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4月22日 星期一

佛經的影響

佛經裏有許多新詞已經「漢化」了。丁福保編的《佛學大辭典》,收入佛教條目三萬多個。菩薩的「薩」字,漢語本無此字,翻譯佛經時將「隡」字加「草花頭」,造了新字。此外,音譯詞如般若,跟梵文讀「波野」而不讀「搬藥」。受戒出家的女佛教徒,梵文音譯「比丘尼」,中譯「尼姑」。涅槃、瑜伽、剎那、波羅蜜多、阿修羅等,乃至念咒的「咒」字,都是音譯。
唐朝詩人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韓非子》稱「不臣天子、不友諸侯」,自食其力的人為居士。
道教流行時,居士指在家修行的道士,可以娶妻成家。佛教本將所有俗家男女譯為居士,後因維摩詰稱為居士,於是,修行道、佛者都稱居士。
《維摩詰經》是大乘佛教的經典。維摩詰跟釋迦同時代,以辯才無礙著稱。在〈文殊問疾〉篇中,佛陀遣文殊菩薩探病,維摩詰說出:「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病滅,則我病滅」的普渡眾生宗旨。《維摩詰經》中有「無量方便饒益眾生」之句,乃「方便」一詞的出處。
「真相」一詞源出自楊衒之(註)所著的 《洛陽伽藍記》:「修梵寺有金剛,鳩鴿不入,鳥雀不棲。菩提達摩云:得其真相也。」金剛的真實相,連雀鳥也不敢棲息,不敢以排泄物和吵鬧叫聲污染梵寺的無垢清淨。現今,「真相」指fact(事實)或reality(真實)。「信仰」一詞,本指信奉佛教,《華嚴經》云:「人天等類同信仰。」如今,信奉任何宗教或意識形態,都可稱為「信仰」。
有些古漢詞因用來翻譯佛教經典而變了意思。「解脫」見於《史記.酷吏傳》:「為死罪解脫」,意思是脫罪,不用受死刑。佛教指一個人成佛後,再沒煩惱,謂之「解脫」。現今,凡沒煩惱束縛,即「解脫」。

註:《洛陽伽藍記》簡稱《伽藍記》,是中國古代佛教史籍。 是東魏遷都鄒城十餘年後,撫軍司馬楊衒之重遊洛陽,追記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概況歷史變遷寫作的一部集歷史、地理、佛教、文學於一身的歷史和人物故事類筆記 ,成書於西元547年(東魏武定五年)。

書中歷數北魏洛陽城的伽藍(佛寺),分城內、城東、城西、城南、城北五卷敘述,對寺院的緣起變遷、廟宇的建制規模及與之有關的名人軼事、奇談異聞都 記載詳核。 《洛陽伽藍記》的文體,接近駢儷,但不流於浮靡雕琢。 它能夠以精雅潔淨的語言,繁簡得宜的記敘筆法,展現了純熟的藝術技巧。
《洛陽伽藍記》在歷代正史的「藝文誌」中皆有錄,但其祖本早已佚失。 現所見的《洛陽伽藍記》都以宋刻本為祖本,源流頗雜。 《四庫全書》將其列入史部地理類。 在傳播影響上,《洛陽伽藍記》早有日、韓、英等若干語種譯本,在國際漢學界有一定的地位。 該書與酈道元《水經注》一同,歷來被認為是北朝文學的雙璧。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