城,竟海為關;荼毒生靈,萬里朱殷。匈奴,雖得陰山,枕骸遍野,功不補患。

  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歿,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寢寐見之。布奠傾觴,哭望天涯。天地為愁,草木淒悲。弔祭不至,精魂何依?必有凶年,人其流離。嗚呼噫嘻!時耶命耶?從古如斯。為之奈何?守在四夷。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