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4月17日 星期三

歷史的回聲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日前登長城唱響《長城謠》,令這首創作於八十七年前、帶着抗戰硝煙的歌曲,再次走到世人的面前,成為各大華語音樂榜的熱搜歌曲。網絡上流傳較廣的《長城謠》,除了首唱周小燕多次演出的不同版本外,還有多位歌手的翻唱版本,其中,包括香港歌手張明敏演唱的《長城謠》。

現今傳唱的歌曲,由潘孑農作詞,劉雪庵作曲。1937年春,上海藝華影片公司開始拍攝潘孑農編劇的《關山萬里》,潘孑農邀請劉雪庵為影片配樂。由於上海八一三事變發生,影片沒有完成,但是劉雪庵把已經完成的影片插曲《長城謠》刊載在自辦的刊物《戰歌》上。很快《長城謠》被一些青年抗日宣傳隊演唱。不久歌唱家周小燕在武漢合唱團獨唱領唱這首歌曲,次年她去法國留學,途經新加坡應百代唱片公司邀請,演唱灌制了《長城謠》唱片,這首歌曲更加廣為傳唱,使海外華人踴躍捐款、捐物,有的憤然回國參加抗戰,支援打擊侵略者。

1957年,劉雪庵因歌曲《何日君再來》和《壯志凌霄》的所謂歷史問題被打成右派,《長城謠》在中國大陸被禁唱長達20多年;但是臺灣、香港的藝術家沒有忘記這首歌,一代又一代傳唱下來。1979年劉雪庵被平反,《長城謠》的歌聲又從海外傳回。1984年,香港歌手張明敏首次登上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獻唱一曲《我的中國心》,在內地一炮而紅。同年,張明敏登上北京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演唱經典抗戰歌曲《長城謠》,備受關注。當時年屆七十九歲、雙目失明的《長城謠》作曲者劉雪庵,在家中病床上收聽了張明敏演唱的《長城謠》,耳畔回響着歷盡半個世紀滄桑、凝聚着自己心血的作品,百感交集,淚如雨下。1994年,鄧麗君在最後一場演唱會上演唱《長城謠》,因對兩岸統一的期盼,將原歌詞中「全國的同胞」(或「四萬萬同胞」)改為「十一萬萬同胞」。

1985831日,臺灣電視公司轉播《巨星之夜 反仿冒反盜錄義演晚會》,主持人鄧麗君、主持人張菲合唱《長城謠》作結,謝荔生領導台視大樂團伴奏。流傳較廣的《長城謠》,還有內地女高音雷佳的演唱版本,雷佳曾於1995年,與《聲入人心》的成員一起,跟隨老師周小燕登上長城,在八達嶺上放歌《長城謠》。

歌詞中「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讚美東北物產豐富,人民安居樂業;「奸淫擄掠苦難當,奔他方骨肉離散父母喪」,控訴日軍戰爭罪行和大眾的苦難;「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倭奴逞豪強」,表現中國人民威武不屈,團結鬥爭必勝的信心;「四萬萬同胞心一樣,新的長城萬里長」。歌曲短小好上口,易傳唱,旋律優美,是抗日救亡經典歌曲之一。

這首歌的音樂蒼涼悲壯,純樸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纏綿。在音樂上極具民族風格,在寫法上與民歌相似,同時兼有敘事和抒情的特點。旋律起伏不大,節奏進行平穩、音域不寬,整個曲調建立在五聲音階的基礎上,聽起來親切、優美;唱起來既口語化、又有民族特色。由於這首歌曲具有上述旋律、節奏及結構等方面的特點,使之能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廣為流傳,傾述了人民被迫離家流浪的苦難,從而激發人民同仇敵愾的愛國熱情。

《長城謠》2004年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五周年「百首愛國主義教育歌曲」。201411月北京申冬奧宣傳片《純潔冰雪 激情約會》(北京和張家口聯合申辦2022冬奧會宣傳片),以《長城謠》作為背景音樂。

2021年,內地熱播電視劇《叛逆者》,劇中抗戰勝利的場面,音樂背景選用蒼涼悲壯的《長城謠》,令追劇的觀眾與飾演男主角林楠笙的演員朱一龍共情,回望抗戰血與火,淚流滿面。如網友所評:「重溫《長城謠》,熱淚已如傾!」

一生創作五百餘首歌曲、絕大多數是抗日歌曲的劉雪庵,於19853月與世長辭,在有生之年能夠聽到《長城謠》熟悉的旋律在春晚舞台回響,年輕時創作的歌曲有機會為新一代年輕觀眾所認識,是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坎坷的音樂家晚年感到安慰的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